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这样写读后感,才能真正读透一本书!(附指导范文)

这样写读后感,才能真正读透一本书!(附指导范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05:44:53

这样写读后感,才能真正读透一本书!(附指导范文)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怎么写?

确定题目

题目格式:《XXX》读后感,读《XXXX》有感。大标题下可以有小标题,但必须直指文章中心。

也可以自己拟题:

直接拟题:

如:读《XXX》、读《XXX》有感、读《XXX》后想到的、读《XXX》的感想、读《XXX》后的感想、读《XXX》后、《XXX》读后感、《XXX》读后、我读《XXX》、有感于《XXX》。

以感点为正题:

以“****读《XXX》有感”等为副题:

如:珍惜生命读《生命生命》有感

写作技巧

0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02

亮明基本观点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观点句(积极向上)

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位置可以灵活多样,初学者建议放在篇首,开门见山。

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话来写。

突出一点,深入挖掘。

03

围绕基本观点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这部分要紧扣观点句,突出重点,有说服力,适当运用格言、名人名言、俗语等。

0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某种现象,甚至历史故事。

写社会时政等不要展开,大家都知道,只要稍作解释。

实际为观点句服务,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实际”中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是很重要的干货。这是你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独一无二的!

总结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附范文: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题目:格式一般为《读xxx有感》(xxx为书名),或者写《XXX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先生1996年创作的长篇文学小说,它所描述的宝葫芦的故事及其思想主义影响了数不尽的人,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

第一段:简述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基本情况,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名著主要讲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在一次钓鱼的时候意外获得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可以帮助王葆实现所有的愿望,可这些愿望先损害的就是别人的利益。比如王葆想要一本新书,宝葫芦立刻在别人那里偷了本新书;王葆想要辆自行车,宝葫芦保护立刻偷了辆自行车;王葆想考第一名,让老师刮目相看,可他做不出来,宝葫芦立刻偷了张最棒的试卷……如此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许多人都瞧不起他。最后他说出了真相――好在这只是一个梦。

第二段:简述(概括)书中主要内容,注意是简述,越精炼越好,因为这个不是文章主要内容,只是为下文的感想作铺垫。不少人会觉得这很难,所以在概括前可以先阅读一下前记和后记。虽然这很难读懂,但时间久了,不仅能在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还能大大地提高阅读的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不管是学习、生活,我们都不能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因为如果只靠别人,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懒惰、依赖、迟钝,这样我们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了,还要被别人嘲笑、误会。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习上开阔思维、勤于思考;我们还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要切切实实做个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结尾:结合上文的案例,总结出了一个文章中心,并谈一谈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启示。

推荐信息

  • 读后感怎么写?专家来教你写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读后感怎么写?专家来教你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第一段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第二段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

  • 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

  • 《彼得潘》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彼得潘》读后感--李依诺天真,善良,贪玩的彼得.潘;温文尔雅,酷爱彼得的小姑娘温迪;爱冒险,喜欢探寻的约翰;年幼无知,缺因家人,意外中喜欢起彼得的迈克尔。他们性格不同,但他们都一个共同点--他们向往自由,不愿长大。书中写到,达林先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在相信世界上还存在彼得.潘,差点让温迪第二天就离

  • 《心里那一片天地》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心里那一片天地》读后感2017年10月6日,在太原得一图书市场购得季羡林老先生《心里那一片天地》,断断续续的拿起放下拿起放下。至2018年12月25日网上购全了季羡林点灯系列丛书,才下定决心,全套书一定要好好读完,现在终于看完第一本《心里那一片天地》。季老先生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笔耕不掇,写日记是

  •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优选作文12班张铭洋今天在马老师的课上。我们阅读了《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这篇文章,文章内容不长,但是寓意却很深刻,让我深受教育。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后悔年少时虚度时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他一定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时光老人真的把流浪汉变成了一个十一二岁

  • 读《论语》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读《论语》有感海燕班汪茗卓《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

  • 《我的爱与你无关》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我的爱与你无关》读后感其实只是书名吸引了我,几个月前我曾发过一条瞬间,内容是---喜欢你,与你何干?!于是,这本书就进入我的待读区,但发现这本小说内容一般,为了提醒自己已阅,于是还是愿意码字,就如同景区里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呵呵。。。几句话交代下内容,某30岁单身心理学教授女的爱恨情仇,里面大概有师

  • 《二十四气节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二十四气节志》读后感这次寒假,我迈进了北京图书大厦的大门,去寻找我需要的知识。来到四层科普图书专栏,寻得一本《二十四节气志》科普书籍,通过阅读,学到了好多曾经经历但不懂的东西。我国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始,沿用至今。气节歌谣“

  • 读昆虫记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读《昆虫记》有感读完昆虫记一书我的心犹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昆虫记曾经被113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巨作。昆虫记是部卷帙浩繁的巨著著,不但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传世之作。法布尔以毕生的经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

  •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暑假闲行,从书店购得一本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茶余饭后,捧在手里细细的读。或许是因为职业相同,因而心灵相通吧,抚卷沉思,对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充满感想,而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有了新的期望。《爱心与教育》讲述了一个“爱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