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幽微的人性》读后感(共4篇)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4-04-28 05:51:16

第1篇: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2000字

近期读了这本由访谈类节目集结成册的书《幽微的人性》。看过圆桌派的朋友们都熟悉李玫瑾老师,这部《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全书分为十四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近年来国内比较轰动的大案,李老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犯罪人心理和案情,进行了分析,下面是书里给我触动比较大的部分,还有我的一些感受。

一、人早年的心理抚养真的很重要,人性都是养出来的

人性都是养出来的,真的非常认同作者的这句话!尤其是在孩子的抚育方面,你给他怎样的生活、道德观、信念;你的性格、为人处世都是你孩子人性的养料!人和高级动物都有这种“自然情感”,即不教而具有的能力。比如狗就是这样,你只要养它,它就不咬你,但狗会咬别人。人是老天让你生出来时什么都不行的,四肢不能翻,头不能抬,吃喝拉撒睡、翻身和打嗝,哪件事你自己都干不了,那干吗呢?就等待别人。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生来具有的生理需要就是自然属性。但这种需要在人出世时必须指望别人帮忙。事实上,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需要与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那么,这个过程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还要有一种身体上的接触。如果你只是把他放到床上,把奶瓶往他嘴里一塞,这种抚养也能长大,但他跟人绝对不亲,他没有与人的肌体接触感。所以,你去研究变态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感。比如说妈妈抱着我,她的身体就是我最快乐的来源,所以贴着人身使我感受到很快乐。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扔在医院,爸妈走了,那谁来管他?护士来了,今儿是这个,明儿是那个,他能有这种固定的身体记忆吗?没有。这种稳定的抚养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岁。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二人必须挣钱或者事业太重要,如果母亲没有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一对年轻的夫妇仍然只需要别人的关心,却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的婴儿;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那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亲或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

二、人性的恶是激发出来的,野兽就要关在笼子里,不要轻易放出来。善待他人有时是可以救命的。大家还记得复旦大学投毒案吗?林某某残忍的毒死了他的研究生室友。让这些高智商者做出犯罪抉择的关键因素是浮躁、愤怒、愤恨、咽不下这口气……在心理学中,这类感受词统统被称为情绪或情感现象。正是情绪力量使他们“不去想”而行动。还有北京地下停车场的摔婴事件。

我们在陌生人的社会中是无法识别对方是否有人格缺陷和精神问题的,这个时候一个冒然激怒对方的行动就是极为不理智的,因为你无法判断对方下一步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通过协商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呀,这个时候就比较危险了。我的建议是小事情最好协商或者退让,之后撤离现场;大一点事情也不要先激怒对方,看情形报警亦或寻求警察或亲友的帮助。在不了解对方底牌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轻易过招的,尤其是自己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的时候。有些朋友说,这不就是认怂吗。对,就是认怂!有时认怂比流血强!

在与熟人相处的时候,比如亲戚、同学、同事、朋友等。你貌似熟悉他,知道他的底牌!但是请你记住——善待他人!有时仇恨就是一点一滴累积的。个体的差异性有时可以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与否。现实生活中,一起学习工作的同事、同学不亚于婚姻初期的二人相互适应过程。高频率接触可让人在发生生理反应的同时,自然引起心理感受。生理引起的反应,如人体体味有大有小,动作有轻有重。心理感受,如说话的声音顺耳与否,言语风格舒服与否,话语有无冷漠或轻蔑感等。由于高频率、高密度的接触,不良感受往往也在不动声色中发生。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慢慢积累成为内心的怨恨。当个人不能很好地通过言语交流,不能通过其他方式疏散这种不良感受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积累就可能达到危险的量,进而寻找机会爆发。所以,这里奉劝大家检视自己日常的言行,太高调、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对别人的言语讥讽或侮辱真的不要有呀。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不要轻易刺激他人。人性是如此幽微!

第2篇:幽微的人性读后感

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我曾经专门找了她长达几小时的视频认真听过。李教授能特别自然地从犯罪心理学过渡到家庭教育,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领域,还给出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幽微的人性》这本书,阐明了许多的犯罪来自于早年的心理伤痕和人格塑造,人格问题源于早年,李教授之所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就是要让父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为了未来能减少人格异常,减少犯罪的发生。

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孩子年龄越小依赖心理越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在父母攒下的金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学历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业成功与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有看到的观念,还会有听到的观念,这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所强调的、坚持的东西,如“咱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这些话语在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孩子成年后,甚至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婴儿)被抚育成能够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孩子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础性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去学习?如果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会自然懂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一个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他是顺其自然地长大了,但这种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态。因为现在的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毛病”时再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左右到18岁前后,如果孩子出现了逃学、网瘾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就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没有给到他良好的心理抚养。

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就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教育他是没用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怎样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样去帮助那些对养育儿女一无所知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愿我们的孩子们能用感情、用心、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面对世界,对他人温柔以待,学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第3篇:幽微的人性读后感2000字

寒假里,每天乘女儿午睡的时候翻开李玫瑾老师的书《幽微的人性》。这是一本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书,但更是一本教育著作,提醒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的人如何去教养孩子的书。书中既有轻松的聊天内容,也有学术著作和论文的严肃论述,还有媒体上相关案件的详细介绍。整本书读下来感触最为深刻的便是:一个人的早年经历,尤其是早期的家庭生活环境,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这就让我想到当我们遇到问题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更多地得先从他的家庭,早年经历去分析这个学生的个性成因,再去分析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理解和启示。下面我结合书中的内容针对几个话题谈论一下自己的感受。

1.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

书中讲到一个案件:2003年,黄某用自制的“木马床”杀害了很多青少年,最后有一个孩子没被杀。为什么没被杀呢?黄某在折腾他的时候,这个孩子一直在哭求:“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大爹,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呀?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她会怎么样呀?”结果说得黄某某大哭道:“我妈才不管我的死活呢!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然后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认作干儿子,我陪你,我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黄某最后把他放了。看到这里,我有两点感受:1这个小孩情商真高,真会说。2这个犯罪黄某某还是有良知的。但是书中李玫瑾老师的话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她说这是天性,因为这个孩子特别善良,善良救了他。作为母亲要教会孩子善待别人。是啊,善良能救命,一念之仁能救命!

2.家庭教育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书中讲到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不分年龄、不分家庭背景,把孩子们混合在一起,然后分成两组,让他们看电视,一组放的是温情片,就是家庭和睦的,看人家怎么处理一些矛盾;另一组放得是暴力片,就是你打我我打你之类,然后干嘛呢?把孩子放出来,院子里摆着现成的家具,那些看暴力片出来的就开始踢球,你碍我事,我就揍你,而看完温情片的则是把倒置的家具扶起来,还互相搂一搂,拍拍对方的肩膀说话。事实证明,暴力片对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看到这里我就马上想到家里的娃看书的表现,半年前给她买了一套比较畅销受欢迎的绘本《大卫系列绘本》,书中描述的是调皮捣蛋的大卫每做一件事都让妈妈抓狂!可以说书里描绘的都是一些坏的行为,结果女儿特别喜欢让我给她读,至今天都读了不下几十次,但是我渐渐地从女儿的平日言行中感受到她的一些行为是在模仿大卫的言行,比如大卫上课总是动不动喊尿尿急,后来女儿也喜欢和我玩这个游戏,还有大卫把厕所的卫生纸扔进马桶里,结果有一天当我发现女儿也在这样做去大声批评时,她居然会说大卫也是这样的,后来和几位其他妈妈交流,特别是男娃的妈,都有类似的现象,虽然绘本不是暴力片,甚至有一点幽默味在,但是也侧面体现了电视剧也好,动画片也好,书也好,倡导方向很重要。我们常说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我想说更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所以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成年人也一样,如果长期处在负能量引导的环境中,你的言行,思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3.打架是人成长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打架特别重要,那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一个人早年经历过打架,他到成年就不会特别有暴力性。就好比小孩子之间正常的打打闹闹是有必要的,大人不需要太多的干预。相反一直强调孩子要“乖”,反而是压抑人的本性。如果一个人早年老被教成乖孩子,很老实,他其实会有情绪的,但是他没有机会跟人家拳脚相向,没有那种甩开膀子干一仗摔一跤的感觉,那他会怎么样呢?他对你的愤怒从身体上表达不出来,就全回到心里去了,于是就会积攒仇恨。那些变态的,搞爆炸的基本上都是这种人。从小跟人打过架的,绝对不去搞爆炸。曾经也有个学者研究不同国家的幼儿园,发现在日本孩子打架很少有告状的,他们打的时候,老师也不劝,如果打到有一方哭了,老师就把他们叫过来,双方站立,互相鞠个躬道歉就完事了,也不说谁对谁错。这是在鼓励他们相互之间有这样一种小的摩擦。说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很多身为家长和教师的言行,更多的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要求孩子做一个“乖”孩子,而恰恰忘了有些行为是有必要让他发生或者可以理解的。

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书中有一段话我读了挺有感触: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对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所以,每当我看到很多老师单独拉着孩子的手在那谈心,聊天给予心理辅导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上面这段话,先养人性再谈知识吧。纵观现代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似乎孩子的分数和所读的重点学校就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一个严重的偏差,李玫瑾老师在书中说到,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被人们敬佩和记住的成功者一定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同情心,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性格,不属于智力范畴,所以依然告诉我们:人性要养。特别是孩子幼年时,家长更要注重心理抚养。除了上面讲到的几点,其实这本书真的带给我很多新的知识。比如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伤医事件都跟鼻炎有关,为什么?因为鼻子里面有一根神经,叫三叉神经,这个地方的神经很微妙,不能随便动。曾经有个市的病人,当时央视做了一个采访,他就说自己做完这个手术后,每天都不能入睡,必须把一个笔帽两头弄通后插在鼻子里才能通气,生不如死。可是到医院去检查都被裁定为没事,说手术很成功,不应该感到痛苦,所以这种感觉在器官上是查不出问题的,他是神经问题,神经通路的问题太复杂了。还有我们时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身体这里痛那里痛,到医院又查不出来,其实是脑神经在作祟。或者说心理问题,因此,更应证了这本书反复强调的观点: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还有家长要多让孩子去发展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不仅对发展智力有帮助,而且可以让孩子有肌肉感,便于能量的释放,这样的孩子不容易被人欺负也不容易去欺负别人。

总之,李玫瑾老师的这本书深入浅出,不管读完哪一个章节,都会让你回味和思考。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在幼年时心理抚养的重要性,在不经意间传达给孩子们好的观念和思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师都能真正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抚养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4篇:幽微的人性读书笔记

一、重视儿童早期早期发展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说:人的问题都是早年的问题。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迫害,可能大家也有了解。所有的爸爸妈妈看到这个都会感觉心里不舒服,家长所有一切都给了孩子,孩子为什么还会抱怨呢?其实关键不在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在于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是否满足。李玫瑾教授在书中提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期也乱也困难,但是那个时期的好像这些案件没有这么恶劣,那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了,为什么案件会这么多?最大原因在于作案人的这些情感异常,情感异常在哪里?在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情感养育的这个过程缺失了。其实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特别是深圳这个地方,家长很多都是双职工,孩子早期成长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时间没有那么多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每天晚上家长也有陪伴,但是更多的是用在了学习辅导上,而学习辅导是一个对双方压力都很大的事情。这个是现实的问题,因为在深圳这个地方要想生存下去,那家长上班双职工也是不得已的。第2个原因就是深圳的升学压力真的是很大,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这个压力之下。那么这样一来情感养育,情感抚养情感陪伴的这个过程是有很大缺失的。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什么?

二、我们作为教师还能做什么?

我们作为教师很难去改变这些客观的东西,甚至比如说我们现在发现的一些家长养育孩子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就让问题在自己这里结束。

三、悲悯、理解之同情

李玫瑾教授书中提到的这么多,这些罪犯都是罪大恶极。但是,李教授讲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犯罪背后的原因,不是说帮他们洗脱罪行,而是分析这些问题来自哪里。这一点对我自己触动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当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就开始去批评,急于去指导去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很少去真正的停下来去问、理解问题出在哪里。但读了这本书当之后我真正思考:理解之同情,理解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批评。在书中当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点:如果我们遇上罪犯,怎样才能救自己一命,不要喊叫,把你把他当做你好久未见的一个小学同学,问他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处了,我能帮的一定帮。“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处了”,这就是理解之同情。

四、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乖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如果一个人早年被教成乖孩子,他的情绪从身体上表达不出来就回到心里去了,也许就会积攒仇恨,那些变态的搞爆炸的人基本上都是这种人。很多罪犯很多都是很沉闷的内向的,表面看起来很老实的,所以乖也有可能是压抑人性的。但是在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好像过分强调了“乖”这一点,仿佛乖和听话,这个就成了一个判断他是不是好孩子的准则。但是其实这样是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的,孩子乖了,他有很多想法和做法是压抑在心里面,慢慢的积攒就会积攒仇恨。但我们平时在班里面的时候是很少关注到这些默默无闻的乖孩子。所以,这一点对我的启示是:多多关注这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我们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当中去关注他们。

五、视野

对于孩子视野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孩子们的更多的视野和心思都是在学习上,学习成了一个唯一的结果和评判标准。但正如书中所说:读写算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最重要。(梁艳)

推荐信息

  •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1:47:54

    做家务之余,再次重读了《傅雷家书》。掩卷之后,怎一个字能表达心绪!父爱的博大精深局在其中矣。父爱的专注与专心,父爱的深沉与深刻,父爱的永远与永恒,就是我对这部书的理解。这部书是傅雷的儿子傅敏所编,是在傅雷于1966年9月3日去世后,十年的剩余书信的精华荟萃。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学者。因为不满而上

  • 关于《祝福》的读后感大全(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2:20:24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推荐了很多名著书籍让我看,她总是说:“你已经长大了,多看名著,起点高,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又看了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事写的是乡下妇女“祥林嫂”一生的故事。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

  • 《故乡》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2:57:54

    这时,鲁迅先生又写道:“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

  • 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的范文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3:39:24

    我们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被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动了,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课文写的是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儿子被埋在废墟下,父亲非常伤心。他想到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知道儿子在等着自己,不顾一切要把儿

  • 《厉害了我的国》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4:15:54

    元宵与家人一起去观影,正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上映,想着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2C》、《捉妖记2》、《红海行动》等电影一家人都看了,这次看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更何况这是很多年没在大屏幕观看纪录片了,让孩子见识见识也是好的。不看不知道,这部90

  • 关于《城南旧事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4:53:24

    【第1篇】今天,我看了一部电一影,名叫城南旧事。《城南旧事》也是一本书,书中主要分为五大章,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一娘一》、《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电一影里把《兰姨一娘一》一章减去。看完这部电一影,《惠安馆》一章使我深有感触。《惠安馆》主要讲了在英子家

  • 《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5:34:54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后来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

  •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6:05:2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也许没有真正阅读它。今天,我就怀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了《三国演义》(彩色版)。从《桃园结义》一直看到《计招姜维》,这本书都散发着浓郁的战斗之味。就说《离间计》吧!曹操杀死了马超的父亲。马超为了报仇,和韩遂率领大军进攻曹操。后来,曹操只得使用“离间

  • 关于《你是我的宝贝》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6:48:54

    你是我的宝贝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两本书,这两本书陪我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寒假,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黄蓓佳写的你是我的宝贝,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贝贝的孩子,她在两岁的时候患上了唐氏综合征,有轻度智障而且终生不能治愈,这让我想到他的童年时光是多么的无趣,像我可以像风一样的女孩一样自由玩耍,做自己喜欢做的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大全【1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1/29 17:22:24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田晓霞纯洁的爱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