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学会提问》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关于《学会提问》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53:56

如何学会批判性思维 读《学会提问》有感

如何学会批判性思维

读《学会提问》有感

《学会提问》是一本批判性思维读物,很出色地完成了传授批判性提问的技能这一目标。那如何学会提问呢?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总的来说就是一种批判的,全面的,在面对事情能做出理性判断的一项思考技能与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交友、涉猎知识、阅读新闻等都需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观点。我们面对问题难免会遇到“搞不懂”“想不明白”等类似的问题,深究起来也不明所以。

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现实社会的信息量又非常大。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我们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自主的有选择性的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作出判断。但是事实上,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不同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作出适当的评价,容易在别人的议论中迷失自己的方向。这个时候,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使我们保持自我思考的独立性,这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被他人别有用心的真实谎言所误导。

三、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维

首先,找准论题和结论。在评价一个分析推理前,必须找到分析推理之所在,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作者对论题的概念的解释是:在一个演讲,座谈会或者是文章中最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就是论题。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得明白作者或者演讲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论题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描述性论题”一般出现在报纸,文章,新闻上等等。还有一种是“陈述性的论题” 它讲诉的是应该是这么样的回答。常常是关于社会争论这方面的问题。

其次,日常思维的方法。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所做的其实并没有我们给自己找的理由那么简单,那些根深蒂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人都一样。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要有逻辑的路线。面对问题,我会思考:

1、这个问题需要我思考回答的是什么。

2、我对这个问题将表示什么样的立场,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3、然后思考与回答需要我了解什么样的信息。

4、我所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我是否能坚持我的结论。

最后,验证证据观点最好的办法是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东西如何更好、更深刻的思考。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之论题与结论4300字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之论题与结论4300字

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就是提出并解答批判性问题,而第一个批判性问题就是“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我会用几个问题来解释什么关于论题和结论需要了解的信息。

第一个问题,关于论题,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论题,简单地理解,就是讨论的对象。

无论是表达观点还是讨论问题,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讨论对象。如果一个讨论不给出特定话题,一篇文章不给出议论对象,那么我们甚至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而且,没有讨论对象或是讨论对象不明确,话题和文章就没有核心,就让人难以理解。

寻找论题的意义主要有两个:

一是能界定双方讨论范围,避免出现讨论“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争论都来源于双方的讨论对象不一致。举个例子,我认为A很“美”,你说“A塌鼻子,小眼睛,有雀斑,一点都不美”,在这里,你认为我指的是“外表”,但实际上,我指的可能是她的“内在”,不明确讨论对象和范围,就可能造成误解,导致无效的讨论。

二是论题的类型会影响到最后对观点的客观评价。

理解这一点要先明白论题的分类。

论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论题,一种是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就是指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描述的问题,它解答“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地球是不是圆的?”“感冒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2017年的GDP是多少?”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所描述的事物是确定性的,是存在“唯一正确答案”的。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它解答“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类应该保护其他生物吗?”“政府应不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死刑应该废除吗?”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所描述的事物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根据个人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不同。即使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依然有人认为没有必要保护环境。规定性论题往往与个人价值观紧密相连,显示出人们眼中的世间万物应该呈现的样子。

因为规定性论题的答案存在太多个人因素,因此,很多时候对于规定性论题,就不能像对待描述性论题那样严格追求“对与错”,毕竟你所认为的“对错”往往也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总之,你有必要根据论题的不同来确定评价的标准。如果你判断对方讨论的论题是描述性论题,那么有必要提高标准,确定对方是对是错,因为只存在一个事实。但如果是规定性论题,你大可以放松标准,尤其是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对方,

一般而言,寻找对方的论题并不复杂。在标题,开头的位置,你往往就能发现对方的论题。如果不能,你也可以根据结论来倒推论题,寻找结论的方法将在后文指出。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结论?

结论,就是作者对论题的回答,就是他的观点,就是他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人类应不应该保护环境?”——这是论题

“我认为人类应该保护环境。”——这就是结论。

结论是论证的核心。它就像一棵树的树干,而其他内容——比如理由,假设,数据,案例等等——就是依附于树干而存在的树枝。没有结论的论证是不完整的。只有找到结论,我们才能对论证进行评价,才能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接受结论。

一般而言,结论是需要有理由作为支撑的。但有一种特殊的结论,它没有任何理由作为支撑,单单只是一个结论。比如有人认为某件事是正确的,某样东西是存在的,但又没有任何理由来支撑他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可以称为“纯观点”。因为“纯观点”没有论证,不能进行评价,所以“纯观点”的价值一般很小。

结论往往是一个观点,但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是结论。用来支撑结论的观点就不是结论。举例来说,“我认为死刑不应该被废除,因为没有比死刑更适合某些罪犯的惩罚了”,在这句中,“我认为死刑不应该被废除”就是结论,而“没有比死刑更适合某些罪犯的惩罚”是支撑结论的理由,这个理由本身是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在句中不是结论。

第三个问题,怎样寻找结论呢?

通常而言,寻找结论并不困难,但是很多作者出于各种原因,总是将作为结论的观点表达的相当晦涩,不愿意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当你在第一次阅读时没法直接得出作者的结论,这时就需要一些寻找结论的技巧。

1、在标题,开头和结尾处寻找

结论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标题和开头,其次是最后结尾处,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段。当你找不到结论的时候,可以先在这些位置上看一看。

2、问问题

问问自己“作者和演说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希望我相信什么?”“作者打算证明什么?”多问一些以结论作为答案的问题,就能帮助你在阅读中抓住线索,寻找结论。

3、寻找指示词

结论前面往往存在指示词。“因此”“所以”“总之”“由此表明”“我认为”“我觉得”“我的观点是”等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跟随着结论。即使不是结论,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在阅读中可以圈出这些指示词,这能帮助你寻找结论。

4、根据论题推出结论

如果可以找到一篇文章论题的话,可以试着以论题的关键词组作为线索,在文中寻找结论。举例来说,如果论题是“恐怖主义是否正在全球泛滥?”那么就可以把“恐怖主义”“泛滥”作为重点关注词语,在文中寻找这些词语所在的位置,这些位置中往往存在着结论。

5、寻找作者的暗示

有些作者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用一些意味深长,充满暗示性的词语和句子来传达信息,指望读者从中得出结论。这时你要问问自己“根据作者的论据,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作者是不是要我们从他提供的信息中寻找隐含的结论?”“这些信息是在告诉我什么?”“结论的意义是什么?”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寻找富有暗示性色彩的文字,然后顺着作者的思路往下思考,就能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6、从作者背景中得出答案

作者的背景往往能给出一些寻找结论的线索,比如环保组织的成员一般不会赞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也可以试着在网络上搜索作者,来获得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

7、推理得出结论

如果你能找到作者的论据和论证,就可以自己推理得出结论。刚开始这样做会比较困难,但是当练习次数多了之后,就能培养出对论据和论证的敏感度,轻而易举地推理出作者的结论。

8、记住不是结论的内容

在寻找结论的过程中,排除掉不是结论的内容:(1)例子(2)数据(3)背景资料(4)定义。

第四个问题,我们在写作时应当注意什么?

批判性问题不仅仅使用在他人的观点上,更要用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当你学完关于论题和结论的知识后,需要在写作和演讲中做到下面几点。

1、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观点

你有没有遇到过在阅读他人文章的时候,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对作者的观点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却不知道作者的明确观点。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如果连作者的观点都不明确,又怎么能评价观点呢?又怎么能从评价中吸收有益的内容呢?

不仅如此,很多人甚至连自己支持的观点都弄不清楚。他们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就匆匆的下笔,结果写到中途才发现自己写作方向存在偏差,更有甚者,写到一半才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做只会浪费时间。

在开头就明确观点有三个好处:第一有助于读者理解你的意思,第二有助于奠定写作的基调,让后续写作牢牢围绕观点来进行,第三有助于给读者“逻辑清晰”的印象。因此,你有必要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观点。

建议你在标题或开头第一段就明确陈述自己的观点,否则读者就可能因为无法在开头发现你的观点而放弃阅读。

2、在纸上写下你的论题

在纸上写下你的论题,意味着:

第一,缩小论题的范围

在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明白大致的论题是什么。但这是不够的,因为一个论题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举个例子,“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以这个事件作为论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事件背后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当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些角度就是新的论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地谈论虐童事件,却缺乏明确的论题和着力点,写出的文章就会缺乏实质内容。

因此,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缩小论题的范围,从可选的论题中找到想要写的具体论题,找到自己最擅长的角度。

第二,明确写作的论题。

很多人在写作时喜欢有了大概的想法后,不做准备就兴冲冲地开始动笔。但这样做很容易出现写到中途就写不下去的情况,因为你的灵感往往不能持续一整篇文章。如果你不在写作之前就深入的思考,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就会在后续写作中步履维艰。所以,除非你是那种倚马万言的天才和厚积薄发的大师,否则就应该在写作前老老实实地进行准备工作。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明确你的论题。你到底想要写什么?所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写作的第一步就要弄清楚写作对象。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写作时往往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但这样会导致写作对象不明确,文章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对象,你才能有明确的结论,才能有文章的核心。

因此,在写作之前,问问自己“我要写作的具体论题是什么?”,将你的论题明确“写下来”,然后针对论题,提出自己的结论,同样也要把结论“写下来”。

不要只满足于在大脑中有个概念和印象,如果不能在纸上形成清晰明确的文字,就代表你的论题和结论需要进一步探究。记住,把你的论题和结论都在纸上写下来。

第三,删除多余的论题

如果一篇文章中包含了过多的论题,重点就会不突出,就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人在写作时都有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常常一篇文章中包含了过多的论题。但除非必要,一篇文章中最好只有一个论题,这样做能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如果只写一个论题较为单薄,或是有其他要求时,一篇文章可以存在多个论题,但每个论题至少保证结构完整(比如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篇来写,但是出于对原书的尊重,以及文章内容较多,就可以存在多个论题),多个论题之间必须详略得当。

在你将论题确定之后,如果是多个论题,那么就可以删除多余的论题,专心写一个。

3、将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将你的意思清楚无误地表达出来并不容易。人们在写作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误认为自己的观点已经表达的足够清晰明确,读者之所以不能理解是读者自己的问题。在这里,作者无形中以自己的水准代替读者的水准,误认为读者拥有和自己差不多的理解能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人自从走出学校后,就可能再也没有看过一本书,他们从学校当中学习的阅读技巧早已遗忘的差不多了。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做到三点:第一,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清晰无误地阐明自己的逻辑,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写作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三,使用更加大众化的语言。只要你预计你的读者是普罗大众,那么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就应当更加直白,更加简单,这样才更容易理解。虽然大量运用专业词汇会让你的文章“不明觉厉”,但是每增加一个专业词汇,就可能流失一部分读者。

直截了当的表达观点,清晰无误地阐明逻辑,使用更加大众化的语言,这能让读者轻易地明白你的意思。

总而言之,你应当寻找文章的论题和结论,然后在自己写作时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结论。

《学会提问》读后感500字

《学会提问》读后感500字

最近利用在外学习期间见缝插针的碎片时间,快速看完了这本《学会提问》,培养理性、缜密的思维习惯,比较适合学工科出身的我。

本书案例丰富、层层深入,介绍了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模式,首先是如何提出好问题,因为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谁都可以发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文章、以及各种不明出处、或者所谓专家写的小文章充斥着各种网站。

很多文章看似引用官方数据,权威结论、图文并茂,但其可信度到底多少?作者是基于什么样的个人经历和价值标准?论证的过程效力如何?推理过程有无谬论?调查的样本是否合理?有没有数据欺骗?真的需要我们擦亮双眼。

这本书会非常系统性地提供给你超强逻辑性的批判思维,教你辨别。这本书同样适用于爱写作的你,特别是学术写作,研究报告,教你如何从实验中得出合理可信数据,写出条理清晰、得出令人信服的最佳结论。写到最后发现自己像在给本书打广告了,确实这本书会让你聪明很多。回忆起我看过的文章,很多结论我很是质疑,甚至知道是谬论,但是说不上来怎么不对,看了本书你会豁然开朗。

这本书适合学术研究、公众言论、专业论文领域,所以不要把这种批判性思维用在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上,人是感情动物,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智,也无需时刻保持理性生活。

《学会提问》读后感400字

《学会提问》读后感

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通过阅读,我收获良多,重新开始思索问题,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这些信息你是不是不假思索的懒惰地全盘接受,还是提出关键问题,让大家探讨?

首先,我平时也有这个问题,常常会不加思考的接受别人的观点,通常是比我资深或更专业的人的观点,大多数时候确实没有经过分析。

日后需要注意:

1. 或许他的论点是片面的,或已过时的,我没有分析,简单接受,时间长了会影响我的思维习惯。

2. 如果对观点进行批判后再接受,更能将谈话深入下去,能够产生更多话题和火花。

其次,我认为本书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第一点:思维逻辑的要点,首先提出问题要环环相扣,也就是讨论问题时的每个提问应该和上一个提问有关联,更深入,而不能跳跃,跳跃会导致讨论无法深入。

第二点:提取关键字,快速做出分析(批判性的),如果没那么快想清楚,可以问他:我对这个很好奇。这样可以引导对象继续就这个问题说下去,同时,给我自己思考的时间。

第三点:提问的时候多带上对方刚才表达过的关键词,这样一个是让问题和回答始终不离核心。还有就是让对方感觉我能够听懂他说的话,更愿意谈下去。

最后,于我来说,通过品读这篇文章,就像是接受了一个拥有资深教历和提问经验的教授所上的一课。内心有的是触动,思想有的是提升,提问技巧有的是积累。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必定有学与问,正如那句俗语: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学与问就像打开知识海洋的钥匙,让我们尽情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推荐信息

  •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16:40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顶“皇冠”,而《威尼斯商人》这本书就是这顶皇冠上面最明亮、最美丽的明珠。此书以细致的文笔和对社会、人物的深度刻画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以小衬大”的世界,也赞扬了人性的美,讽刺了那些以财为本的人。夏洛克是本书中的反派角色,是一名受到种族限制压迫的犹太人,虽然异常的富有,但为人小气

  • 有关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的范文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17:10

    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17:40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之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十分的惋惜。我国的圆明园举世闻名,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的占地面积比故宫还大,建造了150多年,浓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啊!但是,在1860年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一把火就把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只留下了几根残柱,这使中华儿女感到多么惋惜啊!我们的国家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23:10

    一个除夕的夜晚,下着大雪。一个小女孩穿着一双大拖鞋,手里拿着一大把火柴。不久,在匆忙中,她把拖鞋弄丢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小脚冻得又红又青。卖火柴的小女孩很美,但她顾不上自己的模样美不美。因为她正饱受着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她一个小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沿街弥漫

  •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21:40

    这本书的好处,从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就能够体会到,一个字——轻。虽然全书370余页,看上去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却不见重量,这主要是得益于制书的纸张。很适合把它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颇为随意。本书是英汉对照。背页上有这样一段话“《理想国》这本著作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广大,久远,仅次于

  • 《呐喊》读后感1000字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28:10

    鲁迅先生有的故事是经过那些人物的事件来对此刻的社会进行批评与讽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胜利法”显示出了鲁迅先生的无知、自欺欺人,以及最终冤死的事情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册日记体现出了鲁迅先生变态的内心世界,可是反衬出了社会上封建礼仪对人精神的束缚如同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人们的心上。再如孔乙己

  • 有关骆驼祥子读后感的范文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32:40

    《骆驼祥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老舍,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祥子一开始年轻力壮,什么不良嗜好也没有,一心想买一辆属于自我的车,祥子省吃俭用三年才买上了一辆,他此后的生活越来越起劲。一次被大兵们抓去,车被抢走了,由于他的机灵,他逃出来还带了三个骆驼,卖了三十五快,使他有了重卖

  • 《红楼梦》3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33:10

    最近,我一直在读《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等,曹雪芹花费了十年时间,删改五次完成的,具有十分深邃的意味。故事是从女娲补天多了一块大石头说起的,这块大石头经过女娲的煅炼之后,已经通了灵性,变成了

  • 《香草不是笨小孩》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32:40

    寒假里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而且还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叫香草的小女孩,她有一颗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天香草发现了草丛中有一只粉色的虫子,她就拿着这只虫子,去问麦阿姨这是什么虫子,可麦阿姨并没有告诉她,却说香草是笨小孩,以后,只要有什么事香草不知道,她都说香草是

  • 关于《狼王梦》的读后感3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3:37:10

    《狼王梦》讲的就是狼妈妈紫岚生了五个狼崽,四公一母(黑仔、蓝魂、双毛、媚媚),有一只公的不幸夭折,紫岚非常看好黑仔,并想把他培养成狼王,所以对黑仔也就偏爱有加,在妈妈的关照和鼓励下,黑仔的胆魂是同龄狼崽的两倍,可不幸的是黑仔在追一只小松鼠时,死在了金雕的爪下,蓝魂、双毛也陆续死去。紫岚只能把愿望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