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念经歇后语
小和尚念经歇后语有两种解释: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念经:诵读佛教经典。小和尚对佛教经典只是口头上念念,心里并不了解它的意义。或借指只是口头上说说,并没有决心去实现诺言。
[例]①温十三妹周身痉挛,支吾道:“那,那就算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吧1”
[例]②婆婆连忙拦住媳妇,宽慰道:“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婆媳和,都只为隔了肚皮离了心,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过去的事,就让它烂掉拉倒,往后,我们婆媳俩和和气乞地过日子,桂明在外地也就安心了。”
小和尚念经--肚肚里有甚就往出倒甚
借指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例]当然,在王芳说来,是小和尚念经--肚肚里有甚就往出倒甚了。她叫爹那么往起一激,冲口就说:“人家车胜爹多会给人说过瞎话,还不比你知道得多!”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有两种解释: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三国时吴国主将。黄盖:吴国的大将。《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在赤壁之战中,为了火攻曹营,黄盖主动向周瑜献了苦肉计,让周瑜打了他,到曹操那里诈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上了大当,火烧赤壁,曹兵大败。借指做某事,两相情愿。[例]①“这是真打吗?”“那哪能知道!他们一东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②王豹笑了笑,想起初到卧虎坪错绑大阿公那一场误会,不禁摇摇头说:“这样不太好。”高永太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不犯法,你怕什么!”
周瑜打黄盖--装样子
借指装模作样。[例]①台下的群众哄起来:“他是渔霸的马弁!”“他当过鱼栏师爷!”“他是周瑜打黄盖--装样子的”[例]②那瘦猴带着两个小厮,来到近前,周瑜打黄盖--装样子,含笑道:“阁下就是王先生吗?”王联忠拱了拱手说:“不错,我就是。”
外甥打灯笼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舅”与“旧”谐音。比喻依旧是从前的样子,没有一点变化。
[例]①他左手朝大腿一拍:“警告爷们,爷们是老虎推磨--不听那套,对老百姓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武工队你有能耐就施展吧,我是打破脑袋,叫扇子扇豁出去啦!”
[例]②生活的海里起过小小的波浪,如今似乎又平静下去,一切跟平常一样,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西汉刘邦手下的大将。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又问道:“那你呢?”韩信道:“臣多多而益善耳!”借指:越多越好。
[例]陈忠利转念一想,觉得还是女儿的话实际。眼下互助组搞成了,趁没人管束,正好抓紧时机大干一场,做几桩买卖,于是忙不迭地说:“要,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歇后语
张飞穿针歇后语有三种解释: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这是一种想象.借指莽撞中有细心处.
[例]:他呀,嘿,能文能武,文章写得很流畅,还会写一手好字.人们都说他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哩"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借指干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或比喻着急得说不出话来。或比喻受惊发愣的样子。或比喻互相怄气,气氛很僵。
[例]①马之悦说:“怎么,这你得想想,人家为什么生着法儿排斥咱们爷们,连福呀,你可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了,你得看长点,看远点或,你得清楚,让人家骑有脖子上拉屎,那日子不会过得消停啊!我劝你千万别找这份消停呀!”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苏苏地冒凉气。
[例]②老支书把话锋一转,“现在俺要氢这两筐谷穗扔掉,你们同意不同意?”青年们一个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直挠后脑勺儿,不知道怎么回答。
[例]③大伙立刻抬眼望去,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齐齐地叫出“啊呀”来。二虎更是落了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借指有力气使不上。
[例]李锁龙凭着两手和肩膀,指挥水面配合,好容易把铁销对准了洞孔,开始穿销。但是潜水员上不着水,下不着地,中间无依靠,全凭浮力,一使劲就东晃西摇,弄得李锁龙像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徐庶作刘备的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屡获胜利。一天,曹操问曹仁道:“是谁为刘备划策?”曹仁回答道:“徐庶。”曹操听说是徐庶,便拘拿了徐母,并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假书,叫徐庶来探望。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在曹营,忙去相见,见了母亲才知曹操诈骗于他。徐母一怒自缢而死。徐庶见母死更加恨曹操,所以到曹营他下决心对曹操“终身不设一谋”,以表对刘备的恩情。
[例]瘸腿叔叔迫切地期待着。小黑马转过脸来,翻了他一个白眼,似乎是抗议,又把头低下去了,仍然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姜太公给武王出主意歇后语
姜太公给武王出主意一一全杀掉
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武王心中无数,很是担忧。一次,武王向姜太公军师请教,怎么办好。姜太公说:“好的官宦文武将士都留下,敌对分子全杀掉。”
[例]现今崇仁寺来了个恶僧,名叫虚空,杀死本寺方丈,自为住持,专一尊径,弄得佛地无人敢去。更有令人发指的,虚空强奸妇女,还去福州寻乐。今仍不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不如给他来个姜太公给武王出主意一一全杀掉。
姜太公遇上了周公歇后语
姜太公遇上了周公一一封(疯)了
姜太公:《封神演义》冲的人物。名姜尚,字望,另一字子牙。他很有学问,精通兵法,可是大半辈子都在穷困中度过。他曾屠过牛,卖过饭。后来,姜太公来到渭水的蟠溪(今陕西宝鸡附近),在水边搭了个茅屋,以钓鱼为生。当时渭水一带,首领是周公周文王(姬昌)。姜子牙很希望能遇上周公,使自己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一天,周公在渭水边打猎,发现了姜子牙,封他为国师,称他为“师尚父”。后来流传了这一歇后语。“封”与“疯”谐音。
[例)黄先荣间道:“听说周诚的精神很不好,这是真的吗?”谷瑞成点点头说:“姜太公遇上了周公一一封(疯)了,精神病院已经半年多了。
将军买马歇后语
将军买马一一好商量
也有说“将军买马一个两相情愿”的。
[例]罗远生道:“何必说出这等言语,将军买马,有话好商量嘛!”
将军不下马歇后语
将军不下马一一各奔前程
比喻各走各的路。有时含有散伙的意思。
[例]“奇怪,怎么牛七整日没有返城?“怕是你的老婆,将军不下马,跟着人家各奔前程了吧!”
脚踩石灰路歇后语
脚踩石灰路一一白跑
比喻空走了一趟,没有效果。
[例]像你这样毛里毛躁,情况还没搞清楚,条件也还没有谈妥,就急急忙忙去同人家搞“协作”,到头来还不是脚踩石灰路一一白跑?
豁牙子啃西瓜歇后语
豁牙子啃西瓜道道多
借指主意、办法多。
[例]小刘连蹦带跳地对我说:“马师傅,多喝几年墨水的人,真是豁牙子啃西瓜道道多,人家周技术员在咱们小组呆了一下,门儿就找到了。”
婚婆的嘴歇后语
婚婆的嘴能说会道
五婚婆:即媒婆。比喻净要嘴皮子,不办实事。
[例]这件小小的事故,一下子成为贵妇们议论的中心。有的讥笑她蠢笨无能,有的讽刺她婚婆的嘴能说会道。
黄肿脚歇后语
黄肿脚不消提(蹄)
黄肿脚:一种病态。“提"与“路”谐音。比喻某件事不用说了,不必提了。含有不愿意、不满意的意思。或比喻心里明白了某件事,晓得了对方某种意图,指出了不必再说了。
[例)周清峰刚想要说昨天那个事,邢子军摆摆手说:“黄肿脚不消提(蹄),我都知道了。”
假学道的面孔歇后语
假学道的面孔一一冷冰冰
形容不热情或不温和。
[例]周芳强调说:“他那个人就那样,假学道的面孔一一冷冰冰的,其实他的心是热的。”
黄霸断子歇后语
黄霸断子一一开抢了
黄霸:西汉大臣。宣帝时,历任扬州刺史、颖州太守等职。他在任颍州部郡守时,有毛氏弟兄来告状:毛大夫妻与毛二夫妻抱来一婴儿,都说是自己的,互不相让。黄霸决定把孩子放在大厅里,两位妈妈退到二门以外,本郡守喊“一、”,你们俩往大厅跑,谁先跑到大厅将孩子抢去,孩子就算谁的。开抢时,毛大的妻子跑在了前面,毛二妻子在后面喊:嫂子,孩子我不要了,千万别吓着孩子。黄霸对毛大妻子说:这孩子是毛二的,你如刚刚分娩为什么跑得这样快?若不是她,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关心?毛大夫妻只好认输。
[例]崔二爷急了,大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黄霸断子一一开抢了!”
黄汉升的箭法歇后语
黄汉升的箭法一一百发白中
黄汉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箭法很准。形容射箭、开枪、放炮等每次都命中目标。或比喻估计情况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例]这次射击比赛他获得第一一名,那真是黄汉升的箭法一一百发白中。
黄霸断子歇后语
黄霸断子一开抢了
黄霸:西汉大臣。宣帝时,历任扬州刺史、颖州太守等职。他在任颍州部郡守时,有毛氏弟兄来告状:毛大夫妻与毛二夫妻抱来-婴儿,都说是自己的,互不相让。黄霸决定把孩子放在大厅里,两位妈妈退到二门以外,本郡守喊“一、二”,你们俩往大厅跑,谁先跑到大厅将孩子抢去,孩子就算谁的。开抢时,毛大的妻子跑在了前面,毛二妻子在后面喊:嫂子,孩子我不要了,千万别吓着孩子。黄霸对毛大妻子说:这孩子是毛二的,你如刚刚分娩为什么跑得这样快?若不是她的,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关心?毛大夫妻只好认输。
[例]崔二爷急了,大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黄霸断子一开抢了”
黄三太抛砖头歇后语
黄三太抛砖头一一没膘(镖)
“膘"与“镖”谐音。黄三太:《施公案》冲的人物。没膘:指肉不肥。
[例]这马多少钱我也不要,黄三太抛砖头一一没膘(镖)!
皇城拐角歇后语
皇城拐角一一多饶(绕)一面儿
皇城:指紫禁城。指站在皇城拐角处,同时可以看到两面。“饶”这里指白得。多饶一会儿:比喻多得了 一面。也有说“皇城拐角多饶(绕)一会儿”的。比喻多宽容一会儿,或多走一.段路程。
[例]①关四 婶说:“这些被面儿都是绸缎的,全归你了,皇城拐角,还多饶面儿,有什么不合适的。”
[例]②没来过,硬说你知道,皇城的拐角,多饶(绕)一面儿。
皇粮国税歇后语
皇粮国税一一免不得
皇粮:皇帝或皇家向人民征收的钱粮。国税: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比喻某种义务或事情免除不了,一定要承担。
[例]毛猴子们说:“紫霄宫 是仙都,又漂亮,又好玩,听说爹爹在这里封神,我们求您也封我们当神仙。”姜子牙笑道:“免了吧,你们凭啥当神仙呢?"毛猴子们说:“皇粮国税一一免不得,就凭爹爹是最大的神仙。你既能封玉皇、真武神,自然也能封我们呀。”
黄肿佬放屁歇后语
黄肿佬放屁消气不消
黄肿佬:指患黄肿病的人。消气不消肿:比喻只能发泄心里的怨气,不能解决问题。
[例]“咳咳,你去告状?告罗北海?"许久没有吭声的赖寿佳,眯起双三角眼瞟瞟陈十二,似笑非笑地说:“那是黄肿佬放屁消气不消。”
皇帝做馒头歇后语
皇帝做馒头一一御驾亲征
“征”与“蒸"谐音。比喻亲自挂帅。
[例]我想这一仗定 会打胜的,皇帝做馒头一一御驾亲征 ,这还有说的。
皇帝面前比武歇后语
皇帝面前比武一一各显神通
比喻各自显显自己的本领。
[例]这哥八个都是较有名的木匠,这天老员外要考考他们的本领,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做出一样玩具。于是这哥八个皇帝面前比武一一各显神通,都想要露一手。
皇帝女歇后语
皇帝女不愁嫁
嘲讽的话,比喻只要有了某种名气,自然会有人赏识。
[例]刘老好的女儿二十八岁了,还没有对象,老两口子很是发愁。一天,张妈来了,劝说道:“,皇帝女不愁嫁,就凭你们家,找啥样的没有,这个事儿我包了。
皇帝祠堂歇后语
皇帝祠堂太妙(庙)
祠堂:旧时宗法制度规定,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而修建的房屋。皇帝祭祀祖先的祠堂称太庙。“妙”与“庙”谐音。称赞的话,形容好极了,或妙极了。
[例]“你大哥若不信,我陪了你一同去捉奸,当场拿个双,就见真的了。”武大说道:“皇帝祠堂太妙(庙)!只是如今太阳荡在空中,怎么会同床合被呢?”
皇帝老爷伸脚歇后语
皇帝老爷伸脚灯笼(登龙)
“灯笼”与“登龙”请音。灯笼:悬挂起来的或手提的照明用具,多用细竹蔑或铁丝做骨架,糊上纱或纸,里边点蜡烛.用做节日装饰品。
[例]史姑娘说:“我来给你破个闷你猜吧。“一个鸡蛋两头空,半夜三更出来寻老公。”何秀姑说:“这怎会难住我,皇帝老爷伸脚灯笼(登龙)呗!”
皇帝的脑壳歇后语
皇帝的脑壳芋(御)头
芋头: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盾形,叶柄肥大而长,花黄绿色,地下茎含淀粉很多,可吃。“华“与“御”请音。
[例]"他也就看你好欺侮,皇帝的脑壳芋(御)头你也应该拿出点态度来。"奶娘提醒着他说。
皇帝打架歇后语
皇帝打架争天下
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
[例],皇帝打架争天下,你们俩打架可为了个啥?
皇帝打猎狗歇后语
皇帝打猎狗气急了
气急了:指特别着急、生气。
[例]李老歪眼睛都红了,皇帝打猎狗气急了,拼命去打郑喜春,旁边看热闹的人好说歹说才算给拉开了。
皇后娘娘盼吃蒿菜饭歇后语
皇后娘娘盼吃蒿菜饭专想野味
蒿菜饭:用野菜做的饭。野味:猎取得来的做肉食的鸟兽。
[例]你看,咱老秦就得意这口,皇后娘娘盼吃蒿菜饭专想野味。
皇上他妈歇后语
皇上他妈太厚(后)
“厚”与“后"谐音。比喻感情深。或特别优待、推崇。有时指脸皮厚。
[例]①"我和你哥哥的情谊那是皇上他妈太厚(后)了,有事只管说,不必客气。”
[例]②你撵不走我,我这个人是皇上他妈太厚(后),不懂得什么叫害羞。
皇舅的靴子歇后语
皇舅的靴子一一没见过
皇舅:皇帝或皇室某人的舅父;皇帝或皇室某人的妻子的弟兄。靴子:有长简的鞋。比喻对某件事感到奇怪,出乎意外。
[例]燕青赶快插嘴道:“他是李固的儿子。”卢俊义一听,可惊住了,心想:“皇舅的靴子一一没见过,李固诬害我,如何他的儿子反来探监呢?莫非有诈!”
皇上看泥田歇后语
皇上看泥田陷人的坑
泥田:水田。比喻害人的圈套。
[例]武二郎气极了,心里暗暗骂道:“狗豪强,皇上看泥田,又是陷人的坑!去年你要独霸水井,今年又装神弄鬼,揽得民不聊生,真是恶贯满盈,今夜不结果了你,我武二誓不为人!“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歇后语
皇上的旨,将军的令口说了算
皇上的旨:皇帝的圣旨。将军的令:军队统帅的命令。比喻独揽大权,说话很有权威。
[例]孙岳魁听罢不屑地一摆手,说:“去去去!奶奶的,如今哪如我当土皇上。那当儿,皇上的旨,将军的令,我一口说了算;四面玲珑,八面威风,多阔绰!”
皇甫纳扮伍子胥歇后语
皇甫纳扮伍子胥蒙混过关
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由楚国逃往吴国。在昭关(安徽含山西北)受阻,皇甫纳打扮成伍子胥模样使伍子胥乘机混过昭关逃到吴国。蒙混:用欺骗的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例]“你这小贼,假说景阳冈有虎狼伤人,强盗拦劫,骗我们过夜。你窥探我们熟睡辰光,便把花生油灌了门臼,剔去门闩,挨进房里,偷去我的小包。你现在装模作样,想皇甫纳扮伍子胥蒙混过关,真是
贼祖宗的老手脚。”
坏鬼军师歇后语
坏鬼军师-专出歪歪点子
军师:指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
歪歪点子:坏主意。
[例]管志清说:“干万不要叫他经管,他是坏鬼军师-专出歪歪点子,我已经在他跟前跌了跤了。”
怀娃娃婆姨赶集歇后语
怀娃娃婆姨赶集-人里边看不出人
看不出人:指没有看出是一个人材。
例:“‘怀娃娃婆姨赶集一个脸上有一片黑痣的人俏皮地说:人里边看不出人。
怀身夫人吃母猪肉歇后语
怀身夫人吃母猪肉-顾口不顾身
怀身夫人:孕妇。据说孕妇吃母猪肉会引起堕胎。讽刺人嘴馋,贪吃,以致危害身体。或乱讲话不顾后果。
(例]这反像有些作弄人似的,阿珠的娘微感窘迫,白了她一眼说:“你别怀身夫人吃母猪肉-顾口不顾身的!”
画匠的妈歇后语
画匠的妈-会说不会画
比喻只会支嘴,没有什么真本领。
[例]“我是来找宋先生商量要事的,对对,他或许已在县里了。我即刻去县里会找到他的,一谈,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张婆听了这番话,知道他是画匠的妈-会说不会画,只会耍嘴片子,也就没答理他。
画匠的儿子歇后语
画匠的儿子-又会画龙,又会画虎
比喻全能,什么都会。有时用于嘲笑。
[例]①人家 那孩子是画匠的儿子-又会画龙,又会画虎,全才,你比得了!
[例]一夜一泡,一早晨一片,他倒是画匠的儿子,又会画龙,又会画虎的。这溺了炕上学去的快着哩,像个夹尾巴狗是的,出溜的就跑了。
画匠不给神作揖歇后语
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的泥
比喻知道细底。
[例]解龙道;“怎么,你还和我玩心眼儿,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的泥,你要放明白点!”
画匠打了碗歇后语
画匠打了碗-看你那个色
看你那个色:对人贬低,看不起。
[例]程大妈说:“你念了那么两天半书,初中还没毕业,就想搞科研,画匠打了碗-看你那个色,依我看还是干你那庄稼活吧!
”
胡亥杀蒙毅歇后语
胡亥杀蒙毅--自寻死路
《史记·蒙恬传》记载:秦将蒙恬和蒙毅是兄弟俩,一向受到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死后,幼子胡亥(即秦二世)即位。胡亥听信丞相李斯和赵高的谗言,命令蒙毅自寻死路。最后胡亥终于杀了蒙毅,蒙恬也被迫吞药自杀。后来常用这一歇后语来比喻自找苦头吃或自己走向绝路。
[例]冯武劝说道:“你要想得开,不能这么干,如真的这样做了,那岂不是胡亥杀蒙毅--自寻死路”
胡姑姑假姨姨歇后语
胡姑姑假姨姨--乱认的亲戚
比喻乱拉关系。
[例]丁寡妇被那人的孝心感动了,又听旁边有人悄悄介绍了他一家人被害之事,这位善良的年轻妇女就要给他银两,这时有人劝她说:“丁嫂,你可别干那胡姑姑假姨姨--乱认的亲戚的事了,快跟我走。”
马王爷歇后语
马王爷--不管驴事
马王爷:神话故事中,给玉帝看马的神,相传额上还有一只眼。不管驴事:不管他所管辖外的事。[例]崔生说:“你那事儿不归我管,马王爷--不管驴事,你找他们去。”
赶脚的骑驴歇后语
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
赶脚的:赶着驴或骡子供人雇佣的人。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例]刘衙内关在皇宫半个门,就像一条野马装了笼头,憋得心里都起毛了。他一听说老包出巡离开京城,快活得没法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出去了。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哪知出了门,一条街还没走到头,就让马议给逮住了。
关公过五关歇后语
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关羽为了寻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正是关羽威风的时候。
[例]几杯酒下肚,刘麻子又吹嘘起来:“我当年是也上过山下过海,绝对是关公过五关--英雄当年啊”。
关云长守嫂嫂歇后语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兵败,曹操逼关云长投降,关云长屯士山约三事;一、只降汉不降曹;二、二位嫂嫂处闲人等不得入门 三,得知刘备去向,立即辞去,曹操皆应允。次日,班师回许昌。關云长收拾车辆,请二位嫂嫂上车,并亲自护车而行。路上在旅店安歇,曹操想乱其君臣之礼,让关云长和两位嫂嫂同居一室。关云长乃秉烛站立在窗外,通宵达旦,毫无倦色。曹操见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更加敬佩。 [例]风仙,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计较啦,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吗!
关云长卖马歇后语
关云长卖马--周仓不给画押
周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押:旧时在金文、契约或供词上画花押或写“押”字、“十”字,表示认可。比喻不认可、不同意。 [例]福义想了半天开口道:“事情很难办,假若
他硬是给你来个关云长卖马--周仓不给画押,你将怎么办?”
关云长的大刀歇后语
关云长的大刀--分量不轻
双关语。比喻问题严重。或责任重大。 [例]李满园是挨过整的人,没有整人的嗜好,也不相信有些人那样坏,他一想起孙桐和蒋永年来,越觉得这件事是关云长的大刀--分量不轻!
关云长做木匠歇后语
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
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例]要干就别怕,关云长做木匠--大刀阔斧好了。
关公进曹营歇后语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例]你也别说你对,我也别说我对,咱们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有啥说啥,你看好不好?
相关:三国演义歇后语,关公歇后语。
关公放屁歇后语
关公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原本是红脸。借指不知羞耻。 [例]小宋就是那号人,关公放屁--不知脸红,咱可不能跟着他跑,否则要吃亏上当的。
关公开凤眼歇后语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传说关公是丹凤眼,一张开就要杀人。比喻非常凶恶,或大发脾气。 [例]那贼凶得很,他要一怒,关公开凤眼--要杀人,你要小心才是。
关公走麦城歇后语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镇守荆州,狂妄自大。在领兵伐曹兵围樊城时,曹操用计离间吴、蜀两国关系,吴趁机袋取了荆州。关羽收兵回救,被曹吴兵夹击,败走麦城,在率残兵突围时,为吴擒杀。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常含贬义。也有说“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关公走麦城--一蹶不振”,关公走麦城--受死了”的。 [例]侯业华,怎么还不服输,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还这么嘴硬!
关公战秦琼歇后语
关公战秦琼--挨不上
秦琼:唐初名将。关公与秦琼两个人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不可能交战。比喻事情荒诞无稽,不沾边。[例]“快别在这瞎白话了,关公战秦琼--挨不上的事儿”杨庆杰打断了朱玉的话头。
关公卖豆腐歇后语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
关公:《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讽刺人表面上强硬,实际上没啥本领。也有说“关夫子卖豆腐--人硬货不硬”的。 [例]别看他气势汹汹,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顶他几下就没事了。
关云长刮骨疗毒歇后语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三国演义》中说,关云长领兵攻打樊城时,曹仁令弓箭手放箭,云长右臂中毒箭,被关平救回寨去。这时,有人从江东请来华佗医治。华佗用尖刀割开皮肉,刮去骨上箭毒,帐上帐下均掩面失色,而关云长饮酒吃肉,淡笑风生,全无痛苦之色。
[例]郑三爷有骨气,手术三个小时,没打麻药,可是他在手术台上,是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真乃铁人一样。
胡湛香救驾歇后语
胡湛香救驾--有功
传说东汉顺帝刘保,自幼喜欢打猎。一天,他独自一人出宫游猎。正玩得起劲儿,突然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天黑了,刘保不知跑出多远,来到一户人家避雨。这家姓胡,女儿名叫湛香,见这青年游猎迷失方向,便留他住下了。谁知刘保被雨激着,夜里发起高烧来。这里没有郎中,胡老汉令女儿去山下寻了些中草药,熬了碗药汤给刘保喝了。刘保在胡家养病,一天,来了一队人马,说寻那游猎人。来人见了刘保,跪在地下口称万岁,胡家父女听了又惊又喜。刘保见胡湛香救驾有功,封为御妹,封老汉为义父。救驾:驾指古时帝王车乘的总称。这个故事里指救了皇上。
[例]朱克实心想,刘玉这回胡湛香救驾--有功,一定得到好处了。
后主降魏歇后语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据《三国演义》描述,刘禅是个昏庸透顶的人。即位后,全靠着诸葛亮掌管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做主张。诸葛亮病死后,虽然还有几个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那么谨慎了。他宠信了宦官黄皓,一切听黄皓的摆布。后来后主刘禅不知羞耻地投降了魏。形容很不体面。 [例]她连衣裙也不穿,后主降魏--不知羞耻,慢慢地走了过去。
后娘的拳头歇后语
后娘的拳头--好毒啊
比喻凶狠、毒辣。
[例]任秀英说:“万万没有想到他有这么一招,后娘的拳头--好毒啊!”
侯蒙困考场歇后语
侯蒙困考场--妄想上天
宋朝有个叫侯蒙的人,他久困考场,三十一岁中了举人。当时,有人轻笑他妄想上天,在风筝上画了他的头像放上天空。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词《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进士,平步登天,年纪未满四十就作了副宰相。常用来比喻荒谬的不能实现的打算。 相关:歇后语故事、
[例]就他也想要出国留学,侯蒙困考场--妄想上天!
猴景打他舅歇后语
猴景打他舅--公事公办
猴景小时父母双亡,是舅舅给养大的。可是他舅舅开宝局,净坑害人。一天,舅舅被衙门抓起来,判打五十大板。县官叫猴景拉下去执行,意思是给猴景个人情,不打也罢。猴景将舅舅领到班房,说明原由,还是公事公办,打了舅舅五十大板。 猴景打他舅是歇后语故事。
[例]“小玉,你已经看到了我的处境,没办法,猴景打他舅,只好公事公办了。
凤凰姑娘入灯楼歇后语
凤凰姑娘入灯楼--失去了自由
有个故事说,慈禧太后为了过生日,命全国各地的官员“捐俸效诚”。慈禧派步兵统帅荣禄去承德往京城运了二百多车珠宝。其中有个箱子,上了“皇封”,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何宝。慈禧贴身宫女凤凰,背着老佛爷偷偷将箱子打开,见里边是个穿彩衣戴帽子的小人。是个用玉石雕成的玉人。小人的肚子里咕咕一响,嘴便张开了,眼睛也睁开了。玉人身上有机关。凤凰玩得开心,慈禧闯了进来,喝道:你敢偷看我的宝贝,这是为我祝寿用的国宝。念你年幼无知,免你一死,去灯楼水牢为我守夜去吧。从此,凤凰姑娘失去了自由。
[例]就这样何风喜被关进了大牢,凤凰姑娘入灯楼--失去了自由!
挨打换故事歇后语
挨打换故事--上算
传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去沧州,专程访水浒传故事.他到沧州刚一露面就挨了一顿打.原来沧州城南有一片红蓑草,名叫红灵芝.据说是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生杨文广时血染草地变成了红灵芝.这种草是沧州一宝,能治百病.前几日来了个南蛮子,将红灵芝给盗走了.沧州人恨透了南蛮子,施耐庵也是南蛮子.为此他挨了打.打他这些人,听说他是来收集水浒资料,准备写书.都感到很后悔.于是,这些人你讲一段,他讲一段.你说个头,他说个尾,讲了一大堆故事.施耐庵觉得虽然挨了打,但很上算. 他想来想去,挨打换故事--上算
猴景送“寿桃”歇后语
猴景送“寿桃”--损出“飞”来
早年间,天津有个叫猴景的人,他开了个冰窖,买卖不怎么强.有一回,大恶霸海张五过生日,硬逼着猴景给送礼。猴景没办法给买了个大寿桃拿了去。海张五打开果盒一看,哪有什么大寿桃,一群蜂子飞了出来,蜇得海张五直叫。海张五骂道:“猴崽子,你可真损出飞来了!”猴景喊道:“这是给你特制的‘寿桃,叫你损寿没处‘逃!”比喻坏得出奇。
[例]你怎么专干那缺德的事,真是“猴景送“寿桃”--损出“飞”来!”
八十岁老头含九十斤烟斗歇后语
八十岁老头含九十斤烟斗--嘴劲
借指能说会道如:齐爷爷又叨叨咕咕地说:干工作就得踏踏实实,八十岁老头含九十斤烟斗,光靠嘴劲是不行的啊.
寡妇睡觉歇后语
寡妇睡觉--上面没人
寡妇是独身,睡觉时自然没人陪。这句歇后语借指没有权势的亲戚或朋友。
【例】康明明的经营许可证没有办下来,她懊恼地说:“这可真是寡妇睡觉--上面没人”
马锦学戏歇后语
马锦学戏--刻意求真
马锦:明朝南京城内兴化戏班里的主角。一次,兴化班与华林班对台唱《鸣凤记》。戏到中场,难分上下。演到严嵩出场时,局势顿时起变化。华林班那个姓李的演员,把严嵩演得活灵活现。马锦演得却毫无生气,观众大失所望。马锦羞愧弃妆而逃。他来到京城,托人介绍在宰相顾秉谦府内当家奴。在马锦看来,严嵩与顾秉谦只不过是同类不同府。他用心观察顾秉谦的一言一行,刻意求真,学了三年。后来,他又回到南京召集起旧班底,要求与华林班再唱对台。这一回马锦横溢,演得细腻动人,维妙维肖。那姓李的演员,立即亲临必化班台上,拜马锦为师。刻意求真:用尽心思求得真实。
[例]他的工艺那是马锦学戏--刻意求真,有谁敢和他比。
矮子看戏歇后语
矮子看戏--随人家说.
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啥也跟着说啥.也有说"矮子看戏--随人家喝彩"的.如:张可望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更高的见解,只能矮子看戏--随人家说."
姑娘长胡子歇后语
姑娘长胡子--少见
比喻少有的事。 [例]你还别说,姑娘长胡子--少见,我得看看去。
和尚撞钟歇后语
和尚撞钟--天天如此
比喻老一套,没有一点变化。也有说“和尚撞钟--天天的事”的。
[例]你总以为这种工作太单调,和尚撞钟--天天如此,可要把这工作干好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洪乔捎书歇后语
洪乔捎书--不可信
洪乔捎书:此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任诞》中。晋朝时,有一人叫殷羡,字洪乔。他原在京城当官,后来调到豫章郡当太守。当殷洪乔离开京城前往豫章赴任时,京城许多人都托他捎带书信。殷洪乔不好当面拒绝,便想出个主意。途中他把所有信件全扔到河里去了。后来人们称那些不可信托的寄书者为“洪乔捎书”。比喻不能够相信。
[例]这东西千万不能落到珍茹手里,她呀,洪乔捎书--不可信
红花女做媒歇后语
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
红花女:即黄花女,处女的俗称。比喻自己保不住自己,也有说“黄花女做媒--自身难保”的。
[例]薛民的日子也不好过呀,怎能找他去借钱,他也是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啊!
黑旋风弄棒槌歇后语
黑旋风弄棒槌--没斧头
黑旋风:指《水浒》里的李逵说的。李逵平时使两把大斧。
[例]让我给你劈柴火,可是黑旋风弄棒槌--没斧头,怎么个劈法呀!
嘎小子买烧鸡歇后语
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
闹了个大窝脖:指非常不如意。 [例]①孙忠原以为能很顺利地办成,准成想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 [例]②王知府气得要死,想把画撕掉又舍不得,弄了个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只好干着急。
相关:有关鸡的歇后语
黑山老人歇后语
黑山老人--四季不离位
传说王母娘娘的“平波宝镜”丢失了。后来,雷公和雷母给找了回来。王母娘娘怕宝镜再丢失,就令黑山老人护卫宝镜和镜泊湖。就这样,黑山老人为大湖作伴,日夜守护宝镜,不论冬夏总挺直身子站在那里。常用来比喻干工作忠于职守。
[例]吴铁民的工作谁都知道,那是以厂为家,黑山老人--四季不离位,本份的很。
何澹奏本歇后语
何澹奏本--谬种不能再流传
《宋史·选举志》记载:宋朝何澹见朝廷考试制度不严,向皇帝奏本道:“如果考试制度不严,所选取的人才质量不高,而且隔了几年,还得由他们来主持考试,那样是非颠倒、愚贤不辨的情况,势必更加严重了。我建议‘谬种不能再流传。”谬:荒谬错误。种:种子。这里指不能把荒谬错误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
[例]这话我说的并不狠,你得听劝哪,何澹奏本--谬种不能再流传下去了。
和尚穿靴子歇后语
和尚穿靴子--喇嘛了
喇嘛:喇嘛教的僧人,原为一种尊称。北京土语。和尚穿靴子--喇嘛了指酒后醉态。
【例】奚仲清在朋友家喝了半宿酒,回家就和尚穿靴子--喇嘛了
相关:与和尚有关的歇后语,靴子歇后语
和尚不吃豆腐歇后语
和尚不吃豆腐--怪斋(哉)
诧异;惊讶。“斋“与”哉“谐音。
[例]卫常德见姐夫突然装得那样文雅,一吐舌头说:“和尚不吃豆腐--怪斋(哉)!这是刮的什么风。”
相关:和尚歇后语,有关谐音的歇后语,跟奇怪有关的歇后语,豆腐歇后语。
和尚丢了住家歇后语
和尚丢了住家--没得化(话)了
没得:方言。没有的意思。“化”与“话”谐音。和尚丢了住家比喻没什么可说的。
[例]魏振华白了夏禹一眼说:“我和你和尚丢了住家--没得化(话)了!”
相关:带和尚的歇后语,谐音歇后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