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字大全(19篇)

关于《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字大全(19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1:24:29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

草船借箭这件事中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有许多过人之处。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周瑜以为为难了诸葛亮,但没想到,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支箭,还要立军令状。不能光说有许多过人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就要对比一下。用鲁肃和诸葛亮对比:鲁肃在船上张皇失措,则诸葛亮还大笑,只顾喝酒,说出了鲁肃想都不敢想的话:“我们只顾饮酒,雾散了,就回南岸。”鲁肃是正常人,不像诸葛亮是半仙,平时做事谨慎的他,竟然这次如此大意,一定是有过人之处,而且不是过人一点儿。

诸葛亮还胸怀宽广,他去草船借箭,竟然还把鲁肃带着不怕鲁肃抢自己的战功。不像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有才艺的人在自己身边,本章就能体现出来。

周瑜还不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趁机杀死诸葛亮。而周瑜却不知道诸葛亮已经计算好了,三天后将有大雾,周瑜更不知道诸葛亮竟然会利用这场大雾借来十几万支箭。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的话中就能看出:“军中无戏言!请先生立下军令状!”周瑜一定想:诸葛亮一定三天造不成十万之箭,我让鲁肃不给他材料,他一定要被斩!这次,诸葛亮死定了!让他知道知道我周瑜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

草船借箭这件事中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有许多过人之处。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周瑜以为为难了诸葛亮,但没想到,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支箭,还要立军令状。不能光说有许多过人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就要对比一下。用鲁肃和诸葛亮对比:鲁肃在船上张皇失措,则诸葛亮还大笑,只顾喝酒,说出了鲁肃想都不敢想的话:“我们只顾饮酒,雾散了,就回南岸。”鲁肃是正常人,不像诸葛亮是半仙,平时做事谨慎的他,竟然这次如此大意,一定是有过人之处,而且不是过人一点儿。

诸葛亮还胸怀宽广,他去草船借箭,竟然还把鲁肃带着不怕鲁肃抢自己的战功。不像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有才艺的人在自己身边,本章就能体现出来。

周瑜还不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趁机杀死诸葛亮。而周瑜却不知道诸葛亮已经计算好了,三天后将有大雾,周瑜更不知道诸葛亮竟然会利用这场大雾借来十几万支箭。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的话中就能看出:“军中无戏言!请先生立下军令状!”周瑜一定想:诸葛亮一定三天造不成十万之箭,我让鲁肃不给他材料,他一定要被斩!这次,诸葛亮死定了!让他知道知道我周瑜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好多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在这个故事中,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以及多疑谨慎的曹操。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在察觉到了周瑜的计谋后,不露声色,用妙计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知天文、懂地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开阔、稳重求生。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开阔、顾全大局,不能像周瑜那样自己不如别人,还嫉妒别人的才能和智慧,在学校里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争吵,不要嫉妒别人,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是他们努力付出的结果。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多读一些书,争取成为一个拥有智慧,见多识广,满身才华的人。为我自己,加油!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让我有感而发。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答应周瑜三天即可,并保证如完不成任务,任凭周瑜处置。周瑜暗暗偷乐,并且吩咐后军不给他材料。诸葛亮仅准备船只,士兵,青布和稻草人。两天过去了,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诸葛亮命令士兵将船穿在一起,船边插满稻草人,当天雾气弥漫,非常大,诸葛亮将船开到曹营附近,命令士兵佯攻,曹军因为雾大不敢轻举妄动,曹操于是命令士兵射箭,于是箭全部射在稻草人身上,就这样诸葛亮轻松的完成了周瑜的任务。

我很佩服诸葛亮有如此高明的智慧以及善于观察的精神,不然他是不会判断出三天后会有大雾,就像有一句谚语说的那样: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再想想自己,平时不爱仔细观察事物,总觉得太浪费时间,没什么帮助,发现不了什么。其实,平凡之中透着不平凡,一件小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做一个有耐心,爱观察的人吧!”这样你会对许多事物感到好奇,会有新发现。

《草船借箭》读后感小学500字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故意提出限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立下军令状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故事中,诸葛亮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周瑜在向诸葛亮设计陷害时,诸葛亮明知是计,却还要往里钻,是不想和周瑜闹翻,扰乱军心,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周瑜看到诸葛亮中计,非常高兴,以为能借此铲除诸葛亮,周瑜的妒贤嫉能也是巧妙体现出来。

诸葛亮的计策中,得到了鲁肃很多帮助,诸葛亮就是看准了鲁肃的忠厚,所以才向他求助,借来了草把子、船、军士和青布幔子。

诸葛亮在约定的第三天四更准时出发,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了。来到曹军水寨前,叫军士们擂鼓呐喊迷惑对方,曹操听见动静,出来一看,敌军忽然进攻,曹操本就多疑谨慎,更不敢冒然出兵,诸葛亮就吃准了这一点,才向他“借”箭。曹操哪知是计,叫弓弩手们一齐放箭,雾快散去时,诸葛亮借箭成功乘着急流回去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周瑜自愧不如。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别人比我们厉害时,我们不要嫉妒,而要虚心学习,宽容地对待他人,一切就会更美好。

《草船借箭》读后感小学500字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在一天商议军事的时候就叫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可以在三天之内造完,并且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周瑜听见了很高兴,就用酒席招待了诸葛亮。之后周瑜就派鲁肃去诸葛亮那里探听情况,诸葛亮就请求鲁肃帮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而且这件事不能让周瑜知道。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就叫上鲁肃一起去取箭,他们向曹营驶去,诸葛亮命令军士们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听到了,就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叫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则这些船都靠近曹营受箭。后来诸葛亮就叫这些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当了,下命令追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他们回到营地,鲁肃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告诉告诉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周瑜的狡诈、骄傲和妒忌他人的才华,他不希望有人比他强就设计陷害别人。诸葛亮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一下子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并且还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联想起,这个学期有一个同学她学习不如我,而且还非常瞧不起我,这让我非常讨厌她,到了学期末,她的成绩居然比我好,这让我十分吃惊,也十分懊悔,我就是因为太骄傲,所以才落后于她。下个学期我一定要超过她。

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会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如果克服不了,就会像周瑜那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

故事讲述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是啊,其实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我想告诉我身边的人,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精心的准备,有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这几天,老师让我们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罗贯中写的,主要讲述吴蜀魏的战争以及最后司马家族的故事。我最喜欢这本书里的草船借箭,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知人善用所吸引。

吴蜀结盟要攻打魏国,而周瑜却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要设计陷害诸葛亮。一天,他把诸葛亮叫到账中,让他十天造十万之箭,这里可以看出周瑜的聪明,但心胸狭窄。而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可以造好。因为诸葛亮知天文,他已做好了所有准备,也预算到三天后必有大雾。前两天诸葛亮并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他找鲁肃借了船,借了士兵。然后三更时候悄悄把鲁肃请了过来去取箭,诸葛亮知人善用,他知道鲁肃老实,过了一会诸葛亮命令把船往曹寨开去,擂鼓呐喊,因为大雾,曹操不敢贸然出兵,只能派弓弩手乱剑射之,那些箭射到草船上后,调船急回借了十万余支箭。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不仅精通天文,气象,而且预测精准。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早就预料到三天之后必有大雾,才敢夸下三天造十万之箭的海口。他做到了心中有数,早就为造箭做好了准备,所以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一次数学考试,妈妈让我复习,我却想平时我都学好了,不用复习,可是到出成绩的时候,才考了七十多分。过了几天妈妈让我做小测验,我想玩一会也没关系的,不用复习,但一想到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还有上次考试不理想的成绩,赶忙拿起书本复习,记笔记。果然拿到了称心的分数。所以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它需要你的付出,需要你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是前期的努力与坚持获得的。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的文章,他给了我启示: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和学习,用自己的智慧正视自己的成绩。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一天找借口与曹军交战,让诸葛亮十天造10万支箭。可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若不能完成,甘受惩罚。诸葛亮走后向鲁肃要了船、草把子、幔子、军士等。第三天四更时大雾漫天,诸葛亮带鲁肃去曹军水寨,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受箭,满载而归。周瑜长叹:“我真不如他!”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有人说诸葛亮聪明才智是天生的,但我认为不靠自己努力是不会一直聪明,才智的只是偶尔运气好罢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并不是天生的,在三天将有大雾这件事上,他之前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不然怎么敢神态自若地说“只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只有平时勤奋努力的人,到了关键时刻用上自己平生所学,去帮助别人或保护自己,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成为大家的榜样。而不是等到生死关头才拼命学习,这时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诸葛亮不是天生聪明,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儿罢了。

诸葛亮不断上进,让自己心胸更开阔,知道周瑜有强烈的妒忌心理,想找借口杀自己,为了蜀国的未来,没有以怨报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借了箭,和吴国一起共同抗曹。

心胸开阔,能成就事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这个寒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由于嫉妒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什么都比自己强,于是想了个办法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由,让诸葛亮要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了,并且立下军令状,说不用十天,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凭处置。

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东吴将领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布置了许多草人,在一个大雾天让船靠近曹营,并且让让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让曹操误以为敌军打过来了,并且人数众多,于是命令弓箭手放箭,想以此来击退敌人,结果,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人上面,就这样,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问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也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做人应该心胸宽广,不要去嫉妒别人,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做大事。同时我也非常佩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运用自己的知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同时也让嫉妒他才干的周瑜输得心服口服,我一定要向诸葛亮学习,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里的人物给了我极深的印象,特别是诸葛亮和周瑜。

首先来讲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这谁都知道。从博望坡烧到新野,两个同样的火攻法,在不同的地势,都获得了胜利,好像所有事情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草船借箭这一事件中,他更是胸有成竹,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还敢立下军令状;他还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个“取”字说的很有把握。在借箭前夕,他还笑着对鲁肃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个“笑”字,真是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四两拨千斤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一句。诸葛亮就是一位知天时地利懂人和的高手!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所以选了雾天这样利于作战的天气;也了然曹操和他的部队是北方人,不熟水性,所以故事开头才说要水上作战,这就是地利;也懂得识人,他料到周瑜会设下圈套,故早做了打算;鲁肃又忠厚老实,所以才请鲁肃帮忙。

我们再来谈谈周瑜。周瑜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有雄才大略。不过人无完人,他的缺点就是嫉妒心太强了,在孙权和刘备的这一次合作中,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心达到了顶点。这个故事的开头也说了,周瑜想要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因为周瑜觉得在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下,他的光芒被掩盖了。当诸葛亮自己提出三天造完十万支箭,还立下了军令状时,周瑜内心窃喜,他认为诸葛亮三天肯定造不出来十万支箭。最终,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了解了他借箭的经过后,感慨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输得心服口服,又郁郁不得志,以致于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心思细腻,尽量把事情安排周到,这样遇事才不致慌乱。我们要杜绝像周瑜一样嫉妒别人,我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以彼此为镜。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发现诸葛亮果然是一个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很顺利地完成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赶造十万枝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后会有朦胧大雾,使曹军不知虚实,他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调换过来,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鲁肃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资料才得知: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五年级500字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赶过人家,而是怀着嫉妒心,不择手段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做出十万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妒忌还狡猾.然而诸葛亮却答应了,趁着大雾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失败.

当别人有了成绩,做了贡献,使得众人尊重时,这种人不是探究别人如何成功,而是讥讽,甚至陷害.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得像起自己,嫉妒心理也有吗?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去找错在什么地方,正相反,在下次考试中也出错.

嫉妒这东西,害处是十分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就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小学500字

《草船借箭》一文,人物栩栩如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小肚鸡肠的周瑜,谨慎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个个鲜活有个性。

故事情节也韵味无穷。当我读到“周瑜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在十天内造好。’”我就有点愤怒了,十万只箭怎么可能在十天内造好?这明明就是个圈套。可是当我读到“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的时候,我感到疑惑,诸葛亮明知这是一个圈套为什么还要上当呢?在读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船”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那还怎么造箭?当读到“诸葛亮第一天不动身,第二天还不动身”,我为他有点着急,因为马上就到交箭的时间了。我只得悬着心继续往下读。终于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动身了,我心想,他唱的是哪曲戏啊,我满怀期待地往下读,想早点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得到箭的。当我读到“曹操得知江上有动静后就下令让弓弩手朝江中射箭时”,读到“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恍然大悟,暗自佩服诸葛亮唱的这一曲好戏!

我佩服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算到了鲁肃不会向周瑜密告他的计划,算到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算到了曹操不会派兵来近距离攻打他们。诸葛亮真是“知天时”“明地理”“懂人心”,真可谓是智慧的化身啊!

《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关公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心胸狭窄的周瑜见到孔明比自己还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让孔明十天造十万只箭来,如果孔明办不到就杀了他,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认为三天就能做出十万只箭。因为足智多谋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预算到三天只后会大雾漫天,而且孔明胆大心细,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玩成用兵,不费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万只箭,因此轻松的摆脱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觉得自己神机妙算,从而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个优点:巧筹备、识人心、懂天文。

巧筹备:孔明叫鲁肃备二十只小船,每条船上要有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千余个草包分布在两边。孔明知道这样的装备,箭一定会穿不过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只箭。

识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狭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刘备的力量很弱,要借用东吴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与周瑜明着翻脸,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与周旋,摆脱了周瑜的暗算。他还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老实、善良,不会有小心眼,就叫鲁肃去办这些事情,最合适不过的。而且,孔明还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宽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

推荐信息

  • 关于《生命生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8:00:19

    最近,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那就是——《生命生命》。文中主要举了三个例子。第一,飞蛾求生。傍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小小的飞蛾不停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我”太生气了,就一手把飞蛾抓住,只要“我”一用力,飞蛾就不能动弹了,但飞蛾还是在用力挣扎。一瞬间,我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跃动。

  •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54:19

    读《明朝那些事儿》,觉得当年明月这个作者十分幽默,将一些事情都写得生动有趣,有些时候,我还看的笑出了声,连忍都忍不住。初次的看,只是大略一点地看,一目十行,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因为不喜欢记书中的人名,只是想成一个人罢了。这是我读历史书的办法,谁让历史人物很难记呢。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一个名

  • 关于《小王子》的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49:19

    《小王子》不仅仅是一部童话,他还是一部哲学书。它还是一场凄美的梦,我们一边长大一边从梦中清醒。其实如果可以,我愿一辈子沉沦在这个梦里,陪着小王子看落日的余辉,数天上5亿个小铃铛,照顾一朵只有四根刺的玫瑰。和狐狸交朋友,和猴面包树作斗争。可是这不是我愿意不愿意就做到的事,时光老人残忍的把我从梦中一点一

  • 有关《故乡》的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47:19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名著,也是世界名著,这本书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故乡》《药》《孔乙已》等鲁迅名作。看完《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剧中主人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

  •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44:19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们发觉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不只是科学家与哲学家

  • 《围城》读后感10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42:19

    读完好久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总结。我眼里的方鸿渐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的写照,我们没有那么聪明,又没有那么勤奋,想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但对生活,接触的人又想有高的要求,不想在繁华的都市被人忽视,又嫌弃偏远的学校显示不了自己的身份。对前岳母岳父没有感情,却心安理得住人家的房子,拿人家的工资,因为一句话就闹的

  • 有关《西游记》的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37:19

    这几天,我在网上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读了特别有感受。《西游记》是一则神话故事,他记述了孙悟空、唐僧、沙和尚与猪八戒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去取经的经历,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在这些困难中几乎伤失了生命。而三位徒弟本领高强,多少次与困难做斗争,最终救出了师傅,取得了真经。并且,孙悟空头

  • 关于《建党大业》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28:19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了20××年,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我们不会忘记优秀的共产党人,把热情与青春、忠诚与坚韧、甚至鲜血和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在即将迎来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建党大业》一书。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随着

  •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27:19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安徒生童话了,当时只是觉得有趣,所以每天都要看,并不理解什么,却仍读的津津有味。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妈妈会告诉我,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读了《十一只天鹅》时,妈妈又会告诉我,小女孩很爱他的哥哥,爱是会创造奇迹,读了《丑小鸭》时,妈妈告诉我要拥有梦想,永不放弃……就这样,《安徒生

  • 关于《飞向幸福的家园》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6/7 7:20:19

    我是个爱做梦的女孩,我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我梦想着长大后能像“白雪公主”一样穿着华丽的衣裙,身边陪伴着善良友好的小矮人;我梦想着自己某一天能站在绚丽的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的风采;我梦想着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但,梦想总只是一个“梦”。直到有一天我翻开《飞向幸福的家园》。山村女孩罗圆圆,父亲因病去世,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