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6:08:34

一个小学生的《孝经》读后感

《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就是我们孝的初始目标,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的作者:《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中共有十八章,每一章的中心意思及我的感受如下: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本章主要讲了我们孝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我应该按照初始目标及终极目标去做,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加强壮,并遵循仁义道德,众善奉行,在将来为众生造福,让父母为我自豪。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初始目标。

我的感受:我要按照本条中说的这初始目标去做,不去损害自己的身体,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为什么损害身体也是不孝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宁愿代我们生病,宁愿替我们受伤,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还有,我们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父母师长、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我的感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要遵循因果法则,多用心学习佛法,努力在禅修上成长,并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传播给大众,助大众早日离苦得乐。祝世界和平,让父母为我自豪。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我的感受: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条行孝的终极目标的补充。我应该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来做,要让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喜乐的生活。

二、《天子章第二》:这一章,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要通过善行感化更多的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文: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希望世界上会有很多孝顺父母、家人的人,而作为一个孝子,肯定更是这样想的。我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帮助别人能够孝顺父母。

三、《诸侯章第三》: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我应该践行此孝,礼善别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己需要加强的一点,我应该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做到“在上不骄”,不翘尾巴,想想“一山还有一山高”,才能做到“高而不危”,通过努力,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译文: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我的感受:这是诸侯的孝,我现在还不能做到,但我在班里做班干部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的信任,然后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怎么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呢?首先我需要自强,同时我要多去帮助、理解他们。

四、《卿大夫章第四》:卿大夫是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我应该向第四章写的孝的行为一样去遵从我的老师的要求。因为我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一名班干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配合老师工作。

五、《士章第五》:本章主要讲了要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我应该做到向文中所说尽职尽责尽义务。

六、《庶人章第六》:这一章,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我应该一直如此行孝,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译文: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我的感受:这是庶人之孝,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孝道,不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讲的是古代农民要做的。所以我应该首先保持《弟子规》中的“谨”,说话处事要稳重;其次要节省,现在我还不能赚钱,所以就要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不去奢侈使用,以俭养德。

七、《三才章第七》:这一章,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什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我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要行孝。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我的感受:孝,指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顺是指服从,不违背。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我们最伟大的行为、作风、品行。

八、《孝治章第八》:这一章,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八章。我以后成为一个领导者时,要以身体力行,通过孝道来感化更多的人。

九、《圣治章第九》:这一章,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孝顺,一件是行善。作为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孝摆在第一位的,我以后要更注重孝,更恭敬的孝顺父母、长辈。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我的感受:孝道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德行。我应该去保持住这种德行,也愿更多的人能明白此理,一起尽孝道。

十、《纪孝行章第十》:这一章,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我应该严格按这章的要求来孝顺家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文:就是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五项当行”,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我应该在每一次侍奉父母的时候都依照这“五项当行”为标准,并尽量做的更好。

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译文:侍奉父母双亲,在社会中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三项不当行”,我应该以这个“三不当行”为警戒,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这一章,是因前章所讲的纪孝行而接着讲的,今有两条途径,走到敬、乐、忧、哀、严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骄、乱、争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驰的逆行。所以孔子就跟着上章所讲的道理再告诉曾子,说明违反孝行,应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这里所讲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讲明刑罚的森严可怕,以辅导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为十一章。我应该孝顺父母,不然不仅自己心里过不去,还会滋生许多恶业。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一章,是孔子就首章所讲的要道二字,加以具体说明。使天下后世的为首长者,确知要道的法则可贵,实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为十二章。我应该像文中一样学会做事情时懂得方法。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译文: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我的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教育、劝说别人的种种方法。我以后做领导者时也要运用这句话,学会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本章主要讲了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了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可以致敬,所以本章在《广要道章第十二》的后面,为第十三章。父母、师长、家人、国家是我们的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样会生出福报,比如,我们的福寿安康都是从福田中生出来的。行孝就等于是在福田中存入福德资粮。我要广行孝道,积累福报。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已经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我应该首先在家要做好孝悌,同时在外面也要以此行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译文:一个君子,侍奉父母亲时能够尽孝,所以也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

我的感受:首先我自己要成为一个孝子,让父母真正安心放心,有了这份心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人,然后再用这份心去为国家尽忠。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我应该在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谏诤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谏诤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诤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诤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我的感受:看来直言谏诤是很有用的,不过直言谏诤并不等于要声色俱厉,《弟子规》说过要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应该在看到父母、师长或朋友有错时,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顺从,不能让错误越变越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我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这样也同时会有助于修行(指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我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做贡献做准备。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这一章,是孔子对曾子专讲慎终追远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尽其爱敬之心,父母可以亲眼看见,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为孝子的那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以传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我应该如文中一样守丧三年对待我去世的亲人,还要多为他们祈福、超度,多去行善,把我平日所做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人、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助它们早日离苦得乐。

《孝经》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宗明义章第一》到《庶人章第六》为第一部分,共六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

自《三才章第七》至《五刑章第十一》为第二部分,共五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章第十》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自《广要道章第十二》至《广扬名章第十四》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要道”、“至德”、“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自《谏争章第十五》至《丧亲章第十八》为第四部分,共四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我觉得这部经典可以理解为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孝、对国家的孝、和对社会的孝。

对父母的孝:我认为孝顺父母时首先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我们就能养成良好的顺从父母的习惯;接着,我应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最后,我要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让自己受伤,不让父母担心。这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回报。为什么说是“小回报”呢?因为古人说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们除了上述几点还是要多去报答我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师长的孝:我认为孝顺师长时首先要做到尊敬师长,如见面要敬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谨记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仔细聆听、学习,不要辜负师长对我们的一片苦心,还浪费了时间。接下来就要报答师长,作为学生,拿出最好的成绩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对师长最好的报答。

对国家的孝:没有祖国,安有家庭?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礼仪之邦、安定团结……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们也是要孝顺我们的祖国母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功,多学习祖国的文化,心里一切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遵守法律规则。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

对社会的孝:对社会,我们也是要尽孝的,在这里,孝就是指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道,以德为先;为众生无我利他的奉献。愿世界和平,众生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信解行证《孝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在今年下半年,也是我在小学生涯最后的半年了,我计划给我班里同窗六年的同学用PPT的形式公开逐步讲解《弟子规》、《孝经》和《十善业道经》,帮助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经典,同时争取做到在学校公开讲解这三部经典,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这几部经典,逐步相信因果法则并信受奉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伟大的,让我们多去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吧!感恩《孝经》。

2019年2月9日

推荐信息

  • 《彼得潘》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彼得潘》读后感--李依诺天真,善良,贪玩的彼得.潘;温文尔雅,酷爱彼得的小姑娘温迪;爱冒险,喜欢探寻的约翰;年幼无知,缺因家人,意外中喜欢起彼得的迈克尔。他们性格不同,但他们都一个共同点--他们向往自由,不愿长大。书中写到,达林先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在相信世界上还存在彼得.潘,差点让温迪第二天就离

  • 《心里那一片天地》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7

    《心里那一片天地》读后感2017年10月6日,在太原得一图书市场购得季羡林老先生《心里那一片天地》,断断续续的拿起放下拿起放下。至2018年12月25日网上购全了季羡林点灯系列丛书,才下定决心,全套书一定要好好读完,现在终于看完第一本《心里那一片天地》。季老先生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笔耕不掇,写日记是

  •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优选作文12班张铭洋今天在马老师的课上。我们阅读了《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这篇文章,文章内容不长,但是寓意却很深刻,让我深受教育。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后悔年少时虚度时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他一定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时光老人真的把流浪汉变成了一个十一二岁

  • 读《论语》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读《论语》有感海燕班汪茗卓《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

  • 《我的爱与你无关》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我的爱与你无关》读后感其实只是书名吸引了我,几个月前我曾发过一条瞬间,内容是---喜欢你,与你何干?!于是,这本书就进入我的待读区,但发现这本小说内容一般,为了提醒自己已阅,于是还是愿意码字,就如同景区里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呵呵。。。几句话交代下内容,某30岁单身心理学教授女的爱恨情仇,里面大概有师

  • 《二十四气节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二十四气节志》读后感这次寒假,我迈进了北京图书大厦的大门,去寻找我需要的知识。来到四层科普图书专栏,寻得一本《二十四节气志》科普书籍,通过阅读,学到了好多曾经经历但不懂的东西。我国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始,沿用至今。气节歌谣“

  • 读昆虫记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读《昆虫记》有感读完昆虫记一书我的心犹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昆虫记曾经被113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巨作。昆虫记是部卷帙浩繁的巨著著,不但在自然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传世之作。法布尔以毕生的经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

  •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8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暑假闲行,从书店购得一本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茶余饭后,捧在手里细细的读。或许是因为职业相同,因而心灵相通吧,抚卷沉思,对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充满感想,而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有了新的期望。《爱心与教育》讲述了一个“爱心天

  • 道德经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9

    《道德经》读后感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个民族都有智者。他们站在思想的顶端,把他们感受到的世界告诉世人,我们怎样才能活得更美好,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才能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不被别人,尤其不被自己毁灭。老子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卢瑟说:“有些人读过《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观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09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观后感这个充实,有趣的寒假里,我读完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部似乎附有魔力的科幻小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阿不思.邓布利多”所说的:“当你找到那最后一块拼图,我希望,一切都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