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羊的门读后感2000字
在走近大学校园之后,也阅读了很多关于文学的书籍,网络文学也看了很多,不过网络文学只是贪得一时愉快,毫无营养。《羊的门》这本书,是在平原三部曲合集中的一本。却没想到给我带来很大的收获。
《羊的门》描写的是呼天成塑造的个一人统治的乡村集权社会。他利用自己的手腕,数十年来,将这个村庄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他通过各种人物关系,利益输送,将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其实读完《羊的门》这本书之后,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人生路上同行的旅人,最终也要分手各奔东西。又像是用极短的时间,旁观了一场别人的人生。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主人公呼天成经营人场屹立四十年不倒,让人敬佩的一些说法。
可是,读了这本书,犹如喝了一坛珍藏千年的老酒,《羊的门》这本书里,主人公呼伯无疑是一个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人,他看人的眼光,经营的人场,与自己内心欲望的斗争,支撑了本书最大的看点。让人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做智者。呼伯在呼家堡的绝对领袖地位是真正的一步一步踏上来的,从中不带一点的虚假。
从村支书到村长到呼家堡绝对的领袖,呼天成苦心经营了40年。四十年前,当呼伯刚开始入主呼家堡时,还是一踌躇满志的青年。他一上台便发现社员们普遍存在偷盗集体庄稼的行为,他便发动民兵在村头守候。下工时,终于逮住了三个。呼伯立即把大伙召集起来训话。尽管他知道,许多人都是因为穷得没有吃了才去偷的,他害怕乡亲们一人一口吐沫把他淹没,但他更知道百姓们隐藏在心底的羞耻。他理直气壮,一道目光扫出去,扫到谁谁就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在他心头升腾,他是呼家堡当之无愧的统治者。”小说这样描写道。他让大伙把怀里的东西放下回家。场地上到处是玉米、番薯、高粱。在呼家堡村,人们心底固有的廉耻与反抗贫穷的求生本能的矛盾,成为了造就呼伯统治权威的工具。他们从来没有问过,呼家堡人的贫穷与呼伯背后的统治势力会有什么联系。
面对全村人的迷信,呼天成站出来掐死了带着刘小娥的魂的小鱼。而后直言让鬼怪来找他。面对全村人的反对,呼天成依旧骡子拉不回的给教授投资做实验,即使教授失败无数次,甚至从实验室逃跑回家。呼天成依旧不放弃投资。最终实验成功了。呼天成却放弃了这个人,因为他看出来,这个教授贪得无厌。贪得无厌,就是一个人走向错路的根源。平原上的人啊!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知足。因为相信自己的眼光,呼天成冒着天大的危险背回了被打断腰的老秋,并且藏在家里一年多。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啊。呼风唤雨的呼伯,人场的经营,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屹立不倒,自然有其稳固的根基。这是人的智慧啊。
《羊的门》,固然呼天成是主人公,但是作者笔下其他活色生香肉生生的人,同样有其精彩之处。
因为贫穷,给人们找媳妇也成为了呼伯的一个砝码。呼伯把目标瞄准了神偷孙布袋。呼伯要逮住孙布袋以彰显自己是超神。呼伯原本是没有这个本事的,是孙布袋自愿让逮的,因为呼伯答应给孙布袋找一个媳妇。于是,孙被呼伯捉了几回,呼伯的威信更高了。那个媳妇也因为邻省的大饥荒而逃难到呼家堡,被呼伯发现了。媳妇其实很漂亮,但她只能配给孙布袋。哪怕她经常赤裸着身子给呼伯练气功。
有一天练气功时,野地里响起一片狗叫声……。呼伯便让屠宰曹将村上所有的狗全杀了。因为有了呼伯,孙布袋有了媳妇,那媳妇活了命,穷愁潦倒的屠宰曹有了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他们不知道,这原本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当一个人被极度地剥夺后,往往会对一丁点的给予感恩戴德,不管他是不是剥夺者中的一员。
随着统治呼家堡的年深月久,呼伯的技巧也从物质的剥夺转向精神的剥夺。大剥夺小给予,呼伯便成为了呼家堡的救世主。
范骡子最后是死在厕所的,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是很兴奋的,忍不住为作者鼓掌叫好。人生百态,人心隔肚皮,总是有人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出卖自己的人格,然后找个理由自我安慰。范骡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先是状告呼国庆,然后又转过身站在呼国庆的队伍为打击自己曾经的上司王华欣,复又为了自己的职称甘愿帮助王华欣揭发呼国庆。看看吧,这就是人性。为了一己之私,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这样的墙头草,想必走到哪里都会人人喊打的。最后他死了。也不会感到为之惋惜。我想,作者最后费些笔墨写了范骡子的下场,想必就是为了警告有些人,做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不要自作聪明,最后只会害人害己。
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呼国庆了。他在书中是一个聪明人,连呼伯都很欣赏他,赞他聪慧,能举一反四,一点就透。多次在他危机的时候出手救他。但是,他最终倒在了一个情上。都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剃刀。呼国庆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对谢丽娟的感情,甚至想出计谋让自己的妻子出轨抓现行。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栽在了自己妻子的身上。一纸状诉把他检举揭发。最后呼伯出手才保住他。本以为会安心的过日子。却不想当谢丽娟再次找上他的时候,又一起滚了床单。并且私自捣用公款100万给她做生意。也许,这是爱对了人却娶错了新娘。结果金屋藏娇的事情被发现。呼国庆再次被抓审讯。
这是一个套啊!等他熬不住的时候,呼伯把他救出来了。谢丽娟就是用来考验呼国庆的,结果很伤心......呼国庆有智慧,却都是小聪明,但是,也正是这聪明害了他。大智若愚,吃亏是福,平原人的韧性呼国庆只得其型未得其神。
小说是这样结尾的:涉案的县委书记呼国庆从看守所出来后,回到老家呼家堡村,已奄奄一息的老支书呼伯对国庆说:回来吧,这里是一片净土,只有你才能接我这个班。和呼国庆一同走出看守所的情人潘说:走,离开这腌人的地方。而呼国庆则是用疑惑、茫然的眼光注视远方。这时,呼伯已快不行了,他凄然地说:真静呀,咋听不到狗叫了呢?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阵汹涌的狗叫声。呼家堡的百姓用学狗叫这一特有的方式,给他们的老支书送行。
小小的一本书,包含了整个时代,写尽了人间百态。要经历多少事情才能把人心的复杂写的这般淋漓尽致,又要花费多少个日夜构思才能用精炼的寥寥数语就把这呼家堡40年蕴含其中。
在呼伯的眼里,他的村民用对他的无限崇拜使这片净土得到了升华。而在我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确已变得面目全非。
第2篇:羊的门读后感500字
屋外一只瘦小的羊咩咩地在叫。正好写一写刚看完的小说《羊的门》。
豫中平原上有个呼家堡,堡里有个四十年不倒的传奇人物——呼天成。人称呼伯的他,从年轻时做呼家堡书记开始,像一道羊门守着羊圈里的羊群,他始终守护着呼家堡里的群众。
他无疑是个出众的人。对内有魄力,有铁腕,能识别人才;对外又长袖善舞,善于笼络人心,结交领导。这是一个站在顶峰、手眼通天的农民,呼家堡事实上的皇帝。与古龙的《流星蝴蝶剑》里的孙老伯相比,就是不会武功而已。
但这么个土皇帝,并不是在旧社会里有的权势,而是在新社会里统治了一个村庄,借着党的思想来统御呼家堡;又借着京城领导的方便间接左右着地方政局。做县长的呼国庆被整了,在呼伯的的运作下,却升了书记,原来的书记反而被调走了;在市里他照样通过关系把副市长亲手抓的案子翻了。
想想也是可怕,旧社会的毒瘤未尽。前阵子的新闻里一个村庄的支书都是一家人轮流做,基层民主掩盖下的事实上还是个人专治。而且看评论里还有不少地方如此。一村人都没自由,要按当家人的规矩生活,活在个人的阴影下。这都二十一世纪了。
不可否认的是,呼伯这种能做事,又能拉关系的人很吃得开。情商高的人总是受欢迎的。但他毕竟不是救世主,不应该成为一个中心。在权力中心浸泡久的人,会变得不容置疑,会有老糊涂的时候。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问题,还是要早点发现,早点解决。这样的人,还是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让贤。
第3篇:羊的门读后感
从《羊的门》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景来看,呼国庆处于官场前台,呼天成隐于官场幕后;从他们的活动方式来看,呼国庆明火执仗,呼天成韬晦运筹。这一前一后两个人,一明一暗双重线,在相互映衬和遥相呼应中,多层面又活生生地揭现了呼家堡“人场”关系的无所不能,以及当代关系文化的高深莫测。
单从根本上说,《羊的门》只有一个主场,那就是“呼家堡”,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呼天成。而且,经由呼家堡这个主场、呼天成这个主角,作品揭示了一个乡土社会的全部隐秘,展现了有关乡土政治的所有想象。美与丑、善于恶,“神”与人,人与“畜”在呼家堡这个土地上,在呼天成这个人物身上,都身息凝聚,自成一体,浑然“天成”,让你难以一眼洞穿,更难以一言蔽之。
作为一个农村典型的缔造者,乡土政治的操弄着,胡天成其人,更是一个充溢着诸多矛盾元素纠合及其复杂性格的混合体。呼天成自称是“玩泥蛋的”,但他话里有话,他其实是把乡民当成“泥蛋”,把政治当成“泥蛋”,把官员当成“泥蛋”……他把这些都视若脚下的泥蛋蛋,玩弄于股掌之间。呼天成从一个村支书成为“绵阳地”的“牧羊人”是有一个过程的。他从最初的心里没底、心神不定,到硬着头皮试着整人,竟然每每成功,屡试不爽,遂发现胆子有多大,效果就有多好。从此,他放开胆子整治乡民,从借用孙布袋的“脸”祭旗,到利用批斗会、展览会操弄乡民,逐渐使乡民们匍匐于自己脚下,自己遂成为至高无上的“主”。“牧人”与“救人”,成为他常用的两手,而这,也确实帮助了许多落难官人起死回生,成为呼天成经营的最广泛、最重要的“人脉”资源。这一特殊的“人脉”,以官员居多,以官场为主,下起县处、厅局,上至省委书记,甚至京都大员,都视他为再生恩人,可任他遣用。
面对呼天成把人当成“羊”来放牧的作为,呼家堡人从忧心、疑心,很快就过渡到忠心和诚心,甘愿成为呼天成鞭子下的温顺“绵阳”,供他差遣,任他蹂躏,并以之为荣,以此为幸。作品最后,当人们得知发了高烧的呼天成想听狗叫时,在徐三妮跪下学狗之后,全村的男女老少也跟着徐三妮学起来狗叫,使得黑暗之中的呼家堡,穿出了一片震耳欲聋的狗叫声。可以说,就揭示集体无意识的奴性而言,没有比这种为了主人高兴甘愿群体学狗的描写更其生动,更令人惊愕了。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说,呼家堡与呼天成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他们是彼此成就、互为因果、合二为一的文化同体。
在这个大杂烩式的乡村政治家身上,大雅与大俗浑然一体,大善与大恶难解难分,可以说,在当代文学堪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里,像呼天成这样的丰繁得令人难以辨识、复杂得令人咀嚼不尽的人物形象,委实并不多见。也可以说,由于塑造出呼天成这样一个独特而奇崛的人物形象和典型性格,《羊的门》便卓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