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架歇后语
皇帝打架争天下
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
[例],皇帝打架争天下,你们俩打架可为了个啥?
关着门演皇帝歇后语
关着门演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
比喻自己干自己的,不管别人的事。也有说:“关上大门做皇帝--妄自尊大”的。关着门演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是皇帝歇后语。 [例]我说老二呀,你怎么这么好管闲事呢,关着门演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得了,何必操那个心哩!
赵匡胤押江山歇后语
赵匡胤押江山--大赌头
赌头:旧社会靠赌博生活的首领。
[例]“他是什么人你知道吗?”“知道,赵匡胤押江山--大赌头!”
康熙替父还债歇后语
康熙替父还债一一碗(晚)了
清朝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后,他的儿子康熙皇帝曾去五台山各寺院去寻找。在镇海寺发现一首诗:“离俗当僧花山寺,打破碗盏被赶出。身在空门无所求,但愿父债子来赎。”康熙看后,便把它拓印下来,带回了北京。他母亲阅后,断定这正是顺治的笔体。康熙便遵照父亲之意,特地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了一窑瓷碗,专程运往山西五台山,分送给所有的寺院。这里的“碗”与“晚”谐音。常用来比喻行动不及时。
[例]别去了,康熙替父还债一一碗(晚)了。
赵匡胤卖包子歇后语
赵匡胤卖包子--御驾亲征(蒸)
“征”与“蒸”谐音。比喻领导亲自“挂帅出征”。
[例]这是项政治任务,要求领导要赵匡胤卖包子--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的白眉毛歇后语
赵匡胤的白眉毛--后加的
赵匡胤:宋朝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戏曲中赵匡胤的脸谐本来和关公的脸谱差不多,都是红脸。后来到宋徽宗赵诘时,他是个风流皇帝,除喜欢书画外,还爱听戏。时间一长,那么几出戏看腻了,让他的戏班子排点新节目。后来就编了《太祖登基)这出戏,演得很是成功。一天,传来了山东梁山好汉造反的消息,微宗无心看戏,就把戏班子赶了出去。戏主领戏班天 来到沧州小旋风柴进家、又演(太祖登基)这出戏。柴进见赵匡胤竟是个红脸的,很不高兴。因柴进是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和赵匡胤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他和梁山好汉有来往,是宋徽宗的死对头。就要把红脸改为白脸。班主感到很为难,这是当今皇上给定的脸谱,改脸谱就有杀头之罪。柴进顺手在赵匡胤的红脸上,狠狠加上了两道又粗又长的白眉毛。从此,赵匡胤脸上多了两道白眉毛。比喻又有了增多。
[例]他那分数怎来的,赵匡胤的白眉毛--后加的
皇帝打猎狗歇后语
皇帝打猎狗气急了
气急了:指特别着急、生气。
[例]李老歪眼睛都红了,皇帝打猎狗气急了,拼命去打郑喜春,旁边看热闹的人好说歹说才算给拉开了。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歇后语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口说了算
皇上的旨:皇帝的圣旨。将军的令:军队统帅的命令。比喻独揽大权,说话很有权威。
[例]孙岳魁听罢不屑地一摆手,说:“去去去!奶奶的,如今哪如我当土皇上。那当儿,皇上的旨,将军的令,我一口说了算;四面玲珑,八面威风,多阔绰!”
汉高祖斩白蛇歇后语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汉高祖:即刘邦。一天,刘邦和一些人赶路,忽然前面有人喊:“有一条大白蛇横在道上。”刘邦说:“壮士走路还怕蛇吗!”说着拔剑将那条大白蛇剁成两截。这个故事本来是刘邦做皇帝前的事儿,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人们习惯说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了。比喻坚决地断绝关系。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是皇帝歇后语。
[例]张风低声对大李说:“听不听在你,我劝你今后再不要和他来往,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事情明摆着呢,今后再出事儿,人家不管了。”
皇帝做馒头歇后语
皇帝做馒头一一御驾亲征
“征”与“蒸"谐音。比喻亲自挂帅。
[例]我想这一仗定 会打胜的,皇帝做馒头一一御驾亲征 ,这还有说的。
汉文帝改年号歇后语
汉文帝改年号--听天由命
汉文帝:即刘恒。西汉皇帝。高祖中子。高祖破陈稀军,定代地,立他为代王。后周勃等诛灭渚吕,又迎立为帝。他信天命,听说自己是上天注定做皇帝的,不顾丞相张苍的反对,召公孙臣为博士,请他计划改年号。用来讽刺那些任凭事态的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的人。 汉文帝改年号--听天由命是关于皇帝歇后语。
[例]我这个人你知道,不信天不信佛,可是事到如今,我再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汉文帝改年号--听天由命了。
皇帝的脑壳歇后语
皇帝的脑壳芋(御)头
芋头: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盾形,叶柄肥大而长,花黄绿色,地下茎含淀粉很多,可吃。“华“与“御”请音。
[例]"他也就看你好欺侮,皇帝的脑壳芋(御)头你也应该拿出点态度来。"奶娘提醒着他说。
皇帝老爷伸脚歇后语
皇帝老爷伸脚灯笼(登龙)
“灯笼”与“登龙”请音。灯笼:悬挂起来的或手提的照明用具,多用细竹蔑或铁丝做骨架,糊上纱或纸,里边点蜡烛.用做节日装饰品。
[例]史姑娘说:“我来给你破个闷你猜吧。“一个鸡蛋两头空,半夜三更出来寻老公。”何秀姑说:“这怎会难住我,皇帝老爷伸脚灯笼(登龙)呗!”
皇上看泥田歇后语
皇上看泥田陷人的坑
泥田:水田。比喻害人的圈套。
[例]武二郎气极了,心里暗暗骂道:“狗豪强,皇上看泥田,又是陷人的坑!去年你要独霸水井,今年又装神弄鬼,揽得民不聊生,真是恶贯满盈,今夜不结果了你,我武二誓不为人!“
赵匡胤爬城墙歇后语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比喻无路可走。或无可奈何。
[例]①周氏又哭 着劝阻:“二良呀,听你爹的话吧!你爹跟黑家斗了几回,文的武的都败了,从那服气了,一直躲着他们,才迁就着活到如今。你那被抢去的姐姐不服气,还不是白白死在了黑家.再这样下去,咱就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了。
赵匡胤赌钱歇后语
赵匡胤赌钱--输打赢要
借指不讲道理。
[例]汽车亮着灯光跑过一段称为“十八盘”的石板路,接着向一处三面环山、正面临海的山坳驰去。这时,山道两旁出现了一片片竹林、枯柏和怪松,嶙峋的山石也像奇兽怪鸟似的蹲伏在路边,伸垂在半空; 一阵阵海涛的撞击声响若惊雷,像是故意吓唬人似的,赵发使马承业毛骨悚然了。他心想,这帮土匪简直是赵匡胤赌钱--输打赢要
皇上他妈歇后语
皇上他妈太厚(后)
“厚”与“后"谐音。比喻感情深。或特别优待、推崇。有时指脸皮厚。
[例]①"我和你哥哥的情谊那是皇上他妈太厚(后)了,有事只管说,不必客气。”
[例]②你撵不走我,我这个人是皇上他妈太厚(后),不懂得什么叫害羞。
赵匡胤下河东歇后语
赵匡胤下河东--受尽千辛万苦
比喻受极多的艰难劳苦。
[例]老爹懊恼不及,又一想,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看来这块地方一定有宝。他跑回家去拿了铁锹,便在石墩四周挖了起来。挖呀,挖呀,赵匡胤下河东--受尽千辛万苦,挖出了一大堆白花花、亮晶晶、叫不出名字的东西来,一粒一粒的,既不像矾,又不是糖。老爹不
管三七二十一,脱了衣服,捧了一大堆,欢欢喜喜地拿了回去。
皇帝面前比武歇后语
皇帝面前比武一一各显神通
比喻各自显显自己的本领。
[例]这哥八个都是较有名的木匠,这天老员外要考考他们的本领,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做出一样玩具。于是这哥八个皇帝面前比武一一各显神通,都想要露一手。
皇帝女歇后语
皇帝女不愁嫁
嘲讽的话,比喻只要有了某种名气,自然会有人赏识。
[例]刘老好的女儿二十八岁了,还没有对象,老两口子很是发愁。一天,张妈来了,劝说道:“,皇帝女不愁嫁,就凭你们家,找啥样的没有,这个事儿我包了。
赵匡胤下棋歇后语
赵匡胤下棋--输了华山
赵匡胤在没做皇帝之前,曾在西岳华山与陈传老祖下棋,连输三盘,最后没办法把华山卖了。华山:在陕西。
[例]周局冷笑道:“赵匡胤下棋--输了华山,你输了有山可卖吗?”说完又哈哈大笑。
赵匡胤掉在井里歇后语
赵匡胤掉在井里--劳(捞)驾
“劳”与“捞”谐音。劳驾:客套话。
[例]何三叔说:“赵国胤掉在井里,劳(捞)您驾,替我写封信吧!”冯六接过信封、信纸,说:“三叔,还是给前线的儿子写吧!”
赵匡胤流鼻血歇后语
赵匡胤流鼻血-正(朕)红着哩
“正”与“朕”谐音.朕:秦以前泛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比喻非常受宠信。或十分兴旺。
[例]①他那个时候,赵匡胤流鼻血-正(朕)红着哩 !
[例]②这个季节最叫座,赵匡胤流鼻血-正(朕)红着哩 !
赵匡胤的兵器歇后语
赵匡胤的兵器--穷棍
赵匡胤的兵器是铁棍。穷棍:指穷光棍。
[例]吴凤珍说:“他家这几年富裕了,前几年是赵匡胤的兵器--穷棍,三个儿子都没说上媳妇。现在可阔气了儿子都娶了媳妇,新房、新家具,彩电、录音机、电冰箱样样有。”
叫化子做皇帝歇后语
叫化子做皇帝一一不知怎好
比喻美的不可言,或不知怎么办合适。
(例]他一路出京,为朝廷办事,清正非常,在外已经有点好名,看样子是个清官。朱风听了,叫化子做皇帝一一不知怎好,这状到底告与不告。
关于皇帝的歇后语歇后语
汉文帝改年号--听天由命 |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
关着门演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 |
中国的“娃娃皇帝”歇后语
中国的“娃娃皇帝”--又少又小
“娃娃皇帝”: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二十九人。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最后一个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年龄最小的是东汉的殇帝,生下来仅一百多天就当了皇帝。两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冲帝和东晋的穆帝。三岁当皇帝的有北魏孝文帝和清宣统帝。四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光绪帝。五岁当皇帝的有东晋的成帝、北魏孝明帝、南宋的恭宗。六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顺治和同治。七岁当皇帝的有后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宁宗。八岁当皇帝的有西汉的昭帝、东汉的质帝、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宋的员帝、清朝的康熙等。九岁当皇帝的有西汉的平帝、东魏的孝静帝、南宋的端宗、明朝的英宗。十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和帝、三国时的魏废帝、南朝的宋后废帝和宋顺帝、北宋的哲宗。又少又小:比喻东西少而且不好。
[例]我不准备要了,人家那箱桔是大、色正,他这可倒好,中国的“娃娃皇帝”--又少又小!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歇后语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心端性直
赵匡胤出身比较低微,青年时代很不得志,曾经走南闯北,到处漫游,结识了不少江湖好汉。后做了皇帝即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写赵匡胤从盗窟中救出少女赵京娘,结成兄妹并护送她回家。途中,京娘见赵光明磊落,器字不凡,顿生爱慕之心,多次用言语试探,欲以身相许,但赵以救人于危难之中,不应图报,婉言拒绝。送至京娘家村头,二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比喻心地善良,性情耿直。
(例)他虽是个武夫,可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心端性直,是个好样的。
皇帝祠堂歇后语
皇帝祠堂太妙(庙)
祠堂:旧时宗法制度规定,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而修建的房屋。皇帝祭祀祖先的祠堂称太庙。“妙”与“庙”谐音。称赞的话,形容好极了,或妙极了。
[例]“你大哥若不信,我陪了你一同去捉奸,当场拿个双,就见真的了。”武大说道:“皇帝祠堂太妙(庙)!只是如今太阳荡在空中,怎么会同床合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