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老人与海赏析论文

老人与海赏析论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8 02:22:35

〔作品评介〕

《老人与海》是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小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形象。

海明威以凝练的叙述语言和手法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一鲜明丰满、情感丰富、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这个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中。

在故事的发展演绎中,通过桑提亚哥与小男孩的对话、在海上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以及熟练的捕鱼动作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体弱,在既定的失败和死亡面前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不屈服于命运的渔夫形象。不仅从正面形象勾勒出老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从老渔夫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老而不衰、布满自信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鱼、与鱼斗智斗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等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助于大马林鱼之狡诈、鲨鱼之凶残、搏斗之血腥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他的意志也最终战胜了惧怕心理,对老人而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第一位的,只有伟大人格的存在,只有保持男子汉的尊严才是第一位的。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就是桑提亚哥这一艺术形象向读者昭示的硬汉子精神,同时这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宣言。

作为《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桑提亚哥这条硬汉子,又是海明威一生坎坷的经历和自身桀骜不驯的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结构。

海明威是以简洁凝练而著称的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在结构艺术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剪裁、布局和节奏的处理上。

纵式结构。《老人与海》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曼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让读者领会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绘所暗示的潜台词原来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人之为人,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杀,蔑视痛苦和死亡。

轮辐式的布局。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整个布局就是这样,围绕老人展幵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画一这里有陆地也有海洋、有蓝天也有白云、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独也有欢聚、有斗争也有和平、有穷有富、有爱有恨。从这样的布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充分把握了老人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三、艺术手法。

为了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

完美的照应。保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地把握,整体感很强。

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八十五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到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是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强烈的对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一一捕大马林鱼一一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大马林鱼、凶鲨是海中的无敌将领,它们强壮有力,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面临这样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赞叹。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一坚强。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内心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化的景物描写上。从总体方面来看:太阳的每次升落都与老人情绪的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充满信心等待着;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处于情绪十分紧张的状况;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从具体的细节来看,触景生情。如“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老人与海》中的内心独白代替了对话。由于老人一个人孤单出海,所以只有自言自语。正如电影中的画外音的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它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在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得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推荐信息

  • 巧克力味的暑假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1

    说起来,我和巧克力还是有一段渊源的。我十分喜欢吃巧克力,不管是什么口味的;因为我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与巧克力的力同音的“立”,所以同学们给我气了一个外号——巧克力……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爱上了一本,叫《巧克力味的暑假》的书。起初,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封面主色调——咖啡色。这种颜色仿佛拥有着一种神奇的

  • 沪上春歌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2

    【第1篇】“艰辛的生活不会压垮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什么能打败我们。”沪上春歌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蒋春歌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她的父亲是一家报社的主编,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奶奶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长辈们的关爱,她自卑而又孤独,好朋友只有同学美凤和家里的

  • 沪上春歌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2

    【第1篇】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沪上春歌》的书,使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沪家共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大姐沪秋歌,二姐沪春歌,小弟沪冬歌。秋歌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聪明,温柔;冬歌调皮,可爱,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惟有春歌才不出众,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一次偶然的机会,春歌惟一的才能——唱歌被老师发现

  •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2

    【第1篇】相信每一个刚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汹涌澎湃,因为它带给我们太多冲击,太多震撼,太多启发,太多激励。可是三两天,十来天,一个月后又涛声依旧,一切平复。我们仍然做着我们自己,我们什么都没有改变,《邮差弗雷德》只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一转眼就随风而逝了!所以当我看到第四章的时候,看到这一

  • 沪上春歌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2

    【第1篇】一个在老上海发生的故事,一个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女孩,一个音乐老师说过的话,勾画出了一个感人的上海老故事——《沪上春歌》。她叫蒋春歌,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她的父亲是一家报社的主编,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奶奶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长辈们的关爱,春歌自卑而

  •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3

    【第1篇】读完《邮差弗雷德》这本书,我被弗雷德深深地感染、激励。我想之所以它能感动那么多人,能在众多励志书籍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的,而该书以平凡的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不平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所创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工作效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平凡。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弗雷德们

  •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3

    【作品评介】小说的不朽在于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爱丝美拉达: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她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丽少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法比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

  • 红色书籍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3

    【第1篇】《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这个人物你们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形象无论在电视上、电影上和书籍上都经常会出现。他是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假期我不仅看了《小兵张嘎》这本书,也看了几集关于他的电视连续剧,他的故事让我感动,他的精神让我敬佩。张嘎子生长在抗战时期,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奶奶的

  •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3

    【第1篇】《邮差弗雷德》这本书,开始我是带着任务读的,但渐渐的,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激励。弗雷德不是天生英才,而是和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子曰:“君子素位其正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忧人。”正是因为有所求,知所止,所以能把握命运,始终充满一种积极进取的精

  • 沪上春歌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33

    【第1篇】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静静地看完了这个美丽的故事,春歌的故事就像一阵暖风,吹给别人勇气和力量,让人回忆无穷,就像作者吴洲星在书尾说道春天,春天就要来了!是的,春天就要来了!——题记我想如果没有战争,那个如百合一样纯洁和羞涩的女孩春歌,也许会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一样,接受命运给她的安排,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