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悉达多》读后感

《悉达多》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0:11:32

《悉达多》读后感

最近读完黑塞得《悉达多》,讲的是一个优秀的、有雄心壮志(寻道)的印度青年穷尽一生、历尽磨难地寻找信仰,并且最终找到的故事。这个热切于寻道、敢于吃苦和尝试的青年,他穷尽一生,最后悟到了个啥?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读后感写的很好,转载于此。

最开始,主角悉达多他学习了印度教的经典,要知道,印度教也是个古老并且理论成体系的宗教,佛教就是出自于印度教,但是他认为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毅然告别双亲,跟随一个苦行僧团体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苦修实践,最后知非即舍。

他拜访一个佛教的高僧(书中称之为活佛),觉得这也不是他想要的“道”,这需要点勇气的,要知道佛教的创始人也是学习了众多理论、扬弃了众多法门、最终在菩提树下证道、成立佛教理论的。你还觉得人家悟出来的东西不够好?是的。

他后来入世,跟随妓女学习爱情、跟随商人学习赚钱,当然,这些都不是信仰。

他最后跟随一个河边的摆渡人,长期学习倾听河水的声音而最终悟道。

好吧,那我们来谈谈,他最终悟到了个什么?

首先,他悟到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时间是个假象。

这个观点其实有很多灵修学派都表述过,有点唬人,但是在这本书里,还是很好理解的,简单说来,即是: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都蕴含在现在。

举个例子,一块石头,它今天是个石头,但日月流转,构成它的分子、原子说不定就被附近的植物所吸收,成为植物的一部分,它就变成植物了;以此类推,它在漫长的时间之后就会变成动物、人类。同理,它在过去也不是石头,而是别的东西。

但是它的过去和将来的种种模样,都蕴含在现在的石头模样中!

所以它既是石头、也同时是植物、也同时是动物、人类以及其他种种。再次强调,是“同时”。

这就是主角悉达多认为的:时间是不存在。

如果你理解不了,不妨如此想象:你想象自己是上帝,长生不老,不随时间而改变,你能看到一颗石头的所有前生今世,种种模样。而它的所有模样对你来说,你看得都那么清楚,所以觉得他们都是同时存在的。

石头如此,那么人呢?人亦如此。

再比如,一个罪人可能将来会有一天成为活佛,那么对于这个罪人的现在,“现在和目前就已存在未来的活佛的影子,他未来的一切都已全部具备在他身上”。

如果把这种的眼光应用到整个世界上去,那么就不必等待这个世界它慢慢地、经年累月地变得完善,而是:

(世界)每一瞬间都是完善的。

一切罪孽本身便包含着宽宥赦免,所有儿童身上都具备老年的东西,一切婴儿身上带着死亡,而一切死亡者却有永恒的生命。

既然这个世界的当下就是完善的,那么我就应该现在就爱这个完善的世界,而

悉达多最后的观点也是:

我爱这世界。

看透世界、阐释世界、蔑视世界,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的事。对于我,唯一可做的事情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它,不去憎恨它和我自己,能够怀着爱、惊叹和敬畏的感情去观察它、我以及其他一切生物。

以上就是悉达多悟道的全部内容。你可能以为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我告诉你,精彩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佛教。

怎么说呢。《悉达多》中的悉达多,是德国作家黑塞杜撰的;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真有个悉达多,生而为王子,出家求道六年,拜师学习过很多法门,也经历过各种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就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由于翻译的相似,在网上甚至有人误以为黑塞这本书的“悉达多”就是释迦牟尼。其实不是的,不必考证太多,从最终他们证悟的结果就能分辨出不同。好了,那问题又来了:

真实的悉达多,释迦牟尼,他最后悟出了个啥道理?

我采用《南怀瑾选集第七卷*如何修正佛法》中的说法,他最后悟到的那个东西,叫:

缘起性空。

首先说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缘起”这个东西的性质是“空”。

那什么是“缘起”?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指“因果律”之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南怀瑾说:我讲的话是缘,发出声来你听得到是缘。意思是说:他讲话是原因,你听到就是结果,这种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就是缘。所以,有原因才有结果,没有原因就没了结果。他不讲话,你就听不到了。非常简单的道理。

但在佛教中,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可大了,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其实都是人类的主观意识,通过“缘”这种相互作用而创造的。(这实在是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待日后我读到佛教的书之后再展开,现在先说这个结论。)

所以我们的这个现实世界,是建筑在“缘起”这个基础上的。没有了“缘”这个基础,上面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变成不存在的了。即现实世界也会变成了“空”。

这就不得了了。

释迦牟尼说这种缘的相互作用其实是空的,其实就是说这整个世界也是空的,只是一种幻觉,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他所明白的重大道理。

只要想明白这个,你就能跳出这个世界,解脱成佛了。

所以这个道理很了不起。

上面说到,整个世界都是空的,但是“我”,一个个体的人类,也身在其中,难道也是空的,也是不存在的吗?

不是的。

在佛教中,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识”。前五识对应的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的器官作用,第六识大概指我们的“意识”,此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那这么猛的第八识,居然超越了“意识”两个层次,究竟是什么东西?方便的理解就是:灵魂。

第八识,又称阿赖耶识,就是人死之后仍在存在,并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你投胎多少次它也不会死亡。

这下明白为什么《圣斗士星矢》中四小强要觉悟了阿赖耶识才能进入冥界了吧!多读点书还是有用的。

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我”。

而这个“我”是真是存在的,不是“空”的。

所谓的解脱,就是要让这个真的“我”,脱离这个花花绿绿、荒诞不经、受苦受罪的娑婆世界。

这也是佛祖觉悟的道理之一。

相信我,如果你有一天,你真确感受到了自己的阿赖耶识,得知自己是真的有永恒的生命的,保管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但这理论的是非真假,我且不做评判。)

说回来,黑塞的悉达多和释迦牟尼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

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黑塞的悉达多承认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的,并且爱它;而释迦牟尼觉得这个世界只是一种幻觉,是要去干掉它、超越它的。

所以黑塞写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佛陀传。

两相比较,好像释迦牟尼的觉悟比较牛一点?其实未必。

佛教发展了这么多年,佛经佛学汗牛充栋,研究者不计其数,其理论大厦早已建筑得华丽堂皇,匆匆一瞥,当然会被它的巍峨和严谨所折服。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做不到让所有人信服。

所以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从根本改造它的,有很多灵修学派,就是脱离于佛学或者说更早的印度教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学说,比如说,克里希那穆提的学说、“奇迹课程”等等,我以后会讲到这些的。这些林林种种的灵修学说,归根到底就三个字:“爱”和“宽恕”。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三个字,就能发展出一套庞大的思想体系。

这和黑塞中的悉达多所悟到的东西是有所相通的,所以黑塞的思想决不简单,而是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的。只不过黑塞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家、诗人,这些思想都被诗意化了,没有用严谨的哲学思想来阐述而已。

黑塞做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开端,如果真要深究,你就得随我读一读其他书籍了。

推荐信息

  • 读书笔记怎么写?这些方法简单又实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8

    读书笔记怎么写?这些方法简单又实用过了一个假期,很多孩子都忘记如何做读书笔记了。有小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念叨:“老师,我看到读书笔记就头疼,怎么写呀?”回答的多了,也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给小朋友们一些参考。今天把一些技巧整理成文,供需要的大小朋友们参考。初识读书笔记1、什么是读书笔

  • 《学会关心》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8

    用宽容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学会关心》读后感假期,我仔细品读了美国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著作的《学会关心》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中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说明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这本书倡导学校必须以关心为主导。作者诺丁斯的文笔独特而引人入胜,既有学者的严谨缜密,又不乏随意和亲切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8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拜读了戴尔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细细品读,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虽然仅仅是匆忙一瞥,但依然被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所折服,似乎这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凝聚无数经验教训而成的处世哲学,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自我认识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8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黄子衿啊哈,在火车站尽头一堆木板上坐着一个红发十一岁女孩,这是谁?不用说,光看她那双充满活力的大眼睛就能知道这位小姑娘的心灵可绝对不平庸。果不其然,在误打误撞进入了马修与玛丽拉家里之后,这位小姑娘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不过,在这美好的生活里还有一些不足。这可难不倒小姑娘,她用自己的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黄会兴1903年,一个长着红头发,活泼开朗,甚至说话喋喋不休的11岁小姑娘安妮来到了爱德华岛王子岛的阿冯利村。她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这是个温暖而可爱的故事,迎面扑来的是农场质朴清新的民风,即使如林德夫人这样事妈级的农村女人也是那么勤劳能干,关心他人,善良热情。19世

  •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觉得它就是一场修行。还记得当初的“唯成绩论”,以成绩的好坏去判定一位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成绩的高低去衡量自己教学的得失,却忽略教育的主题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于他们点滴中的成长忽略不计。就这样走着

  • 《魔伽吒》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小说《魔伽吒》读后感魔伽吒,该小说作者注释,是梵语的音译词,意为猴子。所以《魔伽吒》,用汉字表达应为《猴子》。读完小说《魔伽吒》,掩卷细想了一会,感觉就像刚刚看完一本江湖恩仇录,只不过作者将江湖中的一方,用猴子替代了人类。故而壮胆给改了个名字为《人猴恩仇录》,好像贴近故事内容些。若不幸被作者知晓,请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读后感我们自以为我们都是理性的,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意识来控制的。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是由意识和潜意识共同协调来控制的。意识和潜意识一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争斗。很多时候意识控制着潜意识,让我们作出一些符合逻辑的行为。但当意识不能控制住潜意识时,行为就会杂乱无章。甚至表现出神经错

  • 托尔斯泰著作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托尔斯泰著作读后感最近忙中偷闲,阅读了列夫。托尔斯泰大师的三部经典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对俄罗斯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把一些零散的感受写下来。俄罗斯是从东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当时叫大公,大的封建王侯。经历几代封建帝王,俄罗斯发展为帝国。但其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历程较西方欧洲国家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09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是生活的本色。咱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