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武汉日夜》读后感(共4篇)

《武汉日夜》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41:37

第1篇:《武汉日夜》观后感2000字

2021年1月22日下午,我到电影院观看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只剩下一个想法:不悔生为华夏人。

2020年伊始,我们从新闻报道、微博、朋友圈中不断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国家的应对方针政策以及举国上下的努力。在发现疫情的那刻,国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中央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国家领导人亲自指挥工作,强调要切实做好病人的救治和预防工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重要。2020年1月23日,除夕前夜,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一纸封城令让武汉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其实不只是武汉,很多地区、城市、社区也对居民进行严格管控,往日的热闹繁华戛然而止,宽阔的大马路上只有救护车呼啸而行,刺耳的警报声传遍大江南北,马路上那暖黄的路灯也显得格外凄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院里人满为患,每个人戴着口罩穿梭在挤满人的医院里,焦虑、恐惧、担忧沉沉地压在人们心头,放眼望去都是黑暗的气息。而那些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仿佛是穿破黑暗的希望之光,让人忍不住紧紧握在手里不愿松开。

这些都是我们在报道中能看到的,而电影展现的更多的是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

电影刚开始就是医护人员在穿防护服的场景。他们正在用透明胶带缠住手腕、脖颈、口罩下边缘这些容易漏出缝隙的地方。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个采访:一位医护人员说,平时能不喝水就不喝,不然容易上厕所,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上一次厕所就废掉一套防护服,这个时候防疫用品太紧缺了,能省一套是一套。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防疫用品就是医护人员的“粮草”啊,可那个时候物资紧缺,哪里还有那么多可供大家更换呢?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位医生护士还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坚持逆行,冲向防疫救助的第一线。

电影运用纪实的镜头,真实的展现疫情爆发后每个平凡人最真实的状态,没有煽情的台词,没有刻意剪辑的镜头,没有专业的演员,也没有华丽的服化道,镜头下的每个人演绎的都是自己,展现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接受治疗,丈夫每天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好饭菜给妻子送去。因为防控要求,丈夫没办法进入病房看望妻子,每天只能通过视频通话见面,即便是这样,丈夫每天视频的时候都是非常开心,不停地说着鼓励妻子勇敢面对病魔的暖心话语,看到妻子害怕、不开心时,会说笑话逗妻子开心,让妻子每天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有一天,丈夫去给妻子送饭,将饭盒递给医护人员后,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妻子自己就在她的病房楼下。妻子走到病房走廊的窗户边向下看,一眼就看到了丈夫熟悉的身影,丈夫向妻子挥挥手,告诉她安心治疗,孩子在家挺好的,等她出院了就来接她回家。在妻子转身回病房后,丈夫凝视了窗户一会儿,转身擦拭夺眶而出的泪水,可泪水怎么都擦不干,口罩上洇出了朵朵淡蓝色的花。作为丈夫,看着自己的爱人生病住院却不能亲自照顾,看着爱人痛苦难受却不能分担,看着自己的爱人在和病魔战斗自己却不能并肩,怎能不伤心落泪呢?但是泪水往往都是咽回肚里,丈夫知道自己必须坚强乐观,这样才能给妻子最好的支撑。

细节往往都是最打动人的。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普通的手势、一个体贴的动作都能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电影中,一位老人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道:“这都是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人呐。”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红军战士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敌人的枪林弹雨,子弹不长眼,炸弹不长眼,在炮火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助,前一刻躲过了炮弹下一刻可能就被子弹击倒,只要战斗未停止,他们就会一直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无惧死亡呢?我想,是信仰。消灭敌人,取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红军战士们的信仰,为了信仰,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愿意用生命换来人民翻身解放,因此他们无畏,他们迎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

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奋战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医护人员也是我们心中最勇敢的战士。他们面对的是肆虐的病毒,接触的是不同程度的感染者,新冠病毒就像可怕的敌人,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在“敌人的炮火进攻”之下。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但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仰,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他们扛起了责任。防护服是他们的战袍,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他们的武器,他们不分昼夜、不眠不休,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一场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扰乱了正常生活,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和坚守,看到了祖国的信心和力量。医生、护士、警察、司机、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无数个平凡岗位上平凡的人们在这一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雨衣妹妹无偿为医院运送新鲜蔬菜,外卖骑士、快递员为无法出门的家庭购买运送生活物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家一户走访测温,滴滴司机风雨无阻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各省市派出医疗队星夜驰援湖北……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着。这一刻,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的点点力量汇集成了汹涌澎湃的中国力量!

电影的最后,樱花开了,路上的汽车多了起来,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满满都是生活的气息。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暖春不会到来,当我们摘下口罩时,一片春暖花开!

第2篇:《武汉日夜》观后感1500字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23日下午走进天行影院,观看了电影纪录片《武汉日夜》,该片是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由曹金玲执导,王平久总策划、监制,2021年1月22日上映。影片用电影化的视听语言,让我们重新回到了2020年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几个“平凡人”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一个英雄的民族,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影片彰显了在危难时刻我们民族的精神、国家的韧性和时代的风骨,通过真实的细节刻画,为国人矗立起一座心灵的方舱。

真正的艺术家都明白:故事好编,零件难找。而这个零件就是细节描写,写文章需要细节描写,电影也需要细节刻画。细节描写映射出导演对其电影作品场面和人物掌控调度的能力,对剧本本质内容的理解达到的程度。《武汉日夜》就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刻画,把几个平凡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用光影真实记录了武汉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这些珍贵的素材里,记录着紧张的抢救、焦急的等待、战场的婚礼、不舍的告别、黄鹤楼的孤独和希望的新生。通过细节刻画,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表达了对平凡而勇敢者的讴歌!

运用反复手法刻画细节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反复出现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从开始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床前明月光……”给爷爷朗诵,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爷爷的思念。片中小女孩用《映山红》的旋律给爷爷唱歌“夜半三更哟,盼爷爷归……”,“寒冬腊月哟,盼爷爷”,病床上的爷爷眼角流出坚强的眼泪,这热切的呼唤就像一股暖暖的春风从爷爷心上拂过,这是爷爷战胜病魔的无形的精神力量。片尾小女孩的声音再次响起,她说她和弟弟在爷爷不在的日子里,学到了很多新技能,等爷爷回家要跟爷爷PK。这个稚嫩却充满希望的声音暗示了抗疫斗争的必将胜利,暗示着武汉的春天必将到来。

影片中多次出现空荡荡的街头,风雨中孤独的黄鹤楼,静默的长江水,如血的夕阳,伫立在黄昏光秃秃树上的鸟儿,运用这些物象细节来衬托疫情的严重。这些物象让人感受到整个城市死一般的沉寂与压抑,但每幢房子每个窗户透出的静静的灯光却又让人心生一种无以名状的温暖和希望。

通过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塑造朴实真实的人物形象是影片的另一亮点。

影片中一位新冠患者的产妇,孩子刚出生时,体重才三斤,医务人员拍拍孩子的小脚,等孩子“哇哇”大哭回应,她们疼爱地把她包裹好,像抱着自己的宝贝不停夸:“好可爱啊!”孩子用洪亮的哭声回应医务人员的赞美。孩子被送进监护室后,医务人员为孩子作了一个鸟巢状的窝,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与此同时,影片中出现了一只戴着白手套的手,大掌托住孩子的小掌,大拇指不停地轻轻抚摸婴儿的手背,孩子也许从抚摸中找到了被母亲关爱的感觉,哭声渐渐平息。

一位给妻子送饭的丈夫,站在住院楼的一楼,用手机寻找妻子的影子,抬头远远地望着楼上窗户边的妻子,千言万语想说,从嘴里出来的却是:“还好吗?还好吗?没有不舒服吧?”泪水夺眶而出却又不想让妻子发现,用手背摁住额头,强忍住呜咽声,明明想多看妻子一眼,可吐出的是:“快进去吧,快进去吧!”一个朴实真诚的汉子,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对妻子深深的爱,这朴实的话语胜过世上的任何山盟海誓,给了妻子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类似的细节刻画在影片中还有很多:拉着恋人无畏前行的背影,躺在车上睡觉的白衣天使,想最后看一眼病逝父亲的无助哭声,紧紧拉着医生的手寻求力量的手,不停劝慰鼓励病者的声音,对死者的家人不停说“对不起,我们没有救活他,我们尽力了”的歉意……

《武汉日夜》将镜头对准患者、家族、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居民,展现了一股股携手同心、共克时艰的力量,他们用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大爱,再次让春天回到武汉的上空。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的:“我看到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片尾,春暖花开,厨房有了烟火味,人们打开窗户,走出屋子,走上街头。斜阳柔和,水面波闪,鸟儿婉转,汽笛长鸣,白衣天使用手机定格美好的春光……《你真好》音乐响起:“你真好,你真好,你陪我哭,也对我笑,舍不得我一个人老……”周迅低沉温暖、清澈有力的歌声倾诉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走出影院,走在熙熙攘攘的街路上,总有一个声音在心底萦绕: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笑容,珍惜每一次冬春交替的时光,向阳前行!(朱礼卓)

第3篇:武汉日夜观后感1000字

2020年春节前夕,本该是全国人民即将喜迎举家团聚的日子。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武汉疫情扰乱了我们原本有序的生活。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我国首部抗疫纪录片《武汉日夜》,记录了在武汉封城的这76天里,发生的太多温暖人心的故事。2021年1月24日,在张能庆公益党支部的组织下,我和一群志愿者伙伴们一起满怀敬意的看了这部电影。正如影片未正式开始时,一位志愿者小伙伴说“武汉日夜,仅是序幕,足以泪目。”

纪录片《武汉日夜》,全片没有一句预设台词,没有一句画外音,是30多位摄影师对武汉24小时的真实记录。在这些镜头中,医务工作者、病人、志愿者和每一个普通的人都是抗疫的主角,用平凡的身影诠释人间真情。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尽管身处艰难的环境,乐观的武汉人民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在危难时刻,人们坚韧的意志以及对于生命的渴望。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担任着丈夫、爸爸、妈妈、儿女等角色,他们为了救助受疫情感染的武汉人民,舍小家为大家,奋力前往一线。渴了不敢喝水,饿了不敢吃东西,因为防护服在当时是非常稀缺的,不敢轻易脱下,不敢浪费每一件防护服……在影片中,我永远忘不了一位医生对于一位一直在抢救的重患病人官爱玲说“你恢复得很好,你的女儿每天都会打电话过来问你的情况,你昨天已经靠自己挺过来了,你一定要给我撑着……”但是最后,官爱玲还是离世了……

李青儿是一名孕妇,也是一名密切接触者。隔离之中的丈夫无法给予陪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大抵就是如此,明明那么危难与恐惧的时刻,她坚强的独自完成了生产,生下了女儿小企鹅。

王紫懿是一名志愿者工作者,是武汉紧急救援车队队长。这支队伍是她自发组建的车队,专门协助临产孕妇,把她们安全送往医院,在救援队的协助下,23位孕妇顺利实现生产,并且无一感染。在影片的最后,武汉疫情顺利控制后,这个善良的女孩结婚了,她的丈夫也是这次紧急救援车队的志愿者,真心的祝福这个可爱善良的女孩,终遇良人,幸福一生。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张能庆公益服务党支部有多名党员及志愿者义无反故的加入战“疫”一线,并组织多名党员及志愿者,为武汉捐款捐物,共同抗击疫情。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各学校及工作单位要求推迟返校及返工。面对疫情,身处山西老家的退役军人杨王虎主动联系社区承担防控值守志愿者任务,连续奋战15天,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他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张能庆公益党支部成员伍永军,连续两个月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去,帮助社区居民测量体温检测、做好安全防护等,他认为做公益一定要用心去做,无怨无悔……

致敬这些在抗疫路上的所有逆行者们。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谢谢你们的无私,谢谢你们的奉献。愿疫情早日消散,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温暖如初。(李青红)

第4篇:《武汉日夜》观后感

长这么大,看电影的次数很多,看电影都是怀着喜悦心情去看的。

这次不一样,带着一种复杂心绪去看电影《武汉日夜》的。

武汉是我最熟悉的一个地方之一。我算半个武汉人,因为我是武汉女婿。这种特殊的身份让我又多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的心绪。

这是我第二次到天行影院观影。由永康市影视办统一安排观影,我又带着影评员的特殊身份观影。

来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个片子是怎么拍的呢?是重新组织演员拍摄的吗?

观影之前,我看过很多新闻纪实的片子,都是关于武汉怎么阻击来势汹汹的疫情。

上至国家,下至地方,都紧紧地围绕输送医务人员,运送紧缺物资,抢着时间修建雷神医院和火神医院,以及搭建方舱医院等。

再就是围绕如何群防群治,怎样争分夺秒救治病人进行的。

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打赢一场人民的阻击战。

《武汉日夜》这部电影在浙江立项,由浙江省电影局指导,杭州1905电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杭州含笑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这部影片几个细节处理特别好。

第一个是切入角度:

片子一开始,一个小小的录播机开始播放一个小男孩背诵《春晓》诗歌切入。

这个录播机刚好放在一个六十多岁的男病人的床头。小男孩说了很多鼓励他爷爷的话语。

从心理学上讲,小孙子的话语是对病人的一种鼓励,也能让病人不断暗示自己,坚强勇敢地活着走出医院。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录播机的声音也是贯穿始终的。这让人感觉很温暖。

躺在病床上的插着呼吸机的爷爷。虽然呼吸很困难,从他眼角冒出的泪水可以感知,小孙子的话对他来讲有莫大的鼓舞。

第二个方面,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实录。

整部片子由三十名摄像师和救治病人同步实录的,虽然经过剪裁。但是病人和医生说的话都保持了他原来应该有的样子。

有多处镜头让人潸然泪下。

一处是男子给妻子送物品到医院,他再三感谢医生,鞠躬,他拿着电话在楼下寻找楼上的妻子。一个三十岁的汉子,他眼里噙着泪水,这是真情。

因为担心病毒感染,他们是不能见面的。

所以,他们就隔得远远的打招呼。虽然不是生离死别,让我们观众感到特别的难过,泪水模糊我们的双眼。

最催人泪下的一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的护士,她救不了自己父亲。看着自己的爸爸被白色的被单裹着,将要把尸体抬出去的时候,她只有在病房门口泪别自己的父亲。

她一声声地呼唤:“爸爸。”

她哭得让人揪心,几乎撕碎了我们的心一样,这是何等的痛苦!

她的父亲被抬上殡仪馆的灵车上要运走的时候,被几个同事扶住的她,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让我看他最后一眼吧?”

震撼人心的呼喊,这是生离死别的呼喊,任何人的泪都会夺眶而出。

第三个方面,人物非常典型。

《武汉日夜》里涉及的人物就是医生护士和病人及其家属,志愿者。多余的人物一个也没有,这是这部影片有意而为之的。

影片选取的角色从开头到结束都是几个典型的代表,写了生,也写了死。

但是,始终抓住主题,生命是一场赛跑。

一位护士把消毒过的遗物交还给家属,她反复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努力了。

这是医德的高尚的人,他们已经尽了全力抢救,从两次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她特别真实的感情。

推荐信息

  • 《斯通纳》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1:12:44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斯通纳是本书的主人公,全名叫威廉·斯通纳,《斯通纳》便是讲述斯通纳一生的故事。斯通纳出身农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斯通纳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大二时受斯隆教授的影响,由农业机械专业转为英国文学专业,之后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悲惨世界》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1:49:34

    欣赏了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不禁感慨万分,这世间还有爱吗?可怜冉阿让,偷了一小块面包,结果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狱后,原想报复人类,可被善良的主教感化,决定重新做一个善良的人。于是,逃出指定的地点,来到一个贫穷的小镇,从此开始了他的神圣事业。由于他的出现,小镇繁荣了,他成为人人尊重的市长。好景不长,侦

  • 《乔布斯传》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2:33:24

    读完《乔布斯传》不禁有些感慨,这里不转述故事,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在通过书本窥探完乔布斯一生后,做一个总结,与伟大的人照过镜子之后,看看我们能提升些什么。史蒂夫·乔布斯生于慌乱,死于悲惨。他的一生与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或许这和他的成就超过绝大多数人有联系。他成长于一个领养家庭,但是他的养父母为了履行对

  • 有关小学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3:15:14

    三毛流浪记》我已经读了无数遍,每次读的时侯我的心里都是酸酸的,像打碎了五味瓶。也给了我很多的感受。三毛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孤苦伶仃,四处流浪,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他见小羊有母羊地疼爱,小鸡有母鸡地照顾,小狗有母狗地喂养,可是他却什么都没有,他伤心极了。三毛在旧社会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

  • 关于课文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3:58:04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论怎样,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一天过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复这一天了,只能勇敢地去过下一天。寒假里偶尔翻看六年级的语文书时重新看到了《匆匆》后,我更是有这样的感受。我的生活,从不会说话时就开始了。可我也从一开始就在浪费时间。我从早上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

  • 《攀登者》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4:38:54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杰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峰,却因未能用摄影机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认可。所以在1975的时候,重新组建了登山队。但第一个窗口期提前结束,导致大风口风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绳子拴上石头,才平安无

  • 《小鹿斑比》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5:11:44

    我从第一眼看这本书的时候就震惊了,我想要看这本书的欲望迫使我在每天家庭作业做完后挤牙膏似的来看这本书。我承认,这个奥地利的作家费利克斯·萨尔腾的作品是轻而易举的把我征服了,我每天用一点点的时间贪婪的读着,一天几十页,躺在床上思索一会儿,又令人回味。这位作家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塑造了一个小斑比的世界,这是

  • 《目送》读后感(共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5:55:34

    《目送》与我跨越了十年,十年前的阅读和十年后的阅读总有许多不同的体会与感悟,一本好的书是能陪伴你走过不同的人生旅途,你能在不同的时期从书的身上获取不同的力量,鼓励你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探索未知的人生。说起我和《目送》这本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大学那年,第一次离开家的我满怀对家人的不舍,偶然间看到了目送这本

  • 关于《无声告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6:37:24

    《无声告白》读后感这是一类最无能的父母,自己被剪断了翅膀,没有能力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做父母的,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儿女身上,在尊重他们真实意愿的基础上再倾尽心力帮助他们,而不是一开始就帮他们做选

  • 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读后感大全(精选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5 17:18:14

    【第1篇】正月里,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这是主持人董卿老师常说的话,也是我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原因。当选手答题开始,宁静幽远的古风音乐便响了起来,配上绚丽的水舞台,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感觉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诗情,不一样的人生!《中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