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新纽约客》读后感

《新纽约客》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9:19

《新纽约客》读后感王杏城那天在“南舍南”聚餐时听宋老师说正在写一本书,谁知这么快就出版了。我拜读后根本不觉得是一位新手所作。《新纽约客》(宋青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1)似乎不止为“十多万字的小说”,可能二十多万字。两篇水平极高的序言将评论精髓抽了去,原本词穷的读者我浅谈心得体会充个数,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导!教育,是我喜欢的一个话题,高考、复读、大学、考研、出国留学等都是教育链上很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并且贯穿其中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教育关涉食人间烟火的我们,我很赞同和欣赏此书中的一些观点。整部小说,人物、情节和结构有点复杂,但故事脉络清晰,文笔温和细腻。一、以人为本舒教授开的车是斯巴鲁,“以人为本”的造车哲学赋予了斯巴鲁汽车灵魂。该小说亦充满“以人为本”的情怀。1.角色安排熨帖比如:舒教授送女儿舒清源(源源)去高考考场,在考点附近与骑电动车的李慧芳撞上,以及源源准考证落在车上,但幸运的是刘慧芳在医院检查为外擦伤;准考证立即送到,没有耽误源源高考。在曲折和波澜的发展中,终归平安。比如:同寝室的四个女孩各有所获。乔晓依不会再接受魏思彤,但也不恨他,她领悟了“年轻时经历的一切苦难,不论对错都是成长。通过留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爸爸妈妈有多疼爱我”(p255);源源和潘越磨合几轮,真诚相恋;周晓曦挑了一位山东高才生成家而做起了全职太太;肖疏影虽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已有妻子和一双儿女的章文超,可她理智地对源源说:“如果章文超选择了我,希望你能在美国照应华妍妍、章牧野和章牧童。如果他最后还是回到华妍妍和孩子们的身边,我,我祝福他们。”比如:潘越最终与父亲及同父异母的哥哥在他母亲墓前第一次握手,“他知道,在自己内心的深处,一边拒绝,一边渴望,不知不觉地就过了那么多年。他一直在等待着父亲和哥哥的认可,这个等待竟然这么漫长,漫长到母亲走了,父兄之爱立即续上。”(p248)2.亲子关系温暖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比如:乔晓依工作于酒吧,在住宅吸食笑气,神情恍惚,站立不住。她的爸妈乔海涛和吴小茹,容纳她,接她回家。她在源源朋友圈分享的毕业典礼现场视频评论栏留言:“祝福你,源源。但此刻我也是幸福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孩能比我有更深的感知,爸爸、妈妈有多爱我,这份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得到的最最厚重的礼物,也是我要振作起来的动力和源泉。”(p209)亲子关系融洽,家庭教育出色。比如:潘越的妈妈潘彩虹未婚生子,各种困难可想而知。但她教育孩子“想要的任何东西,都要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p194)。比如:与章文超一样同是舒教授得意弟子的罗永志,他的妻子刘媛媛不但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接送两个孩子小龙小虎上学,而且一直进取,回国后还开办了自己的正面管教工作坊。她在家长会上开讲座《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好孩子》,她提出:妈妈首先要接受,孩子不是完美的孩子,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先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她)一个充满爱与喜悦的家;在给孩子立规矩时,首先让他感受到的不是束缚,而是自由。(p237)比如:舒清源爸妈的观点有时不一样。舒教授认为“开开心心地完成学业、取得优异成绩,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难度,就没有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真正的开心。压力和优秀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此消彼起,但正相关。”(p112)但舒教授夫妇通情达理。源源以文科状元身份考入港大,又从那里退学,转入理科复读,舒教授以一位父亲的名义恳求网友放过女儿,他在论坛跟帖,“他认为一切的标签,都只是浮华,过往的虚幻名利,如果不放下、不看淡,很容易成为束缚自己的镣铐和枷锁。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舒清源能够忘掉她曾经是谁,开始像普通人一样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p42)比如:“舒清源及时总结,堵住了妈妈将要开启的一大段叮咛……舒清源又一次及时总结,堵住了爸爸将要开启的一大段激励。”舒教授对女儿的那一段建议和点拨十分到位,源源懂事地说“那杀不死的,只会让你更强大”。(p157)舒教授:“对,你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历练,熬过去,都会助你成长。”(p158)舒教授告诉源源“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p178)比如:即使是曾经不会做家务的华妍妍也极大地转变,不但拿到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硕士学位,还准备再修一门教育学,并且已在她两个孩子的学校教中文和做工作坊。连家也干净整洁了。“孩子们每人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三个人一起准备饭菜,双休一起出去度假,这个礼拜去罗德岛参观铁路大王的豪宅。”(p254)爹妈育孩子,孩子遛爹妈。只有蒋蓉护士长向女儿华妍妍传授驭夫经验时说的那个拿长柄扫把打折小狗狗腿的故事让我毛骨悚然。3.细节描写动情该小说的场景描写细致,立体感强,精彩之处随手可拾。比如:“内疚的舒教授爬起来,用硬笔书写了一张便笺,钟雪松轻手轻脚地把便签贴在女儿的房门上。早上舒清源打开门,门上挂着一张粉色的易事贴:源源,爸爸妈妈爱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宝贝女儿,无论你是学霸,还是学渣。”(p39)比如:章文超的爸爸章孝文在章文超妈妈墓前准备掏香烟,但看到小兔子一家在墓边欢快地吃草,就又收了起来,想了想,将墓碑上的香也熄掉:“老婆,对不住了,也不给你烧纸了,我怕不小心把草烧着了,小兔子的口粮就没了。”(P100)比如:潘越的妈妈与潘爸何宏珅冰释前嫌,她在弥留之际与潘爸的一番对话,247页让我读得泪如雨下。潘越打印了《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这是源源曾读给潘越听的)递给他爸爸朗读给妈妈潘彩虹听:我遇到过千种不同的动物,目睹过千般绝妙的事物……然而没有你,我做什么都是失落。有了你,我做什么都是收获。为了有你一分钟的相伴,我愿把这一切都放弃,为你的笑语、你的声音、你的眼睛……二、爱情婚恋“选一个人就是选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位、一种独特的气质”。尽管该小说并没有在笔墨上太厚此薄彼地描写一些人物,但我还是不赞成年轻人像乔晓依和魏思彤那样的恋爱行为,学生时代租房同居、在赌城赌博、购买奢侈品等。我认为三对夫妇和恋人的婚姻观爱情观更健康更值得学习:舒教授夫妇、罗永志和刘媛媛、舒清源和潘越。华妍妍当初从校医岗位辞职:“我的婚姻,就是一场放弃了我自己,变得一无所有的过程。”刘媛媛说:“别人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蒋阿姨是关心则乱,真正的答案就在你心里。你要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人生来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价值感别人给不了你,事业有成的章文超给不了你,将来聪明的牧野也给不了你。没有人值得你折断翅膀,放弃自我。你也无须刻意委屈自己去取悦别人,哪怕是你的至亲,因为你的委屈也反过来令他们不开心。”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不能弄丢了自己。(p222)“青春就是拿来试错的,就看你有无纠错的勇气和魄力。”(p30)有些人凭借自律,在日复一日的历练中,成为自己期待成为的人。而有些人臣服于一时的安逸与享乐中,未能适时成长。然而成长中必须面对的坎,终究会在某个转弯处等着你。(p203)肖疏影说:“我想明白了,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之舟,有的人想做驾驶的船长,而有的人只想当搭船的乘客。想驾驶的人费心费力,想搭乘的人随波逐流。”(p245)“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乔治对待源源的感情如此。爱,源自于尊重。源源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的父母、我最好的朋友,都给了我世间最珍贵的东西,选择权。”当源源告知潘越她曾患抑郁症的实情,“潘越终于知道了舒清源放弃港大的真实原因,不是牛人的任性,而是迫不得已。而自己恰恰在她最脆弱无助时,又在她心口插上一刀。震惊的潘越站起身握住舒清源的手,发现这双手冰凉而潮湿,都是冷汗。他爱怜地抱住舒清源的双肩,她的身体僵硬且没有反应。……潘越现在才知道,是自己的狂傲自负和目空一切,当初将本已脆弱不堪的舒清源又推到了一场可怕的风暴中心。……愧疚的潘越向舒清源坦白了他对她犯下的所有罪行。……坦白了所有的事情,潘越心里松了一口气。保守一段秘密,在伤害了另一个人的同时,其反噬同样折磨自己。舒清源原谅了他,两颗骄傲的心碰出了火花。”(p192)源源:我希望一生都能够在路上。潘越:无论她想去哪个远方,我都会一直陪着她。(p256)三、教育比较罗永志认为,中国的名牌大学,丰厚的资金常常用于盖气派的大楼,似乎学生留不住而大楼永远可留,而世界顶级名校把学生看成学校最宝贵的资产。(p104)一流大学比拼得更多得是哪所大学培养得学生日后更成功。(p105)罗永志提及博士阶段国内外培养的差异,舒教授补充,现在这情况有所改变了。四、穿越感强该小说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写到了微信、辩论偶像姜丰、樊登;作家江南的《九州缥缈录》;山竹台风,榴莲台风;……该小说中出现的一些地名、报纸名、节目名等,使我误以为一些人事物就在我身边,有置身于真实世界之感。在虚构和真实之间来回穿越。东港市似乎糅合了合肥和上海,从杏花公园可见东方明珠。东港大学、46中考点大门外、《东港晚报》、《高考直通车》、……八位哈佛博士陆续来到东港市科学研究院工作,八剑下天山(p237),让我如何不想到现实中有八位哈佛博士扎根合肥科学岛被称为哈佛八剑客?铜安市卧薪镇启程中学,怎能叫我不联系起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罗伯特和孟老师是一对,孟老师的父母后来选择在莫干山下的观云小镇养老。……五、类聚群分YQ期间有个段子:经过了中药、武术、双黄连、钟南山、张文宏、方方、病毒来源,还没有闹翻的才是朋友。一些微信群里的成员进进退退的现象常见。实在不便退群,有的只交流自然风景和文学作品等,有的默默地做旁观者,呆着,耗着,享受局外人的安宁。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章文超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告诉他爸:“爸,我觉得我回不来了,感觉跟我小时候的玩伴已不是一个物种。我理解不了他们的追求和生活方式,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p101)肖疏影对周晓曦也说到了“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刚来到东港大学时,我以为自己跟她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实人家在长大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素质教育,那就是软实力,一种代际积累和传承的、看不见的实力,她们是东港大学这个池子里的大鱼,她们根本就不屑于跟我们抢食,食物会自动送上门来。”(p102)六、美国纽约对美国和纽约,我不熟悉,只是跟着正宏李校长率领的夏令营团队去过一次美东,顺便看了看纽约。大家耳熟能详一句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p160)今年春天,纽约因YQ数字阶段性的飙升而再次引得世界瞩目。1.蓝色灯光该小说中有一些学神,而我呢,算是学混,不是抱腿精,但常常临时抱佛脚。读到209页,曼哈顿的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顶部,灯光亮起哥伦比亚大学校服的蓝色,我颇感亲切,因为想起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5月20日晚(北京时间5月21日上午),纽约帝国大厦为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点亮“浙大蓝”,这是帝国大厦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中国内地大学校庆而亮灯,策划与执行此次亮灯活动的是浙大温籍校友、大纽约地区浙大校友会会长吴美良。2.哈佛校徽舒教授对哈佛校徽的解读:“哈佛校徽的图形由三本书构成,它们呈倒三角形,第一本书代表过去,第二本书代表现在,最底下的一本书代表未来。三本书上的拉丁文合起来就是‘真理一词。”(p213)我家的冰箱贴之一是哈佛大学的校徽。3.初次知道纽约地下代考组织;华妍妍产检,美国医生居然主动告诉孩子的性别(p123);……七、吹毛求疵1.以防污名化对p40的“我呢,每月的月末,给源源的每位老师充话费,为了能保住她座位靠前”,我持异议。读到这里,害怕老师职业被污名化。(1)家长贿赂老师,是损坏教育公平。如果家长都送礼,老师究竟要帮谁?要如何排座位?难道竞拍座位?看哪些家长出价高?按照家长送礼的轻重和多少来给学生安排座位?经济条件弱的家庭,家长无力给老师充话费,难道就永远坐在最差的座位上吗?细思极恐。排座位,考虑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学生的视力、身高等,全班的座位摆列整体形状,阵式如何变动,滚动频率如何等。如果凭借家长给老师充话费等行为决定座位,那么,(2)不排除极少数老师缺失师德,但绝大多数老师会守住道德底线,家长不要想方设法去攻陷攻破。2.几处小疑惑194页,“潘彩虹在儿子很小时就教育她”,她应为他,指潘越,是男孩。151页,“必需的”是不是孩子们口头禅之一的“必须的”?253页,何鹏远说:“从我家老爷子那里,我明白了,当你特别喜欢一个东西而无法拥有时,你既不能命令,也不能乞求,要耐心地交流、等待,直至和解、理解。”这里的东西指“爱情”?还是?该部长篇小说《新纽约客》既显大家闺秀之端庄,又露小家碧玉之灵动,十分耐读,将来或改编成影视剧。掩卷遐思:章文超回归家庭,与华妍妍重拾初心,共同陪伴和教育两个孩子;肖疏影与何鹏远因公事协作及年久生情而心动地走到了一起。这是我的朴素愿望。不过,开放的答案留下想象的空间,恰恰是小说的魅力之一。“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在外打拼不容易。现代的职业生涯是方格架,不再是竖梯。大家需要能量的回补和意志力的激活,一切都在变化,从心出发!

推荐信息

  •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第一小学崔艳读完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他的爱心,他的思想,他的教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爱赢得心灵,用爱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亮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我值得学习的是他的爱,他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当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需要做

  • 《借我一生》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2

    《借我一生》读后感对于历史我们是选择遗忘,还是选择正视?对于历史所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都在“余秋雨”老师的《借我一生》里。历史再痛苦我们也要回顾,回顾不是要感叹,也不是要唏嘘,而是要寻找失去的东西,要弥补时代变化带给我们的所有遗憾!一个民族没有被战争击垮,没有被苦难打倒,却因为

  •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但他却于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的暗杀。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后一次演讲,他的浩正气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并且将永远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的三小时,就被反动派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其实闻一多先生一家人原本可

  • 《人间有味》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人间有味》读后感那人、那事、那食物和那巷口……所有的一切在汪老笔下都是那样鲜活与美好,读《人间有味》,悟百味人生,那文字虽简单,字里行间却透漏着生活的无限美好,让人向往之。一个人、一道菜、一顿饭,或是一次相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文字记

  •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当我读完《最后一次演讲》,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愤怒、敬佩和感动。我愤怒当时社会的黑暗。就像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的质问:“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无非是一个没有丧失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一张嘴,有什么

  • 《左右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左右温度的教育》读后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我一拿到书就被封面上的那一句话吸引了“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很有目的的在寻找“怎样做有温度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有

  • 温柔的夜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温柔的夜读后感已经走近了你,让我睡梦中还在你那里游荡,让我清晨提前两小时把你捧入怀里,你是那么的坚强,为了继续你俩以后的生活,不惜提前消耗那本弱的躯体,不管别人如何待你,不管是善是恶,你总是以善行走,对事总是太谦和。读到有好几段,眼睛里不断流淌着说不出的泪水,她们的苦(尼日利亚那段日子,每天超负荷的

  • 《人间有味》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人间有味》读后感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品味汪老的《人间有味》滋味幡然而至,或浓烈如酒让人沉醉或淡然清纯让人回味。与其说是美食的味道,不如说是人生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浅浅流淌的是浓浓的乡情,是忘不掉的故乡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历久而弥新的文化之根。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人间有味,处处真情。&

  •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3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一在读完《最后一次讲演》后,我认为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演讲稿,这甚至不是一篇演讲稿,这是一位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出来的战斗檄文!这是一篇仇恨和怒火喷发冲天的、如火山般的檄文!谁读了能不义愤填膺,能不热血沸腾?这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悲愤发出的生命最后的强音!闻一多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

  •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34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最后一次讲演》是闻多一先生为了追悼李公朴先生而作出的演讲,他爱国忧民,光明磊落,大义凛然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而当今的这个21世纪的中国,我们学生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是国家的花朵,国家的未来”,这一惯是人们的说法,可是随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