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动物农场》读后感(共5篇)

《动物农场》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2:25:10

第1篇:《动物农场》读后感

本以为这本书是讲人类剥削动物,动物奋起推翻人类的统治,然后告诉读者万物有灵且平等的故事,呼吁大家要爱护每一条小生命。读到雪球被赶走,我才知道我错了,原来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

动物们赶走了农场主,以为可以换来平等,但是没想到有些动物比平等更加平等,一旦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就想拥有更大的权利,这种欲望是无穷大的,没有上限,没有底限。拳击手(马)勤勤恳恳为农场做贡献,最后死在了岗位上,死后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被统治者拿破仑(猪)卖给了屠宰场,更令人痛心的是,领导者站在高处,拥有只手遮蔽天日的权利,把拳击手卖给屠宰场美化成了在医院风光殓葬,而且无论统治者说什么,总有一群无脑的拥护者(羊)跟随。

读完此书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独立清醒的头脑,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能判断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2篇:动物农场读后感

《动物农场》(Animal Farm)作者乔治·奥威尔,生于印度,在英国长大,服兵役后决定写作,后来去西班牙参加战争,本来是为了保卫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体,却目睹了左派内部的生死斗争。奥威尔死里逃生从西班牙回来,对苏联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进步、民主,却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于1943年开始着手写《动物农场》。

作者在给本书乌克兰版的序中提到,本书的目的在于以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揭露苏联神话。他认为“自从1930年以后我很少看到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苏联是在向我们可以真的称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相反,我对它转变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明显迹象感到吃惊。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治者像任何其他统治阶级一样都不愿意放弃权力”。

故事始于庄园农场中一头猪-老少校的一段讲话,它说人类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动物的悲惨生活,只要把人赶下台,造成食不果腹和过度劳累的根本原因便可永远铲除。因此农场中的所有动物奋起造反,赶走了老东家,并定下了七条戒律,简单说来就是两条腿的都是敌人,四条腿的都是友军,动物不可穿衣,睡床铺,饮酒,残杀别的动物,以及所有动物一律平等。至此,庄园农场变成了动物农场,这时候动物们能吃饱了,干活也有劲了。

然而,好景不长。聪明的猪们从一开始的带头者,变成了领袖和剥削者,动物之间也存在等级了。这中间发生了领导猪的变更、对前任领导猪的造谣和恶意猜测、对犯错动物的惩罚和处死、与人类进行交易、处于农场顶端的猪和狗饮酒、睡床铺、对七诫的偷偷变更等,最后猪开始直立行走了,和之前的敌人推杯换盏,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荒诞至极。这确实也达到了作者著此书的目的,揭露苏联神话。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过是一个极权统治的社会,等级森严,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权力限制下的自由,所谓的人人都好不过是掌握权力的上层阶级的狂欢。

《动物庄园》作为一部寓言小说,作者所真切感受到的是,所谓的平等、自由实在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世上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时代。一群动物带着对理想的憧憬,力图打破旧秩序,本应冲出牢笼,但又跳入了另一个陷阱,他们依然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不平等是不变的结局。唯一的区别在于人类农场是人类管理动物,动物农场是动物管理动物,仅此而已。《动物庄园》里最令人恐惧的还是那句话,那被篡改的只剩下一条的戒律:所有动物一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当“平等”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时,所谓的平等不过是一句自欺的谎言,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为了彻头彻底的笑话,微贱的平民唯有在困境中沉默挣扎。

第3篇:动物农场读后感1000字两篇2

最近看了一本小册子,是乔治·奥威尔写的《动物农场》,如果看的快的话可能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了,其实这本书我以前是看过的,但是印象却很模糊,所以又重温了一遍。这本书的开头就带有奇妙的色彩,一头名为“少校”的老公猪在临终之前召集了农场里的动物,深刻地指出了动物们被人类压迫的悲惨命运,为此,动物们必须奋起抗争做自己的主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没有剥削的社会。动物们似乎受到了天启,走上了觉醒之路,很快就赶走了人类,摇身一变成为了农场的主人。

但是短暂的兴奋以后,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农场,如何真正让动物们过上富裕体面的生活。这个问题一开始还并不是十分地突出,因为造反发生在秋季,正是收成之时,动物们只需要把当年的劳动成果照单全收即可,但是熬过了今年的冬天,明年又怎么样呢?总是不能坐吃山空,所以动物们总归是要劳动的。当动物们开始劳动时,就发现他们的生产效率并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并没有灵活的双手,也不会使用人类发明的诸如锤子、镐锹这样的工具,更不会使用脱粒机高效地将收割的谷物脱壳,所以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把谷物碾碎以后再用吹气的办法把外壳吹走,这样的效率可想而知有多么的低下。另外一件证明他们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的事情就是,当他们为了建造风车而采集石块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得到符合大小的石块,他们采取的办法竟然是把大石块拉到悬崖边上再抛下去,想把大石块摔成小石块,这种方法也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动物们造反成功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不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共同富裕呢?不过动物们有一点值得赞赏的,就是他们意识到自己连钉子也造不了的时候,就开始和人类贸易,用鸡蛋换取生产风车需要的设备,这的确加快了造风车的进程(论贸易的重要性)。在农场经济每况愈下的时候,猪们也开始了“杀鸡取卵”的事情,鸡蛋卖的越来越多,已经没有鸡蛋剩下用来孵小鸡,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农场怕是连鸡蛋也没有了。

除了生产问题以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分配。动物们造反的初衷就在于他们认为贪婪而懒惰的人类窃取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赶走了人类,就再也没有寄生虫了,动物们的待遇就能提升。不过动物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赶走了“扒皮”们,却迎来了新的“大魔王”,以猪为代表的统治者并没有比原来的人类好多少,母牛挤出来的牛奶被猪们享用,成熟的苹果也要先拿给猪们尝一尝,当农场动物们的食物配额一降再降的时候,猪们却已经是膘肥体壮了。当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猪作为农场的领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方案,制定方针,撰写材料,这么辛苦的工作当然要有丰厚的食物作为补偿。

经济的两大问题,生产与分配,农场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动物们离自己造反时所要实现的社会也越来越远,到最后,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第4篇:动物农场读后感1000字两篇1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50)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那段时间,写下了短篇小说《动物农场》(Animal

Farm),并且以小说的方式呈现了1917年俄国革命,当时沙皇专制被推翻,布尔什维克上台,革命在统治者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1879-1953)的领导下逐渐背叛了当时的支持者。

这部小说以列宁(有人说是马克思或列宁-马克思的组合)、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为开头,分别以老少校(农场里年龄最长的猪,所有动物的老大)、雪球和拿破仑(老少校逝世后接管老少校的角色的猪)为角色。在农场里饲养的动物被用来生产(如母鸡)、劳动(如马车)和育肥以备之后宰杀(如猪)。老少校在临死前召集所有农场里的动物,做了一个反抗“人类的统治”的演讲。而俄罗斯革命被讽刺为琼斯先生(农场的主人)和他的动物之间的矛盾。

农场的动物们一天用蛮力撞破了所有的栅栏,并且把农场主赶走了。是的,它们取得了胜利,并且接管了农场的一切。不久后它们便开始了收割干草之类的日常工作。农场里的猪发布了“动物主义七戒”,其中包括“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信条。它们选择不做艰苦的劳动,只为了自己的享受与舒适干活。在这里,拿破仑也开始了它的统治。在它的统治下,普通动物的生活被改变了,他们每天都依旧相信自己正在打造老少校的“共和国”。但实际上拿破仑提过很多无理的要求,列入开采石头搭建风车。所有动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开采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拿破仑恐怖的压迫下,几乎没有任何动物违反这位主宰的指令,因此很多动物也形成了身体和健康上的问题。所以动物的生活质量真的变得更好了吗?它们有没有成功建设心目中的“动物共和国”呢?

我认为并没有。

《动物农场》中呈现的主题与普通人继续相信一场被彻底背叛的革命有关。这部小说中出现的情感来自作者对那些普通动物的描写,这些动物毫不犹豫的为一个残酷的制度工作。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拳手(农场里最强健的马),他是猪的“最忠实的门徒”。这些马“自己很难想产生独立思想,但一旦接受了猪作为他们的老师,他们就吸收了猪所知道的一

切,并把它传给了其他动物。”无论是收割干草还是在采石场取石头,拳手都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努力工作。它经常会在太阳还没升起之前就开始艰苦的工作,但他每时每刻仍然奉行“我会更加努力工作”的座右铭。事实上,他这样无私地为自己服务,以至于他工作得接近死亡。在这一点上,拿破仑虽然提到要把他送到医院,但还是私下把他卖给了屠宰场,然后用卖了尸体的钱为农场的猪买威士忌。是的,在推翻农场主的统治不久后,猪的行为变得不可理喻,它们开始霸占人类的床、地毯以及其它私人用品。它们也逐渐开始学习人类的作息时间,以及运用人类使用的工具。没有任何一头猪展现劳动能力,它们只在不停的给别的农场动物分配工作。

这部小说在剧情的发展下一直强调了永远不要对一场被背叛的革命失去信心。例如,当动物们参加牛棚之战时,他们见证了雪球因与琼斯的战斗中出了很大一份力而被奉为为“动物英雄,头等动物”。但拿破仑后来用矛盾的细节修改了历史,宣布雪球实际上与农场主肩并肩对抗动物。当动物们抗拒这个新故事时,猪让他们相信他们的记忆是错误的。这种修正主义以及动物们的盲目信任,在奥威尔看来,显示了当时社会上百姓的悲剧,他们放弃了更好的判断,任由极权主义的主宰编造现实。

第5篇:动物农场读后感400字

可能有人看了这本书的名字,会以为这是一本绘本。实则不然,这本书是一本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刺小说。《动物农场》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他也是名著《一九八四》的作者。

这本书讲述了一些动物在一个酒鬼农场主的压迫下发动革命,夺取政权后作为领导者的猪俨然变成了另一个酒鬼农场主,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甚至变得比之前的农场主还要专制。为首的猪名叫“拿破仑”,倚仗着首领地位为所欲为,不仅驱逐了开国首领“雪球”,还亲手杀死了一匹勤勤恳恳为他工作的马。最后,他废除了“动物农场”的名字,重新把农场的名字改了回去。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里面有很多人类社会的影子。领袖“拿破仑”原本也勤勤恳恳地当着一个好领袖,与“雪球”一起领导革命。但革命成功后,他好像是变了一个样,成为了一个独断专行的独裁者。任何时候,只要有人手中攥着权力,而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来制约他,他一定不会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的统治者。到最后,他一定会成为又一个“拿破仑”,成为一个独裁者。

推荐信息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9:50:09

    读书既是心灵的洗礼也是身体历练、精神的升华。“如果有天堂,天堂便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巴别塔图书馆》中说到,这座巨大的图书馆空间尺寸无法度量,在这图书馆中可以与神对话,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更可以享受生活、改变生活,同时也激发无数人读书的热情,都去积极寻找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9:47:39

    这周,我读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令我深有感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小女孩因为家里穷,在大年夜的晚上去卖火柴,因为又冷又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但最后还是冻死街头的故事。当我读到“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

  • 有关《人间失格》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9:48:09

    《人间失格》这次是第二遍阅读,家里有纸质版所以之前看过一遍,以前看书大部分时候都是每天睡觉前翻几页,时间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这次看的比起上次认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上次的仓促让我只是很简单粗暴的觉得这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戏真的好多,当什么画家,凭借戏精本精、一副

  •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9:50:39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

  • 关于《时间简史》的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9:53:09

    是不是每个人都想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将走向何处?是不是每个人也都想知道生命如何产生?又有何意义?我们迷惑,而又不知道使我们迷惑的是什么?我们劳累,而又不知道我们是在为谁而学习?我们寻找幸福,可是幸福在那里,它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宇宙就不会有这一切。大家寄希望于《时间简史》会告诉

  • 关于《成长不烦恼》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0:01:39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各自都有烦心的时候,不知从何时起,成长的烦恼组合了起来,对于有着许多牢骚要发泄的我来说,这个题目好亲切。辛弃疾曾经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烦恼,但在这些烦恼中却饱含着一丝丝幸福,这幸福,便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本书中,主要由“

  • 关于《上学路上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0:01:09

    【第1篇】这个故事发生在西部农村,它讲述的是13岁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时间为自己挣学杂费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要卖鸡蛋,结果鸡蛋被别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鸡蛋的人把钱要回来;卖圆珠笔,笔丢一了,千辛万苦才把笔找回来;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历尽艰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大全(精选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0:05:3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真是一篇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其中最能教育我的是:鲁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把重要精华“消化”掉。平时,我读一篇文章或课文时都是一晃而过,云里雾里不知写的什么。往往只记住了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紧张动人的情节,而那些真正应该记住的知识却被我忽略了。文中那些主人

  • 《中学》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0:08:09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受尽磨难,在困苦和挫折中慢慢成长,自尊自爱,最终与罗切斯特在一起,获得幸福。我个人很喜欢简爱,她敢于反抗。寄人篱下,受尽舅妈一家的白眼,但在面对表哥的辱骂和毒打勇于反抗,后来被送进孤儿院。这些童年遭遇,不仅没有使她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反而

  • 《昆虫记》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10:09:39

    这几天我迷上了一本书——《昆虫记》。这里面有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蝗虫。一般人都会认为蝗虫是害虫。但是在《昆虫记》里,作者却说说蝗虫不但不是害虫,还是富有牺牲精神的益虫。我觉得挺奇怪的。原来蝗虫还是火鸡的食物。而且蝗虫还富有营养,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读了蝗虫,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