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绿皮书观后感1000字
今天看完了美国电影《绿皮书》,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这是一部描述黑人音乐家雪利的故事,这位黑人音乐家不仅是音乐天才,他还取得了心理学和乐理学等博士学位,是一位兼具音乐天才和修养、学识的黑人,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还是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朋友。就是这么一位出色的美国黑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他受公司的委托,要到全美巡回演出,需要一位司机兼保镖,公司为他选择这样的一个人真是煞费苦心,在面试了很多位之后,还是没有让他称心如意。这时,一个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名字叫托尼,出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让人联系了托尼,并且对托尼进行了面试,当托尼走进雪利的办公室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间办公室堪比国王的宫殿,里面宝物应有尽有,都是世界上一些奇珍异宝,如果说他是阿拉伯的一位猷长,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当托尼看到眼前是一位黑人时,顿时改变了主意,因为白人从来就瞧不起黑人,更别说为黑人开车了。但是,雪利得知托尼可以为他摆平很多事情,因其在业界小有名气,所以雪利极力挽留托尼留下为他开车,并且答应了托尼提出的一切要求。
于是,托尼在合同上签了字,雪利的管家给了托尼一本绿皮书,上面都是雪利巡回演出的一些路线图和所住的旅馆名称和地点。他们巡回演出的路线是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在北方他们无需担心什么,但是,他们一路向南却是令人十分担心的事情。
因为当时,黑人解放时间并不长,他们别说在社会上有地位,能够不受白人打骂已经很不错了,而托尼在处理这些事情上面很有一套,这就是雪利非坚持要托尼担任他司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一路向南,当走到印第安那州汉诺威市演出时,工作人员居然用一架破旧的钢琴让雪利演奏,钢琴里面全是垃圾,当托尼看到这种情形,让工作人员换一架钢琴时,工作人员居然说一个黑人哪有那么挑剔,被托尼打了之后工作人员才换成了一架指定钢琴。
他们走到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市时,雪利只能住在专门为黑人准备的旅馆,而托尼却可以住在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好的旅馆里。雪利为了解闷出去喝酒,居然被一群白人殴打,托尼赶到才解了围;当他们在北卡罗来纳州,雪利演出大获成功,并得到很高的赞扬,但当其去厕所解手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因为他们在外面一棵大树下用木板给雪利专门搭建了一个厕所,其实就是平时民工用的那种简易厕所,雪利看到后拒绝使用,最后他们宁愿推迟半个小时演出,也不肯让雪利用他们的厕所解手。无奈之下,雪利只能回到自己居住那家旅馆上厕所,这往返需要半个多小时。
在佐治亚州的梅肯市,托尼让雪利买件西装,雪利走进西装店时,店主看到他是黑人坚决不让雪利试穿衣服,非要雪利先买下来,如果不合适他们再修改。而白人客人却可以先试穿再决定买不买;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因雪利是黑人居然无故被抓,在他和司法部长通电话后,才得以脱身。
雪利在台上倍受尊重,这是因为他的艺术才华,但是,他到了台下,人们并没有把他当成艺术家,而还是把他当成普通黑人对待。他本可以在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拿着几倍于巡演的工资,还不受白人歧视,过着优雅舒适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走出去巡演,以他的艺术天才来让人们改变观念。
托尼曾经问过同事,雪利为什么非要受着屈辱,还要坚持演出。同事告诉他,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观念的改变更为重要。雪利就是要和总统肯尼迪一同来改变美国对黑人的歧视,而虽然他很有钱,但是人们并没有给他应有的尊重,他是用他的精湛技艺,和高尚的人格来感化这个世界,并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第2篇:绿皮书观后感
满怀希望的去看这部评分9点多的电影,结果收获满满,开心(∩_∩)开心。
没错,这个世界的确比较复杂,就如《绿皮书》中反映的社会状况而言,影片当中一开始交代托尼的生活状况,和后来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接受当黑人博士音乐家的司机,本来歧视黑人的托尼迫于生计而接受了这份一去两个月的工作,最后这个歧视黑人的白人却成了黑人的朋友。
影片开头介绍了托尼是一个比较市民化的小混混形象,经常出入黑白两道之间,在底层生活习惯后的他,经常看到一些上层社会的人出入夜总会,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状况,而对于他来说,这些小事不足挂齿,立马就可以解决,我记得影片当中重点写了帽子不见了,而那位看守衣帽的小姐却被客人说要杀了她,而托尼立马就找了回来,而具体怎么找的,影片没有详细说明,也许是想给观影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也是给后面托尼的处事方式做了一个铺垫。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足以反映托尼是有多歧视黑人,他把来到自己家里的俩个黑人喝过水的杯子扔进了垃圾桶里,其实这个细节也是为后面托尼见到黑人博士的一个伏笔。
托尼通过别人的介绍,去面试博士的司机,当托尼看到博士后,认为他就像古时的酋长一样,坐在高高的长椅上……一开始博士的要求有点过分,说要每天按时把他送到演出地点,还要给他擦鞋……托尼一听,立马面无表情,一个来面试司机的人,怎么要这样伺候人,立马就要走,而博士说给他加钱,而托尼却说,我只能当司机,把你按时送到,保你安全……其他免谈。最后博士答应了他,一开始,托尼认为有钱的博士每天晚上要一杯威士忌是在消遣生活,而当那天博士在阳台一个人喝闷酒时,影片当中还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将楼下的人们欢乐的笑与博士一个人的孤独而不乐的场景衬托出来。托尼看完之后,也许心理知道了博士为何要一瓶威士忌了。
其实一讲到威士忌,这个故事就有了一个线索,全片都离不开这个威士忌,看是一高档货,却不知这里面的忧愁。
所有上层社会的人,邀请博士去演奏,不过就是想要满足他们自己的优雅生活,而那种对黑人的歧视却仍然存在,博士是被邀请的大咖,反而却被看做另类,到了高级的酒店就餐却被服务员拦住,说是餐厅里的规矩,在酒吧喝酒被一群白人暴揍,去游泳馆游泳却被拘留,去外面旅行只有住在黑人专属的旅店……看来这种种族歧视还是比较严重的。
根据人物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虽然影片没有过多的人物心理描写,但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了解他的心里,全片中托尼就是一个喜剧者形象,他在送博士去巡演的路上一直说个不停,还时不时一只手抽烟,一只手开车,有时还一直吃个不停,他那种吃面包的神情让观影者哄堂大笑。
在后面托尼看到一美元肯德基店,他带着博士去了,还买了一个家庭桶,在车上,托尼直接用手抓着肯德基,吃的不亦乐乎,问博士要不要,而博士却说不要,托尼不管他要不要,直接递给他,不要也得要,高雅的博士第一次这么狼狈的啃着,似乎还很高兴。也许是因为博士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高雅之人,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让自己的尊严有所保留。这次的肯德基时光,博士露出了真心的笑。
托尼在工作期间经常会给妻子儿子写信,而托尼的文化水平着实的差,就连写信也像记流水帐一样,博士点评完后,就帮助托尼写信,博士说一句,托尼写一句,一封像情书一样的家信递到了妻子手中。博士让一介莽夫变得浪漫起来,后面托尼也就学会了怎样给妻子写信。他们两个人都在互相影响对方,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有家没钱,一个有钱没家。
影片当中还有这样的画面,博士演奏完后,想上洗手间,而当地的主人却说他不可以,要去就去外面的小木屋里,其实那个厕所就是用木板钉起来的,而且还在草丛中间,博士忍气吞声,要求去旅馆,托尼就把博士送到旅馆,这也是博士对自己的一种尊严,但是无论博士如何优秀,还是不被大家尊重。影片当中还提到了博士的哥哥,但是哥哥没有露面,而是博士和托尼的谈话所提到的,虽然博士有亲人,就像没亲人一样,因为白人歧视他,黑人嫌弃他。而我觉得黑人其实不是生来就被歧视的,规矩是可以打破的,对于博士,我很佩服他那种不甘心,和他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那种生活之下,可以跟着自己的心走,而不是屈服于命运。
影片以托尼一家人团聚结尾,最后博士也来到了托尼的家里做客,或许是因为托尼和博士之间的感情把那种长期对黑人歧视的想法冲淡了,或许这也是观影者们所想看到的结局。(忆馨阁)
第3篇:绿皮书观后感800字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的确,知人识面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最大最长最深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绿皮书》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如果人们能摈弃内心的成见,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诚,就能消除彼此戒备,在种族主义浓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获弥足珍贵的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博士,穿行在美国各大城市间的各大名流音乐厅、剧场巡回演出。舞台上的雪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众多的美国名流带来高雅艺术盛宴,彼时的他仿佛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音乐结束,雪莉走下舞台回归生活,然而此时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还是生活娱乐,都时不时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托尼,故事一开始,两个黑人到托尼家打工,托尼的妻子见到他们很卖力,于是给他们倒了两杯水,此时的托尼还未在心中摒弃种族歧视的观念,于是将那两个杯子一下子倒进了垃圾桶。可见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观念去扼杀那些明明无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仅仅凭人种差异,就可以让一个人失去努力的机会,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开挂人生,肤色不能决定人生,人种无法阻绝感情。
后来,托尼事业挫败不幸失业,迫于生计、缘分使然,他找到了给著名的音乐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机的这份工作,突然发现这位音乐家正是几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在与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触中,托尼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正直善良的雪莉。雪莉真诚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台上演奏钢琴的光辉形象,内心不由升起对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赞叹。
在一次演出中途车坏了,托尼赶忙下车去修,雪莉下车一下子望见了在对面耕地的黑人农民,中间隔着栅栏却像堵高墙一样,一边是西装革履,而另一边则是挥汗如雨,粗布陋衣。雪莉意味深长地点燃了一支烟,此时镜头是一个特写,意味深长,引入思考。沿途,二人幽默真诚的聊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中间故事一波三折,他们默契配合应对,最后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平安夜,雪莉来到托尼的家中作客,同托尼及其家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平安夜。故事结尾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倍感温暖。可见,消除心的距离并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于你是否丢下成见,坦诚真诚,真心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