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骆驼祥子》读后感:谈社会的悲剧性与个人主义的危险性

《骆驼祥子》读后感:谈社会的悲剧性与个人主义的危险性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1:33:29

《骆驼祥子》读后感:谈社会的悲剧性与个人主义的危险性

城市贫民的悲剧通常由两个方面造成:残酷社会下的悲剧与卑微无力的个人主义。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城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大鱼食小鱼,富有吞贫民的现象,用生物观的角度来说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无法面对社会悲剧以及从始至终贯彻个人主义的贫民,到头来都将会成为城市发展下的牺牲品。祥子,便是最好的例子。

诚然,祥子所处的社会是冷漠悲观的,这也成为祥子最终堕落于黑暗深渊的直接原因。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社会本身便存在其不公平性与悲剧性。因此,从最初祥子便对社会存在错误的认识,作为一名进城打工的农村小伙,他首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立场(即没有丝毫文化),其次他对城市社会抱有过高的幻想。确实,作为一名车夫他是顶好的:健壮的体魄,挺拔的身躯,孔武有力的手臂,双脚能像风一般疾走。但是这些只是他的个人因素,然而他却错误地把个人因素充当为社会因素,即他相信依靠自己硬棒的身子并通过自己努力便能将流下的血汗变为喷香铜钱从而达到“自己有辆顶漂亮的车”的目的。因此,即使他经过三年的苦干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可最终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从而自己的理想第一次破灭。这从侧面反映出祥子这一人物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悲剧色彩,同时也直接显现了旧社会存在的悲剧性,而祥子打从一开始便忽视了这满是灰色的社会,他将内心的五颜六色强加于社会,最后导致主观意识与客观社会上的混淆,间接使得自己盲目行为下的无谓苦干。倘若祥子从最初便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社会的根本特点,并谨慎规划自己的行为,而非像无头苍蝇般扎入苦力车夫的行当,或许便不会造成最初的惨剧。然而社会的悲剧性不单单是物质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样也是促成悲观社会的第二原因。祥子自宪兵处逃脱后,便把顺手牵着的骆驼转手贱卖,继而变本加厉地省吃俭用攒钱买车。这从客观上就体现出祥子本身便具有艰苦奋斗,勤劳要强的优良品质,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便是骆驼,既是残酷的承担者,又是默默无闻的奋斗者。然而就是因为他的好强,造成他过于渴求满足自己的渺茫愿望,使他无法停下早已慌乱的步伐看清社会的颜色,他仅仅将无处发泄的情绪抛诸命运的不公,内心世界却依然信任着自己尚且年轻有力的躯体。这种高昂向上的积极品质使他拥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同时也筑起了内心世界的高台,而自己便是伫立于高台边缘的人,一旦精神世界遭受到冲击,自己便有粉身碎骨的危险。同时,作为农民出身的小伙,过于憨厚善良的品质也令他不可并免地蒙受他人欺骗:辛苦攒下买车的钱却因为孙侦探而理想幻灭,而虎妞的精心骗局又使他被迫带上婚姻的枷锁。一系列的悲剧既是社会本身的不公,又是祥子内心的精神世界所导致的,皆是偶然下的必然。因此,祥子的悲剧可以认为是“社会悲剧”与“精神悲剧”的集合。

当然,社会的悲剧色彩是存在关联性的,因为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悲剧不存在以独白的形式发生。所以,在刘四爷、虎妞、小福子、小马儿的祖父以及二强子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在他们身上发生的“社会悲剧”以及各自的“精神悲剧”,他们有些同祥子一样是城市的底层,而有些却是社会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从侧面又反映出社会悲剧性是广义上的范围,也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下社会的畸形发展,即都市文化富有冷漠色彩的悲剧必然性。而且无法否认的是,旧社会也同样影射着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这也就是我们将“乌托邦”理解为理想社会的原因。因为社会是现实主义的,所以一切对未来抱有的美好幻想都应遵循客观社会的发展规律。

书中末尾对祥子这样评价道:“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我想虽然除了从一方面控诉旧社会的冷漠腐朽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个人主义是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

祥子打从一开始,便是过于相信自己的个人力量、年龄及勤劳忍苦的品质,他看不起别的苦力车夫,认为他们是屈服于社会与自己命运。他割断了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成为独立的存在。然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凭借个人的力量同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那么这从最初便决定了“祥子”这一人物的悲剧结局。因此,我们说祥子好强是不准确的,因为祥子奉行“个人主义”,也就无所谓要强不要强,祥子作为独立个体与他人是不存在比较性的。当然,祥子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一开始便有,而是受到社会的压迫:由于自己是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的无知青年,因此自己并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而城市社会的悲剧性决定了多数人是陷在苦痛泥沼之中的,因而苦痛是无法怜悯苦痛的,所以祥子的个人主义是被迫造成的,旧社会从最开始便没有伸出双手去迎接这位充满美好幻想的青年。

当然,撇开这些不谈,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个人主义的危险性,因为一旦深陷个人主义的沼泽中,便是落入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好比祥子自初追寻“内心声音”而忘却外物,便是走入了个人主义的困地,倘若想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将会成为区别于社会而存在的独立个体,那么结局便是自取灭亡。就像小马儿的祖父说得那样:“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混好,比登天还难!”并且所谓“内心声音”便像一条力线,会随外物诱惑而改变其前行方向,因此想要随“内心声音”的方向坚定前行,是具有不可行性的。但是如若他放弃心中种种念想,就不再是具有独创性的苦力车夫,也便像其他苦力车夫没有区别。同时,自己就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成为社会的行尸走肉。因此,我们虽然认为个人主义是高效率地为了个人利益,但是究其劣性自然是存在于前行路途中物质与心理上的矛盾性。此外,我们还发现个人主义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当祥子认识到个人主义独白性的危险时,却已然是无力改变,甘愿成为“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地蹭”的人。在个人主义的道路中,祥子倾注了自己过多的感情,甚至于自己的精神支柱也在其中,因此个人主义的失败便意味着祥子内心世界的崩溃,这对祥子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当个人行走在社会中,必然要保持“内心的声音”,并且要注意社会中的种种物质性,集体前行要与避免诱惑保持一致,这既防止了个人主义的危险性,又预防了集体主义盲目性。

自然,我们的目的是酌古斟今。旧社会是反映现社会的史实依据,个人主义发展至今必然存在其弊端。祥子的悲剧性刻画是一种双重批判,我们在看到传统文化的迂腐外,又看到现有文化的悲剧色彩。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取舍上,是追求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标准。我确信,在当今社会,同样存在像祥子一样怀有美好理想与坚韧品性的人,然而社会的悲剧性却压迫着其中大多数从而迫使他们走上个人主义,导致最终像祥子一样的悲惨结局。因此,当我们处于现代社会时,首先自身必须保持足够清醒,能够对未来有明确规划,并且要怀抱信心与勇气面对社会。在看待社会的方面上,我们一定要清楚社会是具有灰暗的一面,因而我们内心阳光的颜色要适当与社会像融入,这就可以防止自己倾向于过度消极或过度乐观。其次,在选择道路的方向上,我们既要听从“内心声音”,同时也要遵循客观社会的发展方向,让内心声音沿着社会发展方向上走,避免盲目从众与落入个人主义的泥淖。更要引起我们深思的是,发展至今的社会所衍生出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两者皆是腐蚀人类灵魂的错误道路。社会虽然有其现实主义性,但是面对那些底层具有光辉品质的人,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用错误的主义麻木他们,而是以正确的主义令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造福于社会。

事实上,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是有能力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如果将个人主义诉诸集体利益,那么便是我们所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推荐信息

  • 《我不》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0

    《我不》读后感善意能消戾,善意能得缘,善意能带业往生,善意能回头是岸。善意能够帮人捕捉并建立起独特的幸福感。“我不”是一种善意坦然,也是一种善意的随缘,更是一句善意的自省。《我不》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大冰2017年新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叫《我不》:十年如一日坚守藏地、为藏民

  • 《小恐龙幼儿园》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0

    《小恐龙幼儿园》读后感今天,我从幼儿园又借了一本名字叫做《小恐龙幼儿园》的绘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读完了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位老师带领6个小朋友做爱心卡片献给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临时妈妈还有好朋友的故事。一开始,几个小朋友都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稍有困难就找老师。后来有个小

  •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后感时间总是在我们眼前不经意地溜走,而且永不回头。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的人会期盼下一秒的逆转,有的人渴望下一秒的太阳,有的人则百般无聊地盯着他随风飘走。人的一生有的像被秋风卷起的落叶,漫无目的地飘荡,最后停在某处,干枯,腐烂。有的是被风霜历练的傲梅,筛风弄月

  • 《趋归》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趋归》读后感四组7号颜海荣重建官商民的三角关系所谓“趋归”,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识,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趋归,是中国社会思想共识的趋归,是普罗大众人心的趋归。作者在“官商民三角互动的秩序重构”中提到官商民之间要建立互信关系,让我思考良多。如何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及美文美句摘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及美文美句美摘抄一.作者小传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父亲为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后随父亲迁往美国。除了刚到美国时胡塞尼经济贫困,曾向美国政府领取福利金与食物券跟书中的阿米尔不同,这段经历感觉跟主人公

  • 《偷书贼》读后感及美文美句摘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偷书贼》读后感及美文美句摘抄一.作者小传马克斯·苏萨克(MarkusZusak)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出版《输家》(TheUnderdog)、《与鲁本·乌尔夫战斗》(Fight

  • 《望春风》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望春风》读后感春风虽度,犹记江南春风,曾经拂过格非双颊的江南杨柳风,吹来的,是格非一直不曾消减过的丝丝愁绪;望呀望,望不断的,是格非故乡的遥遥归途……在《望春风》中,格非通过其几十年里在乡村和城市中辗转生活磨砺出来的犀利眼光以及多年的写作经验锻造出来的独特笔调,为我们描

  •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1

    《自在独行》读后感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好》一书中说:“真正的童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儿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由关心着他们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去帮助他们。”阿莫纳什维利的

  • 如何指导写作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52

    如何指导写作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