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有感500字
今天,我看了《三国》之后对张飞、关羽、赵云、等武将都是十分佩服,当然还有十分聪明的诸葛孔明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我原来对张飞的了解就是:他完全就是一个杀猪的粗人,而且还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嗓门也发达的武夫,根本就不是当将军的料,在长半坡他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大嗓门才把魏军给吓跑的。我仔仔细细的看完了《三国》之后才发现为人忠义,有时粗中带细比如说:在赵云在把阿斗带回来之后来了一大群敌军他立马让赵云换马,然后自己大吼一声让敌军感到害怕,再让几个骑兵在两边树林里用树枝捆在马尾上跑,让敌军以为他们有大批军队和粮草迫使敌军撤退不敢攻打他们。
在我没读《三国》之前我对关羽的了解就是:他比张飞要冷静聪明可是他也十分骄傲自大轻敌。我读了三国之后对关羽有了更深的理解:讲义气重感情,对于曹操的诱惑他仍把刘备的两位夫人送到刘备身边。
在我没读《三国》之前我对赵云的了解是:他只会听诸葛亮和刘备的没有自己的主见。读了三国之后我认为他十分勇猛善战能在十万大军中救出小主人阿斗,他也十分忠心。
我原来认为诸葛亮就只是十分聪明,可是我读完《三国》之后再对诸葛亮的评价就不知十分聪明这么简单了。我认为诸葛亮十分会用兵,而且对各种阵法十分精通,遇到各种问题都会坚持解决,他对主人刘备一直没有叛变之心。
看来多读书对书中人物也会慢慢变深啊!
我读《三国》作文600字
三国,疑问重重;三国,神秘莫测;三国,激战纷纷;三国,一个人心不古的年代。
桃园三结义,徐庶进曹营、三大战役、赵云血战长板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已是人人皆知。我看国许多关于三国的书、记录片,对三国也算是比较了解。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正像歌里唱的那样,东汉末年的未解之迷太多太多。
有一个人们议论最多的;最具战略眼光的;比诸葛亮、刘备更胜一筹的人,他就是曹操。我最欣赏的人也是曹操。说起曹操,人们大多数都说他奸诈、阴险,因为他干过不少不光彩的事。而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一提诸葛亮,人们就说神机妙算;说到曹操就是奸诈,但兵不厌诈,一回事。况且不管是东吴、曹魏、蜀汉,都是为了地盘而战,根本没有好坏之分。曹操也做过很多明智的事,如讨伐董卓、官渡之战、挟天皇、统北方,都是曹操一手操办的,曹操原本是个渺小的人物,自从夺了皇上,朝政大权统一,他得到了八虎骑、四大良将,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别人一辈子才能完成的事。曹操是三国中势力最大、无人与其争锋,他甚至说过:“宁可我违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违我。”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曹操有许多著名谋士,最耀眼的当属五大谋士:荀攸、郭嘉、荀彧、贾诩、程昱。靠着这些人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曹操变得无与伦比。曹操有八个儿子:曹丕、曹彰、曹熊等。
三国的著名人物还有很多,如五虎上将、伏龙凤雏、张昭周瑜……
各有各的特点,大家可从网上查阅。武将这方面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
三国我就说到这里,想信你也深有感触,三国的故事无穷无尽,三国的故事久久芬芳。
观《三国》有感300字
利用假期时间我看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新三国》,十分精彩!
《三国》这个电视剧是围绕刘、曹、孙,三足鼎立来写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部连续剧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关羽、赵云、诸葛亮、曹操等,而让我最敬佩的有三个是关于、赵云、诸葛亮,关羽赤缅长须,手拿青龙偃月刀,一副忠肝义胆,他在曹操挂印封金达大礼下竟还执意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让人佩服:赵云白甲白马,手握七尺长枪,为了救甘夫人,糜夫人和阿斗,七进七出曹操百万之众,身背阿斗令曹操敬佩,诸葛亮身穿白袍手拿白羽扇,满腹韬略,却十分谦虚。
在《三国》中有许多精彩的回合让人陶醉,也让人回味,让人伤心,其中“三英战吕布”十分精彩,意思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一起与吕布交战,这里有张飞的猛,关羽的忠,刘备的善,不允许弟弟身处险境。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吧,快快找机会看看吧!
我读“三国”英雄梦
“少时读好三国,长大成为英雄!”这是爸爸推荐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告诉我的。带着好奇我从不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读“三国”:从我读绘本《三国演义》,只对其中的战马、兵器的式样感兴趣:到玩“三国杀”游戏,多是去认识更多的三国人物、兵器特征;到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三国、易中天的“品三国”,多是被他们讲述的三国英雄故事打动;再到读原版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我终于领悟到这部“智书”中英雄人物的魅力。
智人智书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更有智谋的含义,《孙子兵法》中的招数,它皆用到。光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火攻”的介绍就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火烧新野,同样是火攻,却各有各的攻法,绝不雷同。诸葛亮的英雄梦就是用他的智慧助力蜀国成三足鼎立之一。假如我将来成为了国家的“智囊”(有可能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工作人员、有可能是发展国家的经济、教育工作人员等),我必将像《三国演义》书中所述,成立“智库”,把安邦定国的计谋运用到外交、军事甚至金融领域,对我、对国家而言帮助都十分之大。
文库宝藏
我现在读的原版《三国演义》,凭借我多年来对故事情节的了解,读懂不成问题,这里有一个阅读的阶梯作用在帮助我读原著,帮助我迅速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式。这本书中收集了大量的诗词、文章,细细品读帮助我文笔大进!人称”乱世枭雄“的曹操,是我同宗之祖,在我眼中,他是大大的“英雄”,作为“建安七子”之一光是文学上的建树就足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霸气外露,文才盖世。尽管《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阴谋家,但都说诗为心声,曹操的文才武略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尽显风采,他的英雄梦在诗词中也尽显无遗——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一统中国。而看到曹操的故事,我也觉得要成为当今的英雄必定要“文武双全!”
勇气担当
读“三国”,我提升了勇气,学会担当。书中的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前七进七出,让我感受到勇者的高超武艺和责任担当,我读着读着,心中常常会生出一个“侠客梦”,梦见我拥有了和赵云一样高超的武艺和超人的勇气,成为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在现在和平年代我以赵云的英雄梦支撑起来的梦也许有些不合实际,但是他“勇者”的英雄形象仍然可以给予我支持,给予我勇气。他改变了我面对困难是的态度,我学会了凡事不退缩、不懦弱,懂得了勇往直前才是真英雄!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喜读“三国”,百看不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已经成为我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的金斧头,阅读它给了我实现梦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我只要沿着这三条路径一直前行,我就一定超越自己,成为“英雄”!
读《三国》有感800字
【第1篇】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战火纷飞,英雄辈出。刘玄德寄人篱下,阴云,亭下,惊雷隐动,青梅煮酒论英雄。敢问曹刘,谁乃真英雄?
曹操有着“舍我其谁”的枭雄之气,起初,曹孟德名微而众寡。但却能大败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一举拥得半壁江山。刘备谦恭温厚,与关、张桃园结义,以“隆中对”为核心方针,得荆州,收益州。广纳贤才,外结孙权,内修政理,成就霸业!
曹操重视人才,但也忌妒英才。哭吕韦,惜郭嘉,却怒杀杨修,导致陈宫离他而去。刘备则不然,三顾茅庐,屡挽赵云,送别徐庶时,还不惜砍掉挡在徐庶面前的竹林。他的诚心使得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使得诸葛孔明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心胸狭窄,疑神疑鬼,借居吕伯奢家,其家人欲磨刀杀猪款待他。可曹孟德疑心病起,误以为吕伯奢想要杀他,于是屠尽吕伯奢全家。对故友无情无义,还理所当然的丢下了一段丧心病狂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比之其冷血,刘备就胸襟宽广太多了。他可以不介意二弟投奔过曹操,他可以宽容地原谅利用来刺杀他的人。不愧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会和他。
曹操,刘备,各有所长。但倘若问我:谁堪称英雄,则非刘备莫属。因为他有善心。
茫茫历史长河,从未缺少过善。如果管仲没有选择和鲍叔牙和善相处,就很有可能在战败后被斩死。如果张良没有选择在桥上恭敬地帮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会获得《天子兵法》而帮助刘邦成就大事。如果没有那位登山者没有选择帮助那个冻僵的人,就不会使自己身心暖和,从而走出困境。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选择善良,将会带来的巨大好处。
中国有句俗语:“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无异于帮助自己。正如刘备,择善待人,才能创立蜀汉,挣辉吴、魏。正是因为他深知善的力量,才会临终前告诫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选择善良,才能塑造优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银行中饱藏财富,才能为自己的铺平前进的道路。
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生命的路;择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第2篇】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都说《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无论它是真是假,书中一件件名垂千世的著名战役还是读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本书共一百二十回,从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天下统一。据统计共列一千余人,文官武将占多数,从人数上便可见是部史学著作。本书主要以刘备集团为视野,与曹操孙权间展开了一场三国争霸。
书中,刘备是个知人善任,爱民爱物的仁君,他曾三顾茅庐求得了一位贤相——诸葛亮。可以说刘备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与这位老臣就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亦是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又或是神机妙算,晓天下事的奇异本领。在作者笔下,这真是个罕见的奇才。曹操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的形象,残暴多疑,善玩阴谋。孙权则是继承其父业,是个头脑冷静,深谋远虑又富有雄心的人。而关于的讲义气,周瑜的多疑,张飞的鲁莽率直皆被作者演绎得淋漓尽职。
在这里我想他论一下我对曹操的看法,说曹操是个奸贼,其实也不尽然,起初他也曾参与平定黄巾的斗争,谋杀董卓,后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为王,却反汉室,如此受到批判。要说英雄,曹操也可以算上一个,他手下的名将数不胜数,文武皆有,刘备孙权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不同于刘备有诸葛亮的辅助且皆有名声来成就霸业,也不向孙权一般继承父业,他完全是依靠自己打下了天下,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只是他逆了时代的潮流,反汉室罢了。
再说说诸葛亮,为报刘备重用之恩,连带辅佐刘禅,把刘禅当自己的儿子培养,一篇《出师表》字字透露着诸葛亮的忠心以及对先帝刘备的报答。可以说刘备死了,这蜀国就是诸葛亮在撑着了,毕竟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他为什么不选择孙权曹操呢?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发展空间不足当时刘备身边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所以才会三顾去请他,要换做是曹操孙权三顾茅庐,怕是不大可能吧。人家手下人才多,不多你一个也不少你一个,诸葛亮就算是去了,怕也是没有再蜀国来的德高望重。
《三国演义》是我四大名著中最喜爱的一本,不光是因为它里面写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而是其中的谋略,人物的性格就很吸引人,书中能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斟酌思考的地方。所以熟读了一遍还不算完,再多一遍我或许又有更多的收获和理解。
读三国_《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每个人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浩瀚诗篇,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婉转华章。读之,荡气回肠;品之,意犹未尽。一壶老酒,一部书籍,是一种快意的享受!
其实,这讲述的是曹蜀吴间的古代战争,“领导人”可以说是“爱美人更爱江山”。刘备阀吴的经历可见一斑。一次,刘备攻打东吴,东吴预感会遭受灭顶之灾,便把在东吴的刘备的孙夫人作为一剂清凉之药还给刘备。我想,刘备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口里中会有些许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国之君,是蜀国百姓的“领导人”,虽然心里发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子多情,江山如画,一个是自己的夫人,一个是偌大的领土,这在内心中该如何平衡?我想应该是理大于情。事实就是他没有停止阀吴的步伐,雄狮百万战东吴。可惜的是他有点盲目自信,没有听军师诸葛亮的话,最后被东吴新任大都督算计,最终兵败。
就像现代打仗有参谋,古代打仗有军师或者都督,领导人有领导人的“战略领导力”,军师各为其主,讲究的是一个“智”字。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智者。而且诸葛亮极具创造性。赤壁之战,因为曹军水师不善于船上作战,曹操听人建议,把攻打吴蜀联盟的战船连在一起,稳如陆地。东吴大都督周瑜和刘备军师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写破解之计谋,结果两人都写了一个“火”字。那一刻,两人有瞬间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这不,听到诸葛亮可以“借东风”之后,他开始刁难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为由,让诸葛亮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但他没有老老实实造箭,而是开始了极具创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雾,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他让众多草船开到曹军的领地附近,命令船上的军师摇旗呐喊。曹操以为有敌军来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雾看不清,于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挡。诸葛亮闲坐船中,与鲁肃开怀畅饮。他不一会儿让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终,诸葛亮“受”到了十万多支箭,满载而归。
三国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实还是老百姓。三国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铁马冰河,折戟沉沙。战争爆发,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世间和平,让百姓安康”理应成为一句永远的口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动乱的三国让我们反思的是珍惜现在的和平,珍惜现在的舒适,爱中国,爱亲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三国赞关羽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三国赞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熟悉的歌调一响起,思绪总会在一阵硝烟纷乱中迷离。第一刻,我便想起了关羽。
榜文前,听得一声慨叹,终此余生心归汉。
黄巾军四起,早已满目疮痍的汉室又遭逢大难。九尺男儿顶天立地,岂能了了度日?“大丈夫当为国效力……”话没听他说完,我已注意到那人身上不凡的气宇。那人不正是我想要寻找的志同之人吗?那一刻我心中已作出决定。
提起此刀,心中热血仍是难以抑制的涌起。春色正好,时期已至,我们三人同向那片桃园走去。“桃园三结义,论兵扶社稷”“美酒容易别,韶华更难留”“一身报国志,飞马阵前驰”……人生短短数十载,如不建功立业,生又有何意义,活又有何追求。数览史书,熟读春秋,我自信了然英雄大义。大哥,三弟,此间一诺,终生践行,不论前路坎与坷,云长愿与共生死。
日欲落、夕阳起,对面的黄巾军却在一步步的慢慢靠近。义军第一仗,将士大都难以控制复杂的情绪。我跨马提刀,向前方望去,数千兵马看起来真的彻地连天,但我告诫我自己,这不是我人生的高潮,而仅仅只是个开始。扭头回首身后,我静了下思绪,便向前冲了过去。血起刀落,一遍遍的重逢,一阵阵的厮杀,从第一刀的犹豫,到渐渐的坚毅,我发现,我的心绪已悄然改变。
夕阳的残红就要褪去,这场战斗也已经结束。互相搀扶着,伤兵向军营中走去,其他的战士们跑着喊着大声说着的收拾着战场。相视大哥三弟,我们都笑了。我们彼此已经知晓,我们的心,已经紧紧连在了一起。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刀光剑影中,我们开始迎接我们将要真正开启的璀璨人生。
徐州外,兵败本欲就义,为护嫂嫂入曹营。
此生我不服输,因为失败不足以让我低头。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离去,我又一次提起刀剑,向前冲去,即使只剩我一人,我也要用利剑,用我无畏的气概杀出我们三兄弟的尊严。“全部住手!云长,我是文远……”突然听见一阵喊声。
大哥三弟下落不明,嫂嫂深陷曹营,为大义?为情义?为忠义?我做了痛苦的抉择,我放下了长刀,随丞相入了许都。酒、肉、钱、官……我并不会为之所动,我于丞相立法三章,一旦得知大哥下落,我要即刻前往。我承认,英雄爱美人,我亦有私欲,当年围杀吕布,我向丞相讨要秦宜禄之妻之事确实是我所为,我也是真真切切爱慕杜氏,我只是想说,那是自己心中的情。
河北兵士数十万,一眼望去无边无沿,浩浩荡荡的阵势使得曹营为之一震。土鸡瓦狗,插标卖首,我不屑的说出,于是我便出战,我要证明我们兄弟虽败然时时刻刻不会失英雄豪迈。斩颜良,诛文丑,我用行动报了丞相之情,我用战果证明了刘关张之英勇,我用青龙刀震慑了袁绍大军,也报了曹营。不过关羽此生忠于汉,我敬重大汉丞相,而不是受宠于曹操的荣华恩典,当得知了大哥的下落,我还是毅然地开始护着兄嫂一路前往。
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黄河渡,一路的艰难险阻分毫不能动摇我一丝重见大哥的心。然而见到了大哥,我又忍不住了心酸,大哥相信我,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大哥。当年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到今日的斩颜良、诛文丑和过五关斩六将,我的英名将传遍华夏大地,此番再遇,我也定要辅助大哥成就一番丰功伟绩,兴复大汉数百年江山社稷。
请孔明,华容义释曹操,红脸关公战长沙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听着这读书声声,我看着大哥第三次进入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我心中确实不服,堂堂九尺男儿为何要屈尊于一介书生门前。而三弟更加怒不可遏,大声叫嚷着,我示意了一下,他会意地笑着点了点头,拿着火把绕到了茅屋之后……
火烧博望坡,一把火烧出了我对孔明先生的尊敬。江东舌战群儒,一张嘴为大哥赢得了数万援军。那夜赤壁火起,大哥升帐点将,子龙伏兵于乌林,翼德埋伏葫芦谷,糜竺糜芳刘封收取败军残兵物资,刘琦防守武昌,大哥屯兵樊口,一切皆毕,却不闻我的调遣,想我此前,可于万人军中取敌将首级,我愤懑不已,开口问向诸葛亮,为何单单没有我的安排?
签了军令状,我引兵五百,前往阻敌。我自信替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已经恩怨两清,再不会稍纵私情,于是我便决然的前往华容道,守在那里,等着曹兵到此。忽闻曹操声音,我提起青龙刀,跨上赤兔马,欲往杀敌。言语往来,只“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一句却让我心头一动,我低头不忍,喝令手下散开。关羽此生为大义生,便得当为大义而死……
领军师令,我戴罪立功直到长沙城。城池外,我一刀砍了来阻的无名将领,便兵临城下。军士叫阵,引得黄忠来战,谁知一百回合竟胜负不分,遂我们各自鸣金各自收兵。第二天我用拖刀计,眼看要斩黄忠,但我也知道他是马弱才坠落马下,人们都应知道,关羽此生欺强从不凌弱,我不忍加伤与他,便放他回去。再战黄忠,他虚弦无箭,第三次也才只射中我的盔缨,我知道他是要报昨日之恩,便领兵而退。当然次日长沙已在魏延起义而降。
守荆州,北上围困樊襄,功败亡于走麦城
大哥领大军及军师入川作战,留我父子守住荆州。心中只愿汉军能早下诸城,恢复汉室河山。而后,军中又传来了捷报,汉中之战,曹操大败,退兵斜谷且又被魏延射中一箭,上庸等多个郡县都已归附汉中,我心中自是骄气充盈。
孙权派遣诸葛瑾来劝说我让我女儿嫁给他儿子,我自不屑。“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我拒绝了他并喝令左右逐他出去。兄长派人又封我为五虎将之首,让我出兵攻取樊城震慑曹吴。我志满得意,就准备兴兵樊城,虽然糜芳傅士仁军中饮酒烧毁了些军资,惩罚他们就算了,不论如何我攻陷樊城之心还是信心十足。不用费多大力,襄阳已被我攻取,现在我也只待攻击樊城,出兵北上与汉中王会猎于许都!
于入罾口,怎么能不被我所擒获?站在高处看完地形,我更加自信,天下英雄,听我名字没有不畏服的,况且于禁庞德二人?虽然前时我中庞德冷箭,可他一个无名小儿,不足让我多想。放水淹七军,我擒获了魏军大将。我又领兵前往,定要取到樊城。却不知道此时吕蒙竟然带领军士攻取荆州,糜芳傅士仁且都已投降。我愤懑不已,不该就这样辜负了兄长。我便立即领兵回援荆州。
回援路上,又遇到了吴军阻拦,虎落平阳被犬欺,我更加愤恨不已,就是死也要取了他们首级。麦城又被围困,我不愿就此龟缩,身为军侯,纵死也无所畏惧。我拿起青龙刀奔袭出去,我要用我的行动展现我的气概和尊严。我知大势已去,我知道已无颜面对汉中王及众兄弟,我拿起刀在脖子上轻轻一抹,喷涌而出的鲜血也让吴军见识到了我的无畏。
读书到这里,我从关羽的思维中挣脱出来,我的心又一次的被震动了。英雄莫过如此,即使死也是化为英魂,他的骄傲也从不因生命的失去而有所动摇。但年少应有一身傲骨,勇往无前无畏艰难,而不应有傲气,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每次读书,都是对一个人物的品读,读三国演义,第一次我为诸葛亮哀婉,而后我为曹操慨叹,这次我又为关羽所动,心酸不已。
爱书始于《三国》
曾几何时,思想在千军万马中驰骋;曾几许时,思想在帷幄之中运筹;曾几何时,情感在桃园之中唏嘘。
那是一份荣誉,因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赠我一本书。《三国演义》是我的一桶金子,比珍珠更珍贵,我手不释卷,反复阅读。
在此之前,我只看漫画,见到这本书很新颖,就无意中翻来浏览,却不曾想,一看就陶醉其中,宛若凡人品尝玉露琼浆。开始的开始,我还懵懂无知。对书中所写的内容就像盲人摸象。不过,在反复看过几遍后,终于看懂一些。
本书讲述的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间的斗争,终被晋朝统一的故事。书中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各个性格不同。蜀国的关羽忠诚,曾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千里寻主。他也知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最终败走麦城,一代武将就此陨落。蜀国的孔明智慧过人,曾草船借箭戏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他也忠心耿耿,在白帝城立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吴国的周瑜是位智才,曾与孔明齐抗曹军,但他小肚鸡肠,终被气死。孙策早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读了三国,心中有许多疑惑:如果草船借箭曹操放火箭,那么孔明可能早逝了。为什么关羽会败走麦城……
对我来说,曹操是个奸雄,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寒了多少臣子的心。在赤壁之战后,他又说:“如果郭嘉在,就不会失败!”这一句话又寒了多少老臣之心,我认为他失败不在于别人,在于自己。在大病之时,囚禁华佗,最终害死名医华佗,也害死了自己。曹操也是很聪明的,知道忍,在杨修之事中,他早就想杀杨修,但怕军心不安,最终找到把柄,借“鸡肋之事”最终杀死杨修。
通过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许多:在“三顾茅庐”中知道谦逊的好处,在“青梅煮酒”中明白该低头时须低头……
这本书启迪了我的思想,从此以后,我很少翻漫画。我是狼,一匹饿狼,需知识充饥。我一直在阅读,在积累,我相信总有一天能学富五车。
我在书中与孔明一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与关羽一起千里取敌首级过。在书中,我收获甚多。
跨越千年的距离,我品读《三国》。
读过,无悔;
未读,有憾。
我也品“三国”
我也品“三国”——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由明朝的罗贯中根据当时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绍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景象,讲叙魏、蜀、吴三国的交战故事。其中以蜀为正统,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窄的周瑜;厚忠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诸、典丰;还有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型态各异。
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蜀国的诸葛亮,它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熟知天文地理、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呼风唤雨集聚于一身的忠臣。他是一个大人物,作者用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等事例证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许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大意失荆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属——“三气周瑜”了。一气周瑜,据说当时周瑜与刘备约定,由周瑜攻打曹军把守的南群。周瑜率兵出战,曹仁见周瑜,令军士破口大骂,周瑜于是口中喷血进营。第二天,周瑜到南群,见赵云在楼上大喊我奉军师之命,已收复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荆洲、襄阳,忽听哨兵报告,诸葛亮派人拿了魏军兵符,连夜赶赴荆洲、襄阳,谎称曹仁求救,诱骗守城军出城,后被张飞、关羽乘机袭取了两个城,周瑜听了,大叫一声,气得伤口迸裂昏死过去。
二气周瑜,周瑜醒后,大骂诸葛亮,后让鲁肃说服刘备归还荆洲,可任未答应,最后诸葛亮才答应攻下西川,才还荆洲。周瑜为此而愁,忽闻刘备丧妻,生出一计,又用主公的妹妹许配刘备,将其骗来,囚禁他,用他换回荆洲,可是赵云破坏了此事,刘备带妻逃到江边,这时,诸葛亮与周瑜都领兵上岸,但在黄州周瑜遭关羽、黄忠、魏延阻击,大败而归,江上军士一齐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气,又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在船上。
三气周瑜,周瑜当上南郡太守后,报仇心切,要鲁隶做说客,告诉刘备:“孙权愿派兵相助,取西川做为嫁妆,送给皇叔,然后你把荆洲还给东吴,因此吴军过荆洲,希望提供粮食”,诸葛亮一听连忙说好,而又秘密吩咐赵云行事,周瑜听了,派兵直去荆洲,糜竺奉刘备命令通告周瑜:“刘备已准备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为真,哪知中了计,赵云在城上喊到:“军师知道了都督的诡计,派我来镇守,周瑜慌忙退兵,这时,张飞、关羽、黄忠、魏延从四面而来,“活捉周瑜”的口号响天震地,周瑜气极败坏,大叫一声,伤口复裂,跃下马,被众将救上船。
虽说诸葛亮是三气周瑜,可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不已,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个知已。
这则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诸葛亮虽有机智过人的头脑————三气周瑜,可他对周瑜的死有些遗憾与悲叹,诸葛亮也不愧是蜀国一大人物也。
看了《三国演义》,完全改变了我对它以前的认识,它的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连续性,让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气看完,其中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与剧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回味一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多读一次,感触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彻,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就更有提升。
读三国有感800字
自古说三国便有二书出众,一为《三国志》,一为《三国演义》。能读《三国志》者,方大之家也,而吾等白丁,空能观《三国演义》之文采。虽为白丁,悟性也不差也,能观出一二乱世生存,飞黄腾达之道也。
三国不乏英雄豪杰,我但独赏司马懿,此人精通处世之道,做事之理,最后还能一统三国,建立晋朝,靠的全是一张厚脸皮。
司马懿与刘备,为三国两大厚脸皮担当。刘备原为卖草鞋之村夫,却能奇荆州,占蜀地,与曹、刘三分天下。他曾投曹操、袁绍、孙权、吕布,可谁又能想到这曾经在自己手下的“小弟”能当上汉中王呢?刘备脸皮虽厚,却也“成也脸皮,败也脸皮”。虽关羽被杀,东吴却有和谈之意,刘备此时却不能厚下脸皮联吴抗曹,而是一心为弟报仇,与东吴为敌,蜀国从此疲于战争,不久就衰没了。
司马懿则不然,他在曹操手下效力多年,厚积薄发,最后能使司马一族夺取王位。司马懿脸皮之厚,虽孔明不能及也,他们俩同为两国丞相,同为军事奇才,在计谋上孔明略胜一筹,但司马懿在脸皮上却远胜孔明。话说孔明北伐,棋逢对手,与司马懿一站,两者互有输赢,孔明虽有绝妙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但司马懿稳中求胜,坚守不出,只待孔明粮草短缺无力再战。诸葛亮只得一计损招,欲使司马懿出战。殊不知孔明送了一纸求战书与一件女人衣裳,意在羞辱司马懿,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懿的脸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东西南北风”,竟穿这件女人衣裳,施红粉位于阵前。虽然脸皮丢尽,却也气得孔明直欲气血身亡。哎,孔明虽一世英雄,却败在厚脸皮之上啊。
但历史上对司马懿的评价都是贬义的,甚至有“司马狗贼”一词,《三国演义》便是把司马懿气孔明写为“武侯辱仲达”,何来“辱”也!中国历史上对厚脸皮的贬义太重,厚脸皮又有何坏也,唯李宗吾深悟其道,写下奇书《厚黑学》,以鉴后人。
在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只能归隐田园,无缘官场也。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了成功,脸皮厚何足道?在如今,有特朗普任美国总统,脸皮之厚,说过的话可以当没说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可不吃这一套,即便世人对他褒贬不一,经济仍旧蒸蒸日上,成世界第一强国。
可见厚脸皮之妙,可为何我堂堂东方雄狮不肯接受,无奈之也。中国人骨子里的穷酸秀才味是时候为实现中国梦,为适应世界而改变了。中国人一旦改变,雄鸡将能傲然于世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