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6:11:27

《菊与刀》读后感

我怀对日本文化的好奇读完了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本尼迪克特于1944年6月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日本,她自此研究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习惯。她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比较了日本人与美国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两种文化的区别。与此同时她又以人类学家的身份深刻的解释了日本民族的文化本质并用菊与刀两个物象来形容日本名族的特性。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同时又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代表了日本民族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表达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然而,刀不禁令我想起武士身,上佩戴的刀,凶残冷酷,承载着日本这个民族的坚韧的意志和坚定信念,说明了日本名族的精神中嗜血、好战的-面。我们知道,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融合,善与恶的争辩。菊与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着太多日本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本尼迪克全面的分析了日本名族的两面性这是无疑是一种成功。

书中写到: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这也许是对日本民族特性最好的诠释。

令我诧异的是在战争中的日本,所有日本人都说战争不是天皇的错,而对天皇的态度,也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已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或许,在中国我们可以说自已经历过封建时期,但中国并不是一个等级社会。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土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不管自己的国家在物质上能不能与美国抗衡,仍然会不惜一切在精神上给对手打击。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所谓的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本尼迪克特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然而,战时的土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神风敢死队,毫不犹豫地开着飞机撞向敌军的船舰,也不难理解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这样的真心使命。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对于“恩”的理解。首先,书中提到日本人对于“皇恩”都应无限感激地接受,近代日本用尽一切手段使这种感情及于一身。日本人对生活越是热爱,就越是感谢“皇恩”。其次,在日本看来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习惯。日本人他们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最后,日本社会所讲的“报恩”和“雪耻”的概念在我们并不陌生,但在日本文化中却有异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所以努力工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对不起工作给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是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所要求的。“雪耻”是对自己名誉的洗礼,当名誉蒙羞时,如果不报复、不洗刷罪名就对不起自己的名誉。

对于“忠、孝、仁”的理解。在日本的文化中,“忠”“孝”“仁”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每一个日本人,自小接受的是“忠诚”、“仁义”、“孝顺”的教育。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践行着繁复的礼仪,和歌、俳句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崇尚美感、温和谦让的一面。但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把“效”、“忠”认为是无条件的。书中写到:在中国,比“忠”和“孝”两种更崇高的美德是“仁”。父母必须有仁,如果统治者不仁,人民是可以揭竿而起的。效忠与否,完全是取决于仁与不仁的。而在日本,这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到,日本并没有一-种“极端的权威主义”。许多国家的青年人往往热血而冲动,但在日本人眼中,“青年期应该是一个服从家庭意志并培养家庭责任的时期”。日本人说,“他们尊重父亲是为了练习自己对权威的服从和尊敬”。所以日本的“顺从”文化是极其特殊的。

近些年,日本与中国关系并非融洽,但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又将中日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中国应如何合理地处理中日关系不容忽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关键便是了解日本名族特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共同改善不和谐之音。日中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两国之间在政治和经贸方面的关系和交流非常频繁,但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很容易刺激两国国民的民族情绪。为了日中关系的稳定发展,中日之间需要理性予以对待,应该尽量避免刺激彼此的国民感情和触动彼此的国家核心利益并尽量减少发生难以预料事情的可能性,才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正道。

推荐信息

  •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丁紫茹今天和女儿看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这是一本关于种子旅行的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的旅行方式。人类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去旅行,而植物想要去旅行就得靠种子,种子没有脚,但它却可以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例如:凤仙

  • 《摆渡人》读后感6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29

    《摆渡人》读后感你好迪伦,我叫崔斯坦,邀请你去改变世界好像现在的小说总要塑造几个问题少年出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这样,《偷影子的人》是这样,《摆渡人》也是这样。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迪伦和崔斯坦两个角色让人永远不会有读《百年孤独》那样辨别人物的苦恼。巧的是,这两个角色都是问题角色。迪伦是一个

  •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周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感触很深。大致内容是告诉人们:当人们面对刻苦铭心的伤痛,面对漫无目地的茫然无措,面对焦躁不安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交给阅读。阅读可以让我们忘记时间,忘记悲痛。沉浸在书里,让书中的世界带走我们的思考,把我们的所想撇去,让我们的思维去跟着别人的一生,看

  •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朱璐瑶我很少看介绍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这是第一本。学校的杨老师把它推荐给了我,让我好好学习。看完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个读书笔记,用作者的话说,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办法是能够学以致用。我写个读书总结,就当是读书效果检验吧。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策略”

  • 《只有岁月不我欺》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只有岁月不我欺》读后感为什么她是知名作家?因为她写的文章确实好玩儿让人第一次读就会上瘾的感觉。之前看过她写的心术电视剧,老妈看过她的蜗居等~一位文字工作者,一位编剧。有幸的是,在前年,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蹭课的时候,亲眼目睹真容。特别激动的一次讲座。所以这次再图书馆看到,一顺手就拿回来了。结果缘分使

  • 《两条小白鱼》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两条小白鱼》读后感优选作文14班隋明哲10岁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两条小白鱼》,这里面讲了两万五千里卫生队行军的事。赤军的卫生队已断粮四天了,这天,战士小王从河里抓来了两条半尺长的小白鱼,别的赤军知道了很开心,但是人多鱼少,战士们想给伤员,但伤员不吃,战士们又想到了卫生队队长,队长进入草地以

  • 《简·爱》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简·爱》读后感假期里,再一次地捧起《简·爱》一书阅读,又是满满的收获。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里塑造的主要人物简·爱性格十分的鲜明,给作为读者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围绕着主要人物简·爱的生活场景逐步地展开,主人公总计在全书中有四

  •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昆虫记》读书笔记《昆虫记》一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却从小就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我读《昆虫记》时,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

  • 《乔布斯传》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0

    《乔布斯传》读后感读乔布斯的传记,你会发现乔布斯的成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的坎坷,比你我只会多不会少,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毫不畏惧,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引领下,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最终成就了非凡的苹果。他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一、坚定的信仰:设计出色的产品以改变世界,永远

  • 高贵的施舍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31

    《高贵的施舍》读后感鄂州市东沟镇中心小学余子恩今天,我读了《高贵的施舍》这篇文章。文章写的是:一个失去右臂的乞丐来乞讨,可是女主人却要求他“出卖”自己的力气,乞丐无奈之下,只好动手,并获得了20元钱的酬劳,许多年后,他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读了这篇文章,我倍受感动,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