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共5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9:46:15

第1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印第安人的酋长认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酋长要把西雅图这片土地转让给美国白人,并对美国白人要求,要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而大地不属于人类,要爱护大地和大地上生长的万物。本文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形象地描写了人类与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的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留恋真挚的感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5-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方面来写。

第三部分:(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紧密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无比眷恋与热爱的真挚情感。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课文的最大特点。课文一方面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眷恋与热爱的真挚情感!

第2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写作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这篇课文是当地酋长西雅图写给白人的一封信。让他们好好善待这片土地。之后为了纪念他,就将这片土地取名为西雅图。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至今天。

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创建于1869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西雅图都市区人口340万,坐落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的国王郡,是国王郡的郡府所在地。西雅图北距美加边境仅174公里,温哥华240公里。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商业,文化和高科技的中心,是贯穿太平洋及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主要旅游及贸易港口城市。西雅图常年被青山绿水环绕,南面不远处就是美国著名的瑞尼尔山。

第3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当时的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写给当时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的一封信。当时,白人想收购这片土地,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在信中提出了对白人们的要求:要爱护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松针,每一只昆虫。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印第安人爱护河水,把河水视为自己祖先的血液。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在我们祖辈的辛勤呵护和不懈努力下,水源才不至于被污染,所以印第安人把河水比喻成是祖先的血液。是的,谁也没有权力,谁也不能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因为大地拥有让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地得以延续。我们以后也要像印地安人善待他们自己的土地那样,善待我们的土地!

当我读到“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时,想一想,这句话不是真的应验了吗?以前的“非典”不就是人们捕食果子狸的后果吗?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夺去多少动物的生命,人类就是最无情最冷血的动物。

再看看我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看看经我们“保护”的家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这些环境问题已经让我们的家园遍体鳞伤,大地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却不知道醒悟,不知道及时补救,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和伤害都将会演变成对人类的自身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我们要像印第安人那样热爱它。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第4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原文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第5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演说稿。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这篇演说稿的最大特点。本文处于第四组中,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其学习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课重难点确定为:1.初步接触演说稿,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表达上的特点;2.理解演说稿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沉寓意,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本课教学努力体现阅读课本质,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关注演说稿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色,以“了解背景—发现观点—品读语言—尝试演说”贯通整个教学流程,努力尝试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一、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

2.初步接触演说稿,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演说,理解演说稿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沉寓意。

4.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完成预习卡。

教师准备:布置预习,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聚焦疑问,了解背景。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演说稿,一篇150多年前印第安酋长的演说稿。题目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齐读课题。这位酋长名叫西雅图,所以这篇演说稿又称《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二)了解学情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读过了这篇演说稿,有什么问题吗?你能说说预习时,你遇到的最大疑问是什么吗?

预设问题如下:

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身上”等关键句是什么意思

2.相机引导理解“神圣”:人们常常用“肥沃”“美丽”等字眼来形容土地,很少有人用“神圣”这个词来形容土地。在你的心中,“神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三)补充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150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1854年,美国第14任总统富兰克林写信给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要以1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印第安部落脚下的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

请注意,白人要买的是什么?——土地

是的,土地。印第安人数千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土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家园,生命。

可如今却要将这祖先留下的土地拱手转让给白人。西雅图酋长的心情相当复杂。第二年的12月,他站在白人安排的会议桌旁,面对那些强迫他们出卖土地的白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这篇演说稿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到底是什么让它拥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演说稿。

二、发现观点,梳理脉络。

(一)发现观点。

这是一篇演说稿。演说稿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演说稿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强调要表达的观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理清脉络

1.根据反复出现的这句话,试着把这篇演说稿分为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学生交流。

2.分述部分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总起和总结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3.小结: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说稿。这篇演说稿和一般的文章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总起——分述——总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今后你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说稿。

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还不够,还要关注语言。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用了很多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聚焦1——3自然段,学习总起部分。

(一)扶读:聚焦排比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聚焦“每一”,发现排比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理解“每一”即所有,感受排比句表达情感的强烈。

师生合作读:

师:每一处沙滩生:所有的沙滩

师:每一片耕地生:所有的耕地

师:每一座山脉生:所有的山脉

师:每一条河流生:所有的河流

师: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生:所有闪闪发光的松针

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生:所有嗡嗡鸣叫的昆虫

齐: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2.拓展练说,再次感受土地的“神圣”。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松针,;每一只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二)放读:聚焦比喻、拟人

1.默读第3段。这一段的语言表达又有什么特点?

2.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说一说,指导朗读。

四、从读到写,尝试演说。

(一)齐读1—3自然段,再次感受排比、比喻等表达方式,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

(二)结合2—3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笔。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耕地)是我们的(躯干);

()是我们的(脊梁);

(河流)是我们的();

()是我们的();

()是我们的();

()是我们的()。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三)交流写话并尝试演说。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老师当作你的听众,让大家在你的演说中感受你的语言,体会你的情感。

教师示范演说,指名尝试演说。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交代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后推荐阅读:绘本《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推荐信息

  • 有关读后感800字的优秀范文精选(20篇大全汇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8:21:13

    曾经有一个航海爱好者,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惨落荒岛,可他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在岛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最后,他重返故乡,成了一个富商,他就是鲁滨逊·克鲁索。一个人,落魄到三次航海两次落难的程度,可他仍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落难时成了海盗的奴隶,可他仍然冲出重围,返回故乡。他落难到荒岛,不但没有自暴自

  • 有关初中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9:04:0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最爱的书之一。它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战死伤无计,最后被奸人所害被毒酒赐死,剩下的也隐居了。其中我最喜欢的好汉是,宋江和林冲。宋江一门心思的正直为国,他为人友善,大气不拘小节。不计较李奎好赌,还借给他钱。虽说他有些唐僧一样的一根筋,但正

  •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9:41:53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重点难点重点:课

  •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0:23:43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其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很深。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故事。文章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也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读书的热爱,并说明了书是作者生活中的“长生果”。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也认识到了书的重要性,于是我有空

  • 《忏悔录》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1:03:33

    认识让.雅克.卢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旷世名言,这句话是《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句。一直心心念念阅读《社会契约论》,但又觉得牟然阅读如此一部大著,总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先阅读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看看他所处的时代,听听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以忏悔为书名,可以感受到

  • 《能力陷阱》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1:44:23

    很多时候,我们定义自己的工作是基于现有的技能或者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能力陷阱部分,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职场的典型现象。当我们越来越出色的完成任务时,越来越表现的成为团队无可替代的那个人物时,越来越表现的乐于当下的工作和成功时,其实在无形之中我们已经禁锢了自己的能力圈,深深的扎在了某个范

  • 《落花生》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2:33:13

    今天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一文。这一课作者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出了花生的品格: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通过《落花生》一文的学习,我们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3:08:03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很多,我只看过《百万英镑》和《王子与贫儿》,其中王子与贫儿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里边的人物形象十分突出,让人感同身受。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他讲述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

  • 有关三毛流浪记读后感的范文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3:53:53

    《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在书柜里放了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前不认识字时只看画面,猜故事的情节,或者问妈妈是什么意思。渐渐的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这本书我看了几遍都记不清楚了。故事的情节很吸引我!还有画面,特别的生动,是张乐平爷爷的作品。讲述是小主人公三毛在外流浪的故事。三毛是一位孤儿,一个人在外孤苦伶

  • 《惊天动地》读后感大全(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7/28 14:35:43

    老师给我们放映了《惊天动地》这部影片,它再现了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20__年5月12日那一个个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场面。它让我们重温历史,让我们从中去感悟究竟什么是幸福?让我们学会去珍惜!让我们去学会坚强!影片从开始出现的废墟一样的汶川,出现的一个个撕心裂肺呼喊“救命,救救我的孩子”茫然的面孔,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