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望春风》读后感

《望春风》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2:33:23

《望春风》读后感

春风虽度,犹记江南

春风,曾经拂过格非双颊的江南杨柳风,吹来的,是格非一直不曾消减过的丝丝愁绪;望呀望,望不断的,是格非故乡的遥遥归途……

在《望春风》中,格非通过其几十年里在乡村和城市中辗转生活磨砺出来的犀利眼光以及多年的写作经验锻造出来的独特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江南村民百态图。

格非分章节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从不同人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儒里赵村与神鬼莫测的诸村民命途:格非通过刀笔赵锡光的口,述说了“我”的故乡儒里赵村的悠久历史,而儒里赵村代表的,便是中国传统的乡村生命体,它象征着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颠簸不破的道德伦理秩序;通过“我”的父亲赵云仙让读者看到了在乡村人们依然保留着对求神问道有着莫名的神圣感的古有宗教行为,也同时反映了村民们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在民间哪怕只是一个看似平常的算命先生,也有其非一般的洞察力来应其“算命”之名号,混碗饭吃,充分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智慧;而读书不佳的赵礼平却成了九十年代在村中翻云覆雨、手段高明的“狠角色”……

在这个美丽的江南小村,有着在仲春会大片返青的柳树、芦苇、菖蒲;在特定的季节,会有成群的江鸥、白鹤和苍鹭从江边飞过。这里,是半塘,半塘的江里时低沉时高亢的船工号子伴随着摇橹声,大堤上白帆点点……这儿,是充满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这地儿,处处皆盛景……

晓月、细雨、妙语、迷雾……所有的美景让这座小小的村落仿若桃源……

然而,景致虽好,这里的人们却不如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呈现出完全的满足与安详,这里的生活也并不如陶渊明所说的“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便如格非所说的:“一年当中,有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这些日子就像一把把刀、一把把剑,又像漫天的霜、漫天的雪,年赶着月,月赶着日,每天都赶着你去死。等到春天结束的那一天,花也败了,人也老了,我们都将归于尘土。这世上,再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些人曾经存在过。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来。”在这个小村庄里,也存在着三六九等的划分,每天都有人为着各自的利益、权利、金钱、欲望而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名利角逐……

梅芳对“我”和父亲的各种刁难;母亲对父亲的背叛导致父亲不明不白地凄惨自尽;赵礼平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劁猪匠脱身成一个翻云覆雨的董事长,成为一个“干大事”的暴发户,却干尽丧尽天良的事;斜眼被赵礼平扶持为乡长后助纣为虐,帮助赵礼平包揽各种建筑项目,无所不用其极逼迫村民拆迁,酿成人命,最终受牢狱之灾……

在这个小村庄里,卧虎藏龙,有着潜藏多年的国民党特务、下乡知青、会说英语的“怪老头”……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存在让儒里赵村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不似表面那么简单,儒里赵村的人、物、景乃至情都紧紧贴合在一起了,观之其一,便可推至其三,此四者,分割不得。

都说个人的性格决定个人的命运,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人及群体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大的时代潮流趋势的一种反映呢?

儒里赵村经历过了土改和文革,在大的政治历史革命运动中,有人民的进步,有地主被批斗,有知识分子被残害……许多人因为革命运动改变了一生的命运甚至丧命,可是,在人心惶惶的时期中,儒里赵村的道德体制秩序并未受到过大的打击,人情依存温暖,村民们的价值观念依旧如前,传统乡绅的道德秩序依然存在,它没有因为政治世界的风云变幻而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然而这只是片刻的安宁,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奏,儒里赵村挺过了政治运动的压制,却未必经得过时代的巨变,挡的住商品化、市场经济的席卷:赵礼平所代表的九十年代新兴资产阶级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引入外来资本,市场经济涌入村庄,村庄城镇化进程加速,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滥用职权,官商勾结,不顾村民的切身利益,以村民世代生活的美丽村庄换取金钱上的丰余,最后导致半塘黑水横流,环境破坏,村民被迫拆迁,乃至最后的最后,“我”的家乡被任其拋荒,沦为了一片废墟,再不复往日的生机美丽,多年以后重回故乡的“我”只能:

“朝东边望了望。

朝南边望了望。

朝西边望了望。

朝北边望了望。”

可是,却“只有春风在那里吹着”,多么悲凉,多么无力,多么孤寂,又多么无处倾诉?

然而,这并不是格非想要着重表达的,他真正想要重笔墨去描绘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秩序上的一种集中性的人伦美,一种文化上不完美的残缺美。

撇开作品中所有的人物纷争、感情纠葛、政治阴谋,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行文中的脉脉温情:村民们给被批斗的地主赵孟叔“颁劳模奖”;父亲畏罪自杀,全村人为他发丧送终;“我”虽受婶子一家欺凌,却也受到德正夫妻二人的照顾;刁钻刻薄的梅芳在落魄之时也能率众人为村民讨个公道……

通过这些,我们能感受到格非通过其纯粹巧妙的笔法所要传达那种乡村道德伦理美,那种邻里之间互相帮衬的最纯粹、最自然的感情时时刻刻都流露在村民之间,哪怕村民们为了生计、欲望而暴露出丑陋狰狞,这种温情却始终夹杂其中。

乡村或许有一天真的会逝去消亡,但我想,真正让格非眷恋不忘、割舍不断的,是乡村那股自然纯真的邻里情,是那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浓浓的人情味儿,是对传统儒学文化的依恋和仕绅文化的归属感……各种滋味,夹杂其中,怎是能轻易割舍,说断就断的?

可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格非只剩下绝望与孤寂,看,多年辗转,“我”还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回到了父亲自杀的地点变通庵,和春琴一起,尽管那儿已成一片废墟,无人问津……

在特定情况下,某些事物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退没,然而一些扎根人心的文明精神却是永不退场的!例如旧时木屐现已不见,可它却以新的外观形式,衍变成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拖鞋、凉鞋,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又如以前的雷锋精神衍生延续成现如今的人人口中的“正能量”;再如现在人们从“天人合一”中悟出的绿色环保理念;还有从“天下为公”中转化出的“共享”理念;而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宣告着新的继承、新的延续、新的创新、新的起航……

如此种种,何不怀揣希望,去瞻望远方呢?“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是的,格非一定还是怀着希冀在守望着那片乡村净土的,他一定热切地希望能再次回到充满人情善意的文化沃壤,希望能够远离喧嚣过快节奏的城市化生活,回到平静美丽的乡野之中!

就如他所说:“假如真的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尘世的阳光。那一片阳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那个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哪怕真的再也不能呼吸属于它的空气,享受闪耀在它之上的阳光雨露,他也一定是满怀希冀,甘愿做个守望者,急切得盼望着那春风的到来的,他也一定,不想做个单在嘴上说得头头是道的批判者,而更情愿做一位能够重拾文明、守护精神净土的建设者、等待者……

推荐信息

  •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自在独行》读后感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好》一书中说:“真正的童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儿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由关心着他们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去帮助他们。”阿莫纳什维利的

  • 如何指导写作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如何指导写作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ldquo

  • 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第一辑教学即创造,精选10篇有关课堂和学生成长的书籍,其中包括有队教学技术的研究,有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有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有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有对教师价值的探索,有转化学困生的经验,有整体提升教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雨点打在浅灰的水泥地上,染出一个黑色的小斑。黑点一个个蔓延,很快覆盖了整个地面。雨把旋转木马那朱红色的顶棚敲得“啪啪”作响,几乎没过了木马转台放着的爵士音乐。为了避开这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转台的屋檐下。而你,霍尔顿,却仍然坐在旋木前的

  •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很好的书,很多人推荐它,我读后感触很多。故事是这样的:四个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一空后,两只小老鼠能迅速的适应变化,采取行动。而两个矮人则相反,直至过去很长时间,唧唧改变了想法,决定克服心中的恐惧,到迷宫中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噷噷还在想自己的奶酪为什么会消失

  • 东野圭吾《放学后》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东野圭吾《放学后》读后感《放学后》开篇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章中,除了主人公偶尔遭受不知名的偷袭之外,没有出现其他的案件痕迹,这常常令渴望尽早进入推理过程的读者有些不耐烦,然而,读完全书之后你会发现,东野的第一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书中各个人物依次出现,并且表现出了

  • 《亡命感应》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亡命感应》读后感发生的事和梦里一样,无论失去还是得到,注定要发生。当女主人公linda意识到丈夫jim将离自己远去的时候,多么希望在事情发生前的每分每秒都和他在一起。女主人公linda以为自己努力了,可以挽留住丈夫的生命,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徒劳。拼命地争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看似是预知,但也逃离

  • 《趋归: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3

    《趋归: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读后感在阅读《趋归》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的是作者从何为人的现代化引申出了欲望的概念,当中就讲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人的灵魂分为欲望、理性和情感三部分,并将之比喻为一驾马车,其中理性为驭手,欲望和情感是两匹马,但是欲望是一匹劣马,情感是一匹良马。有学者指出,如果将人的灵魂的三

  • 读《城南旧事》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3

    读《城南旧事》有感刘雨潼《城南旧事》是著名的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对自己儿时居住过的北京城南的思念而写下的回忆录。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城南旧事》通过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我带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她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她有一个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