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雨季不再来》读后感(共3篇)

《雨季不再来》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3:57:15

第1篇: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窗外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路边的积水泛起阵阵涟漪,宣告着雨季的来临,哗啦啦的雨落在草地上,窗台上,也淋进了屋中人的心里。17岁的三毛,就处在这样的雨季里。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在十七岁到二十七岁之间所发表的文稿集合而成的作品。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毛,一个与《撒哈拉的故事》中截然不同的三毛,一个纯真却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三毛。用三毛自己的话来说,那时的三毛还是一个与“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差别的二毛。”在属于她的雨季中,她叛逆过,迷失过,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抑郁,可当雨过天晴,她终于又找回了自己。

在雨季的伊始,略带幼稚的“二毛”像其他孩子一样,对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她也做下了偷拿家里的钱之类的“蠢事,”在面对老师的胁迫时也伤害了自己的大朋友炊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中考的三毛面对乏味的生活和随时到来的惩罚总过得小心翼翼的,这也驱使了她第一次叛逆的逃学,但在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中,三毛继续前行。高中,在本应该绽放的年华,三毛却因为老师的误解和惩罚,变成了应该孤僻的怕与人相处的人。而发生蜕变是发生在被送去顾福生老师家学习绘画,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将绘画当消磨时光的她,也帮助她与自己的兴趣结缘,即使之后的道路上遇上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人,三毛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昂首向前。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的。”喜欢三毛的这句话,简单却又深刻,说出了每个人在某个深刻回首过往时都想发出的感叹。人寿几何,逝如朝露,更奈何是如诗如画的雨季。青春,似一场稍纵即逝的烟火。烟火无情的落幕,也象征着我们完成了叛逆倔强的成长,完成了走向成熟的蜕变。三毛的成长过程便是经历雨季的过程,她迷茫、抑郁,可她总在保持生命的热情以及真挚的情怀,在烟雾缭绕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对于我而言,告别的高三紧张而单调的生活,步入了江财这一个全新的环境。现在的我不能像高中时期只会做题了,离开父母的照料,步入新阶段的我进入了人生中雨季的另一阶段。也许在这过程中也会像三毛一样遇到许多不顺,但只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合上书,望向窗外,雨水蒸发的雾霭蒙住了玻璃,阳光渐渐地洒在房间的一角,照在了书页上晶莹的水珠上,也照进了屋中人的心理。

第2篇: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1000字

据说,人在死之前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回忆会不自觉的涌上心头,那一个个难忘的片段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记录着我们生而为人的影像。可我却觉得这个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在你孤寂时、悲伤时、自审时......每一个触不及防的时刻,回忆都会如冬天的冷空气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冰冻住你的所有思绪。

这不是我的冷空气,这是《雨季不再来》中三毛的冷空气,或许说冷空气并不适合,因为撒哈拉沙漠是没有冬天的,但这时候的三毛还是个与炙热没有半毛钱关系、仅仅是个“不爱”上学的稚嫩孩童而已。她经历了“对于什么是美,那位老师没有讲过,他只讲“术”的美术课堂,也认识了“没有告诉我什么是美,因为他不会教孩子,只会凶孩子的人,本身不美”的美术老师。她当过“始终没有在排演的时候交谈过一句话——他是一个男生。却就是那么爱上了他的,那个匪兵甲”的匪兵乙,也约过“那一场拼了命去赴的,就在男生和男生喊再见,女生跟女生挥手的黄昏里过去的”约会。她曾是台湾频繁逃学只为在家专心看书的小女孩,也是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内唱着“如果电影院是教室,那么美术馆当然是更好的教室,对我,对我,它是最愿意去的地方”的中国留学生.....这所有的“她”都被十年后的三毛唤作“二毛”。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种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事情,她的每一段时光都精彩的像一部电影,一部充满离奇、恐怖、抑郁、羞涩、勇气.....在被人身上离谱,在她身上又那么理所当然的传奇影片。

“他走了,快步走了,一个军人,走的时候好像有那么重的悲伤压在肩上,低着头大步大步地走。”他冲进教室送给我的用金戒指换来的牛肉干,我一生也没有捧过那么一大包的牛肉干,被老师没收了,老师说要当心,不能随便吃,转身却随便的给了校工的土狗,老师的脸很平静而慈爱的微笑着,她的话如山谷的回声不断在耳边响起——他有没有对你不轨?

我根本听不懂什么叫做鬼不鬼的,但还是不敢违抗老师的命令,不再跟哑巴来往,不许再打招呼,不可以再做小老师,不能再玩跷跷板,不能再送给他美劳课上做好的泥巴砚台。我的心里痛也痛死了。而他,那个身影,总是在墙角哀哀地张望,他肯定以为是他的金子给坏了,而我只能在地上一遍一遍地写下“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而人生的不得已,难道只用“不是我”三个字便可以排遣一切负人之事吗?他终于是走了,而我们也再没有相见,我们的相识是在我被疯水牛追进学校,怀着忐忑心情去打水的走廊,现在这走廊空荡荡的,没有人再替我提水,没有人再送我芭蕉叶子点缀课桌。

哑巴走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继续听他比划他那乡下媳妇和不知是男是女的孩子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在他被戏弄时,揪住那群男生的头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和他蹲在地上,为他解释“吹”和“炊”的区别,毕竟他是一个“炊兵”而非“吹兵”。

这是这部传奇影片中最苍白的一个片段“吹兵”。当然,在我的叙述之下,它一定是苍白的。我的脑海中,二毛的这段回忆久久不能散去,它仿佛就是我的回忆一样,在我的心里扎根,根深蒂固。我为回忆中的吹兵感动,也为二毛的无奈心痛,气愤老师的不辨是非,却也没有理由去指责她的温柔。自己仿佛经历也这样一段伤人的时光,悲不自禁。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最精彩的电影。

第3篇:《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这是我读的有关三毛的第二本书。不愉快,是我最大的感触。

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多半是走在偏路上的孩子给家人、老师,甚至朋友带来的苦恼与惊愕,与后来人们所追从的健康进取的三毛显得格格不入。

当她还是二毛的时候,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做着大家眼中“问题孩子”才会做的傻事。十年之后的三毛觉得,不能再继续惆怅和悲观下去了,必须改正自己个性上的缺点,健康地生活。她将这一切归为是自己的错误。

但我觉得,她没错,错的是不理解孩子内心那份纯真的家人和老师。就像书集里《吹兵》一篇,描述的是之前在台湾学校暂住的一个哑巴炊兵与三毛之间的日常互动,可能是真的不懂,他捡起一片碎石在地上介绍自己,写成了“吹兵”。再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教他写字,他教她生活常识,像父女一般的情感,却始终不敢逾越那条鸿沟,毕竟一个像傻子,一个是尚在老师保护中的小学生。其实他们都明白。但在老师眼中,一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和一个傻兵在一起会危险,会有麻烦,所以千方百计阻挠他们的任何互动,最终还是因为一个别人制造的误会分开了,来不及说再见,他离开了,再也没能见到。也许三毛的一生都在惦记着他吧。

我理解三毛的心情,理解她的做法,因为小时候心中总有那么一份纯真,觉得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坏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真实的感情的。可那时候,只要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大人都会阻拦,不可避免地造成孩子自信心逐渐缺乏,做事畏手畏脚,对此,我感到十分悲哀。但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改变大人的想法,直到我们的青春悄然无声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蜕变,却又脱离不出时光的力量。

我认为,三毛小时候的种种问题行为,只是自己真实意愿地表现而已,难道除了她,所有的孩子都是思想上绝对顺从家长和老师的吗?只是不敢表现出来,或是不想违背而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闪光的星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必然要求,不能因为提出反抗就被大家列为“问题孩子”,从而引起内心自卑,悲观消极地对待将来的生活。

我希望小时候的三毛心中的雨季快点过去,不要再纠结是不是自己本身的问题,希望家长和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打击,多引导,为他们保留自尊心。更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心中没有雨季,即使有,也尽快将天空的乌云挥散,在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静静地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起床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穿着一双清洁干燥的球鞋,踏上充满日光的大道,自信、安适而又快乐。(冯婷婷)

推荐信息

  •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8:50:44

    这似乎不是一个像模像样的爱情故事。抛开一切设定一切世界观一切藏在河流中仓皇的眼神以及一个郁卒的结局,这似乎又像是一个没头没尾的爱情故事。可谁又说是呢。这只是一段还未来得及展开的情绪,有点别扭有点隐约,却终于欲罢不能又欲哭无泪。原本停在那座小白塔的水鸟扑啦啦拍着翅膀飞走了,小白塔边的河岸旁,河水悠悠地

  •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9:33:34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本书讲了红军在衣着简陋的情况下进行长征,无数烈士因抵抗不住而献出了生命。虽然有人牺牲,但一直有人坚持,这就是长征精神,不畏炮火,不惧冰寒。他们不仅要与大自然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干粮吃完吃野菜,野菜吃完忍痛杀掉乘骑和牲口,最后连牛皮腰带都煮着吃,甚至连书和报纸都吞到肚子里充

  •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0:12:24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

  • 《儒林外史》读后感(共3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0:58:14

    有一本书,是明末科举制度的讽刺史诗,是封建文人群像的生动画卷,是培养鉴赏能力的文史资料,是教人修养品德的闻名之作。这本书就是我在暑假阅读过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创作的巨著,全书共五十六回。它主要描写了一些受到八股科举制度这种毒药毒害的儒生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儒林外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共2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1:37:04

    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的摸索,追求;书,还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让我们初次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并愿意一辈子以它为师。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带我走进一个新的世界,就像一场奇幻旅行,在征途中遇到很多的新朋友,经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体会生活的乐趣。走进《鲁滨孙漂

  •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2:22:54

    今天,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第10个故事。穷氏部落有一个神箭手,因为他的剑法可以跟传说中的羿相比,所以穷氏部落的人们都把这个人称作后羿。后羿对太康很不满。太康是夏朝的皇帝,可是太康对朝政不感兴趣,对射箭打猎倒是感兴趣的不得了。有一次到洛水南岸打猎时,在那儿玩了整整一百天都不想回宫。后羿知道后,

  • 有关《格林童话》的读后感3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2:55:45

    在这个短暂而美丽的寒假中,我读了一本《格林童话》,在这里有最美丽、最动人、最神奇的故事。《格林童话》是光辉灿烂的德国文苑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瑰丽多彩的世界童话园中一束争奇斗艳的奇葩,这本书是德国民间文学的真实记录和集大成者,它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这部童话保持了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主要面目,又

  • 《狂人日记》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3:41:34

    【 导语】《狂人日记》是一部首次用白话文写的日记,可谓是开创了天河。它描写的是一个狂人,并且是用日记的形式来书写的。看到《狂人日记》的题目时,感觉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写的,整篇文章可能写的很疯狂,也可能写的一塌糊涂。这样想着,不由自主的看下去。“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4:22:2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

  • 《围城》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7 14:59:15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就是《围城》。《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小说里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