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人间有味》有感1200字

读《人间有味》有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14:48

读《人间有味》有感

很多时候形容一个人的精致脱俗,谓之曰“不食人间烟火”,但汪老的《人间有味》,完全颠覆了这一认知,我深刻地感受到食尽人间烟火才是最动人的超凡脱俗。汪先生的散文先前有过一些接触,中学教材还学过一篇《端午的鸭蛋》,但这一次,叙事者共读篇目,选了汪先生的《人间有味》,开始还是颇感意外,想着像这样的文章,在教科书里出现,让学生读读品品也就可以了,真的有必要拿来用心研读吗?在这样的吃吃喝喝的描写中,能收获什么呢?但网上搜罗买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这本书的封面给吸引了!素淡典雅的裸脊装帧,展示及简介中的插画不仅有汪先生自己的作品,还有名画大家石涛、虚谷、齐白石等人的作品,尽管我并不能辨清到底是哪位大家的手笔,但只欣赏装帧就美不胜收了,疑虑顿时消了大半,毫不犹豫的下单,连带同样赏心悦目的另外三本:《人间小暖》《人间草木》《人生有趣》一起入手。没想到,连买书都要看颜值。拿到四本书的时候,更加激动兴奋,真的是美不胜收,连赠的书签都淡雅清新,忍不住的发圈晒幸福!真正阅读,才发现自己被深深折服了!整本书共四辑,前后各两辑,前两辑侧重写美食美味,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极尽挑逗读者的味蕾,街头巷尾,美味小吃的香气馥郁在字里行间。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食!我都怀疑先生是资深云南美食代言人。因为有过去云南的经历,每当发现我们曾经在当地品尝过的美食,就忍不住的激动,原本并没怎么在意的一次旅行因为契合了汪先生所写的一些文字,而一下子变得意义非凡起来。每每读到一处美食的描写,忍不住喊儿子一起欣赏,小青年会饶有兴致的看完,并感慨,要是去云南之前读了这本书,一定跟着书中所写,吃遍云南!为了这些美食,也一定得再去一次!好吧,如果汪老知道自己的文字竟有如此大的广告效应,会不会是意外之喜?查找资料可知汪老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曾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这个“精”是一种精神,一种精致。《人间有味》一书中最打动我们的便是精致二字吧,你看,在介绍过桥米线.汽锅鸡时写道这家的有名,一是汤好,二是片料讲究,讲究到让你不由得赞叹:世间万物,做到极致便可动人。而汽锅鸡的“只是清清纯纯,一片鸡香。”绝不像别家的五味杂混。看来,美食之清纯乃食之至境吧,凡事专注便可精致,凡事精致,自可动人。后两辑主要写亲情、友情、乡情以及浓浓的回忆。淡泊、宁静、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背,直抵人心深处!很多时候,故乡风物人情永远不可能隔裂开来,对故乡美食的热爱,其实已经浸透了一份情怀,这就是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所谓的美食文化其实和乡愁文化,乡土文化,乡情文化分不开的,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任何一个地方的美食都会有极深的地域烙印,中国美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产物,地域文化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所以,品美食也是品一方风物人情。就像汪老所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汪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平淡美,一种细水流长的淡雅美,一种氤氲着烟火气息的岁月静好闲适从容美。可以说《人间有味》是一部描写美食抒发真情的散文集,一茶一饭,一汤一水,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洋溢着情趣,日子在汪先生的文字里有滋有味,活色生香,总有一股温暖在字里行间恣意流淌。汪老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汪老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从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只是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他曾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读《人间有味》,如见其人,好一个可爱的老头!表面上的吃吃喝喝里,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和情怀,亦有一种从容在其中。读《人间有味》,我读出了一事精致便可动人,也读出了汪老对美食,对家乡的一种挚爱。有这样一份爱,一份情怀怎能不动人?也许最动人的还是氤氲在书中的那份烟火气。就像有人说“没有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的确如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涯羁旅客之所以孤独不正是因为无法亲近那缕可以慰藉孤苦灵魂的炊烟吗?“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推荐信息

  • 《遇见》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1

    《遇见》读后感心美,万象皆美《遇见》读后感记得上学时,最喜欢看两类书,一类是人物传记,一类是散文,因为它们是真实生活的提炼,传记里蕴含着力量,散文里流淌着温情,有着我喜欢的真。所以也一直不太喜欢读虚构的小说,总觉得缺少了真实的烟火气。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狭隘了。近两年反而是小说读得多些,散文倒是难得看了

  •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故事对于有过学生生活的人来说,或多或少让你感到有一些熟悉的味道,当然我也不例外。相对于读的其他小说,《挪》描述的故事更加贴近地气,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共鸣感十分的强烈。像《百年孤独》中描述的还是拉美情景,其中很多故事只发生在作者想象里,真实世界怕不会是真的,总给我一种&ldqu

  • 《爱在山野》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爱在山野》读后感我读了《爱在山野》这本书。刚开始读感觉枯燥无味,就是一本描写动物的书,没什么意思!但后来渐渐地被书的内容所吸引,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深山,跋涉于山谷,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了。作者从一只受伤的黑麂开始,跟踪寻访黑麂种群。在寻访过程中经历了猪蛇大战、相思鸟迁徙、人和野猪之战,每一件事都惊心

  • 《新纽约客》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新纽约客》读后感王杏城那天在“南舍南”聚餐时听宋老师说正在写一本书,谁知这么快就出版了。我拜读后根本不觉得是一位新手所作。《新纽约客》(宋青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1)似乎不止为“十多万字的小说”,可能二十多万字。两篇水平极高的序言将评论

  •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第一小学崔艳读完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他的爱心,他的思想,他的教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爱赢得心灵,用爱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亮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我值得学习的是他的爱,他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当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需要做

  • 《借我一生》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借我一生》读后感对于历史我们是选择遗忘,还是选择正视?对于历史所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都在“余秋雨”老师的《借我一生》里。历史再痛苦我们也要回顾,回顾不是要感叹,也不是要唏嘘,而是要寻找失去的东西,要弥补时代变化带给我们的所有遗憾!一个民族没有被战争击垮,没有被苦难打倒,却因为

  •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但他却于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的暗杀。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后一次演讲,他的浩正气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并且将永远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的三小时,就被反动派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其实闻一多先生一家人原本可

  • 《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人间有味》读后感那人、那事、那食物和那巷口……所有的一切在汪老笔下都是那样鲜活与美好,读《人间有味》,悟百味人生,那文字虽简单,字里行间却透漏着生活的无限美好,让人向往之。一个人、一道菜、一顿饭,或是一次相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文字记

  •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当我读完《最后一次演讲》,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愤怒、敬佩和感动。我愤怒当时社会的黑暗。就像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的质问:“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无非是一个没有丧失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一张嘴,有什么

  • 《左右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左右温度的教育》读后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我一拿到书就被封面上的那一句话吸引了“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很有目的的在寻找“怎样做有温度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