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共13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共1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17:59:36

第1篇: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

最近在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王慧交换书籍。

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有人认为,茨威格用孩子的眼光来写成人的情爱是为了描绘儿童的心理,这话没有错。但是,之所以这个描绘是有价值的,不仅源自写实,更重要的是,他在探讨一个深有传统的关于成长的话题。这种源自德语世界的启蒙小说类型不仅是茨威格所崇拜的歌德的小说母题,也几乎可以说是德国浪漫派的典型小说类型,是启蒙小说的同义词。但是,茨威格并未通过游历和冒险来屉现一个少年如何经历世事最后达到完善的人格,或者得到何以为人的启示;也没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世界等着孩子去发现或者创造,没有一个更崇高更完满的人生等着孩子去经历。在茨威格的预设里,孩子所面对的那个他们也将要踏人的世界是一个自在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由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它有着自然的运行规则并且始终在那里。但孩子在还未长成时是不明白这些规则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他们被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生活在另一个由浪漫幻想和成人的隐瞒而构造的温室里。

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本而言,这个女人的家庭是非常不幸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深居简出不与人来往,邻居的家庭问题严重。她看不到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也无从了解正常的两性关系。这一切都加重了女孩子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陌生。但是,R作家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这种隔绝的生活,让由两性关系组成的成人世界凸显在了女孩的面前,就像命运一样,强拉她坠入深渊。在这里,孩子与成人的主题不仅仅被表现为孩子向成人生长的心路历程,这个主题由于陌生女人始终坚持让R作家认出13岁的她而变得更为复杂——孩子在成长与拒绝成长中纠结——这部小说因此比以往任何一部小说都更为丰富地描绘了自我与他者相互争斗的状况。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孩子与成人。

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她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他的存在感兴趣,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可见,陌生女人始终承认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过他者才能给予定义,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在一起,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面对命运的无奈和自我救赎的失败。通过死亡,她对自我的自足性与他者共存的纠结的确认同时满足了,这是她要的失败,死亡意味着自我毁灭——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了无意义,死亡给了她最后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她最后的失败。因此,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来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

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李江玉)

第2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000字

斯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

这是我第二次读他的短篇小说合集,第一本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含深情的将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又动人的书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她所经历的痛苦,以及她爱的无私,深沉,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再读就是他的《失宠贵妃》主人公,普德里夫人。

普德里夫人被夺去权利之后,放逐庄园,远离宫殿,初到庄园,脱离与王室贵妇的生活,好奇心的驱使,让她初次感觉到庄园像酒甘那样清纯,她并没因失去权利,而立马陷入悲伤中,在庄园帮助女工捡麦穗,与小伙子一起跳舞,无比欢脱。

以我过去的经验,我原本以为这贵妇自此以后,适应庄园的生活,安然度过,然而作者并没有如此,对已失去的,人最初总是过分盲目自信,当她逐渐到回味过程,痛苦才会慢慢地席卷而来,普德夫人生活于热闹的交际中,又怎会安于庄园,她渴望回归宫殿,却发现没有任何消息通知她回去。

在等待信使的过程中,作者用外部环境描写,细致的刻画了普德里夫人的内心活动,“她躺着,直愣愣地凝视着前方,只是一个劲地等着,最后座架上的钟开始敲响,但是时针冥顽不化,你咒骂、请求和金钱都无法催它快跑,它瞌睡懵懂地绕着圆圈。”

她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活像一只被人驱赶的野兽。“因夜晚悄悄地来临,它不像正午,放肆地透过窗户往里瞧,它像昏黑的涓涓细流从四壁涌出,把天花板举向虚无之中,把所有的东西都不声不响地冲到它那悄然无息的洪流之中。一片沉寂。只有在什么地方有只小钟滴答滴答作响,无休无止。”

普德夫人,工于心计,戏弄他人为乐,还勾引一位农家青年,这段情节不断地与她内心活动推进,而普德里夫人最终得知,自己终身逐放,不再入宫,她痛苦万分,并决定把摄政期间,榨取来的金钱挥霍,举行盛会,满足她内心的虚荣,妄图成为众人的焦点。

她开始大肆传播,预言自己会在十月七日这天,离开人世。那天她盛装出席,喝下毒药,保持着微笑,等待死神的到来,她曾预想自己的死亡会轰动整个巴黎,却没想到大家对她所做的,只是显得有些好奇,死神不容许欺骗,她竭尽全力表演的,却是白费力气,人们只看到的一幅狰狞的怪相,围观人的兴趣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就散去。

引用:“其实现实中,也有些许人,别人追求她时,她就觉得自己美丽,和才智的人在一起,她会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有人钟情于她,她就立刻坠入爱河,然而一旦没有这些,她就变得丑恶,愚蠢,无助。甚至不幸,然后在自己的不幸中,孤独、坠落、垮下去。”

活着,会渴求他人同情,但活着的时候,你不能哗众取宠,亲自拔起你的根须,将之曝晒于光照之下,让众人同情于你的悲苦,你的遭遇。

第3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再次看了一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让我沉思了很久。很多年前看过一次,现在又重温。感觉还是那么让人刻骨铭心。一个年幼卑微的爱情,遇到了让人仰视而且触不可及的风流倜傥,悲剧就是这样一幕幕上演了。她选择了隐忍、独自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真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她是怎么挺过来的。很难想象她的内心是多么地强大!

他依旧是多情潇洒,根本不知道对方发生的这一切。直到自己的孩子死了,她也失失去了对活着的依恋而香消玉殒。一封长信讲述了这个痴情女人悲哀的一生。他也因此知道了自己风流造下的业。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样的心情。因为我根本就不了解这种处处留情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而且在我的生活中也没有遇到过像男主人公这样处处风流而且也不想成家的人。也许这就是我们历史上传说中的柳永、帽辟疆之流吧!女主人公性格倔强成为了她人生悲剧的原因。她敢爱,大胆、疯狂而无所求。但她也不恨,在它的长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男主人公的恨。因为不甘心寄于别人的篱下,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用禁不住衡量的爱来作资本或用无辜的孩子做条件换得男人的同情和怜悯。因而给自己不幸的人生,从开始就埋下了祸根。我不知道是该谴责男主人不负责任的风流,还是同情女主人性格的倔强!如果批评男主人的风流是道德败坏,那他身边的女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同情女人的性格倔强,那他人生走到这一步,又何尝不是自作自受呢?也许我们不应该用一种普世的人生观来衡量每一个人。你我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谁也不会真正走到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去完完全全的理解一个人。但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伦理中,我们应该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影片中描述的男女主公人公那样命运的人。我也无法为这些人的身份给一个合理的名称和定位。情人?小三?都不是。只是简单的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放纵呢?

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我们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但是我们肯定不能成为命运的失败者。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在各种重大的选择面前,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有的人选择了唯利是图,为了一己之私去坑害别人;有的人选择了忍辱负重,甚至忍辱偷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一些人,他们行得端坐得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正义,什么叫做良知?什么叫做道德?不同人的不同做法也就体现出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俗?

每一个影片,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对照自己,虽不能做到顶天立地,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堂堂正正,做一个道德有佳的正人君子!

第4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2000字

茨威格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短短四十三页,每一字每一句都击打着我的心脏,让人颤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同情、是愤怒、是敬佩、是惋惜……一个痴傻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饱蘸了一生的痴情用一份长长的凄婉动人的书信吐露了出来。她说“从她有意识的时候起,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生命始终属于他”她这种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是偏执的,但又是最纯洁、最无私的。

故事所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单纯的女主人公从十三岁就喜欢上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颇为有名的作家--R先生。她眼里的他,英俊潇洒、神秘诱人,他风流多情、周围莺飞燕舞。她把她的暗恋藏的很深又常常窥探着他的一切、若隐若现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人生中有过交集确始终是以一个陌生女人的身份、和他相识、相遇,甚至为他生了孩子。但又因种种原因没有告诉男子他有孩子的事,选择独自抚养。有了孩子后想让他的孩子享受到上流社会光明、快活的生活,想要孩子像他父亲一样高贵、有风度,她出卖自己的身体、灵魂,后来孩子在一场大病中不幸夭折,她的心也跟着死了,或许她的心死的更早,她自杀了。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用一封信深情的告白……有人说“只有愚蠢的女人才相信爱情”。这个陌生的女人,她是偏执的、倔强的、她爱的卑微又骄傲。可她确实是愚蠢的!她的愚蠢注定了她的悲剧。她的愚蠢不是说她相信了爱情,而是她太过偏执,太过单纯,把爱情奉为了她一生的信仰。自从十三岁少女时期的第一次相见,他年轻英俊,风度翩翩。女孩对R先生一见钟情,觉得他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诱人的谜题”。他那温暖、柔和、多情的眼神,让女孩瞬间倾倒,陷入激情的漩涡里。从此,这个风流多情的作家成为了她的全部。这时的她心中充满希望,信中说“为了让你注意到我,我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好,从成绩差到第一名,我开始变得爱读书,废寝忘食的读书,开始坚持练钢琴,让自己变的更加高雅。”从13岁到31岁,她变换了三次身份,从邻家小女孩到妙龄少女再到风情万种的交际花,她和作家每一次相遇,她的内心都会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可多情的R先生根本没认出她来。心疼极了,特别是给他生了孩子后女人为了生存,她成了辗转于众多有钱男人之间的交际花。说不出的滋味,是说她愚蠢呢还是说她高洁呢?她说“我坚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爱你爱的这么卑微,这么盲目这么全心全意。我过去是这样爱你,而且会永远这样爱你,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和一个孩子那不被察觉的爱相比。”她自己也清楚她爱的盲目,却依旧爱的炽烈、爱的执着。后来久别重逢后当她一再的提醒他花瓶里的白玫瑰是不是爱过她的女孩送的……直到他给她兜里装了一踏钱后。她彻底绝望了,她深爱的人只把她当做交际花,自尊被深深的践踏。或许那一刻心死了,但她还是没有怨恨。

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你却从来不知道我是谁,我爱你与你无关。”三天的露水情缘,她怀了他的孩子,却选择了不告诉她,独自承受。她太了解他了,信中说“你是个天生喜欢轻松愉快的人,没有负担的玩乐才是你的本性。你害怕对他人命运产生影响。”因为爱他,会关注他的一切,了解他的一切,爱他而不占有他,给他自由。这份不含任何杂质的爱又不得不让人敬佩。

痴傻的女人啊!爱的炽烈,爱的小心翼翼,看似卑微又无比高贵。说她的骨子里是骄傲的吧!可她为了养活她的孩子,为了孩子能过上像R先生一样体面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她不惜委身给不同的有钱人做情妇,这些人供养她的生活,有的真心爱着她,想要跟她结婚,照顾他们母子,可是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把刻骨的相思都一股脑倾注到孩子的身上,抚养他,搂着他,孩子成了R先生的替身…………陌生女人痴傻的一生爱的不过是一个自己的幻影,或者说爱的是她自己。爱情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她却奉为信仰,注定是悲剧的。

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势均力敌。你很好,我也不差。彼此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他人。最喜欢《简爱》里的一段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里的女主人公同样也出身贫寒,她在贵族家庭罗切斯特的家里当家教,在跟罗切斯特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中两人产生了爱情。正当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前妻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对等的婚姻、选择了决然离开。后来,罗切斯特因为一场火灾身体残疾,失去了财富。简.爱毅然选择了回到男主身边并跟他结婚。她觉得人在上帝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拥有一样的权利。她深信这一理念,并为此反抗命运。她的自尊自爱最终获得了爱情,获得了幸福。简.爱的自尊才是真正的骄傲,是女人该有的姿态,而陌生女人,终其一生活在自己编制的梦里…………

第5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1000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剧情主改编自著名作家兹威格的小说。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此信出自一个濒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对他将近20年的爱恋,但他却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整部话剧结束的时候,也许是本来气温就低,也许再加上胃的不舒适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许多感觉是从胃的感受发出的),还有话剧的内容,最后感觉到的,是冷和叹息。许多看过书的朋友的评论都是特别的感动——“在其中发现了温情”,但是也许是话剧比书更加让人有直观的感觉,我对那一个孤独陌生、为爱付出一切的女人的感觉很复杂,大概夹杂着叹息、犹豫与些许敬佩之情。

故事随着女人的自述与投影的字开始了,对应着话剧之中的三顿饭,首先是黄瓜般的清新甘甜——这是女孩初遇男人的感受,见到那个男人的一刻,女孩知道了什么是爱,从女孩变成了女人;然后变成了柠檬的酸涩——她要搬走了,为了见男人一面,她不愿盖一层毯子,只怕漏掉男人的脚步,却发现他带着一个妩媚的女人回来了;之后是意大利面和牛排的香气(在演出时闻到这样的味道让我也忍不住有了饥饿的感觉)——即使男人忘记了她,她在男人眼中变得陌生,但是她怀了男人的孩子,她有了另一个他,为此她可以忍受在贫民窟医院被侮辱、用肉体去交换,让孩子拥有一切,拥有和男人一样的生活;当然,还有红酒,热烈又带有苦涩,既有着女人对男人的爱的热烈,也有着男人最终也没认出女人是曾经13岁的邻居家小姑娘的苦涩。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二人第二次在一起后,男人对女人仍是“陌生的”,他仍然未想起那个愿意为他奉献一切、每年过生日送他白玫瑰,只希望用白玫瑰来唤醒他的记忆的女人,然而,男人的老仆人认出了她,“他对我一秒的认识比你对我一辈子的认识还多”。女人说出这话时,我感觉有些苦涩,觉得有些为这个女人而抱不平,她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却得不到一丝一毫的爱,甚至也不能在他的记忆之中留下痕迹。

但是最后,她的儿子死掉了。她说着,既然我对你来说虽生犹死,我又何必不乐意死去;说着,不,我不是想责怪你,只是作为一个刚死了儿子的母亲的一种感情的表达。这时候,五味杂陈。这是一个女人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的感情,没有人应该去抱着怜悯的心态又或是指责男人的多情花心,因为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的最后,她表达了自己的爱,然后拿起刀,眼神中没有对男人的失望、没有对死亡的畏惧,她叙述完了,手起,刀落,血混着葡萄酒的酸涩与甘甜,一同流到了地上,流向了我们。那个开始用天真的嗓音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慕之情、弹着吉他,有时轻快活泼又有时低沉的叙说自己的爱和失落、用“饭”的味觉与嗅觉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女人,就这样消失不见了,只留一封信,也许也会有一朵白玫瑰。

我有一点期待,男人收到这样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想起她,然后默默怀念;还是惊讶并骄傲于自己居然获得了一个女人这样纯粹得不沾染一丝杂质的爱;又或是情场老手那样熟稔的笑笑然后抛之脑后……无论是哪一种,无论是我们如何在心中激动、叹息、沉默,但是女人应该是满足的了吧,她最终让男人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也许啊,男人的桌上每年会有新的白玫瑰,也许啊,只是剩下了女人每年默默送他的。

独角戏,既是女人自己的独白,也是在这一次爱与被爱之中,女人独自的为爱付出。

再说整个话剧,演员运用独白、歌唱,甚至于做菜、用摄影机展示白玫瑰和女人期盼男人想起自己的神情,一切的表现形式都让人着迷。

在这爱的独角戏之中,我们看到从一般话剧的多人演绎变成一人独角,看着一个女人唱歌、跳舞、自叙,感受光照着演员的身影映在苍白的墙上,女人的影子也从一个人变成了许多人,大概是这许多的人,都会在心底藏有这样一份炽热的感情。

桌上的白玫瑰还在那里,他会不会记得她。

第6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600字三篇1

今年六月,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阅读了,想想身为文科人,怎么能停止阅读呢?遂决定买书阅读一番。一次性买了六七本书,这些书里面有在书店没有读完的,也有别人推荐的好书,还有的就单纯是我对书名感兴趣的或者很久之前听说过的。

今年读的第一本就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有很多个小故事,首篇文章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最让我震撼的一篇。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描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男性作家,在偶然的一天收到一封信,故事由此展开,最开始我以为寄信人真的就是“陌生人”,读到最后才发现这个寄信人只是个爱惨了男作家的女人罢了。

寄信人是男作家的邻居,在一次出门偶遇中芳心暗许,并对男作家痴情,实际上男作家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之后经历母亲改嫁后搬家,寄信人每天都靠着对男作家的爱努力的长大,长大后的寄信人拥有着美貌让她变得自信,之后找回到之前居住的地方见到了男作家,和他发生了一夜情,男作家对她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也是逢场作戏罢了,和对待其他一夜情的女人一样。寄信人不这样想,她觉得她的感情得到了回报,之后她怀孕,她为了养活孩子成为交际花,经常在各种聚会、酒会上碰到男作家,然而男作家还是记不起她是谁。最后孩子不幸夭折,她也命不久矣,好在在弥留之际寄出这封信,让爱恋的人知道她的存在,这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吧。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寄信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爱着男作家,并在每年男作家生日的那天找人代她送他一支白玫瑰,想以此在男作家心里留下痕迹。爱到尘埃的单恋,也只是一厢情愿,真的有这样卑微的恋爱吗?自己一个人扛下所有倾尽所有去爱一个人,在得不到回应的时候依然这样热烈的爱着,换做是我,我肯定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虽然我也喜欢去暗恋别人,比较喜欢那种暗恋人的感觉,一个人开始——热恋——结束,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在体验完成整个过程后很快就抽身,这样的体验其实蛮不错。现在如果让我在感情中付出很多很多最后还得不到回报的话,我宁愿选择不开始。钦佩她的执着,这真的是一个“傻女人”,但又是因为她的单纯和真挚让这份“傻”更难能可贵,这样的感情我估计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至少我做不到。

这本书后面几篇文章像《国际象棋》有点生涩,另一篇讲小孩撞见母亲出轨最后父亲选择原谅的(这篇印象还有点深,把婚外情描述得极其详细以及小孩看到婚外情之后受到的伤害刻画得非常深入),还有讲述船员生活的,整本书我最爱的还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第三人的故事,不得不说超佩服。

说是一篇读后感,其实更多的是叙述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的,自己的见解倒是很少,不过没关系,这个号是专门开给自己自说自话的,不伤大雅,自得其乐就好。

第7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600字三篇3

最近又重读了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里还是和第一次读一样感到深深的震撼,我认为这本书就像徐静蕾对自己同名电影中评价的一样,把爱情描写到了一个极致。里面卑微的爱情那么的纯洁,却又让我感到了深深地悲哀。

我认为这本书最可贵的是作者将女子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那么真实,那么详细,仿若我们就是那名女子,守着卑微的爱情,感受那份爱情的气息,吞噬着我们的灵魂,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女子对男子深深地爱意,为此而流泪,感动,哀叹这份爱情。其实,就像我们,在孩童时代爱过的那一个人,你会去注意他的一切,你会去把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在他的身上,一直在以那些极为平常的小事做为回忆,一次又一次的记起,一次又一次的重温,不时扬起的嘴角,就已经是你最快乐的事了。就像女主人公一样,爱是一个人的事,我爱你,与你无关,绝望而高傲。

我推荐过这本书给很多人看,她们最后都在感叹怎么会有那么傻的女人,她的爱情不值得,她为一个并不认识她的人奉献了一生,却从来没有回报。在我看来,她的爱情是那么纯洁,不夹杂着任何外在物质,只是单纯的喜欢与爱慕,从那一秒钟起,她就爱上他了,像跃进了一个深渊。虽然女主人公在这种极其低微的爱情中度过了一生,但她是快乐的,她为爱他而感到快乐,她从没有后悔过,所以一切也就谈不上值不值得了。

能为了心底的那份爱情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这又让我去重新思考爱情到底是什么,是两情相悦,是白头到老,是不离不弃,还是默默奉献……或许没有答案,而我认为,爱一个人就像一束阳光,哪怕他真的不知道曾经有那么一束阳光,但他能感受到温暖,就足够了。

亲爱的你,从来都不认识我的你啊!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但我从没有后悔过爱你。就让我们慢慢品读,去感悟那低到尘埃里的爱情。

第8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600字

文章一共分成4个故事,分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马来狂人、女人和大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的是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的爱情,尽管结局不是那么美好。贯穿始终的那信中的话语充满了痛苦挣扎与寂寞,但我想这是值得歌颂的爱情。象棋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空虚和寂寞的折磨下,变成象棋大师战胜世界象棋冠军。但是也因为空虚的折磨,变得神经异常。马来狂人,是一个医生在探讨我们身为一个工作的角色,应该为这身份带来的义务做出多少程度的牺牲,才是在应尽的义务的范围内。女人和大地,个人感觉描述太多,完全不知道主线在哪里。。。只知道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

个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前两个故事:在阅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感觉这女人的例子还是挺极端的,但是就是这种极端行为,才更加显示出那种纯净爱情的美好。在阅读的评论区看到一段话,也是让人感慨。

爱情真的很奇特,爱一个人不仅爱他的好,他的各种优点,更重要的是爱上他的各种不好。就像毛姆在面纱中说到:“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挑,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有时候爱一个人,最糟糕的处境就是,我没有爱上你尽力呈现的美好一面,而是爱上了你浑浊不堪的内心”这样的爱情真的很让人羡慕。

第二个故事,讲的其实类似于一万小时定律,但是在寂寞的强大能量下,人们会因为无聊而发疯。类似现在疫情严重,只能呆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这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人思考一项东西,是需要锚点的。我们需要有一样东西去展开我们的思想,然后才能开始我们的遨游。这时候,我想刻意去让自己的脑子变空,其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有点像佛教里的正念了。

第9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经典语录

1、你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你有光明的一面,同时也有阴暗的一面,那个隐藏最深的秘密,只有你自己知道,这是你终生的秘密。

2、不得不说,太容易取得的荣耀确实会让一个空无一物的脑子变得狂热起来。

3、思想是不受控制的,没哟形状没有实体,但它也需要一个能让它集中起来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会四处游荡,毫无意义地到处乱闯,总有一天它们会因为空虚和寂寞而变得疯狂起来。

4、没有经历过的人感受不到这种恐慌,而经历过的人也形容不出来那种恐惧。

5、等待也是他们用来折磨我们意志的一种方法。

6、可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热病和死神跟自己没有关系。

7、在这个滚烫的世界咯,时间被熬烂、溶化,消失在烦躁之中,变得炽热、无聊的梦境。只能感觉到灼热的空气包围着我,血液在体内剧烈地跳动,如同锤子敲打。

第10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总有那么一本书,一首歌、一个故事令我们心碎、使我们着迷、让我们在午夜含泪入睡。

去年,在喜马拉雅APP里,偶然间我与这个故事邂逅。此后的每个午夜,我都享受着这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痛与期望。

我痛心女人的悲惨遭遇,却又羡慕那种暗恋与痴情带来的心的悸动。

故事完结的那天晚上,我静静地望着黑夜,眼泪不听使唤的从两颊流下。我好像经历了女人从懵懂、爱慕到期望而又绝望的一生,也好像感受到了男人迷惑、惊讶、懊悔、痛恨的心情。

只一眼,我就爱上了你

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个女人的感情如此强烈而又卑微,她深深的震撼了我。

13岁的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匆匆一瞥,便陷入无底深渊。从那以后,她就只为他一个人而活。

她羞涩,渴望,胆怯,犹豫,专一,她是多么渴望见到他,但又怕见到他。

她怕见到他时局促慌张的自己,更怕一次次的陷入他深邃而又包含柔情的目光中。

他温润、自信、阳光、风度翩翩而又活力四射,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惬意,完美。

她是如此的了解他,他的书、他的人、他的双面性格、他的朋友、他的爱好、她都一清二楚,熟记于心。

千百次的幻想,渴望,最终都以她的自卑胆怯告终。

她所要的是那么少,只是每天从门后窥探他的生活,就足以让他的世界铺满鲜花。

可是,再美好的梦也总有醒来的一天。

15岁那年,她搬家了。自那以后,在她的生活中,除了想他还是想他。

为了呵护这份纯净而又卑微的感情,她拒绝一切的交际。她用痛苦与孤独使自己保持初心,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再次见到梦里的他。

亲爱的你,从来没有记住过我的你。

18岁的年纪,她把自己献给他,无怨无悔。他是她的永恒,而她只不过是万花中的一朵罢了。

三日的欢愉,一生的思念。她怀孕了,其中的艰辛与苦痛无法形容。

但庆幸的是,一个新的生命代替了他,她不再每日想念,不再每日踌躇于他的窗下,不再一遍遍的幻想着与他的遥不可及的未来。

地球是圆的,所以我们注定会相见。

28岁,时隔十年,他们又遇见了。在他面前,她依旧是卑微与无力的。

一夜缠绵之后,他们又要形同陌路了。

令人心碎的是,他从来都没有认出那个13岁的女孩,那个18岁的少女,今天28岁美丽成熟的女人竟然是同一个人。

自始至终,他从来没有记得过她。

29岁,她的孩子去世,她仅存的活下去的希望就此消失。

在生命的最后之余,在微弱的烛光下,她憔悴的写下了自己的一生。

信的第一句是:”你,从未认出过我的你!“

在不该相遇的年纪遇到了,一眼万年,往后余生,我只爱你。

释然的我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几次热泪盈眶。我感叹这个少女的坚持,也为她的一次次绝望而心碎。

他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又是那么的放荡不羁。为了他的自由,她甘愿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之重。

但暗恋即是如此啊,正如书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孩子的暗恋是无人能比的爱情,这种爱情不怀有任何希望、低微、不为人所重视,充满热情,而又一往无前。

所以,我不怨恨男主,他本就是风花雪月场中人。我也不愿怜悯女主,在她心中,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或许每个少女都曾暗恋过一个人吧!或炽烈,或短暂。但都是那么美好与奋不顾身。

陌生人,请记得我曾经用我的生命爱过你。

第11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000字

“我只有你,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爱情是什么呢?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歌颂爱情,也留下了数不尽的爱情故事。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也有牛郎织女、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爱情天梯、罗密欧与朱丽叶…..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美人鱼与王子、陌生女人与R作家的爱情却是所有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经典。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阅读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一次阅读是七年前在本科学校的图书馆兼职——借还书岗。这本书借阅率极高,好奇心驱使下我也粗略浏览了一遍。看完后留有的印象仅为——一个可怜的女人爱上一个渣男。三年前闺蜜毕业论文写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三对矛盾关系》,为此有了第二次阅读的契机,我开始去关注人物的心理,以及造成女主爱情悲剧的原因。第三次则是看了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只觉得女主执念太深,反复强调自己不求回应的爱着R作家,尽管R作家从头到尾没有一次认出她,记住她。书中女主为爱献出自己的一生,不求回报。前不久读英文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怀着一颗学习英语的心选择了这本书,为此开启了第四次的阅读。阅读了4遍后,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触,也喜欢上了这本书,喜欢上了这个温婉的陌生女人。

乍一看或许你与我前几次阅读的感受一样,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实则它蕴涵更深刻的思想,关乎陌生女人,关乎茨威格,也关乎我们。这篇小说发表至今已有98年,仍能久远流传,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除了动人的情感,更多的是作品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女主是一个温柔的人。从来信的称呼开始有一丝悲凉,怨却不怒。女主反复强调:你始终没认出我;我的儿子死了。在双重打击之下,女主并没有咒骂、质问R作家,而是温婉的为他担忧。她说,只有自己死了,才让R作家知道故事的原委。尽管R作家直接或间接让女主失去求生的意志,但她在生无可恋之时依旧不想增添R的痛苦“Now,you will know,though you can never fully understand,how muchi have loved you;and yet my love will never be a burden to you.”依然牵挂着谁还会在R作家生日时送白玫瑰“butwho,ah who,will now send you white roses on your birthday?”.这是女主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请求,让R作家为他自己的生日插上一束白玫瑰。其实,此刻,我觉得女主已经从爱情的执念中解脱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主渴望被R作家认出为主线,女主不断的以不同面貌、身份出现在R作家面前,渴望被认出——没被认出——渴望被认出——没被认出。这一次次失败,都是女主人生困境,而女主选择用温情来抵御一个个困境,最终失败了,因为过于温柔甚至柔弱是战胜不了困境的。回想一下女主整个人生的三个阶段:孩童时,遭遇了父母的孤立,孤独使得她走向了爱慕的R作家;少女时,爱情理想的瓦解,孤独使得她转向了她与R作家的孩子;当女主成为母亲,孩子之死让她生无可恋。最终温柔没有改变任何困境,反而被困境摧毁。

为爱献出自己的一生确实是超凡脱俗的爱情,但人生在世,或许应该多想想自己,刚柔并济才是生活的王道,活得潇洒一些。

第12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600字三篇2

故事讲述的是一段纯洁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穷其一生暗恋着一个不记得自己的男人,乃至临终都没有一丝怨言,与其说她爱的伟大不求回报、情深而不纠缠,还不如说她的痴情使她迷失在自己所构想的爱情中。我很敬佩女主的信念,却不认同她的行为。是不是只有置身爱情中,才可以唤醒一个人的崇敬感,而任何其他东西都做不到这一点?我认同女主对爱情的绝对忠诚,但这让人痛苦、卑微、毁灭的感情是真正的爱情吗?在我看来,美好的爱情是基于个体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和谐一致所引发的一种美好感觉。

人生短暂几十年,应该要对得起自己那份懵懂纯净的爱,而不是一味的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更不要卑微地去暗恋一个人。如果是我,不想把自己的人生过的这么悲剧,当爱情来临,我会大声说出来,有机会表白时,我一定会努力去抓住,去沟通,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幻灭,绝不会像女主一样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而活。如果不敢承担表白后的后果,不去努力沟通,一味的觉得怕给男主增加烦恼,那对待爱情的态度在别人看来何偿不是游戏人生。此刻我很想说女主缺少了一个我这样的闺蜜,如果有我在,一定会帮助她醒悟,她心里的痴迷不是爱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听过很多人说:爱里谁清醒,谁就不够爱,清醒的早已不是爱了。这无望到绝望的爱情是人类一生的颂歌。

幸福的人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却离奇地经历着女人一生中自认为比什么都重要的爱情。经历了也许会不动声色地选择同样的路。读完这个凄美的女人的凄美的爱情自白,其实我读后的心态也是拧巴的,美好的爱情,平淡的幸福是唾手可得还是遥不可及呢?

第13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一个女人的自述方式进行的。简单的开头,让男主看到信读了起来,然后用近乎90%的篇幅介绍这封信的内容,最后再简单两句话交代一下男主读完信的感觉作为收尾。

这么大量的自述,其实是很危险的写作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得头重脚轻,话说的太多,故事没怎么交代。但茨威格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全都放进信里了。还不会让人觉得冗长。考虑到这是一篇大概一个小时能读完的短篇小说,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

作者给读者设定的场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回家,读了一封信。但是让读者想象的空间却非常大。用自己对男主一生情爱而写这封信的女人,甚至根本没出现在场景中。但读者却忍不住被她的爱所打动,想象这个女人的样子,她所遭遇的一切,为她的离世感到叹惜。能达到这种写作效果,真是了不起。

写作有时候就像做饭一样,好吃不好吃的标准,不在于食材多少,而在于能否让人回味。看似简单的一碗叉烧饭,如果能让人“黯然销魂”,那才是真的厉害。

有人评价茨威格是“最懂女人的作家”。在感情方面,很多时候男女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他对男人和女人应该都很懂,是一位细心观察,了解人内心活动的作家。贯穿全文的情感,主要是女主的单相思暗恋。

关于暗恋,我觉得每个人都很熟悉,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想表达爱,却又懵懂羞涩,所以都会偷偷种下暗恋的情愫。

暗恋让人变得极度敏感,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我们无限的放大。暗恋就是在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对方。暗恋也很辛苦,主要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总是自问自答——他爱我?他不爱我?

但暗恋又是很很容易得到满足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是不求回报的。对方向你说的一句话,对你露出的一个微笑,甚至只是目光不经意地和你对视上,都会让你感到满足。

暗恋就是不要求对方付出,但自己却心甘情愿做很多傻事。看到有趣的事情想和他分享,吃到好吃的食物想和他一起,听到好听的音乐也想向他介绍。

所以暗恋就在甜蜜和苦涩中来回游荡,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而一旦表白,就打破了这种游离的状态:如果对方接受,刚开始会向甜蜜的一端倾斜,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比较自己和对方的付出到底谁多一点。不会再像暗恋阶段那么不计回报,也可能因此发生争吵;如果对方不接受,那就彻底浸泡到苦涩中了。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开心,看到什么美景也不会让心情好转,而且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熬过去。

当然,女主不仅是暗恋,更是一种极端的爱,痴狂的爱。用她的一生去爱一个人,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感动吗?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是感动的,但我觉得这种爱情只存在于文学作品、话剧、影视剧等就够了。作为读者或者观众,看这些东西会被感动,是因为和我们真实的生活存在遥远的距离。

如果在现实中,要是我周围有这么偏执的人——对一个人极端痴迷,不惜牺牲一切也要和这个人在一起——我要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当事人的话,肯定还是恐惧或者惋惜会比感动更多。(崔嘉林)

推荐信息

  •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大全赏析【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4 18:33:51

    我读了冰波写的《蓝鲸的眼睛》这本书,收获匪浅。书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冒犯了大海里的蓝鲸,把蓝鲸比生命还珍贵的眼睛勾掉了。一个双眼失明的小女孩,捡到了蓝鲸的眼睛,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蓝鲸不停的报复渔民。一个老渔民想,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这岛屿上的人民就要饿死了。老渔民把蓝鲸的眼睛偷偷的埋在沙子

  • 关于狼图腾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7:14:22

    我早就听说过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却一直没有时间去读。这个暑假里,我终于阅读了这本名着,同时也体验了那动人心魄的海底旅行。《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书中出现了许多当时并不存在的事物,但是到今天都变成了现实。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从海上出现“海怪&rdqu

  • 关于四大名著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大全(精选20篇合集)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7:53:52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这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和败落的整个过

  • 关于《红与黑》的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8:31:22

    人们都说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其实,书又何尝不是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面镜子?历史上,有很多作家都透过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拿《红与黑》来说吧,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于连的年轻人,他聪明但出身贫寒,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便想通过女人作为阶梯,挤进上流社会,最终因为误入歧途而走上断头台。看完这本书,我既为于连

  •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9:05:52

    这个暑假,我把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本书描写了历时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的过程。把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表达得非常清楚。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等,一个个栩栩如生。《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 《人类简史》读后感(共2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9:39:22

    久闻《人类简史》大名,终于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引起轰动的历史书。虽说讲的是历史,却不像一般的历史书那样平铺直叙记录历史事件,而是充满了恢弘的想象和哲学的思辨。400页的篇幅,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一直讲到资本科技交织的21世纪,跨度之大,纵贯整个人类发展史。而且它不是就历史讲历史,而是融合了生物

  •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10:22:52

    今年暑假,我读了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写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这是一部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长篇文学小说,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米村——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人们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只有明子家在小米村算是富裕的了,他家靠养羊为生。于是,养羊的热潮开始了,羊越来越多,草越来越少。因此,许多村民纷纷折本卖

  • 《乱世佳人》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10:56:22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丽,我为斯佳丽感到惋惜,她为何不早点感受到白瑞德对她的爱,一向要让别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热时她才觉醒,爱这种东西就是这么奇妙她来时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丽这个人物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11:37:52

    打开kindle,关于这本书的常规阅读时间显示的是1小时59分钟,全书160页。不禁感叹,原以为读一本书怎么也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没想到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书,相当于看一场电影的时间。不过,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却读了很长时间,并不是因为难读,而是读了一半就被闲置了。很多时候,书本买回来都是被我

  • 《美丽心灵》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5 12:17:22

    人生路漫漫,曲折艰辛的人生之路要比登泰山艰难许多,虽然一路上有暖风相伴,游蝶为舞,但是任何人都无法保持同样一个心态走到最后,总会有高兴与伤心的情感起伏,总会有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感触。因此,生活需要我们去感受,去调节;需要我们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笑以面对,伤心失意时不宜卑微……在人生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