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流金岁月》读后感
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是在国庆期间上映那会。这次粉色软件能看了又在二刷。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电视剧的原著小说的亦舒的。
小说开始前三分之一故事,完全没有任何感触,只是像是在看别人的故事一样。而后三分之一,又让我唏嘘不已,世间谁不是要为了自己的生活不敢停歇的往前奔跑呢。两个还算常见家庭情况又不是很常见的家庭情况孩子,蒋南孙和朱锁锁。两个人在中学相遇,又在中学毕业后分开,开始走向不同的生活的故事。
朱锁锁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没有家的女孩。父亲和母亲都没有尽过一天抚养的责任,她则被当做童养媳一样的寄人篱下的生活着。朱锁锁在中学毕业就选择走上社会,什么工作什么手段都用过,只为了一件事情:不再过穷日子。书中写的非常隐晦,因为很多关于朱锁锁的情况都是从蒋南孙的视角出发来写的。而我作为读者的视角来说,虽然我日常恨极了那些劈腿出轨男,但对故事中的李先生一点也恨不起来。站在李先生的立场上,他跟他的现任夫人,已经没有了任何情感的纠葛。不是单方面的不爱了,而是两人都已经不在意这段感情。但多年夫妻关系,产生了很多利益纠葛,让离婚变得很麻烦。同时也会因为离婚带来利益纠纷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离婚不是简单的两个人分开这么简单。作者的这个背景设定让人去理解朱锁锁跟李先生的感情时,没有那么让人痛恨。在一边接受着道德和良知谴责的时候,又在一边希望他俩可以走到最后。我在读故事前半部分的适合没有觉得李先生又多么在乎朱锁锁,直到在朱锁锁跟谢祖宏离婚的时候,李先生专门找到蒋南孙跟她说了一番话后,才在感叹两个人的感情。如果放回古代,也许就是刘彻跟李妍的感情吧。就算后妃众多,最后跟他合葬的也只有李妍。但朱锁锁跟谢祖宏这一段感情,我就有很多疑惑了。朱锁锁并没有那么爱谢宏祖,甚至我觉得朱锁锁并没有在任何一段感情里陷入的非常深刻。她始终保持着,她要好好生活下去的这个想法。永远都以她能获得最大利益为前提的努力生活。但是她却选择了给谢宏祖生一个孩子。而作者这里设计生一个女孩,也在反映出来,连作者都没有想过让朱锁锁跟谢家纠缠一辈子的想法。那为什么,在离婚的时候甚至是谢家遇难的时候,朱锁锁都表现出来他对谢祖宏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我一直到这一刻还在想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朱锁锁认识谢祖宏没有因为他的钱,也许是谢祖宏给过朱锁锁想要的那种状态过。也许就是最简单的朱锁锁本性中的性格。她不是一个坏人,只是她要得到她想要的生活。也许手段卑鄙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害人。面对谢家的落难,她做不到熟视无睹的拿钱走人。
相对比下,蒋南孙的人生则看起了简单又安稳很多。蒋南孙是旧时的上海家庭,虽然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但是家里的一切都保留着上海旧时的作风的排场。各种方面都保留着,从生活习惯到思维习惯。即使家里人很明确的说了,因为她是女孩不会供她读书,她也很认真的读完了大学。一切生活的改变开始于她的家道中落以及紧接着四散零落。本来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而章安仁在这个时候,因为蒋父借钱的一番话,却无形中给了蒋南孙很大的打击。她第一次认为是爱情的人,到了最后却走到了嫌弃的结果。没有指望章家帮什么忙,到最后只是提一句的借钱,竟然换了奚落一场。这比单纯的不借还有令人难以接受。蒋南孙以为章安仁可以带给她的安稳,在这一场变故中,全部瓦解。原来两个人都是希望对方来负责自己的下半生,自己可以衣食无忧可以对人生撒手不管。而遇到王永正,则像是在阴暗生活中遇到了一束并不明亮却是唯一一束的阳光。王永正能够做到蒋南孙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所有。他爱的不只是一个样子的蒋南孙,而是整个蒋南孙这个人。
所谓《流金岁月》其实就是指的两个女孩从13岁到28岁这15年的岁月。两个人经历着起起落落的人生。从懵懂不懂的青春年代一起一路走过来。一起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在对方得意的时候不嫉妒,在人生失意的时候能够出手帮一把。故事中的蒋南孙和朱锁锁的确还原了一段很美好的友情。故事戛然而止在了蒋南孙和奶奶和解的那天。但故事外的“蒋南孙”和“朱锁锁”的生活还在继续。也许爱玛会在蒋南孙家里生长到很大,但一定不会重复她妈妈朱锁锁的无奈。蒋南孙也许会有自己的孩子,但无论如何不会再受到像蒋南孙一样的不公平对待。而她们的友情也还在继续下去。
第2篇:《流金岁月》读后感800字
很多人终其一辈子,不过是想讨回幼年丢失的一块糖
亦舒的名字是听过的,但亦舒的书看过的不过《喜宝》一本,而且当年还把这本书记成了张爱玲,而后又因为看《第一炉香》,又莫名不太喜欢张爱玲的书,也就把这一路子的书都打入冷宫,那《第一炉香》故事我是看懂了,但真是理解不了,相反《喜宝》对自己印象还蛮深,毕竟那样一个女子,印象不深都不行,最近热播剧《流金岁月》让我想看看对应的书籍,总觉得书很多时候比电视剧来得更加深刻,毕竟被拍毁了的电视剧又不算少。
故事
故事其实很简单,主角富家女A和贫穷女孩B是好朋友,然后B中学以后工作,榜上大佬,A安安心心读完书,家道中落,两个人的境遇换了,却依旧是好朋友,可以养着对方,毫无怨言,后来,两个人的境遇又换了个个,感情依旧很好。
最后各自奔向美好生活
《流金岁月》里最后蒋南孙听奶奶说道男孩女孩都一样,崩溃大哭。
她努力奋斗了小半辈子,不过就是想讨回年幼时被奶奶否定的自己的重要性,小孩子或许什么都不懂,但他希望他是重要的,他什么都没有,但他希望自己是被爱着的。
性别歧视苦了很多人,可是慢慢的,一代又一代,不知道多少女孩长大以后像南孙一样努力工作,扛起了生计与养老大旗,又因为性别歧视的观念,一代又一代,多少女孩子丢掉了性命,最终造成了男孩比女孩多的局面,女孩慢慢变得吃香了。
可是,女孩依旧在生活与工作中夹着,你可以在书店看到教女孩如何平衡婚姻与事业的,却决然看不到解决男人事业生活平衡问题的书籍。
性别始终是无法抹除的差异。
能做的,不过是努力点,在努力点,把幼年没有吃到的那颗糖,吃到,告诉自己生活终因为自己而甜。
《流金岁月》里最让我影响深刻的还是蒋南孙,在那波澜的岁月里,勇敢又坚强。
蒋南孙一人扛起全家的那个部分,让我想起了《飘》里的斯嘉丽,只是斯嘉丽更加传奇,而蒋南孙更像是身边的人。
努力工作,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赚的。
哪怕深处泥泞也不怕,活着总有机会翻盘。
第3篇:流金岁月观后感1000字
终于追完了《流金岁月》,虽然网上热评毁誉参半,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几位主人公的人物设定的,整部剧都洋溢着温暖、润含着隐忍和智慧。
蒋南孙的娴静坚韧、朱锁锁的奔放真实、杨柯的勇、叶谨言的谋,都闪现着智者善良的光芒;就连蒋爸爸的豪赌、谢妈妈的专横、章安仁的算计,都因成长背景的衬托,而显得合理,并没有那么面目可憎。
我们大部分都是小人物,经历着生活的变迁,可能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的选择,然而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坚守,确实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人格,从而塑造着不同的人生。
诚然,戴茜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性。进,可临危受命,统领千军;退,可从容远行,安享生活。磨砺、苦难之后,沉淀了情绪的淡定、事业眼光的精准、感情的洒脱和心境的清澈,仿佛环绕着温柔优雅的光,强大而不强势、干净爽利。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反而是太重的爱。”爱,是每个人向往的,而太重的爱亦会成为成长的束缚,更会在分离时带来空洞的伤,让人无法继续前行。
蒋南孙因过重的爱而伤。蒋南孙的前男友章安仁,以爱为名,要保障未来的生活,其实,面对南孙家的债务风险,首先考量的却是自己的名誉。他没有错,而单纯爱着的蒋南孙却面对了幻想的破灭。这是成长。
谢嘉茵因过重的爱而毁。谢宏祖的妈妈,以爱为名,用金钱打造富二代,却忽略了对儿子的关怀,甚至一直在摆布儿子的人生,致使儿子一无所学,无力扛起家族的重担。
在家破人亡后,是戴茜尝试着教会家人分离,让所有的线条都能各自走上正轨,乱中有序,展现着智慧。
首先,解决主体债务。她及时出现,展现着事业上的精明果断,支撑着家庭中所有人的正常运转。
其次,安排奶奶的未来。她对待奶奶的态度,冷静客观。住养老院,可以保障彼此的生活;选择一起生活,也要让奶奶知道,亲人是相互的,关怀并不理所应当。从东方理念的角度看,或许薄情,却不得不承认,理性面对现实,是对长远的最好计。
最后,让姐姐和姐姐的女儿蒋南孙学会各自独立。戴茜带着母女俩回意大利调养,尝试让姐姐和蒋南孙各自选择房间、各自旅游、各自表达意愿,教会了她们要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彼此支持,又不会彼此牵绊——也就是教会了她们“分离”。回国后,蒋南孙选择了独自承担剩余债务,祝福妈妈在意大利再婚。我是很感动的。与其母女抱着一起哭,不如给能走的妈妈更美好的生活,这也正是亲情的伟大之处。
西方很早就在研究并且教育“分离焦虑”,表现在母婴、爱人、亲人、朋友等因分离而产生的不舍、伤心、痛苦等情绪,让人们意识到分离是必然的,要学会自己调试、接受并开始新的生活。而东方的“爱”的传统文化,似乎大多数时候都在回避这个一定会出现的问题,甚至不哭到天崩地裂,都不足以表现感情的深厚。这种毫无节制的爱,或许才是“啃老”、“情杀”等极端行为的源头,也正是由于某些地方的文化氛围,才催生了“哭婚”、“哭丧”等闹剧。
人的喜怒哀乐,缘于不断的相遇和离开……好笑的是,虽然大道理一大堆,却只有自己真正体会过“离开”的痛,才能了解自己的承担能力,才能在下一次“离开”中调整自己的位置。在静止的时间中,一张白纸的平静,和历经变迁的淡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可能会因一阵微风就四散飘落了,后者却已经积淀了抵抗霜雪的勇气和担当。理解了其间的痛和伤之后,在感谢岁月静好的同时,是不是就不会再抱怨生活平淡了呢……珍惜拥有,时间,会带来最美的流金岁月!
今天下了2021年第一场雪,雪片飘飘扬扬,人群川流不息,希望新年好运,一起到白头!
第4篇:流金岁月读后感
近几年青春怀旧片一度成为热门,热到现在已经渐渐冷淡下去,对青春的怀念和回忆总能够引发人的感慨和共鸣,但与电影剧情相比,大多数人的青春并不狗血,没有轰轰烈烈、也并非刻骨铭心,有的只是后来回忆时的浅浅笑容和些许失落。
在大学时第一次读《流金岁月》这本书,花了几个小时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篇幅不算很长,但时间线跨度挺大,书中讲的是朱锁锁和蒋南孙这两个女孩从初中相识到各自成家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书中有一段话印象很深:南孙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总有原因。”锁锁问“照你这样说,只要有人对我好,不必祥究原因?”南孙答“当然,否则你就要求过高,太想不开。”细想起来,十分有道理。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性的,对另外一个人好,总有原因,也许是有所图,也许只是单纯的欣赏,但人长大之后,世情渐渐复杂,有人对自己好已属不易,倘若去深究原因,未免太苛责了些,正所谓“人至察则无徒”,看的太开、认得太真,快乐可能会少很多。
那么朱锁锁对蒋南孙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蒋南孙对朱锁锁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她们想对这个人好,是因为打心底里认可这个人。愿意付出,不求回报。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像亲人之间以血脉为连结,而是两个陌生人之间建立的信任与依靠,就像另外一个自己。她们对这份友谊的珍视是一样的,南孙曾说“管它是什么,只要不影响我们的友谊。”锁锁希望“她们还有很多这样的日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年龄不重要,至要紧她俩心意不变。”她们也是以实际行动去维护这份友谊的,失去一件东西什么都不需做,而得到一件东西却要付出很多。
成长是不断自愈,那么友谊就是互相慰藉。书中提到“原来小时候受过内伤,终身不能痊愈。可是太阳一出来,她又忘了这些,去忙别的。”在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她们的心中也有各自的遗憾,就像每个人一样。在锁锁想回报舅舅一家的恩情时,却再也找不到他们,许多年后生病时梦中呓语的是仍是寄宿舅舅家时窗外的面包香。南孙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后来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人生中有的遗憾能弥补,有的遗憾也许就永远存在了,所幸她们彼此之间的陪伴一直都在,我们总是贪恋新奇的东西又不舍过去的情谊,所以遗憾随年岁增长。当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时,还有那么一个人记得你的青春时光、成长故事,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人生有无数种选择,也仅仅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我们选定的那个。关于选择,书中说:“无论什么都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只能在彼时彼地,做出对他最好的选择,或对或错,毋须对任何人剖白解释。”选择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人生实在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可人生的很多选择又哪能简单的去用对错来判定呢?既然做出了选择,便认真地去对待,也许这才是应该持有的态度。
“你说得对,锁锁,我们都不一样了。”
“南孙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鱼肚白的天空,简直不相信十多年已经悄悄溜走。”
是的,我们都不一样了。“永远不变的是变”这句话,我虽然赞同但是并不喜欢,生活经历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哪是简单一个“变”字能代替的。“变”是结果,而导致变的因素有千千万万种。我们都不一样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最终都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认真对待当下,未来才能少留遗憾。
第5篇:《流金岁月》观后感
章安仁,一个社会草根阶层出身的大学助教,面对大上海现实的压力,除了要比别人多付出努力,比别人更爱惜自己的羽毛,比别人更珍惜每次的机遇,他没任何捷径。
蒋南孙,一位上海本地的大家闺秀,家里一直把她当公主养着,却没有半点不接地气,也没有觉得金钱至上和唯我独尊,反而小时候殷实的家底让她活成一个直率、敢担当、善良、孝顺的人。
影片中这对恋人的爱情开始被现实消耗得支离破碎,章安仁的人生不许出错,在别人眼里他是自私的、是逃避责任的,但站在他的角度,这是他唯一的生存之道,对于一个没社会背景没经济优势的男青年来说,明哲保身才能不辜负他的父母,不辜负他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不辜负他未来的妻子和孩子,他没退路。
相反蒋南孙,虽然家道中落,但她表现出来的淡定从容,勇于面对,跟章安仁形成强烈的对比。她能够理解章安仁的隔岸观火,但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男朋友,甚至是未来的丈夫,这就是真正的三观不合。
中国古代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到了今时今日,婚姻到底要不要门当户对呢,估计还无法形成一边倒的答案。
冯小刚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他接触过很多高干子弟和富商子弟,也接触过很多普通阶层的子弟,他感慨就算是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学历,两个阶层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是不一样。最简单的,高干子弟敢说真话敢担责任,普通人家孩子不行,不是说他人品不行,是因为他承受不了说真话的后果,他没这样的底气,这就是现实。
婚姻的门当户对,其实真的不是要求两家人的权势或财富相当,而是不同阶层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真的会存在差异。
比如蒋南孙她可以努力地追求她的理想,哪怕她的理想不能带来巨额的财富,哪怕她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失败了,但她就是有这样的底气,她不怕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章安仁呢,他的理想就是能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供一套房,买一辆车,娶个老婆在上海扎根,每个月还能给父母一些生活费,因此他不允许浪费光阴,不允许浪费金钱,甚至连自己的伴侣也得跟他一样务实才行。
对于有钱人家来说,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对于许多草根家庭甚至挣扎在贫困线附近的家庭而言,有时候钱和命,是一样重要的。有的1000元只是一顿饭,而有的1000元就是整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开销,金钱的意义根本不一样。
其实我不认为章安仁做错了,他只是单纯的输不起和直男癌,说白了就是他和蒋南孙不适合。章安仁应该找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努力奋斗、目标一致的女生;而蒋南孙就应该跟一个能让她安心追求理想,甚至能帮助她追求理想的男生。
所以我们不该总站在自己的道德立场去对别人做出评判,就跟章安仁不该要求蒋南孙感同身受,蒋南孙也不该要求章安仁感同身受一样,因为真的没有感同身受。如果条件允许,我相信每个人都想为自己而活,想大大方方光彩靓丽地过完一辈子。可真的有些人呀,光是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