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读后感,才能真正读透一本书!(附指导范文)
这样写读后感,才能真正读透一本书!(附指导范文)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要处理好“读”与“感” 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怎么写?
确定题目
题目格式:《XXX》读后感,读《XXXX》有感。大标题下可以有小标题,但必须直指文章中心。
也可以自己拟题:
直接拟题:
如:读《XXX》、读《XXX》有感、读《XXX》后想到的、读《XXX》的感想、读《XXX》后的感想、读《XXX》后、《XXX》读后感、《XXX》读后、我读《XXX》、有感于《XXX》。
以感点为正题:
以“****读《XXX》有感”等为副题:
如:珍惜生命读《生命 生命》有感
写作技巧
0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02
亮明基本观点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 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 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 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 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观点句(积极向上)
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位置可以灵活多样,初学者建议放在篇首,开门见山。
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话来写。
突出一点,深入挖掘。
03
围绕基本观点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 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 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这部分要紧扣观点句,突出重点,有说服力,适当运用格言、名人名言、俗语等。
0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某种现象,甚至历史故事。
写社会时政等不要展开,大家都知道,只要稍作解释。
实际为观点句服务,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实际”中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是很重要的干货。这是你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独一无二的!
总结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 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 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附范文: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题目:格式一般为《读xxx有感》(xxx为书名),或者写《XXX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先生1996年创作的长篇文学小说,它所描述的宝葫芦的故事及其思想主义影响了数不尽的人,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
第一段:简述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基本情况,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名著主要讲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在一次钓鱼的时候意外获得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可以帮助王葆实现所有的愿望,可这些愿望先损害的就是别人的利益。比如王葆想要一本新书,宝葫芦立刻在别人那里偷了本新书;王葆想要辆自行车,宝葫芦保护立刻偷了辆自行车;王葆想考第一名,让老师刮目相看,可他做不出来,宝葫芦立刻偷了张最棒的试卷……如此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许多人都瞧不起他。最后他说出了真相――好在这只是一个梦。
第二段:简述(概括)书中主要内容,注意是简述,越精炼越好,因为这个不是文章主要内容,只是为下文的感想作铺垫。不少人会觉得这很难,所以在概括前可以先阅读一下前记和后记。虽然这很难读懂,但时间久了,不仅能在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还能大大地提高阅读的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不管是学习、生活,我们都不能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因为如果只靠别人,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懒惰、依赖、迟钝,这样我们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了,还要被别人嘲笑、误会。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习上开阔思维、勤于思考;我们还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要切切实实做个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结尾:结合上文的案例,总结出了一个文章中心,并谈一谈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启示。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教你怎样写好读后感
怎样写好读后感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概括主要内容
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
3.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稻草人》《小猪稀里呼噜》《一千零一夜》《悲惨世界》《昆虫记》《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
同学们,你对哪本书印象深刻?读后有什么感想?写下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吧!
二、怎样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以下两点:
1. 读懂原文,选好“感”的触发点。写读后感时,要先精读文章,找到“感点”。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那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这一触发点就是原文中使你最感动的内容或思想。只有选好“感”的触发点,写出的作文才有重点。但在一篇读后感中,触发点不能太多,最好抓住一点把你的感想说深、说透。
2. 联系实际,深入挖掘。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等等。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能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读后感一般是由引述原文、提炼感触并议论、联系实际、总结全文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四个部分没有顺序先后的规定,你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行文特色。其中,引述原文部分一般要精简,特别突出引起你感触的部分即可。
三、给下面的文段把把脉,看看怎样才能把它写得更好。
小美人鱼是伟大的,她没有放弃坚持。即使不能为人,哪怕化为泡沫也要拥有一个只有人类才能拥有的灵魂。这就是可爱的小美人鱼!她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心全意地奋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她的善良让我感动,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话写得比较精彩,基本突出了小美人鱼的形象,而且也倾注了感情。可是这个感情还不够深。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表达更强烈的情感?
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小美人鱼是伟大的,在她伤心的时候,在她想念亲人的时候,在她每走一步都如踩着利刃的时候,她都没有放弃坚持。即使不能为人,哪怕化为泡沫也要拥有一个只有人类才能拥有的灵魂。这就是可爱的小美人鱼!小美人鱼呀小美人鱼,你的坚持让我感动,你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心全意地奋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小美人鱼呀小美人鱼,你的善良让我感动,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你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小结: 修改后的文段用了排比铺陈和呼告的手法,让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文章中的人物直接以“你”来称呼,这样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人似乎看到小美人鱼就在眼前。
四、好词好句来帮忙
1.关于情绪的好词:
形容感动:热泪盈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形容愤怒:怒气填胸怒发冲冠怒不可遏
形容伤心:肝肠寸断心如刀割泣不成声
2.描写感想的好句
表达奋斗:
海伦经历了这些痛苦都没有放弃学习和生活。再看看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拥有健康的身体,要什么有什么……既然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习海伦那种坚强的品质,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联系自身,显示诚意,让读后感变得更加真挚。)
感悟父母之爱:
《荔枝》中的母爱让我深受感动,而我们又能给父母带来什么呢?我们给父母的回报其实也并不是很难,有时端上一杯茶,有时给父母捏捏肩,有时为父母唱首歌……都是一种给父母的回报。(以具体而典型的事例,触发读者日常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表达克服困难: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观点更有分量。)
应该怎样写出好的读后感?
应该怎样写出好的读后感?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
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出读后感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