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1
美国的马克·吐温是个幽默的讽刺大师,他的《百万英镑》将讽刺的魅力展示到极致。
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小办事员亨利出海游玩迷失方向为轮船水手所救,然后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两个富有的兄弟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不以一百万的支票兑换成现金能否活下去打了一个赌。在小说的结尾,亨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利用了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一位小姐的芳心,而由始至终他从来没有兑换过这张支票。
至于亨利在消费时,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收他一分钱的原因,应该不仅仅是因为他手上有一百万,他们觉得讨好有钱人未来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宁愿牺牲眼前的一点小盈小利,也要讨好亨利。就拿亨利在一副邋遢的样子去吃饭时就可以说明,饭店老板见那一副穷酸样,本来是要赶他出去的,可当钱拿出来时,他便被认为是一个古怪的富翁,不仅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鞠躬!
亨利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本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当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人们太看重金钱了,钱竟然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拜金主义思想是可耻的,不劳而获也是要不得的!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但有人却为了物质享受和虚荣,在拜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干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以致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贪官为了金钱,利用手中权力,干着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的事,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败类;商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在拜金主义思想的腐蚀下,社会必然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所幸的是,现今我们国家重视对国民的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社会变得风清气正。
其实,金钱的价值不在于如何拥有,而在于它发挥了多大的价值。更多时候,精神的丰盈比物质的享受更重要。
“钱不是万能的”,或许这是《百万英磅》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第2篇:百万英镑读后感400字
《百万英镑》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一部小说,全书语言生动幽默,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书中记述了一对富豪兄弟打赌,给了亨利一百万英镑(不能兑换)看他一个月内怎么生活。一个月的时间,亨利凭借那一百万英镑,在这一个月内,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如吃饭店主看他有一百万英镑,就允许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凭借着这一百万英镑和当时人们普遍的拜金主义成为受到了各个富豪的青睐,还娶了一位富豪的女儿为妻。
该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义的迂腐完全展现出来。马克·吐温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这样,他同时用这部小说还原了在自己身上真正发生的事。当时马克·吐温是一名记者,被卷入到了内华达州的“淘金热”中,他买了一支股票,想等他有做够高的市价后卖出去但是股票价值上涨后,他在旧金山过起了富裕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卖掉这支股票,而是继续留在手中。后来,人们对这些已经没有了兴趣,马克·吐温手中的股票市价不断跌落,最后他因各种债务破产了,并写了这部小说。(宋文迪)
第3篇:百万英镑读后感
《百万英镑》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是美国密苏里州人。马克·吐温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作家,擅长幽默和讽刺。
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乞丐一样讨好他,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最后还从两兄弟那儿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过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在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笔下,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贪婪面目。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金勤皓)
第4篇:百万英镑观后感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那么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这是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中的一段,描绘了美国一个小办事员出门游玩不小心迷失了方向,有幸被救时来到了英国伦敦。在伦敦他孤身一人,举目无亲而又身无分文。碰巧赶上两兄弟打赌,两兄弟十分富有,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大钞,看他可不可以活过30天。结果他不仅活的很好,资产还增加了不少,成了名人更获得了真爱,走上了人生巅峰。
读完之后我感到十分有趣。作者用十分灵活的笔法勾勒出一个个拜倒在百万英镑石榴裙下的人的丑态,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在生活中这种人也十分常见,但可能没有这么夸张。像对乞丐或者穷人看不起,反而巴结奉承那些前呼后拥这个总那个总的人。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百万英镑。拜金主义是可耻的,而不劳而获更不应该。但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我们不可以故步自封,做个可笑的守财奴,这样会朝人家厌烦和看不起的。
好笑归好笑,《百万英镑》同时也带给我了震撼。马克吐温用这篇小说很好地讽刺了那些守财奴形象的人。钱算什么?钱也就是一堆印了数字的纸而已。虽说钱没钱可能会让自己寸步难行,但我们也不可以被钱阻挡了脚步呀!钱可以买来衣服买来吃的,但却买不来友谊、亲情、关心和爱。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无价之宝。
钱乃身外之物,这是现在我们又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词。那些自控力不强,无法准确运转钱财的人渐渐沦落,化为围着钱转的奴隶;自控力好的人,渐渐更好,化为让钱围着转将钱踩在脚底下的王者。我们要守住本心,合理运用钱财,做个乐善好施的王者。
第5篇:百万英镑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对富豪兄弟用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支票打赌,看这张支票究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小纸片”。主人公亨利·亚当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人选,意外地来到英国,且身无分文,饥饿难耐,无依无靠。富豪兄弟俩便把支票交给了他,约定一个月后归还,并为他提供一份工作。
亚当先后去了饭店和服装店,无一例外,当服务员看到他衣裳褴褛、蓬头垢面的样子都十分的嫌弃,但当亚当拿出那张百万英镑支票后,那惊讶至极的表情和极度谄媚的嘴脸当真可笑之极。在随后的股票事件中也一样,不花一分钱,只凭一张“小纸片”便可得到自己想要的,当真是“有钱可使鬼推磨”啊。
当时的英国拜金主义盛行,无处没有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人们沦为金钱的奴隶,以金钱至上,精神世界无不是麻木的、冷寞的、空虚的。影片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讽刺那些拜金主义者。启示我们太过关注物质上的追求,只会适得其反,只有精神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足。
第6篇:《百万英镑》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百万英镑》的书,它使我明白了钱不是万能的,而且还让我了解人生除了钱以外还有许多东西是珍贵的。它令我知道了钱不是人生的主旋律,令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书中的主人公因为搭错了船来到了法国,而且一路上受尽了屈辱。他到达法国时已经身无分文。这时候。一位绅士召唤他,要他送封信笺。最后的原因不过是那位绅士和其弟弟打赌。让一位平穷没有地位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富人。而人们的趋炎附势,拜金主义在作者的刻意宣泄下,酣畅玲珑,一览无疑。钱真的那么有魔力吗?为什么?
作者生动的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当那钞票是属于他的刹那,他还以为这是张假钞。因为他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会有人无原无故的送那么多的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认为作者在这个地方描写得非常巧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百万英镑》像大多数小说一样,以大团圆收场。主人公不仅有了自己的工作,还有了一位善良的妻子。这篇小说使我回味无穷。作者的描写手法高明至及,他在结构紧凑的文章中给我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他点明了钱不是万能的。从人们免费地给他最好的衣服和食物,到后来他被封为爵士,都可以看出人们有多么渴望得到不义之财,难怪法国在其后爆发“政变”。
第7篇:《百万英镑》读后感500字
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读了美国的马克•吐温的经典之作《百万英磅》。这部作品对“金钱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面容。我读得津津有味,因为小说不但幽默还符合社会实际,内容也相当精彩。
书中的主人公虽然贫穷但非常诚实,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有一百万英镑。原来有对兄弟打了一个赌:如果有一位很诚实、贫穷的外地人沦落伦敦街头,身上仅有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弟弟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钱给了这个贫穷的小伙子,并出国30天。
没想到在短短30天里,人们对这个一夜暴富的人拼命拉拢,从住宿、买衣服、吃饭都是免费的,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最后还成为一名公爵!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一份很好的工作,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完这篇小说,我觉得人们之所以无限度讨好主人公,不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金钱了吗?掩卷沉思,现实中金钱虽然很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食物、床铺和书本,然而它却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时间,买不到快乐,也买不到知识。金钱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但一切都是虚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用一颗坦荡的心面对生活和学习!(黄启睿)
第8篇: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2
老师说马克·吐温先生是个幽默大师,写出的作品又能讽刺社会上的各种弊端。于是,我拜读了他的《百万英镑》。
读了他的《百万英镑》后,我忍俊不禁。放声大笑之际,引得弟弟一脸不解地望着我。书中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因种种原因,被一家兄弟选上打赌。英格兰银行发行了两张面值为一百万的的钞票,大哥认一个品德高尚、聪明懂事、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外地人只有一张一百万的钞票,绝对花不出去,二哥认为可以。他便把其中一张买下来,找人和大哥拿两万英镑赌,另加一个职位,便找到了主人公。
亨利他每去一家店,消费后便叫人找钱,老板都毕恭毕敬,全部免费。在一个舞会上,他还赚了二十万、认识了二哥的女儿,和她结婚了。读了《百万英镑》,我哭笑不得,看见了那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
一次,我和弟弟看到路边有一个断腿的男乞丐唱着歌,一个时髦的男青年正领着一个时髦的女青年走过,一看到那年过花甲的乞丐,便一下子皱起眉头,绕得远远的,还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乞丐,弟弟也看不惯,绕过了。我跟弟弟说说:“博弈,你去给那个人点钱吧。”我拿出了仅剩的一元钱,递给弟弟。弟弟拿着钱,心里还是不乐意,我拉着弟弟的手,使劲的把弟弟拉到那个乞丐前面,弟弟扔了钱就跑,也不管扔没扔中。我一看弟弟不屑一顾的样子,不禁骂了弟弟几句,告诉他不能只以金钱衡量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帮助穷人也是快乐的事。当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了别人后,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开心。我觉得人还是应该帮助人。不应该金钱至上,以貌取人。金钱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也明白了一个人不能贪婪,不能不劳而获,做人最基本的就是信用,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用,那他就算拥有了再多的钱也没用,所以,需要钱,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那样才有意义。对于那些金钱前面前的丑陋行为,我们可以表现得很不屑;但为什么人们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却都倒在金钱的面前的呢?这岂不是可笑之极呢?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可能全世界的人也回答不出来。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偏要分地位高低呢?(邱子杰)
第9篇:百万英镑读后感1000字
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过一个关于百万英镑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因一场意外的变故,只身一人来到英国伦敦,他流落街头,举目无亲,穷困潦倒。
随后,作者讲述了100万英磅支票的来由——源于两个富豪的赌约:找一个非常诚实、聪明,但毫无亲友的外乡人,只给他一张100万英镑的支票,但不能兑换成现金,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会怎样呢?亨利正巧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来带伦敦的第二天,机缘巧合地站在那两个富豪的窗口,亨利被选中了,落入了两个富豪的赌约。亨利拿着100万英镑的支票,在30天内遭遇了天方夜谭般的经历,阅尽了社会的百态。
马克·吐温运用高超的写作手法,细致地描绘出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觉得最精彩的莫过于对裁缝店老板的描写。裁缝店老板见到支票,前后判若两人。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了他瞬间被金钱所俘获的滑稽。其实书中绝大多数人物都是见钱眼开,趋炎附势。亨利正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在一分钱不花的情况下,不仅潇洒度过了30天,还通过救助朋友的投资大赚了20万英镑。在主角声名鹊起之后,影响力和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当时英国的贵族阶层。马克·吐温揭露了当时英国伦敦——这座国际大都市中人们疯狂的贪婪和盲目拜金的丑陋现象。一方面,在这些人眼中,金钱代表了一切,他们盲目崇拜有钱的人,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去勾结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们又视穷人如草芥,恨不得马上打发他们走。但最终这些人反而会被金钱玩弄,而且他们不知道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这一点在主人公亨利身上便得以证实。
我觉得主人公亨利“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说是很朴实的一个人了。他才看到100万英镑的支票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担心与焦虑,总想着第一时间把支票还给那两个富豪,当名声来临后,亨利也没有被这一切冲昏了头脑,反而一心挂念的是他兑现赌约后能否得到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同时,亨利也用他忠诚的品格,收获了波霞小姐纯真的爱情,可以说亨利才是最大的赢家,而那些被金钱迷惑的人们则是小丑般的可悲可笑的角色。马克吐温用20万英镑的投资收益“奖赏”了亨利,象征着人间自有正义在。
《百万英镑》这部小说讲述的是100多年前,西方社会普遍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当我们再次精读这篇故事,仍然会发现,维护正义善良的优秀品质,警惕贪婪的邪恶风气是多么重要。主人公亨利在物欲横流的伦敦社会中仍然保持美好的品质,可能正是马克吐温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第10篇:百万英镑读后感600字
《百万英镑》讲述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亨利·亚当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后发生的一系列曲折的故事。故事开头,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亨利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一个认为,这样一张支票对穷人毫无价值;另一个则认为,仅拥有这样一张不兑现的支票,就可以让穷人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于是,亨利·亚当拿着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
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看见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仆人一样讨好他,而这也让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他的生活由此而改变,周围人的态度忽冷忽热,支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薄薄一张写着巨额数字的“小纸片”竟牵引着无数人的神经。故事最后,他还得到了真正的不包含利益关系的爱情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从此过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亚当并没有接受两个富有兄弟为他安排的工作。因为经历了大起大落,他早已厌倦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尽管失去了金钱,但他却得到了许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以及纯正朴实的真爱......相信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才是一个人希望拥有的幸福生活,其他外在的利益则是身外之物。金钱不是万能的,拥有它并没有拥有一切,反而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电影通过小办事员亚当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丑恶境态。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电影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钟翔宇)
第11篇:百万英镑主要内容
《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著的小说。他用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用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因为伦敦的两位富豪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后如何收场。可一个月后,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因为他的机智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的故事。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亨利驾驶小帆船,因走得太远而漂入大海。后来,他被开往伦敦的双桅船救了上来,靠在船上以工作酬而勉强维生。到达伦敦后,亨利举目无亲,在用掉仅剩的一美元后,就陷入无衣无食的窘境中。就在亨利饥肠辘辘地踟蹰在波特兰广场时,一个小孩把一个咬过一口的梨子扔进了阴沟里。亨利饥饿的目光紧盯着那个泥污中的“宝贝”,垂涎欲滴。正当读者紧张于亨利马上就要抓起那个“宝贝”的时候,“请进来一下”——短短的五个字,犹如晴天霹雳,将读者的紧张心情释放开来。从此,亨利的命运得以改变。
在小说的主体部分,亨利经历了衣食住行的各种主动赊账后,住进了汉诺威广场专供富人住的豪华旅馆,并成为全世界最大都市中的著名人士之一。在参加美国公使举行的宴会中,他认识了美丽可爱的英国姑娘波霞,并与其双双坠入爱河。在宴会上,二人玩得旁若无人,痛快至极。甚至就连他的美国同事兼好友劳埃德讲述其痛苦经历时,亨利也是听而不觉。在回到宾馆,当劳埃德赞美其舒适陈设和奢侈用品时,亨利才从天堂回到现实。也就是在此时,他才深刻地意识到,他债台高筑,在世界上一文不名。甚至和一个可爱姑娘的爱情,也可能因自己的贫穷而搁浅。就在读者感慨其毫无希望、命运悲惨时,劳埃德的出现却让亨利起死回生。通过自己百万英镑主人的身份,亨利为劳埃德的矿山做了担保。在卖掉矿山后,亨利和劳埃德各自的账户里进了一百万美元,他们也因此步入了真正的富人之列。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亨利面见两位英国绅士兄弟后,心高气傲地拒绝了绅士乙提供职位的机会。谁知道波霞却是其养女。亨利马上表示了后悔,并开门见山地说他想收回刚才所说的话。
第12篇: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3
金钱在人们的眼里,是个怎么样的东西呢?在富人眼里,金钱只不过是一张随时想怎样就怎样的“破纸”;在穷人的眼里,金钱却是一种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一张“救命稻草”,而拥有金钱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今天,读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感慨万千。
小说写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了方向,幸好遇救。他身无分文,来到英国伦敦。两个荣华的兄弟给了他一张百万英镑,要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还。天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吧?仅仅的30天要用这一张百万英镑来生存,但30天后,还要把这钞票一英镑不能少的还给他。然而,故事的情节,让我大吃一惊,他靠着这一张百万英镑,成了上流社会的焦点,但也因此欠下了越来越多的债。饭店的服务员开玩笑将钞票藏起来进行炒股,瞬间股市大跌,大家都说他是骗子。一个月的期限到了,应当把钱还给了兄弟,他失去了金钱,但却得到了许多更重要的东西。
小说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有发生过。
有一次,妈妈休假,穿得一点也不朴素,甚至有些华丽,我位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老板很热情地很我们打招呼,妈妈有些盛情难却,很爽快地说:“老板,要两斤的菜。”老板称完后,将菜递给我们,说:“这是你们的菜,欢迎以后常来找我买。”妈妈点了点头便和我走。然而,有一次妈妈上班回来,穿的特别的朴素,身上略带些灰尘,我们再一次走向上次那个老板,只见他打量了我们一下,好像没有搭理我们的意思,妈妈是说:“我今天真的又来找你买了,卖便宜点啊!来个两斤吧。”那么老板似乎都不认识我们,称完后把菜丢到了篮子里,很不情愿地说:“这是你们的菜,拿走吧。”我当时,满心的气恼,可又不知说些什么好。
同样的人,买同样的菜,找同一个老板,受到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只不过是买菜人穿着朴素与华丽之别罢了。也许,金钱,可以塑造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但无法塑造一个人美妙的心灵,请善待“金钱”,别让自己陷入“金钱”的漩涡中去。
第13篇:百万英镑的读后感600字
他嫌贫爱富,遇到富人就百般地巴结,遇到穷人就不停地排挤,他就是《百万英镑》中服装店店员——托德,他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人。
文中写道:亨利穿着破衣服进店时,托德看他一副穷酸样,故意拿一件不要的便宜的衣服扔给给亨利,那样子极不耐烦。当亨利拿百万大钞去付钱时,托德立刻发生了360度转变,不停地赞美亨利,低头哈腰地给亨利量晨礼服,晚礼服……那嘴脸让人看了恶心极了。
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中国赌王何鸿燊。何鸿燊出生时家里很有钱,几年后他家一夜间就破产了,父亲逃往越南,妻离子散。9岁那年,何鸿燊的牙蛀了个洞,他想到姑丈曾说:只要牙痛就可以去姑丈家免费治疗。何鸿燊高兴地来到姑丈家,没想到姑丈斜着眼说到:“你有钱吗?”何鸿燊说:“姑丈,以前你不是说免费给我补牙吗?”姑丈冷笑道:“你怎么不去照照镜子,你们家现在有钱吗?你以为你还是少爷吗?没有钱就赶快滚!别碍眼。”此时姑丈的行为跟托德一样,都是嫌贫爱富。
生活中像这样的人很多,遇到穷人就看不起,遇到富人就百般巴结。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就反映了这种现象。范进中举前向岳父借考试路费,被岳父骂得狗血喷头,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永远都是这穷酸样。范进中举后,岳父百般巴结,马上改口,称范进为“天上的文曲星”,“老爷,”不仅给范进送钱,还小心翼翼地跟在范进后面。看着范进岳父的举动,实在让人讨厌,怎么同样的一个人,身份一变,改变这样大,真让人难受,好一个世态炎凉。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做嫌贫爱富的人,不管别人富裕,还是贫穷,我们都要平等对待。(陈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