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从而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望无止境,当得到少量时,仍指望更多,一个贪求厚利的人是永不知足的。
我今天读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笔下的一篇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一个老渔夫和他的老太婆在海边以打鱼为生。一天,渔夫出海打鱼捕到了一条金鱼,那金鱼开口说话了,金鱼要回报他,渔夫什么也没要,就把金鱼放回大海。回家给老太婆一说,老太婆向金鱼要了木盆,又要房子,又要当贵妇人、女王,这些当腻了之后,又要当海上女霸王。这次金鱼没答应,并收回了之前所给的全部,最后老太婆落得一无所有。
贪婪是罪恶的源泉,贪婪是犯罪的根源,贪婪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丧失自己的人格,贪婪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贪婪会让人走向犯罪的深渊。人不能贪婪,如果贪婪了,任何利益都满足不了膨胀的欲望。要拒绝不劳而获,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金钱,创造财富。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徐才厚位高权重,却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里,以权谋私。在他的一幢别墅的地下室里堆着小山似的金银珠宝,件件价值连城。这不就是他贪婪犯罪的证据吗?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如果索取太多,到头来就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贪婪成性的人,例如:在清朝有一位宰相名叫和珅,能言善辩,智商超群,连英国马戛尔尼对和珅的外交手法都十分赞赏。和珅初为官时为政清廉,乾隆帝对他信爱有加,还把公主嫁给和珅的长子。但他辜负了皇帝的信任,私欲不断膨胀,用了各种手段受贿敛财。他开了铺子七十多间,银号十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往来。当时人们称他为富可敌国的“贪污之王”。最后却落个身首分离的悲惨下场。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正面例子,告诉我们只要用自己的劳动获取利益,就会幸福恒久,如果不劳而获,只会助长贪婪的欲望日益膨胀。只有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财富才是珍贵的!(刘湧渤)
第2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
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蓝色的大海边;
他们住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整整有三十三年了。
老头儿撒网打渔,老太婆纺纱结线。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渔网,拖上来的只有一些水藻。
接着他又撒了一网,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
第三次他撒下渔网,却网到一条鱼儿,不是一条平常的鱼,而是一条金鱼。
金鱼竟苦苦的哀求起来!
它跟人一样开口对老头儿讲:“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老头儿吃了一惊,心里有点害怕,他打渔打了三十三年,从来没听说过鱼会讲话的。
他把金鱼放回大海,还对他说了几句亲切的话:“金鱼,上帝保佑!我不要你的报酬!你游到蓝蓝的大海去吧,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吧。”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跟前,告诉她这桩天大的奇事:
“老太婆,今天我网到一条鱼,不是平常的鱼,是条金鱼;这条金鱼会跟我们人一样讲话。他求我把他放回蓝蓝的大海,愿用最值钱的东西来赎他自己,为了赎得自由,我要什么他都可以给我,我不敢要他的报酬,就这样我把他放回蓝蓝的海里。”
老太婆指着老头儿骂:“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不敢拿金鱼的报酬!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于是老头儿走向蓝色的大海,看到大海微微起着波澜。
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他行了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姑娘,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
她要一只新的木盆,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
老太婆却骂得更厉害:“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真是个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
木盆能值几个钱?滚回去,老笨蛋,再到金鱼那儿去。
对她行个礼,向她要座木房子。”
于是老头儿又走向蓝色的大海(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
老头儿就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他行了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老太婆把我骂得更厉害,她她不让老头儿安宁啊,唠叨不休的老婆娘要座木房子。”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就这样,你们就会有一座木房了。”
老头儿走向自己的泥棚,泥棚已经变得无影无踪,他前面是座又敞亮的木房,有砖砌的白色烟囱,还有橡木板的大门。
老太婆坐在窗口下,指着丈夫破口大骂:“你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涂!老混蛋,你只要了座木房!快滚,去向金鱼行个礼说:“我不愿再做低贱的庄稼婆,我要做世袭的贵妇人。”
老头儿又走向蓝色的大海(蔚蓝的大海骚动起来)。
老头儿又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他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老太婆的脾气发得更大,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啊。
她已经不愿意做庄稼婆,她要做个世袭的贵妇人。”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
他看到什么呀?一座高大的楼房。
他的老太婆站在台阶上,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坎肩,头上戴着锦绣的头饰,脖子上围满珍珠,两手戴着嵌宝贝的金戒指,脚上穿了双红皮靴子。
勤劳的奴仆们在她面前站着,她鞭打他们,揪他们的额发。
老头儿对他的老太婆说:“您好,高贵的夫人!想来,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对他大声呵斥,派他到马棚里去干活。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厉害。
她又打发老头到金鱼那儿去:“给我滚,去对金鱼行个礼,说我不愿意再做贵妇人,我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老头儿吓了一跳,恳求说:“怎么啦,婆娘,你吃了疯药?你连走路、说话也不像样!你会惹得全国人笑话的。”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还扇了丈夫一记耳光。
“乡巴佬,你敢跟我顶嘴,跟我这世袭贵妇人争吵?——快滚到海边去,老实对你说,你不去,也得押你去。”
老头儿走向海边(蔚蓝的大海变得阴沉昏暗)。
他又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他行了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她不愿再做贵妇人,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好吧,老太婆就会做上女皇!”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里。
怎么,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宫殿,他的老太婆当了女皇,正坐在桌边用膳,大臣贵族侍候她,给她斟上外国运来的美酒,她吃着花式的糕点,周围站着威风凛凛的卫士,肩上都扛着锋利的斧头。
老头儿一看——吓了一跳!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
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好啦,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赶跑。
大臣贵族一齐奔过来,抓住老头的脖子就往外推。
到了门口,卫士们赶来,差点用利斧把老头破倒。
人们都嘲笑他:“老糊涂,真是活该!这是给你点儿教训,往后你得安守守已!”
过了一星期,又过了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加不成话。
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他们找到了老头把他押来。
老太婆对老头儿说:“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
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让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鱼来侍候我,叫我随便使唤。”
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也开品违拗。
于是他跑到蔚蓝的海边,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风暴,怒涛汹涌澎湃,不住地奔腾,喧嚷,怒吼。
老头儿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首:“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对他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我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这样,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
金鱼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头儿在海边久久地等待回答,可是没有等到,他只得回去见老太婆。
一看:“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旧泥棚,他的老太婆就坐在门槛上,她前面依然还是那只破木盆。”
第3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诗,感受颇深。
这篇童话诗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渔夫捕了一条小金鱼,后来又无偿地将它放回大海。可是,他的老太婆却发怒了,她让渔夫一次又一次地去向金鱼索要木盆、木房子、当贵妇人,直到女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不满足了,想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来服侍她。可这回,金鱼却不再答应,尾巴一划,游到了大海深处。当渔夫回到家时,一看,没有了仆人,没有了宫殿,只有老太婆和那个破木盆以及茅草房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感想,可那个老太婆的贪得无厌最值得谴责。
贪,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小到一官半职,大到高官,都是因为“贪”导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毁前程。在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欲望,做到清白呢?如果真能做到廉洁奉公,确实使人敬佩!
古代春秋时期,一百姓挖出一宝玉,这本是件好事,可是他怕有人抢夺,便献给当时宋国一位重臣,从而想换取一官半职。那位重臣并没有收下,而说了一句话:“你的宝物是玉,而我的宝物却是廉。”这,就是成语“不贪为宝”的历史典故,可如今大小官吏谁又记得呢?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宝”,却把“道德宝”遗忘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官场如果不治理,就正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海面一样,先是清澈,后浑浊,再阴暗,最后波涛汹涌。如今的官场虽不似古代用钱买官,但用金钱贿赂上级,以金钱谋私利的现象,不也常见吗?贪污受贿不可避免,可人数多了,就会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阴暗。“贪”就会成为潮流!
古人常说:知足常乐。虽然知足不一定会安乐,如果贪得无厌,就要去监狱里吃“自助餐”了。
明代的于谦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真希望如今的官吏也能留清白在人间!(侯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