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丰碑课文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2篇:丰碑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丰碑》这个故事,使我受益非浅。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着。这时警卫员跑过来告诉军长前面有人冻死了,军长什么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他看到一位老战士,一动不动的靠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有个人告诉军长,那个人就是军需处长,为了战士有生还的希望,他把自己的衣服给了伤员,自己却被冻死了,同时也换得了战士们走出雪山的希望。军长愣住了,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向那位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老军需处长就像一个晶莹的丰碑,屹立在雪山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眶湿润了,也被军需长舍己为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多么可惜啊,多么好的一个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甘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们,他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起了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人。就在今年6月1日,35岁的王红旭正在陪孩子欢度节日,见到一对兄妹意外落水,就在危急关头,王旭红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两个孩子被被众人合力救起,但王老师因体力不支的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离开了。还有在汶川地震中,为了最少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救孩子们逃离的袁文婷老师……,他们不都是一群舍己为人的人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我心中熠熠生辉。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栋梁,我也要做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并且将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第3篇:丰碑读后感500字
红色的故事闪闪发光,红色故事是我们祖国的荣耀,红色的故事是不朽的经典,被人们世代传唱。每当读起红色的故事,我被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们感动着……
《丰碑》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他那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被冰冻的光辉形象永远散发着熠熠光彩!
当我读到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时,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这支队伍好坚强呀,而且都是伤病员,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这样的队伍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队伍中的每个人不是都想着自己,而是心系别人的生命和安危: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员,军需处长因为不想让他人受冻,自己却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严寒,独自一个人躲在树后,最终被冻死了。我忍不住流泪了,不敢想象他最后被冻到极限的时候多么难受呀,可是为了其他战士,宁愿冻死,也没有丝毫怨言,他的光辉形象就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这样的队伍,怎么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此时的我们,生活衣食无忧的年代里,还成天挑食,成天抱怨饭菜不好吃。爸爸妈妈买的衣服,这件不好看,那件不时髦,却不知多少个像军需处长一样的红军战士,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因为缺衣少食,活活冻死或饿死在长征途中。我们要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一切,永远感恩红色英雄们!
第4篇: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篇课后选读课文,是中国作家李本深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成了“晶莹的丰碑”的红军形象,他以自己的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成为行军队伍中的精神支柱,文章篇幅不长,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一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为了战士的温暖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给他们,塑造了红军心中晶莹的丰碑,塑造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文章段首就描写了大量恶劣的环境以及还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下文作了铺垫。文章情节一波三折,将军先是因误会而愤怒,后来明白实情后对军需处长敬佩不已,文章中将军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这个时候军需处长在风雪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具有更深层的含义了,代表着军需处长这种红军的精神将会带领队伍走向胜利,赞美红军队伍不怕牺牲,战无不胜的精神。
学情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篇课文《丰碑》是一篇小说,五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阅读量积累,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不难,对于“军需处长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不难理解,但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学会如何读懂小说,所以教学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逐步引领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丰碑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和丰碑在文中的两个含义,而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第二层含义也就是引导学生探索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红军队伍不怕牺牲,战无不胜的革命精神。由此至终让学生探索文章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入手解决问题,发现困难的时候教师随机点拨学生根据这三个点解读,倡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会探究运用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丰碑》,齐读课题《丰碑》。
2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1.回顾旧知识,明确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本节课学习任务,完成两道题目:
(1)找出“丰碑”在文中指的是?
(2)“丰碑”在文中的含义是?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正式进入我们今天的挑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文,如果有不懂字词句请举手,教师指导。
2.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尝试完成第一题,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4自由朗读,再读体会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之间复述清楚故事。
在红军前进途中,将军看见了,将军很生气的问身边的人但是,将军发怒这时候有人说,最后大家看到了风雪中大雪覆盖的。
2.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脉络复述文章故事,学生汇报。
5再读课文,体会“丰碑”的含义
1.请同学们思考第二道题,尝试完成第二道题。
(提示)刚才我们已经运用分析情节的方法完成第一道题,下面我们用情节里面的人物完成第二题,里面有将军和军需处长,同学们可以先从大量笔墨描写将军,找出文中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词句分析。请同学们思考汇报答案。
2.我们还可以从直接描写军需出处长牺牲时的段落进行分析,请同学们找出。请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3.什么是军需处长?分析军需处长牺牲时候的神态,动作描写,你读出了什么?
4.在天气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军需处长是否真的会把衣服脱下来给队友呢?你觉得这是真的吗?这段描写直接描写出军需处长的什么精神?
教师小结:描写将军来衬托烘托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
6探究“丰碑”深层含义
本文丰碑的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你是从哪方面理解的?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再思考,做完这道题免作业,请同学讨论汇报。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同学们尝试探索环境入手分析,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段落。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2.学生汇报第二题答案,完成答案,教师引导。
3.在漫天的风雪中,他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还可能遇到危险,但是他们依然,所以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美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更是赞美红军不怕牺牲,战无不胜的精神。
教师小结:赞美红军不怕牺牲,战无不胜的精神
7探究“丰碑”深层含义
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小结:根据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读懂小说。
第5篇:丰碑的故事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
红军队伍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队伍。军长早已把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着战士们向前挺进,为后续的部队打开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是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要遭到敌人的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这样严峻的考验?军长思索着。
忽然,前面的队伍放慢了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继续前进!”警卫员跑过来告诉他:“报告首长,前面有人冻死了。”
军长愣了一下,没有说话,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实在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了的老战士,倚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像是一尊塑像。他的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还夹着纸卷的半截旱烟,烟火已被风雪打灭了。他左手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似的。“怎么,他身上的衣服呢?为什么这么单薄?!好像树叶一样裹在身上!”。
军长的脸上立即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抖动了一下,他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把军需处长给我叫过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军长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了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给我跑步过来!”终于,有人小声的说了一声:“他……他就是军需处长……”
“什么!”军长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半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向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很快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长什么话也没说,转身走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