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8:51:09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读后感

这两年在很多微信群有一些说不得的事情,只要一讨论必引起撕裂,以至于很多微信群不得不制定这样的群规:本群禁止讨论中医、儒学和转基因。

我写这篇文章,是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的读后感。谈百家争鸣,势必要谈到儒学、孔子,这对才疏学浅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找死的节奏,可是诸子百家争论了三百年都没争论出一个结果,在隔了两千多年后,人们还要为之撕裂,我感觉特别悲哀,也就特别想聊聊,但愿不会引来太多口诛笔伐。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民族也是有性格的。我们民族3700年来的选择和命运都源自我们民族的性格。孔子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我们真不能成也孔子败也孔子的,正如韩信之成败,均是他自己性格使然,而不能怪在萧何头上。韩信如甘于平庸,哪会被拜为大将军?韩信若不优柔寡断,又何至被诱杀?

所以今天我最想说的是对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些感想。

都说我们是一个谦卑的民族,但我觉得我们的谦卑只是做做样子,流于形式。主张中庸的孔子,其实也极端。(易中天解释,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孔子提倡亲亲之爱,尊卑有序。错吗?肯定不错。动物尚且知道跪乳感恩,反哺衔食,何况人类?父母与子女之爱,是天性,也是几乎每个民族都提倡的道德,但我们何至于要把它推至极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不仅是尊卑有序,而是要命的排序,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不过份吗?不极端吗?尤其是孔子之后高举孔子之名弄出的二十四孝,什么郭巨埋子,卧冰求鲤……就不止是极端,更是灭绝人性!

而主张隐忍的老子,主张随性的庄子,谦卑吗?我认为也不。老子说“刚亡而弱存”就是典型的装样子。不是不想“刚”,而是为了"存"。现在也有许多人这样啊,满脸堆笑,夸你赞你,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以抬高你,那是为了有人缘,好生存,他心里才不谦卑呢!说不定把你当弱智看都有可能。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也有一得,真谦卑不在装样,而是从心里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啊!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更不是谦卑而是冷漠了!虽然易中天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天地和圣人没有仁心,只会糟践万物和百姓,而是天地任由万物自生自灭,不会显灵施展仁爱,圣君治国亦当无为而治,对百姓干预越少越好。但我觉得,天地哪里是完全放任万物不管呢?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天地都不吝施之呢!人的智力和其它生存条件天生不会平等,圣君怎可不仁?无论是像三皇五帝这样有权的圣君,还是诸子这样拥有过人智慧的圣人,对人都得有悲悯和谦卑之心,将教化启蒙且仁爱百姓视为人生责任,百姓才可和万物得阳光雨露一样茁壮成长,世界才更美丽,圣人生活其间也才更随性,而不用担心乌合之众的破坏力,不用装弱小求生存啊!

就像庄子,他要“逍遥游”,但游是游了,能逍遥吗?庄子曾短时间做过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的漆园吏,后来终身不仕,躲在濮水(今河南濮阳)钓鱼。他这是谦卑吗?我认为那叫惹不起躲得起,老子才不和你们这帮傻X混呢!就像微信上说,现在人不要求什么共识,你看我傻X,我看你傻X就可以。这逍遥吗?真正的逍遥是天地之间任我游,可庄子和现在提倡互视傻X的人追求的只能是最低的底线,那就是守得自己内心的一份逍遥。这样无奈的逃避和真正的谦卑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高调提倡兼爱的墨子谦卑吗?墨子为了追求公平正义,四处行侠仗义,确是好人一枚,可是怎样才能确保他这样的圣人可以一代代传至万世?怎样才能保证在他之后没有伪圣人打着正义的幌子用行侠仗仪的手段让别人只爱他一个?墨子将自己看作上帝一般的存在,肯定不谦卑,他的主张也没法长期实行。

主张不服从便砍头的法家,当然更不谦卑,他们的自信无以伦比。法家认为人贵践有别,下级只能服从上级,上级有权使用一切极端手段(严刑峻法、阴谋诡计等)维护自己的特权。我真不知道法家哪来这么强大的自信,他们就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鹊在后没见过?法家的老祖宗商鞅作法自毙,韩非被老同学李斯毒死于狱中,李斯被指鹿为马的赵高处以五刑(五刑之残暴难于描述,总之是想尽花样的折磨,无限地延长死亡过程),赵高又被子婴处死并祸及三族,这一个个活生生的报应就摆在那里,可是仍有无数的中国人信奉法家原则,信奉自己就是弱肉强食链中的强者,秦始皇之后的皇帝,也一代代将法家思想当作治国宝典,当然,也多数不得好死。

那么,诸子百家就没有一个好的吗?当然不是,说他们不谦卑并不是说他们一无是处,相反,诸子个个都是我们民族最有智慧的精英。儒家思想好的地方当真不少,恕我学识浅薄,记忆又差,无法一一例举。而且,就是我前面说的尊卑有序,只要不走极端,恭敬父母,尊重长者,不也是好事吗?而听起来最令人不齿,实际却最被中国人推崇并实践了三千多年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多闪光之处。比如韩非认为人性恶,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值得提倡。不正视人性之恶,一味唱高调,强调以德治国,国君必圣,那人性中不符合德的地方怎么办?以谎言来掩盖?这就难怪反对儒学的人要说儒家虚伪了。

读《百家争鸣》,看到诸子一个个好讲故事。墨子讲孔子周游列国受困之际,将学生子路蒸的小猪不问来由就吃了,将子路剥别人衣服换来的酒不问来由就喝了,回到鲁国又开始讲“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的礼仪,还说受困时要求生,无困时要求义,简直是虚伪透顶。墨子用这样一些故事证明儒家及其礼仪的一无是处。

庄子讲故事:一个江洋大盗说“能准确猜出室内所藏就是圣;抢先进去行窃就是勇;最后一个撤离是义;知道能不能得手是智;分赃时人人有份大家一样是仁”。既然大盗也讲道德,道德是好人坏人都用得上的东西,强盗有时甚至还用得更好,那道德就不是什么好货,提倡道德的圣人,更是培养大盗的源头,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与其讲什么虚伪的道德,提倡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以此类故事证明儒、墨两家的一无是处。

韩非说,伍子胥逃出楚国,被守关的官吏捕获。伍子胥说:大王通辑我,是想要我一颗宝贵的珍珠,可是这颗珍珠已被我丢失了,现在你若送我回国,到时大王追问珠子,我就说被你拿掉了。守关之吏一听这话,立马把伍子胥放掉了。

韩非还说,夫妻、父子是天下最为亲近的关系,可是,君王若是宠爱别的女人,皇后的位置不保,太子就有可能被撤换,那么天下最盼君王死的就不是别人,反而是他的皇后和太子,只有他死掉了,太子继位,皇后成为太后,那才没有后顾之忧。

韩非用这样一些故事证明人性本恶,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一个人要想在世间得以生存,只有成为弱肉强食链中的强者。而且,只要能取得胜利,威逼利诱、坑蒙拐骗,什么手段都可使得。

诸子的故事讲得都很精彩,可是他们真的都不谦卑,别家学说的短处,他们固然一瞧一个准,贬得都有理,可别家的长处他们一概看不到。而对于自家的学说呢?那是推崇备至,只见其长不见其短。所以诸子三百年的争论,做的一直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一并倒出去的憾事,实在是令人痛心啊!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健忘的民族。我看还真是。百家明争了三百年,暗争了三千年,简直是吃千堑不长智,难道永远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中国人到底缺什么?我看缺的就是谈判。中国人既没有谈判的习惯,也没有谈判的智慧,更没有谈判的耐心。中国并不是一个谦卑的民族,而是一个好斗的民族。一言不合,打。打伤了,养。养好了,继续斗。斗惨了,不反思。三千七百年哪!周而复始,反复轮回,何时是个头?孔子到底圣不圣?儒家到底好不好?难道我们还要这样永无尽头地争下去?

如果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宗懂得谈判,那么诸子学说是否可以各取所长合成一股力量呢?如果儒家的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墨家的圣人表率行侠仗义、老子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庄子的无拘无束自在随性我们都要,并以法家的法治理念来贯彻落实,想想,那会是怎样的局面?

中国人常常说“为子孙后代计”,可是,我们真的为子孙后代着想过吗?拼命地护着儿子孙子,一生勤奋节俭,斤斤计较,机关算尽,似乎打下了一片江山,似乎留下了无数遗产,可是,为了多挣钱留给儿子,把环境污染了,我们孙子的孙子还能好好地生活吗?对此,许多中国人这样说:我管不了那么多,眼睛一闭,啥也不知道了,我只能管着当下的自己和看得见的儿子孙子。

如此看来,我们真的是一个短视的民族,而且不是今人才如此,我们这个缺点由来已久。太子继位后,太子的太子也在盼着父王早早驾崩,我们历史上的几百位皇帝却都没有对此进行深思和防预,一代代地,沉浸在短暂的权力颠峰里,不计后顾,不思长远,乐此不彼。

是时候了,我们该学习谈判,学习耐心,学习妥协,学习思考,学习真正的算计,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细细品味,留下精华,去其糟粕,如此整合,我相信我们的文化绝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这,就是我读《易中天中华史》之《百家争鸣》的读后感了。历史是镜子,学习历史才能懂得反思,我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认真地,极具耐心地读一读《易中天中华史》。

本文作者:福二姨

推荐信息

  • 《围城》读后感:世间之事皆围城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围城》读后感:世间之事皆围城端午节出去玩耍耽误了几天,终于赶在上半年最后一天看完了《围城》。这本书其实很早之前就想看来着,当时粗略看了一章,不太习惯《围城》的叙事行文风格,只看了第一章的一半就没有继续下去了。直到今年六月份才和朋友一起开始看。以前看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的时候,读起来就

  • 《大图景》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大图景》读后感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三观最正的一本书。说是“我”看到,其实并没有指出,是我身体的哪一部分看到了。可能是眼睛,然后是视神经,后面是我们的大脑。但是具体到哪个细胞参与了这个过程,甚至哪几个原子参与了这个过程,基本上是说不清的。大脑又如何“知道&rdq

  • 《教育漫画》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教育漫画》读后感《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教育学。作品虽然写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 《孟子趣说》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孟子趣说》读后感今天在开始正文之前,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坏消息是因为7月6日是期末考试,所以7月1日五日我会停更,等到7月8日或9日才能更新孟子趣说(下)(因为7月7日可能还考),还请大家谅解!好消息是这学期的作文比赛我得了二等奖。通过这件事也能让大家放心,虽然这个公众号只是我一个

  • 《理想丈夫 An Ideal Husband》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理想丈夫AnIdealHusband》读后感我一直有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单的想法,对过去阅读的书的印象没有当下深刻。我换一种思路,把看的书的读后感写下,这些,就是我的推荐书目。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剧本《理想丈夫》,比莎翁的戏剧更适合孩子们阅读。一语句更精炼,二口语感更强,三更贴近现代生活。我觉得剧本

  • 《百年孤独》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百年孤独》读后感孤独是残忍的,是割舍不了的,是要与生命始终伴随的,就像书中的拉丁美洲,与世界脱离,像极了闭关锁国的清朝,仿佛世界只有孤身一人。《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类型的人,也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的孤独。马尔克斯笔下的世界很奇妙,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的但却无神空虚的,书中所经历的孤独,

  •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我看的是熊希伟翻译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很多人都说它是《忏悔录》的续篇,这是卢梭在流亡岁月里,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他在那段彷徨无助的日子里,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自己漫步巴黎近郊的所得所感。《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由十篇散文组成,每一篇都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卢梭,他在自我剖析,他写下自

  •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金钱教会我》在国内销量惨淡,豆瓣评分只有6.8,我猜在日本销量也不行。之前提过我差点用这本书的名字给公众号命名。我想向作者一样表达对钱与工作、生活的思考,但不喜欢‘金钱教会我这句话,感觉是很博眼球的标题。这本书在宣传上的确有很多博眼球的文案,封面都是“如

  •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看知乎的推荐所以买了这本书来看,很赞成一种观点,这是一本很可惜的书。能说是全鸡汤类的文章吧,也不全是,包括了中村恒子奶奶的一生的感悟,不说是心灵鸡汤文章吧,但它确实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的书。为什么说是一本可惜的书,因为我们在不经历人生的磨砺,根本不会理解、不会相信这些文字,而只等我们

  • 《风过草原》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风过草原》读后感2020年的春节注定和往年不同,一场新冠肺炎似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普通人如我们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谨遵国家号召居家不出门。有了空闲,看书自然成了一种享受。于晨光中,于夕阳下,我惟愿和书有一场约会,期待在书的海洋中和沉寂的心不期而遇。一直喜欢读散文,喜欢它的空灵,随性,或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