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围城》读后感:世间之事皆围城

《围城》读后感:世间之事皆围城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5:35:02

《围城》读后感:世间之事皆围城端午节出去玩耍耽误了几天,终于赶在上半年最后一天看完了《围城》。这本书其实很早之前就想看来着,当时粗略看了一章,不太习惯《围城》的叙事行文风格,只看了第一章的一半就没有继续下去了。直到今年六月份才和朋友一起开始看。

以前看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的时候,读起来就一种浓浓的北平味道,耳旁仿佛有人说北京话一样;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贾平凹先生的《秦腔》,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我就感觉自己置身于陕北广阔无垠的黄土高坡上,正好之前朋友开车带我在陕西的高速路上行驶的时候,我看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荒野,着实有感觉。而读这本书我全程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那种“压抑”?或者说“不够大气”?亦或是“憋屈”?总之就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钱钟书先生是江苏人,小说也是以上海一群人为背景写的,大约有一种典型的南方风格,而我对江浙一带的印象就是“婉约、秀气、灵秀、拘谨”,就连下雨,都是想到的蒙蒙细雨,不大气。想到江南的蒙蒙细雨,越发让我觉得一种压抑的感觉,我是不喜欢下小雨的,感觉惆怅,我喜欢下暴雨,说下就下,下完就晴。

“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提到《围城》就不得不想起这句话,我最开始对《围城》的固有印象也来源于此,认为是写男女爱情的东西,加上开头就写船上发生的一些爱情故事,也让我没有一口气看下去。事实上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这句话,这本书不仅仅是讲的婚姻生活,而是讲了生活,比婚姻生活更大一点。而讲生活也并没有多么波澜壮阔,历史背景虽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但也并没有描绘战争,而是讲了普通人生活的点滴。从这方面来看,我倒挺喜欢的,因为我一直想了解抗日战争中,普通群众的生活。

整个剧情脉络很简单(以主角方鸿渐的视角):“回国银行工作赴任之路教书生涯回上海”,时间线也不过两年左右。在整个剧情脉络中穿插了人生百态,“初尝爱情追求爱情人物百态职场百态婚姻生活”这几个一一对应上面的剧情脉络。我说主角方鸿渐是普通人,自己都有点信不过,毕竟能做小说主角的,算啥普通人哦?但抽离掉小说主人公这个标签,方鸿渐确实是普通人,读书时得不到学位,去造假;追求女孩子时被无情拒绝;路上遇到的林林总总的人或事;教书过程中的遇见的勾心斗角;结婚之后的与妻子的口舌矛盾……我们说看书把大背景抽离,看是否符合其他场景背景,比如余华先生的《活着》,如果把中国这个大历史背景抽离掉,福贵可能是任意一个国家的人的故事,而莫言的小说,譬如《蛙》《丰乳肥臀》《红高粱》《生死疲劳》等都打上了浓浓的中国烙印,其他国家的文化无法套用。《围城》如果抽离掉背景,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故事,方鸿渐遇到的事情,我们也会遇到。

在书后附录杨绛先生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里面写到孙柔嘉的原型(其实也没啥原型),那里总结的最好:“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

所以抛开小说的背景,方鸿渐的故事,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遇上。我所理解的钱钟书先生就是想描绘一群普通人,来写普通人的生活,写出芸芸众生的生活。我喜欢读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主角团队赴大学上任路程中的事情,一路上每个人都各怀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描写的那个李梅亭先生,就是尘世中俗之又俗的一个俗人,贪财好色又好面子,任何特点在普通人身上都找得到相似之处。一路上发生的事情,他们的对话我只能用现今比较流行的一个梗来表达“开口就知道是老阴阳人了”,一个个的说话阴阳怪气的,明明看对方不爽,却还是表面一团和气。

小说最后两章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分,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及结婚的故事,这一段我边看边笑边感慨。这两章一直在写他们发生口角,然后又和好的故事。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恋爱与婚姻百态吧,很真实。当然故事在最后矛盾高潮部分就戛然而止了,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如果让我推测,我想最终他俩还是会和好,然后继续吵,然后又和好……就这么相爱相杀的过下去,直到都习惯彼此。

我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别人吐槽自己老婆的帖子,说自己老婆啥都好,要是是个哑巴就更好了,这样就不用听她每天唠唠叨叨的。然而当自己老婆出差了,在最开始爽了一两天后,后面还是挺无聊的,没有一点家的味道,情不自禁想老婆来了。朋友说如果背后如此吐槽自己的老婆,那就是厌恶,而如果一个男人厌恶自己老婆了,就是不喜欢不爱了,至于想念,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习惯这个人罢了。而我的观点是,这谈不上厌恶,只是单纯的吐槽,而所有的爱在平常的日子里,在柴米油酱醋茶里,在无数的争吵里,都会慢慢转变成一种习惯。或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习惯一个人,也是爱情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事实上《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结合一样,也是慢慢习惯彼此的,不能说这不是爱,而是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

整本书看下来,我大概理解了为什么古代不让闺阁小姐看诸如《西厢记》类的小说,这种小说最是能移情别性的,大概会让小姐们以为婚姻很浪漫,殊不知婚姻就是普通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浪漫,就是日常的点滴(矛盾的是,千百年来,我们也一直歌颂那种伟大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我也大约理解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因为家务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无所谓对错,更重要的是,假如夫妻吵架,一般没隔夜仇,第三方也无从劝解。

那我们要如何理解“围城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在我看来,芸芸众生,都是普通人,无所谓城内城外,每个人都走向“城内”的过程,亦或是追求“城内”的生活。我端午节去了海边露营,想去静静,思考人生,然而体验极差,晚上帐篷熱的要死,根本无法入睡,刚起点风凉快会儿,想眯会,好家伙,左边帐篷鼾声如雷,右边帐篷小娃啼哭。好容易熬到早上四点出发看日出,才到山顶,十分钟淋了三场雨,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也看不到日出。尽管如此,我在朋友圈发的照片(尽管是我一个人去,连照片都是自己用三脚架固定之后设置照相机倒计时自己拍的)还是岁月静好的,表达自己假期愉快,或许这些照片会让别人产生一种羡慕感,也想去海边转转(事实上我也是看别人海边的照片才想去的),但是别人大概无法想象我经历了什么,这就是旅游的“围城”了。再比如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从入职第一天开始,就不想工作了,想辞职回家,这便是工作的“围城”了。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

自问自答:

Q:你看起来读了这本书,领悟到了爱情生活、婚姻生活的真相?

A:谈不上完全领悟,只是对爱情生活,婚姻生活有一些更深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为娘胎solo的单身狗,暂时自然是无法亲身体验到,希望以后有机会。我想这便是读书的好处之一了,哪怕没有经历过,但可以从书中体验另一种人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自己的感悟。

Q: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浪漫与现实的平淡的?

A:爱情是什么样,还是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去认识。不要美颜用久了,就认为美颜相机拍的就是真实。就像我文中提到的《西厢记》,不要总是沉迷于被美化的文学里,而忽略现实。先认清现实的平淡与骨感,再追求浪漫的美好,不是浪漫丰满了现实,而是现实的骨感需要浪漫作为点点藻饰。就像夜空,黑暗是主旋律,有星星的点缀,才让它深远而浩瀚。

Q:那如果爱情婚姻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你还愿意冲进去吗?

A:周杰伦《轨迹》歌词里面的一句“如果说分手是苦痛的起点,那在终点之前,我愿意再爱一遍”。要问我对于婚姻这个围城我是否愿意冲进去?我愿意啊,我想啊,我十分情愿,我想得不得了。虽千万人,吾往矣。

Q:若一去不回?

A:便一去不回。

推荐信息

  • 《大图景》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大图景》读后感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三观最正的一本书。说是“我”看到,其实并没有指出,是我身体的哪一部分看到了。可能是眼睛,然后是视神经,后面是我们的大脑。但是具体到哪个细胞参与了这个过程,甚至哪几个原子参与了这个过程,基本上是说不清的。大脑又如何“知道&rdq

  • 《教育漫画》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教育漫画》读后感《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教育学。作品虽然写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 《孟子趣说》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孟子趣说》读后感今天在开始正文之前,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坏消息是因为7月6日是期末考试,所以7月1日五日我会停更,等到7月8日或9日才能更新孟子趣说(下)(因为7月7日可能还考),还请大家谅解!好消息是这学期的作文比赛我得了二等奖。通过这件事也能让大家放心,虽然这个公众号只是我一个

  • 《理想丈夫 An Ideal Husband》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8

    《理想丈夫AnIdealHusband》读后感我一直有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单的想法,对过去阅读的书的印象没有当下深刻。我换一种思路,把看的书的读后感写下,这些,就是我的推荐书目。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剧本《理想丈夫》,比莎翁的戏剧更适合孩子们阅读。一语句更精炼,二口语感更强,三更贴近现代生活。我觉得剧本

  • 《百年孤独》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百年孤独》读后感孤独是残忍的,是割舍不了的,是要与生命始终伴随的,就像书中的拉丁美洲,与世界脱离,像极了闭关锁国的清朝,仿佛世界只有孤身一人。《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类型的人,也杂糅着这世间所有的孤独。马尔克斯笔下的世界很奇妙,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的但却无神空虚的,书中所经历的孤独,

  •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我看的是熊希伟翻译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很多人都说它是《忏悔录》的续篇,这是卢梭在流亡岁月里,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他在那段彷徨无助的日子里,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自己漫步巴黎近郊的所得所感。《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由十篇散文组成,每一篇都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卢梭,他在自我剖析,他写下自

  •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金钱教会我》读后感《金钱教会我》在国内销量惨淡,豆瓣评分只有6.8,我猜在日本销量也不行。之前提过我差点用这本书的名字给公众号命名。我想向作者一样表达对钱与工作、生活的思考,但不喜欢‘金钱教会我这句话,感觉是很博眼球的标题。这本书在宣传上的确有很多博眼球的文案,封面都是“如

  •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人间值得》读书笔记看知乎的推荐所以买了这本书来看,很赞成一种观点,这是一本很可惜的书。能说是全鸡汤类的文章吧,也不全是,包括了中村恒子奶奶的一生的感悟,不说是心灵鸡汤文章吧,但它确实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的书。为什么说是一本可惜的书,因为我们在不经历人生的磨砺,根本不会理解、不会相信这些文字,而只等我们

  • 《风过草原》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49

    《风过草原》读后感2020年的春节注定和往年不同,一场新冠肺炎似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普通人如我们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谨遵国家号召居家不出门。有了空闲,看书自然成了一种享受。于晨光中,于夕阳下,我惟愿和书有一场约会,期待在书的海洋中和沉寂的心不期而遇。一直喜欢读散文,喜欢它的空灵,随性,或许生

  • 《狼王梦》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50

    《狼王梦》读后感翟峥越每个人都有理想,有的想当将军,有的想当教练,有的想当老师,有的……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匹狼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让孩子们当狼王。一匹叫紫岚的母狼,剩下五个孩子,其中一个生下来就夭折了。大儿子黑仔因为过早出洞被老雕吃了。二儿子蓝魂儿本来可以当狼王,但被捕兽夹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