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500字
利用假期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首先,正确认识“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的作用。
其次,关爱学生。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性质。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最后,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经常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赏识学生,更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去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因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样,必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越来越优秀。
第2篇: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当第一次拿到《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棵嫩绿的幼苗在努力地生长,是那么的渴望让人发现,渴望得到路人的肯定……翻开书后,细心品读,更沉浸在书中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中,和书中发出感慨的教师一起思考,更折服于教育专家的专业点评,为我指点迷津。认真拜读此书后,确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面对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丽的花朵,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刺。世界需要用一颗闪亮的心去欣赏,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观看。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或许是一种不幸和悲哀。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又笨又丑,脾气倔强,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当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不喜欢她,对她不屑一顾。孩子很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直到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改变了她……
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文章让老师欣赏。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还能给人鞭策,使得人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反观自己的教学,也许在某次急于求成的教育,我无意中伤害过某个孩子;也许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课堂评价中,我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许在某一次误解中,我淡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自己严厉的话语中伤了孩子的自尊。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雪深恶搞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上帝在给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门。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欣赏式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欣赏学生,创造一个鼓励的磁场,学生也会被这种磁场、魅力感化着。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只有捕捉这些闪光点,去欣赏他们,赞美他们,孩子们才会更加可爱,同时也会让自己眼界更开阔,让自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赏识你的学生》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第3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工作之余,读了孟繁华的《赏识你的学生》,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封面的那句话所吸引---一本书不仅可以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迫不及待地读完这本书,头脑中涌动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和教师应该具有的无私的爱......再次细细品读,心中有许多的感触!
“赏识”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层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埋没的潜能,鼓励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读到这些话,我突然想到了我现在正教的一个孩子小张。
我是从上学期开始接的这两个班,一个学期下来,我只是记住了学生的名字,以及他们分别是哪个班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大概学习情况。或许是一周每个班只上几节课的原因,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我并不是特别的了解!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的爆发,让我们开始尝试在家上网课,在上课催作业的过程中,让我对所教班的个别孩子的家庭状况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其中之一便是小张。
在上网课的那三个月,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按时上网课,及时的提交作业,而小张非常的特殊:几乎是不交作业的次数比交作业的次数要多,交上的作业也是潦潦草草的,上网课也不是特别的及时!我私下也和家长沟通,家长说的比较好,和行动起来却是特别的难!没办法,我只有一遍又一遍的催.....小张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终于等到了开学,为了确切的掌握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的安排这学期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我们学校组织了网课学习质量测试,不出所料,小张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或许,小张习惯了他的生长环境,对于少的可怜的分数,他也是习以为常!
或许是工作的责任感使然,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小张,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拉家常似的询问他在哪个小区住,和谁一起住,平时作业都由谁辅导他......当我知道孩子和弟弟其实是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姐姐在照顾,(孩子和弟弟平时上学,姐姐负责做饭)父母在老家,平时不太忙的时候晚上回来,如果忙的话一周才来一次.....听了孩子的叙述,我除了心疼,还能说些什么呀?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学生,不能像其他的同龄人一样有父母陪在身边,估计还要和年龄不大的姐姐一起照顾弟弟,还要去面对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作业等等....
“哦,是这样的状况呀!老师了解啦!那你表现的还不错呀!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能按时的上学,自己处理平时学习中的问题!以后不管生活还是学习,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你!包括其他的老师,都可以帮你啊!”我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涌出的只有关心!
“好的老师,我以后也一定会努力学习,把成绩提上去!”小张高兴地向我保证!
从那以后,我发现小张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上课时也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听课状态也好了,成绩也在一点一点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一起上课学习时,需要对他们有更加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能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儿童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赏识其实也很简单:一句温馨的鼓励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等等往往蕴含着赏识。赏识,让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有效,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有意义!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让我们谨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温柔的爱心,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朵得到爱心浇灌的花儿开的更加的灿烂芬芳!
第4篇: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1000字
闲暇时间,我常常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是不是用心在教育学生?我有没有做到善待每一个学生?我能不能让每一个家长都安心把孩子交在我的手上?这样想着,《赏识你的学生》中的一个个典型案例,引领我渐渐悟到了一些“赏识学生”的真谛:
01、平等之爱——是赏识教育的根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赏识教育来说,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真挚的、近乎本能的、一视同仁的,无排斥、无挑剔的……“赏识教育”它启发着我们“永不放弃”!教师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02、尊重个性——是赏识教育的前提。
要非常了解学生,懂得因材施教。赏识学生的一些基本理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呵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鼓励为主。但是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一粒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
03、关注弱势——是赏识教育的侧重点。
聪明的孩子人人爱,爱不聪明的、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赏识优等生是锦上添花,赏识弱势群体那才是雪中送炭。因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关键是如何教育孩子”,对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关爱孩子的最佳体现。
04、坚定信念——是赏识学生成功的保障。
人人能成材,人人都是有前途的,一个也不能少……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熔铸的合金。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止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更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坚定的信念在从事神圣的教育。
05、肯定优点——是赏识学生教育的切入点。
赏识学生的教育,其行为特征就者激励、赞赏、肯定学生,以学生的长处、优点、闪光点为教育的切入点,先带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和成长的自尊,进而让学生内心的这点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最后不断由小成功走向大成功,由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直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赏识你的学生吧,不论他们的学业成绩是否优秀,不论家境是贫是富,不论老师曾经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当他们成为你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之间都是等号。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信任和热爱,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每个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吧,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奇迹将一定会发生在你的身边!(王珊珊)
第5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作家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第6篇: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600字
假期里拜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感慨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详实的案例阐释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我们意识到在日常教育中用赏识来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学生。
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犯错是常态,面对偶然的错误和过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面对形色各异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不带“有色眼镜”看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优生或学困生。在和他们相处时,多用“赏识”性的言语,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们,也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许幼稚的行为,老师理解、尊重、接受了学生的差异性,也就能够“静待花开”。
很多同仁一提到班里调皮的孩子难免会说:多聪明的孩子,要是把聪明劲用在学习上,该有多好啊!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而要让他们爆发潜能就要先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可很多学困生往往在无数次的犯错和被批评后早已丧失了自信心,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赏识教育,带着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就有可能拥有自信,不断改变一些不良的言行,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很多时候,我们埋怨学生不够聪明、没有好的习惯,其实静下心来或许能看到他们可爱的一面。因此让我们学会赏识吧:当他们无心犯错时,我们用温和代替高声呵斥,我们用引导代替无端指责。当他们真正能感受到我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时,就能够用心底来接受我们,这时我们再去引导和教育他们或许就能够事半功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