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先生好美》读后感800字两
《先生好美》读后感800字1
杨绛、张充和、冰心、林巧稚四位先生都是有大成就又德高望重的女性。她们一生都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一件事做出了自己的精气神,而且她们都活得真、善、美。
杨绛把文学做到了极致。年轻时的三部剧本让她一战成名,此后,她便一直没有停笔。经历了文革的干校,她写了《五七干校》;回忆逝去的丈夫和女儿,80多岁的她写了《我们仨》;103岁时她又出版新书《洗澡之后》。那本270多万字的《杨绛全集》向世人展现了她的一生,是的,她的一生都倾注于文学中了。她的真,在方方面面,面对晚年再相见的费孝通,她直言拒绝;新书出版想请她开研讨会,她一语点破:我只是写书的,怎么读,我不管。她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她活出了自己的真。
张充和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她书法好,昆曲好,诗词也是个好。在遥远的美国,她在耶鲁大学讲授中国书法,传播昆曲,又倡议旅居美国的昆曲爱好者在纽约成立海外昆曲社,她像一座长长的桥,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到了全世界。而她的真性情可谓“随处可见”,她说自己一生所求就是玩,的确,她也一直在玩,她以博通百家为基底,玩通了中国古曲艺术世界。
冰心的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文学。她是国内第一批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很早就意识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23岁时,就在《昆报副刊》上连载《寄小读者》让孩子“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后来她又发表了很多给儿童的散文作品。而她的真就更不必说,她一生都以一颗童真的心看世界,由此才能一直写儿童文学读物。
林巧稚一生扎根于妇科医学事业。为此,她放弃了个人生活,她用数十载光阴换来中国妇产学科质的飞跃,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妇科肿瘤上作出突出贡献。她活得非常真实,她是一个基督徒,就婉言拒绝了周总理加入共产党的邀请;她是一个医生,就绝不会想靠高超的医术谋取自身的利益;她是一个医生,就一定不顾一切拯救每一个生命。这就是她,简单而又朴素。
四位先生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精彩的倩影。她们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为一件事,用自己的学术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活得如巨著般精彩绝伦。
《先生好美》读后感800字2
一般来说,“先生”椒对男性胡尊称,但是当这个词是对有学问和声望的人的敬称时,男女皆宜。而“美”在这个书名中已经超越了“好看、美丽”的本意,上升到了气质、品质的层面。是啊,无论是贤才的杨绛,是天然淳朴的张充和,是童心未泯的冰心,还是专一的林巧雅,无一不“美”。
杨绛的确像一颗老树,不知结过多少硕果。她有责任心,为了丈夫中断学业,全心全意照顾丈夫,她乐于助人,总是资助有急难的同事;她保持信心,在抗日战争中仍然乐观,甚至创作喜剧作品缓解生计的窘迫;她沉稳强大,在孩子和丈夫先后离开后仍能坚强工作,出版《钱钟书手稿集》和《我们仨》;她对待感情十分较真,面对费孝通说不爱就不爱;她面对污蔑从不退让,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敢与红卫兵对质……杨绛就是一个好静的人。
张充和作为一名艺术家,确实美丽动人,张大千都曾为她创作过绘画。她的母亲在对女儿的教育方面功不可没,她花重金聘请私塾的先生,教得不合适的直接辞退。而张充和自己也算是成了一个剔透的人。她几乎玩物一生,没有功利的志向,她曾把丈夫傅汉思买的裱盒改成一个仿古的墨盒,以至于余英时调侃戏称自己玩物丧志的她说“即使不玩物,也没什么志”。她确实是一个桃花水母,简单地度过了一生。
冰心尽管被称为世纪老人,但内心一点都不老。她自成一体,创作的《寄小读者》,用通讯的形式和亲切的口吻赞美自然,母爱和祖国。她也曾想学医,像鲁迅那样,但是被时代的洪流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可见一斑。她,是一个真人,一个真善美的真人。
信仰基督教的林巧雅是一位有仁心的医者,被称为“万婴之母”。她总是用行动关怀每一位孕妇,让她们忘记痛苦,减轻不安,顺利生产。林巧雅总是微笑着走近产妇身前,拉着产妇的手说:“别怕,没事儿”。就这样,不少名为“念林”、“爱林”、“敬林”的孩子降生了。她的一生正应了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她们四位职业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但是想通之处在于她们燃烧着的烈火中给这个世界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在思想还在逐渐开化的近代,女性收到束缚在中国还不能完全打破。即便如此,也有无数的女性不甘于封建礼制,敢于挑战禁锢,向落后宣战,并且在黑暗寒冷的世道上发光发热。这即是这些伟人的相同点,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第2篇:《先生好美》读后感1000字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四位“先生”——105岁的杨绛,99岁的冰心,102岁的张冲和,82岁的林巧稚,四位高寿的“先生”。没错,“先生”不一定是指男性,有大成就又德高望重的女性也被称为“先生”。四位“先生”,用他们传奇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真和美。
两位作家、一位艺术家、一名医生、他们的一生无非都是“治病”,只不过,作家和艺术家治的是思想,医生治的是身体。
杨绛的作品很多,有很多广为流传。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让人发笑,让苦难的老百姓在苦日子里笑出声,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不曾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杨绛一直坚持创作,在她103岁时,还在出版新书《洗澡之后》。她用她的作品,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
冰心一生宛若孩童,写出无数儿童文学读物。她用童心抚慰天下童心,使人从中获得爱的温暖以及力量。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的核心是爱的哲学,她说,天地万物,一切只为着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的作品,不仅是写给儿童看,更是写给父母看,告诉父母,如何教育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张冲和,她曾说,她活着就是为了玩。玩,不是无事可做、一事无成,也不是玩物丧志,而是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做事、找乐、养心、自在。他学习书法、昆曲、画画、作诗、养花、种草,当代年轻人树立了“玩”的典范:玩出境界,在玩的过程中,将心体磨练得晶莹澄澈。
林巧稚是妇产科主要开拓者之一,她一生柔婉、慈爱、德高望重,他一生只有医术与患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林巧稚依然没有放弃行医,救死扶伤是头等重要的,名利都抛之脑后。她在动荡年代一直坚持行医,这正是因为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感。她对患者百般体谅、关心,因为体谅病人的心理,她会在检查时为病人遮挡好身体。她指责实习医生不该对产妇吼叫,她不让任何人用语言刺激产妇。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爱他所选择的妇产科事业,爱每一位来就医的人。
四位先生一生都讲究一个“真”字。
杨绛性喜求真。且说感情吧,她的同窗费孝通曾认为自己比钱钟书更有资格做她的男朋友,但杨绛回应: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有多余想法,我们不妨绝交。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在批斗会上大声揭发批斗钱钟书,杨绛挺身而起,跺着脚,执着地反驳:“你们说的不是事实!”如果不是因为“真”,她哪有这种胆量,虽为柔弱女子,却刚强如狮。
张冲和对待感情也很“真”。卞之琳是一位诗人,他苦恋张冲和,经常写诗赞美张冲和,这几乎是文学圈公开的秘密,但张冲和不喜欢他,他性格优柔寡断且敏感,他也从未对张冲和说过爱她。张冲和性情直率坦白,爱和明朗的人往来,不喜欢拐弯抹角。相反,傅汉思爱得直接爽快,他和张冲和棋逢对手、势均力敌。她活得很“真”。
冰心的作品,一直体现了“真”的思想。冰心一直主张人要诚实,不说假话,不说违心话。冰心的女儿偷吃饼干,但不承认,冰心竟然让她用肥皂洗嘴,因为她不成熟。冰心从不掩饰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毫不隐讳的评价他的上代、同代和下代。冰心不喜欢穿女装,不喜欢化妆,她认为生活要随性。冰心就是这样不拘小节、直率。
林巧稚的真表现在她做人的真、对病人的真。他行医重医德,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她看病不看人,不管是高级干部还是贫穷之人,都同等对待,即使有官员的太太来看病,也要要排队。在她眼里,病情重的才是特殊病人。而她对病人的关爱,也正是她对病人真诚的体现。
这四位“先生”,是真正的“先生”,值得后人称颂的“先生”。读完他们的故事,我只想说:先生,你们好美!
第3篇:先生好美读后感
四位先生,四位博雅而有风骨的女性,从民国时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如书如茶,亦如歌,惹人仰望。
先生,是真率坚韧的。杨绛在文革初期,面对污蔑钱钟书的种种行为,面对各种恶意的攻击,她身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勇敢地挺身而起,执着反驳,勇敢求真,守卫着照亮世界的那一点飘摇的灯火。张充和与丈夫在美国生活时,生活困窘,生计难以维持,她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古墨,并出门做事,从未想到回国去享受她曾经大小姐般的生活,而是坚强地担当起自己身为妻子的责任,她有着真性情,不问名利,醉心艺术,从不张扬,活出了自己的味道。冰心待人喜怒形于色,真实坦荡,耿直率真,她的人生并非无争议,但是她一直淡然从容,从不掩饰,从不解释,这足以显示出她的内外皆强大,显示出清雅本色。林巧稚面对孕妇特殊的病状,不盲目听从其他专家“尽早手术切除子宫”的建议,背负重压研究病症,最终研究成功,让婴儿顺利降生,又一回“震醒”世界。
先生,是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2001年,杨绛将高达800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以此鼓励和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留给后人与未来的世界一笔无价的财富。张充和在美国的生活趋于稳定后,便去了耶鲁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中国书法传播昆曲,倡议旅居美国的昆曲爱好者成立海外昆曲社,她做舟做桥,默默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渡去海外,发扬光大。冰心深切地明白儿童文学对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暮年,她都在以一颗童心拈笔写作而抚慰童心,她以“爱的哲学”对待着孩子们,教育着孩子们,用笔播撒下爱的种子。林巧稚对孕妇们、对孩子们有着深厚的爱,她一生都在为妇幼谋健康的大道上行走着,为此她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时间与心血都无私地倾注进妇产科事业中,最好的诠释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
这就是先生啊!
她们是一缕光,照亮了人间,照亮了世人前行的道路;她们是一个个传奇,活出了自己的精气神,亦取得了了不得的成就。
她们熠熠生辉,光照人间。
第4篇:先生好美读后感800字
自古以来,能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很少。然而陈衡哲、冯沅君、林微因、吕碧城这四位女性,不仅仅是成就极大、德高望重的先生,更是活得自由、有风骨的先生。
陈衡哲一生斩获的第一已多到拿到手软。但不只是成就,她的自由更是了得。她从不认同“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观点,反而,她真做到了“由人”。她13岁就主动要求离乡求学,即使学校因为年龄拒收,她也跟着舅舅学。她敢于“造命”,毫不犹豫应考清华留美学生考试,一考既中。她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她能在当时旧文化中去倡导新文学革命,创作比《狂人日记》还要早的白话小说《一日》。婚姻方面,她更是自由。在女子应出嫁的二十多岁,她却丝毫不急不慌,她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追求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充分体现了她的风骨。
冯沅君,虽没能躲过缠足,但她一生撒着步子自由奔跑。既使有婚约在身,她也毫不顾及却收拾行装外出求学,好不自由!她只做想做的事,从不委屈自己:写下请愿书为驱逐顽固的校长方还,迫使其辞职;为宣扬反抗封建家长制,改编话剧、亲自主演;有兴致写作时,成就比肩同时期的冰心庐隐;转学做学术研究时,又得了史学家的名头。她是自由得有资本,创作的文学作品能以理性的宏观思维去展现时代女性群体命运,她的风骨就展现在这里。
关于她感情的事,林微因很少做回答,她可不管世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群发电报”没能怎么影响她;从徐志摩遇难现场带回一块飞机残片,众人猜测她与他的关系,她在极少的回答中她毫无回转地拒绝,她知道他们互不适合。她的感情是自由的。然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在顺境中做什么,更要看在逆境中做了什么。33岁后的她,生活大反转,生活贫穷,疾病在身,丈夫身骨有疾。可她担起了为妻为母的责任,疲惫的生活中也保持幽默感,坚强地活着。这岂不是她的风骨?
说到吕碧城,她也是斩获许多第一的称号。而这兴许都源于她舅父的一声责骂。舅父认为女子应嫁人而不是去学堂,便对21岁的吕碧城好一番责骂,却更激得她耍倔强性子,赤手空拳就离家出走。但她有自己的路走。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逃往天津火车中结识天津佛照楼旅馆老板娘,老板娘还为她补火车票、安排食宿;她随后又受英敛之赏识,成为编辑……她听从自己内心真实意愿,随心自由而行,自由地有风骨。
如这四人般自由与风骨,世间还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