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两乡情苑》读后感

《两乡情苑》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2:30:11

《两乡情苑》读后感

昔月是她的博客笔名。她生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是个外嫁女,乔居德国。在新浪博客认识昔月已十年有余,我们都姓陈,都有一个成功的再婚,从小都在东北长大,又都有下乡经历,父亲都是老革命,母亲同岁,我们的外孙又都生于龙年。正是这些巧合的因素,成就了我们的缘分。我大她三岁,她称呼我姐姐,我称呼她妹妹。也许更如昔月妹妹所说“我们陈家姑娘做人都实在”,正是这种实在,使相距万里的我们成了好姊妹。昔月是个孜孜不倦的海外作家,在博客里我是她的粉丝。她的文章向我们打开了解读德国的文化窗口。她的写作水平很高,文章隔三差五就更新,经常发表在欧洲几家报上,及博客微信朋友圈。我常常被她那妙趣横生的语言,还有精美的图片所吸引,流连在她那异土他乡的文集里。《两乡情苑》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朋友不小的轰动。书名起得好,成语被她妙"馔"得恰到好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新书出版后,妹妹首先给我们《文字之友联谊群》每人寄来一本。收到昔月寄来的书,我欣喜不已,精美的书面,沁人心肺的书香·,动人的文字让我如获至宝。空闲时看上一篇,那是美美的享受。我为有这样的本家妹妹而自豪!由于种种原因读后感写的晚些,深感惭愧。读昔月《两乡情苑》,让人最关心的自然是异国他乡之人之事。尤其是昔月妹妹的洋夫,洋婆婆及洋儿子的故事,更是吸引着让我细读。洋夫用中国话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为照顾年迈瘫痪的母亲,竟然辞去工程师的职务。为方便照顾老母,用高价在自己的楼下买了一套房子。“一勺一勺的喂母亲汤饭,不厌其烦的给母亲更换尿不湿,用手指扣又干又硬的粪便,”这些动人情节镜头一个个从我眼前闪过,勾画出一位德国大孝子的伟大形象。让我知道“孝”的文化不但被东方人重视,而且在西方也有很好的传承。同时,洋姐夫家收养越南孤儿视如亲骨肉,孤儿在善良温暖的家中如何健康的成长;洋姐夫用生日礼金全部捐给白内障患者等等。这些都在读者面前描画出一位位西方善者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昔月协助洋夫照顾洋婆婆,洋儿子每年都给中国继母送圣诞礼物等等细节,又都展示了昔月妹妹非常成功的中西合璧式的情与爱。说到爱情的中西合璧,作为我们这些外人自然是不知起因。昔月书中也自然是给出了答案。她在《十年回顾~我和他》写道“我和他,已携手走过整整十年,那三千六百五十多个日子里,就像一部厚重的书,一场清晰的梦,一部有趣的戏”。还有更精彩的段落,“一晃十年过去了,就像德国需要中国大市场,中国需要德国的先进技术一样,尽管彼此之间有矛盾有冲突,但因相互得利用,就谁也离不开谁!这掺乎在一起的中西两合面,揉来揉去,还真能做成味道独特的大面包”!在这个有滋有味的大面包里,“缘”是酵母,“情”是水,“揉来揉去”则是作者对爱情家庭的用心经营。读《两乡情苑》不仅读人,更要读物。书中十篇散文里涉及到十种动物,有喜鹊,鸽子,老鼠,鸳鸯,山雀,火烈鸟等。每篇都写得生动活泼津津有味。作者极其热爱大自然,喜欢背上相机行走在大自然的空间里,拍下了无数有趣的动物照片,撰写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德国人是这样教育孩子“不要随便采摘果子,那是留给小鸟和昆虫吃的,我们吃的在商店”这种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真是令人感悟至深!昔月是一位出国者,更是一位爱国者。她的这种爱国情怀在书中“家乡情愫”里抒发得淋漓尽致。《悼念我的老父》写出了老父亲的可亲可敬;《母亲的鞋垫儿》细腻的描述道出了对亲人的牵挂。离婚在世人眼里多是婚姻的失败,但《一个成功的离婚》却从另一个角度总结出婚姻行驶在一个拐角点时的明智选择。“当我们无法挽救一个失败的婚姻时,就尽量争取一个成功的离婚吧”!经验的总结,生活的哲理,写得真好!《童年的恩师金大姐》写出了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同时也告诉世人,良师在一个人的人生起点之中是何等的重要!《秀一秀我的闺蜜秀》则是用心描述了一位甘于奉献的同代闺蜜,动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既熟悉又可亲。景物篇里更是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我的有机童年》《我的另类知青岁月》《寄情山茱萸》通过回忆把浓浓的思乡情跃然纸上,让人觉得亲切。我读《两乡情苑》说好,是说此书不但写出了“他”,更写出了“我”,让读者走进了作者的生活之中,了解了作者其人。“人生情趣”描写了作者身处他乡融进他乡的片段,虽是片段,也让我们一观全面。《收集欧元硬币的乐趣》使我在了解货币方面也了解了人文历史。《女人,打理好自己的空间吧》,告诉一切女人“家,是充满生机,放松身体和心灵的地方,而不是散发着古味的博物馆。物,是用来服务于人的,而不应该束之高阁,我们是家的主人,不是仓库保管员,更不该充当物品的奴隶”。真是治家名言,这应该是一位女性站在哲人的高度来认识家了。《我行我素》不但写出为健康吃素吃出了苗条身材好身体,而且写出了吃素吃出对动物的关爱,吃素吃出了环保的理念。(昔月是法兰克福的环保义工,还是美化城市的倡导者。)《我囧,总坑自己家人》则是对人生的别样总结。看来人到一定年龄,丢三落四已是常态,也是正常。故事有趣,让人捧腹。读到这里让我看到了自己。我们群里有个约定,计划今年九月份在美丽的泉城济南相聚,但愿疫情早点结束,盼望昔约妹妹能来济南。我期待着!

推荐信息

  • 《哑舍》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哑舍》读后感终于把《哑舍》的六本书看完了,是0秦失其鹿以及1~5,写赵高的那本网上没找到,还没看。前后花了蛮久,是因为看完3之后,中间停顿了有一段时间,当时死活不想继续往下看,但因为实在也没什么事情做,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了,挺过了中间那个心理过程,一下子就追完了。但是,怎么说呢,心里感觉有点微妙。

  • 《身体知道答案》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身体知道答案》读后感这是我在参加古典老师自我探索营的时候,我的助教菲儿和小组成员萌萌共同见推荐给我的一本书。菲儿还打算以此为礼物邮寄给我,但是冥冥之中,我在当当上得到了电子版,就这样开始这本书的研读。对于心理方面,我一直充满好奇,我觉得心理医生都是很厉害很棒的角色,他们会帮助别人去挥散雾霾,摆脱痛

  • 《未来简史》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未来简史》读后感自由主义:“感觉对了就做吧”。“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社会主义:把他人的需要和体验放为优先。政党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工会永远是对的。数据主义:1.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2.智能正与意识脱钩。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

  •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读后感一、爱要轻拿轻放。讲的是杨澜对婚姻对子女的相处方式。轻拿轻放的婚姻,兴趣引导的子女教育。二、无数精彩的生命。讲的是杨澜采访过的一些精彩的人。精彩的人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气场。讲故事比讲理论更受欢迎。自信是一种魅力,他让自己和周围人感到自在。三、语言的边界、世界的边界。讲的是杨澜

  •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读后感坐在窗前的我,翻开书中的某一页时,眼光划在两行字旁停住了。那句话,让我至今也不忘的言语。她说所谓的幸福是坚持生命自顾自的模样。人来人往中,不迎合,不将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把人生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很多人眼中的幸福。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幸福存在于每一件无论

  • 《后浪》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3

    《后浪》读后感有人说,这是B站的广告片,有人说,这是做给前浪看的,有人说,这讲是小资青年,不是大多数青年的生活。有的网友这样评价《后浪》:“献给的不是城市年轻人,而是城市中高产阶级年轻人。”“你在你臆想中的一个资产阶级美梦里存活,而对底层劳动者视而不见。&rdqu

  • 《天黑以后》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4

    《天黑以后》读后感《天黑以后》同《挪威的森林》一样,之于村上春树是心血之作,之于我,是同一个时间从公司的读书角借到,然后在华灯初上的时刻不断拜读的。但是,较于《挪威的森林》,似乎没有激起我太多的感想,也就导致了这本书已经读完了半月之余,已经开启了下一本书《刀锋》阅读间,才写下这篇读后感;甚至,这篇读

  • 《扫除道》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4

    《扫除道》读后感本书主要介绍了“扫除道”的实践方法及其力量,感觉和断舍离有点像。同时,本书还传授我们如何做到“凡事彻底”,帮助我们掌握化平凡为非凡的能力。键山秀三郎是《扫除道》的创始人。他通过六十年如一日的践行扫除,公司的风气变的越来越好,员工的集体意

  • 《龙虎风云》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4

    《龙虎风云》读后感网络资料显示,这本书的作者一共四位:独孤红、诸葛青云、卧龙生和司马紫烟,这四位所做的武侠小说我都读过,应该说是市面上有的都读过了,而《龙虎风云》当中,尤以司马紫烟与卧龙生的风格更突出一些,诸葛青云的“感觉”最淡。司马紫烟的风格体现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主人公方豪

  • 《孩子与恶》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4

    《孩子与恶》读书笔记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与恶》这本书。虽然我已经成年,但我内心还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面对那些属于大人的责任和情绪内敛我还不大熟练,又或许是一些人擅自把责任和情绪内敛作为标签强行安给了大人。说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与恶》这本书是写给大人看的,为与孩子相处做准备,我以孩子的视角来看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