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赏识你的学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关于《赏识你的学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1:31:18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董晓群

孩子是需要赏识和赞扬的,赏识能使孩子舒展心灵、激发潜能。孩子很容易从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读罢孟繁华老师撰写的《教你赏识孩子》一书,书中那些案例以及“赏识、理解、信任、奉献……”等词象波浪一样冲击着我,它教会我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优点、缺点,从而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今后的道路。

读完这本书常常感觉自叹不如。虽然我教了十来年的书,算一算和成百的学生打过交道。可我感觉自己还像个什么都不懂刚出道的新秀。捧着这本书,我领略着“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滋味。

一、教育是一份爱人的事业

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的,被呵护的,所以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孩子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让孩子们“感受被爱”,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从而不会出现“一片真心为你好,可我又受不了”的尴尬局面,或者是“恨铁不成钢,反而生锈还差不多”的无奈与悲哀。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深受启发的故事是苗壮的《师恩浩荡》。班主任张老师是这样来爱一个自卑胆小甚至有结巴缺陷的学生的 :“苗壮,咱俩约定一下好吗?当你对老师提问的问题有把握时,你就举左手,老师就会请你第一个发言,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成功;如果你没想好问题而又想举手,你就举右手,老师就会请别的同学来发言,你也可以分享一下别人的成功,你看这样可以吗?”再看学生的反映:“我的泪眶而出”;“一晃十六七年过去了,张老师也老了。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她依然是那样的美丽”。读到这里,我为张老师自豪,为苗壮有这样的恩师而幸运。用通俗点的话说是张老师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她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善于运用爱的语言使学生懂得了真爱,继而让学生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奋斗的动力。

想一想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也有很多我们觉得很生气的时候吗?“我都为你付出那么多了,你的良心让什么吃掉了”相信这样的委屈我们都有过,回过头想一想,我们的付出学生们知道吗?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对他们而言是不是一种负担,我们的方法是否得当,学生们认同我们的付出吗?如果我们对我们的答案都不确定的话,想想我们的教学是否有着更多的功利性,才让我们的爱打了折呢?所以,爱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爱,更要会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才能爱满天下。

二、教育是一项沟通的艺术,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至关重要。

单位同事间要沟通交流,才能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婚姻家庭的双方要及时交流沟通才能互相信任,默契无痕。其实,对待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平等对话,才能走近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生命。请看《让孩子摆脱噩梦》中李老师所说:“所有送到这里的孩子,心灵都受过有意无意的伤害。而伤害他们的往往是老师或是他们的父母。她说:“并没有什么绝招,我只是和学生平等地、真诚地对话,总是给学生以希望,帮他们找回自信。”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要让孩子摆脱伤害,必须真正地走近孩子的生命,理解孩子,千万不要把理解当成了剥夺和占有,把学生当作工具来控制、操纵。否则无法沟通、交流,最终受伤害的是“孩子”。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反而成为罪魁祸首。

由此,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教育,必须站在理解与对话的平台上。我们自认为对学生的好也许有时候对他们反而是一种伤害。为了让这种也许我们也不知道的伤害降到最小,我想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沟通这门艺术。让我们在这条沟通的路上越走越远吧。这门艺术让我们收获的会是更多。

三、教育是一门以“尊重”为话题的哲学

“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含义是有区别的。“爱学生”意味着喜欢学生,欣赏学生,像妈妈对待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般呵护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以实际帮助,陪伴、促进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则意味着要把学生看成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尊重学生就是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个性,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材。而是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不同发展,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低下身子和孩子交流以朋友身份友情提醒学生缺点。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故事“报复与报答”中的话吧:“我请你办点事”“T老师从来不在大庭广众批评人。你犯了天大的错误,她也不点名……她批评你的时候都是讲道理,从来不会骂你,侮辱你。”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尊重。读到这里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我从来没有骂过学生吗,我不敢说,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没有发过火吗?我更不敢说。原来在很多时候我也伤了学生的心。我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吗?我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想一想,真的感觉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即使是教育也是倾向于俯视学生,把学生做为自已管理的对象罢了。可见,尊重学生既是我们教师举手投足间的小事,又是潜意识中难以做到的大事。不禁令人感叹:教育是一门高深莫测而又耐人寻味的关于以“尊重”为话题的哲学。

合上这本《赏识你的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感觉到教师真正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将铬记一位母亲对世界的期盼“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将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温柔的爱心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每一位母亲放心地把她的孩子交到我们教师的手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是如此之大,让我禁不住还想多看几遍。让我也让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吧!相信这本书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700字

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句真诚的赞美,一语恰当的鼓励,一腔由衷的赏识,都能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了。相信孩子是赏识的关键,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偶然的一次机会邂逅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书中讲述的赏识教育的事例取得惊人的成效,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有时候我们生孩子们的气,感觉孩子做的什么事情都不能让我们满意。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也会在他们身上找到可爱的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就让我们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伯乐,用一双慧眼去找出一匹匹千里马吧!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乔铭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盼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透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构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应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理解、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构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个性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理解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务必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透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能够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就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用心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留意、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最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能够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用心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先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情绪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忙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就应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300字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林飞青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在这本书中,提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就像汤普森小姐欣赏特迪的手镯和香水一样,用赏识唤回了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了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或许你认为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200字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盼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透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构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应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理解、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构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个性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理解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务必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 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透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能够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就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用心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留意、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最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能够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用心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先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情绪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忙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就应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必须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期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必须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600字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甘静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让我意识到不仅仅是教育学生也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本文中里透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讲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在文中表述了德育方面需要一种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人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构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而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文中教导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应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理解、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构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个性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理解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务必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教师要透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每个课堂上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通过语言的鼓励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优势。

推荐信息

  • 《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31:19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充满爱意的笔下,是那么的明媚、绚烂,无怪乎有人称《济南的冬天》是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了。文章的开头,作者便将他以往居住过的北平、伦敦与济南的冬天比较,由北平的风、伦敦的雾、济南的温晴得出”济南是块宝地“的结论。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之后作者又将我们置身于那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

  • 《我与地坛》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37:49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地坛,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四百多年里,它褪去了自己浮华的外表,变得自在坦荡,成为一个大隐隐与世的地方。它静静地等,直到一

  •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共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36:19

    最近,再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重拾记忆,如获至宝。怨只怨当年初心不坚,只匆匆一翻,未能坚守践行,至今仍无大成。于老师的书,通俗易懂,具体可操,如名师手把手教学,但凡用心,定大有收获。幸又再遇,当一读再读,紧随其后,先从“读”书做起,所谓“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一、广泛涉猎,海量阅读“学语文

  • 《简爱》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42:49

    周末,我和妈妈来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简爱》,这是一本小说,才读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简爱小时候,父母双亡,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她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换回的却是她无

  • 关于《一条狗的使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40:19

    【第1篇】星期天,我们小记者团来到神舟影城观看《一条狗的使命》这一部电影。故事讲的是:一条叫贝利的狗,在四次不同的轮回转世中,不停地寻找自己的使命,最后回到了自己最初的主人身边,继续着自己最初的使命。电影引人入胜,有搞笑的,有感人的,又悲哀的,也有令人感到温暖的。我慢慢地回忆着,寻觅着自己感触最深的

  • 关于海的女儿读后感的范文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45:49

    读了《海的女儿》,我认为,安徒生这个童话故事应该是写给成人的,故事中的悲剧爱情和痴痴苦恋的意义,只有成人才能领会。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可以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的寿命比人类长几倍,但是她没有人类特有的

  • 有关《伊索寓言》的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44:19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伊索寓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则寓言是《鹰和屎壳郎》。讲的是一只鹰在追逐一只兔子。这时兔子看见了一只屎壳郎,于是他叫屎壳郎救自己。屎壳郎安慰兔子后,便向鹰恳求不要伤害这只兔子,可是,鹰根本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直冲下来把兔子吃了。屎壳郎深感不快,觉得受到侮辱。从此以后,

  • 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00字大全(1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53:49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

  • 《堂吉诃德》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48:19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

  • 《成为更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4 11:55:49

    读王维审老师的书,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坚持、关于成功、关于梦想、关于情怀……几乎每一篇都给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你面前站了一位长者,在为你讲一个故事,又好像润物无声之中,不自觉的拷问着你的灵魂,使我这二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都觉得汗颜。想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