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好的爱情》读后感

《好的爱情》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9:29:35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摘抄:

“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情和爱

情与爱截然不同,相对而言它总是比爱更多、更浅、更短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日常语言中自然而然区分开“情人”与“爱人”、“多情”与“挚爱”。

那首裴多菲的名诗《自由与爱情》中的前两句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暂且撇开“爱”与“自由”的复杂关系,或许单单这两句诗,已然向我们暗示了“爱”的定义: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价值时,它才是爱。

情不同于爱。“情”是惆怅,“爱”是力量;“情”是欲望,“爱”是生命;“情”是趣味,“爱”是信仰。

一个人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他最欠缺的东西。

爱与被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人们常常会把“爱”与“被爱”混淆。事实似乎确实如此。

“你爱我”时我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

在爱的领域中,当我们将“爱”无形中转换成“被爱”时,我们正堕入自私而贪婪的渊薮;我们正从心怀虔诚的天使退化为永不知足的饕餮之徒;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克扣我们的爱人;我们用“我爱你”这一钓钩垂钓着爱人更多的付出;我们挂在嘴边的“我爱你”为我们交易来更多实际的物质、体贴的关怀、真诚的牺牲;我们说我们在“爱”,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在权衡计算。

“我爱你”使我变得不再自私“我”对“你”的爱使我的视线从自己身上移开,更多地转向了你,我不知不觉中在学习着用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你的思考去理解迎面而来的问题,用你的习惯来生活,用你的微笑来激励自己的斗志,用你的美来衡量一切的美。在“我爱你”的过程中,我的精神因为对你的爱而得到空前的扩展,它逐渐突破了自己这个身体、这个小小的皮囊,“你”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的旁人,你已经是另一个“我”,甚至是一个比“我”自己更重要的“我”。“我爱你”,使我们了解了自我的生命还有着一种成长的潜能,它还可以活得更富有、更宏大、更充实。

爱情的三个元素:

爱情是全身心的,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着我愿意陪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当这三者合并在一起,才叫全身心,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存在的时候,才有了“我爱你”。

真情、痴情和深情

意思就是,真情始于痴情,但并不等同于痴情,这是两码事。痴情只是爱情的起点,却不足以维持长久的爱情。

而深情恰恰是指撇去表层的浮华,去爱他的真实。还是那句话,什么叫作深情?撇开美好的一面暂且不谈,你要知道最黑暗的他是什么样,最无力的他是什么样,最狼狈的他是什么样,最坏的他是什么样,然后你再去爱他,爱真实的他。

什么是爱?《说文解字》对“爱”的解释是“行貌”,是一路同行。什么是一路同行?就是不离不弃,可离可弃的都不是深爱。什么叫作不离不弃?他就是另一个你,你要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他,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所以“我愿意”大于“我爱你”,“我愿意”才真正体现“我爱你”。

哎呀!真的感情,是可以深成这个样子的我用我的心来替你感受生活,我用我的生命来活出你的生命。

爱其所是:

精神上一路同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共同语言谈得来。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这种自由呢?第一,清醒的自知;第二,勇敢的选择;第三,坦然的无悔的担当。

精神的成熟:

精神的成熟归根到底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再加上在生活中端其心,落其行的“责任之担当”。

所以,精神的成熟者,他对外表现出来的不是老,而是一种内部世界的和谐,对任何事都很从容,心灵总是很清明,胸襟总是很坦荡,这才是真正精神成熟的人。

何谓“大师”:

“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是知己。”

一开始可能是对自己真诚,之后开始对他人真诚,随着不断地修养、修行,最后对天地真诚,对宇宙万物真诚,这就是如入化境。

我们也能理解哲学家罗素所说的“我生存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所以,要让自己活成一个完全的人,活出自我最大的可能,所需要的元素非常简单,就是心存一片诚意。而当你“尽人之性”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你只是活出了一片人性,当你活出了完全的人性的时候,你会唤醒自己最大的天赋。

知识分子:

“不管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希望你能尽心尽力。你需要注意一点,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

你要活成一束光。

“大人”的历史渊源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学习“小学”有什么意义呢?朱子一言以蔽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

所以要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更大度豁达;要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尽可能越活越接近于天下之至真至诚,这样才能养出传说中的“人格魅力”。

你的身体是你精神的载体,是你思想和灵魂的执行者,所以要有好的活法、好的吃法、好的健身方法,来修好自己的身体。

所以,自私不是自爱,而是最大的一种不自爱。

这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惊喜;第二件是你使人惊喜。

自我认识的东西方差异

以何眼观世界,就观到何种世界。一个人的心眼其实不知不觉中决定了他的双眼;一个人的境界其实不知不觉中决定了他的眼界。佛印有佛心,以佛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佛;苏东坡有贼心,以贼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污秽。

觉察

小的浅的是第一种觉察,大的深的是第二种觉悟。

抽身而出,反观自身

《小窗幽记》里有句话:“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迷局中的你要突破迷局,需要的正是局外的你那一点镇静;执念中的你要放下执念,需要的正是旁观的你那一对冷眼。

贵族,总是精神的

不论东西方在地理文化上有着怎样的差异,真正称得上贵族的那些人,都同样崇尚节制、勇气、公正和仁慈,正是这些东西赋予了他们所谓的贵族气质,让他们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精神力量。

神智器识,四重自我

第一句,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第二句,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这里我要奉送给大家两句话,代表了认识自己能力的两个方面第一句,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第二句,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信仰与文化

所以,“宗”+“教”=信仰+外部教化机制=宗教。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干扰别人的自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自己,活出真实的你,率性一点,自然一点,从容一点,真实一点,这样你就会更快乐。

所以,你要让自己活出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由,你要真正地喜欢你自己,这个时候你就会散发出一种感染力,这份感染力才是一种真正的正能量。你不用在乎你要说什么,你的存在本身便是一束光。

“我爱你”时我是永不衰竭的源泉;

“Iloveyouaswhoyouare”我爱你,如你所是。

“恨铁不成钢”就是这样一种强加意志,谁告诉你我非要成为钢不可?谁说钢就一定比铁更可爱?

当我们强加意志时,经常用到一个完美的理由“我是为你好”。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强迫你成为我想让你成为的样子,而是我用心地读懂你,然后尽心尽力帮助你成为你自己。真正的爱不是把你变成你所不是的人,而是深刻地了解你,然后让你做你自己,让你活成真实的你。

真正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一个椭圆,它有两个圆心,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我们总说,爱一个人,就要保护他,不让他受伤害。是的,保护他不被别人所伤害,更要保护他不被我所伤害。

读后感:

上个月我看了陈果老师的《好的孤独》,讲述的孤独论,刷新了很多我对于孤独的认识。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这本书,在part1部分讲述了和爱情的部分,包括爱和爱慕的区别、情和爱的区别、真情和痴情和深情的区别等等,很细致到位,鞭辟入里。后面几个部分围绕个人,怎样算成熟和自由,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自我实现等等,从陈果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既然是一本爱情的书,读过之后,联系自己实际,老师说的很多问题自己确实在犯。

1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更侧重于被爱,而这种正堕入自私而贪婪的渊薮,会以爱的名义克扣爱人,在说爱的同时在权衡计算。

2不够深情,老师说深情指撇去表层的浮华,去爱他的真实。有时候他不好的习惯、行为我都甚为讨厌,也经常因为他这些而产生不想在一起的想法。有时候又会感觉不可能找一个很完美的人的,毕竟自己也是不完美的,老师这里说到爱情是是他和你相爱,他更趋完美,而不是你去找一个很完美的人。

3在爱情中经常强加意志,“我是为你好”,这样是不对的,而是应该帮助你了解你自己,让你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说出“Iloveyouaswhoyouare”我爱你,如你所是。爱你,就应该保护你,不被人伤害,更不被我所伤害。

4爱情不是圆,是椭圆,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在个人认识和自我实现上,

要对自己、对他人真诚,对天地真诚;

要“尽人之性”,活出自己的最大可能;

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要尽心尽力,活成一束光;

要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更大度豁达;要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尽可能越活越接近于天下之至真至诚,这样才能养出传说中的“人格魅力”;

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推荐信息

  •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6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8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王婷婷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我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后,找到了答案。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

  •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8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不知不觉,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现在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旅,他那兴奋、激动、好奇的心情,我全看在眼里,感觉他已经长大了。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就坚持每晚读《睡前故事》给他听,经过几年的坚持,他已经爱上了阅读,有事没事自己看书,还经常要求我带他去逛书店,每次

  • 《孤独,王者姿态》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8

    《孤独,王者姿态》读后感张霞这篇文章诗意行文,情感跳跃大,古今中外浮想联翩。我又觉得有点像诗话体,缘情度理的感悟,字里行间容量大,可以给读者补充想象的空间。我就不自量力地瞎说几句了。其实她的这篇文章诗意的抽绎出了中国古代文豪们几种孤独寄托的方式,又联想到国外文人的独居生活。我们历史上许多大文豪们,他

  • 《当命运来敲门》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8

    《当命运来敲门》读后感朱迪思.克莱儿.米切尔[美]第一次读以“我们”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的小说,说实话刚开始还真是有点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明明主角是三个人(姐妹),可是这个“我们”一出来讲述的时候,我总想判断一下,这个“我们”

  •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8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朱广博这个故事讲解的是三毛流浪记。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里面的人物。有三毛,老渔夫,大兵,有钱人,大妈,丝丝,老板,女人,女孩等人物。我最喜欢里面的三毛,三毛是个孤儿到处流浪,他没有爸爸妈妈,没人关爱,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擦过皮鞋,做过伙计,忙得不可开交,稍微慢一点,就要挨打挨骂。在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袁朵儿暑假期间,我看了任溶溶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篇童话故事。我认识了“没头脑”,他是一个平时做事丢三落四,做什么事都做不完整的人,而“不高兴”呢,他则是个很任性、凡事都不合作的人。我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对我的照顾太细心周到

  •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今天刚刚读完一本书《你好,我是费曼》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另类,没有人认同,与众不同觉得自己孤独,与周围格格不入如果在别人严重你是一个“bug”如果你想认真做事,认真生活大墨看了以后,简短的做了几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分享给没时间看书的人,希望有人会产生共鸣

  • 《菊与刀》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菊与刀》读后感我怀对日本文化的好奇读完了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本尼迪克特于1944年6月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日本,她自此研究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习惯。她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比较了日本人与美国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两种文化的区别。与此同时她又以人类学家的身份深刻的

  •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丁紫茹今天和女儿看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这是一本关于种子旅行的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的旅行方式。人类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去旅行,而植物想要去旅行就得靠种子,种子没有脚,但它却可以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例如:凤仙

  • 《摆渡人》读后感6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摆渡人》读后感你好迪伦,我叫崔斯坦,邀请你去改变世界好像现在的小说总要塑造几个问题少年出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这样,《偷影子的人》是这样,《摆渡人》也是这样。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迪伦和崔斯坦两个角色让人永远不会有读《百年孤独》那样辨别人物的苦恼。巧的是,这两个角色都是问题角色。迪伦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