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少年的你有感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需要我们去仰视,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如是说。
《少年的你》可能是到目前为止让我情绪波动最大的一部电影,或许是和片中人物处于相同年龄段,也刚刚走过为之奋斗十二载的高考,或许是自己多多少少也曾目睹过校园暴力,总之《少年的你》给我的观影感受无比复杂,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沉重。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影片中没有反派,有的只是在成长的路上迷路的年轻人,可恨的魏莱也有着她的可怜之处,亲情的疏离,友情的淡漠,让她在花一样的年纪变得残忍冷血喜怒无常,或许最开始她也只是一个渴望关注的孩子吧,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最终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在陈念的身上我看到了少年时期的矛盾心理,想要维护公理却无能为力,怕牵扯其中却又无法装作事不关己,影片恰如其分的刻画了她的倔强隐忍,或许她有许多的话想说,最终却都选择沉默,我钦佩的是无论生活给予她多少磨难不公,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掌心紧握的梦想,没有在沉默中爆发,也没有在沉默中灭亡,执着追求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远方,妈妈陷入传销骗局让她既要面对债主的追讨也要承受同学的嘲讽,她紧咬下嘴唇眼中带泪的永不认输的模样,让人心惊,让人动容,生活如斯,她能做的唯有坚强。刘北山是这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也是最让我心痛角色,我钦佩他那一意孤行为了朋友奋不顾身的魄力,扪心自问我没有那份勇气,我更为他那与年纪严重不符的成熟心疼,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中肆意享受恩宠,但生活让他不得不孤身一人去面对一切风浪。“你不还手,那些人欺负你欺负的就会越狠。”相比同龄人,他有了太多本不该有的经历,在此前的生活中他几乎从没有感受到过温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去不顾一切用生命去呵护给予他快乐与温暖的陈念,“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小北更像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用最朴素的方式去表达最真挚的感情,你对我好,那我就拼命对你好,哪怕与世界为敌,我也要护你周全。这三个年轻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偏执,曾经备战高考的我们也大抵如是,我很能理解故事中的人,在这种紧张焦虑的环境下人很容易走上一条错误的路,走错了其实不可怕,就像陈念小北那样,去接受,去承担,走出阴霾,终会拥抱阳光。
影片将校园霸凌这一敏感话题与高考这一敏感时期巧妙结合在一起,在心里压力沉重到极点的时候还要担心人身安全问题,很难想象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才能走出泥潭,幸运的是陈念这一路上终归是看见了光,以命相护的小北,处处为她着想,拽她走出黑暗的人民警察郑易,都在她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给她坚强,在陈念踏入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她已不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她终于是这温暖广袤大地当中的一员。片尾有这样一段文字让我感动良久,“We live in the gutters,but there are still people looking up at the stars”我们生活在阴沟里,却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诚如斯言,哪怕生活让我们身心俱疲遍体鳞伤,我们也应该乐观积极地去将他温柔以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最好的自己温暖相遇。
《圣经》中说我们每个人降生在这世界的时候都背负着原罪,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那么一隅净土,留给感恩与慈悲。
第2篇: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
“所有的光明的未来,都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在《少年的你》热播的时候,我因课业繁重,而且对青春爱情剧有些脱敏,对校园暴力也没有共鸣,一直拖到今天才看。果然,值得!
不论是从演技,题材,构图等各个方面,少年的你都能让人惊艳的“哇”出声音来,各个方面都高出了观众的期望值太多。但是这个电影的精彩不是我今天最想表达的内容,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对该电影结局的看法。
我不能理解。
有人说这个结局不好,太过政治正确,说这话的人一定只把它当成一部电影在看。而观点的不同不是我想争辩的点,人各有爱,喜好不同也正常。令我吃惊的某网站的高票答案,是一些人在分析了利弊得失后认为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结局。
我承认这是成年人大多会有的想法,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我却不愿意相信。在心里认同之余,总在某个恻隐之处有那么一点点失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假设过,若这个案件的一些已知参数变成是利绝大程度大于弊的情况。比如小北就是未成年,或者他们对于爱情就是比评论者口中的更加坚定呢?难道这个时候,在权衡过后,陈念就不该去自首了吗?
我眼中的陈念,是一定会去自首,哪怕没有警官的劝解。因为这才是她,做人做事都是善恶先行,坦诚不权衡的她。就像是她在为胡小蝶盖上衣服的一刻,拨打110救小北的一刻,陪施暴女三号回家那一刻。就像小北说的,她太干净了,她深信所有的光明的未来,都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良久的欲盖弥彰只会随着时间的发酵而愈发窒息。
再说说警官,我最大的触动在看他着急的看着两个少年录口供时的样子。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样子。陈念小北在看到依靠警察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选择叛逆,用自己的方法对抗世界,很燃,很热血,很孩子气。而这个警官有正确的三观,有人情味,虽然对法律或他的社会责任的不足之处有不满但却依然相信法律。这是我心中成年人该有的样子。在面对现实生活中不管任何部门的漏洞或缺陷,抱怨抬杠叛逆或接受现状都是个人有可能的作为,而真正推动这些问题得到完善改良的是警官这样的人,了解所有的无奈却还是心怀一股劲儿,一股想要保护世界的劲儿。
第3篇:少年的你观后感1500字
上映了很久之后才看了《少年的你》,这是一部以校园霸凌为背景的青春电影。易烊千玺形象有点儿让人惊艳,我查了百度才确定电影里面那个小混混就是TFBOYS里的洁白少年。小帅哥,小鲜肉很多,但有性魅力的小鲜肉确实不多,这个性感的小鲜肉让电影充满了浓郁的荷尔蒙。
周冬雨饰演一个好学生,正面临高考,她朋友受不了同学的欺辱跳了楼,然后就轮到她被欺负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冬雨遇见了饰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玺。周冬雨的勇气和坚定吸引了易烊千玺。易每天保护周上下学。有一次,周冬雨失手杀死了一直欺负她的魏莱。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两个少年一起策划躲过这场危机。然而天网恢恢,他们还是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校园霸凌这件事一直都存在,或者霸凌别人、或者被别人霸凌、或者看别人霸凌,它贯穿大多数人的学生生涯。
我上高中时,有个孙同学,他来自农村,人长的壮,性格开朗,学习也不错,高一第一天晚自习,他就和人发生冲突。高二有一天,我见他脸上一块青,门牙也掉了半截,问他怎么弄的,他说被何同学打的。等到了高三高考前夕,我又见他在走廊里被几个人围殴。之后我上了大学就再没他的消息。好多年后,同学聚会时提起他。他当年老是不服县里的同学,所以被人打,导致第一次高考也考的不好。之后他怕被打,没敢在本校复读,而是去了三中复读,尽管我们学校是县里唯一的重点高中。后来他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当了公务员,现在过上了让人羡慕的中产生活。
我高中还有个杨同学,他和我是同乡。杨同学梳着漂亮的中分,带着港巾,老板裤,小皮鞋,妥妥的潮人打扮。他和上面提到的何同学,两个人互相看着不顺眼。何同学召集小伙伴去打杨同学,这个杨同学也好惹,和何同学正面pk。当然打架还是要看实力,杨同学一个人肯定打不过何同学几个人。但杨同学有个能耐,就是善于也喜欢结识社会上的人,俗称“抱大腿”。杨结识了一个社会大哥,有社会大哥罩着,何同学就不敢动手了。高中三年,杨同学的靠山也不断更换。同样是打架,杨同学没吃什么亏。多年以后杨同学的靠山越来越大,现在他已是某省会城市的人大代表了。
而那位何同学,上学时每天头发上打着厚厚的一层摩丝,带港巾,小皮衣,也是潮人。他父母都是县里的领导,姐姐是县电视台的播音员,围绕何同学周围的一群小伙伴,他们的家境殷实,父母不是领导,就是商人,他们和农村来的同学比有明显的优越感,对于不服从他们的人,他们会动用武力让人屈服。何同学后来也来到北京,现在生活的很好,依然很帅很屌。
对于霸凌,不仅学生之间霸凌,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霸凌。老师欺负学生,学生欺负老师。我上小学时,老师已经管不住学生了,到了初中更是如此,必须要用暴力才能镇压住,打击校园流氓需要动用警力或者更加暴力的流氓。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是个小个子。第一天上课,就站在讲台上拿教案狂抽两名上课捣蛋的同学,打到学生鼻血直流。因此他的数学课纪律一直很好。直到初三,比较皮的同学才偶然醒悟,数学老师其实是个小个子,战斗力有限。而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就没那么幸运,虽然他也使用暴力手段,但不够强硬,很快学生们就不怕他了。师生之间的霸凌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你的软弱一定会被嗅到。
现在,我的小孩也上学了,那是一个不错的小学。和她聊天时会听她说,班上又有某个孩子被孤立了,大家不和她玩。她班有个智商低的孩子,是典型的被霸凌对象,每个孩子都可以欺负他,嘲笑他。有一天,这个低智孩子让一个低年级的同学给他下跪。
师生之间的霸凌在我小孩的班级也同样存在。小孩的英语老师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她管不了这一班的孩子,上课时经常哭着摔门而去,导致学校不得不更换一个更严厉的老师来。
《GTO》里有一集:鬼冢英吉去学校应聘老师,试用期学校安排他去教一个问题班级,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鬼冢动用了他的暴走族势力,吊打了几个领头的学生,并且对他们说:“如果我当不上班主任,你们都得去死。”,结果第二天,那些问题学生变得超级规矩,超级有礼貌。那场戏相当的搞笑,让人记忆深刻。经济发达的日本,其实是校园暴力相当严重的国家。
其实很多霸凌是不需要理由的,你和我们不一样,这就够了,学生之间首先要寻求的是相同。你可以阻止一个少年被殴打,但你不能强迫别人和他玩。孤立和排挤也是隐性的霸凌,对人的伤害也同样大。青春期是人生第一能量喷发的年龄,少年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必定要得到释放。
如果孩子被霸凌,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至关重要,坚定而强硬的站在孩子这一边,和孩子一起面对,陪孩子一起走完这段路。
第4篇:少年的你观后感600字
最近看了电影《少年的你》,里面的小北保护着陈念,使她远离校园霸凌,有观众评论,不是每个“陈念”都能遇到她的“小北”,这话没错,但是我觉得陈念能不能自我觉醒呢?有人说,弱者在霸王面前怎么可能变强,我觉得,过程是艰难的,但绝不是没有可能的,霸王也是人,虽然不讲道理,但是也有人性。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和同学打成一片就是打架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和同学打成一片是团结同学的意思。那么怎样和同学打成一片呢,大家都上过学,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迟钝,有的学生文静,团结同学看似简单,其实比爱学习爱劳动难多了。因为学习和劳动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团结同学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很多事情不可控,需要随机应变,所以说,班干部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有人说,惹不起,咱躲得起,也有人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每个人该如何自处呢,上学的时候有校园霸凌,上班的时候有职场歧视,如何面对,难道都幻想一个小北的出现吗。在老师不愿管,家长不好管的背景下,如何面对施暴者,甚至和施暴者搞好关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课题。
以前只考虑智商,现在更多的关注情商,为什么,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净土,但是如何在保护内心净土的同时,也能融入大时代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的,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面对不如意,有的人选择旅游,有的人选择倾诉,有的人选择唱歌,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我们终究要面对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愿我们都能遇见自己的小北,来自心灵深处的小北。
第5篇:观《少年的你》有感
想看《少年的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曾经以为的自由与放肆,终于,这一天,在老人和孩子都已经酣然入睡的夜里,我坐在窗边,关上了灯,房间里,只有我和忽明忽暗的屏幕:窗外,是都市的夜里到处闪耀的霓虹。乐园与失乐园,在青春的时光里,有时可能真的只是一念之差。
电影的开头有些悲伤,谁不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里,能拥有一方纯净的乐土呢?如果没有那一个瘦弱身影的突然坠落,如果没有那一次隐忍已久的冲动,如果没有对离开的执著和对母亲的救赎,也许,她的生活会像所有的少年一样,读书、考试、上大学、恋爱……灿烂而明媚。可是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于是她撕扯着迎来了那些明朗日子里隐秘而剧烈的伤害,她被孤立、被排挤、被戏弄、被暴力、被欺凌、被本该同样单纯的少年们一次又一次的灼伤。而她仅有的退路,不过是一个同样可怜又同样故作坚强的男孩。
我突然想到,在我的青春里,也曾遇到过许多像小北一样的孩子,他们另类、叛逆、骄傲又敏感,我看过他们成群结队地学着大人们抽烟、喝酒的模样;看过他们夜不归宿蜗居网吧疲倦颓废的模样;也看过他们为了躲避追打,从两三层高的楼上一跃而下无比疯狂的模样。在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以后,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令人震悚的瞬间。但,许多人年少的时光里,可能和我一样,在某个时刻,羡慕甚至渴望过这一份随时宣战的勇气与铁马冰河的无畏,那些果敢是那么可贵,那么迷人,那么令人倾心!可是后来,他们却说,那些坚硬与倔强不过是一袭脆弱的铠甲,在一片特立独行的孤独中保护着年少时自以为是的成熟、执拗可笑的尊严和一碰就碎的信念。于是今天,当长大后的我再遇到依然少年的你们,便总会想起那些郁郁葱葱的岁月,甚至觉得连你们的执拗与冲撞有时候都突然变得可爱!我跟自己说,你们不过是少年,是没有从时光的洪流里被洗刷过的纯净的灵魂,是像小北一样有着冷峻外表和炙热内心的狂热的少年。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它没有剧本,也不能重来。我们可以跌倒,可以挣扎,可以疼痛,却唯独不可以失去站起来的勇气。你们羡慕陈念,我想是因为她拥有一道暗夜里可以照亮一切的光,你们觉得那道光,就是小北。而我喜欢陈念,是因为她足够勇敢,因为不想趴下,所以便努力向阳而生,那道光其实是她自己。疼痛带给她伤疤,却始终未能阻挡她坚定向前的路,于是她成长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所以当我看到陈念穿着小北破破烂烂的T恤,面对着满身伤痕的小北坐在那一盏专属她的灯光下暗暗复习的时候,我觉得,真好!两个被残酷现实拖进阴沟里的灵魂,在这个破旧又孤独的屋子里相互依偎,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救赎。
你看,他们没有堕落,也没有自我摧毁!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荆棘丛生也好,满目疮痍也好,只有无惧而坚定走过,你才会发现,那里终于变成了乐园,一如陈念所说“This is our playgroud”!愿你们坚韧勇敢,永远有赤子的心和炽热的灵魂!
第6篇: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
陈念(周冬雨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饰)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胡晓蝶死后,陈念遭到了以魏莱(周也饰)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
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现都很不错,起码,他们都经住了大银幕特写的考验,而且,又都有各自的变化。导演其实很多小野心,比如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校园空间和调度的。“只有你赢,我才不算输”,很伤感,也很中二。
很久之前看的了,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在出狱后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外面的一切都是他所不熟悉的,无法正常的工作,交流,生活。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习惯真的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可怕的力量!
人的信念真的太强大,只要想做,而且坚持,总有一天会实现。知识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自己又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对易烊千玺本来是路人的,但是被他演技惊到了…真的,演的好,和周冬雨对视那场戏,我也跟着哭了。
面对坠楼,他们忙着拍照发微信,只有她为她盖上衣服。面对欺凌,他们假装没看见,只有她选择报警。因为盖衣服,她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人;因为报警,她遭到疯狂报复。袖手旁观的人平安无事,制止恶行却受到牵连。被欺凌了没人管,欺凌你的人死了马上就管了。受到伤害无法得到保护,犯了罪绝不让你少判一天。当初不重视你的遭遇;如今却想尽快结案,让你接受法律制裁。人人都说可以帮你,其实没有人能帮你。受过教育不一定就品质高尚;没上过学也可以善良正直。家境富裕的好学生其实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你眼中的小混混却真正付出行动保护弱者。你只看到他打架,却没看到他是为被欺凌的人挺身而出。你不会无私奉献,我也不会,但是他会。为了帮助她实现梦想,他甘愿献出一切。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第7篇:少年的你的观后感1000字
《少年的你》是一部以校园暴力为题材的青春电影。今天抛开男女主角的感情线,想来谈谈校园暴力。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叫胡小蝶的被欺凌者因为无法忍受施暴者的行为和旁观者的不作为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主人公陈念,因为站出来,成为下一个被欺凌者。经过胡小蝶自杀事件,施暴者并没有觉得害怕,甚至都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陈念。座位被泼可乐,被推下楼梯,体育课上砸排球……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老师说的却是:“离高考还有几天,还搞这种恶作剧”。这让我不禁发问,“恶作剧”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前每当我看见校园暴力的新闻,总觉得施暴者很极端,我的身边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长大一点会发现,其实校园暴力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在新闻上看见的只是那些典型严重的案例,这并不代表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嘲笑同学姓氏、身高,冷暴力不属于校园暴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生A和好朋友B之间发生矛盾,大家听信了B的说辞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A的错,都站在B这一边觉得B很可怜。于是大家都讨厌A,不愿和她说话,甚至A的同桌把自己的桌子搬到后面去坐。就算B说的没错,那A真的就糟糕到一无是处吗?她就活该被所有人忽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B开始也不会和A成为朋友吧。假设B在这个事件中真的受到伤害,那所有人排斥A给A造成的心理伤害谁能负责?
我们要允许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如果因为一次犯错就把这个人打入地狱,那世界上应该就不会有人类这个物种了。
人总是随大众倒,当大部分人给一个人贴上坏人的标签,其他的人也会如此。正是这样的一种“跟风”让原本B弱者成为了校园暴力的主暴者,而A则成为了弱者。那这样一来,谁是弱者?我们没法去评价,对AB都是伤害。可如果在这件事情发酵之前,大家愿意听A的言辞,愿意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处理这件事,那么对AB都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为电影中陈念的遭遇感到同情,为她有小北的保护感到庆幸,与此同时也衷心的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校园暴力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我们能做的是客观对待问题,遇事对事不对人。我们要允许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存在,一个简单的微笑或是保持沉默即可,没有必要去显露自己的不喜欢,更没有必要煽动周围的人去排斥他。希望你我都可为抵制校园暴力献出一份力。
第8篇:《少年的你》观影心得体会
近期,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火爆上映,把校园欺凌这一现象再次推到公众面前,引起社会的热议和讨论。
《少年的你》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是像胡小蝶被欺凌、陈念被全班同学嘲笑的事情,是很普遍的。
关于校园欺凌始终是社会的敏感话题,众所周知,校园欺凌一直频发,欺凌者洋洋得意没有遭受半点处罚,被欺凌者不仅遭受肉体上的凌辱更饱受精神上的摧残。
而旁观者还有可能落井下石。谣言猛于虎,青春期的谣言更是,甚至还要恶劣还要凶猛。对于女孩子的关于性的谣言,对于男孩子的欺负打骂,对于家庭不完整的孩子的肆意嘲笑,对于身材不太好的孩子恨意满满……他们本该是花季的年龄却在这个年纪承受了青春不该背负的伤痛。
欺凌事件可能一开始只是孤立,被欺凌者往往很孤独,因为谁和她做朋友,就会被连带着欺凌,或者被逼着划清界限甚至成为欺凌者的一员,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敬而远之,成为一个看客,甚至希望她一直被欺凌下去,这样就不会轮到自己,而这些旁观者的不作为,进一步加剧了被欺凌者的绝望。
想让所有人都看一下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校园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愿意守护一生的那个人,希望少年一直美丽。
对于魏莱这样的人,应该如何教育、惩罚?
对于校园欺凌,又应该如何避免?
如果欺凌已经发生了,又该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完善的问题。
只有制度更完善,法律更健全,父母、老师更关心孩子,不仅关心学习还要关心生活.....多方面同时进行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青春是一个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第9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你做得对,你要相信你做得对,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总会有阳光的”这是电影《少年的你》里一句经典的话。
一场高考前夕的校园意外,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陈念(周冬雨)是学校里的优等生,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
胡小蝶是在学校里跳楼自杀的,很多人都知道她为什么会自杀,但是却没有人敢说出真相,因为害死她的是班里的坏学生魏莱。
胡小蝶是班里的校花,她因坠楼身亡,警察判断她是自杀,至于原因却并没有查出来。胡小蝶自杀的当天陈念正好做值日,她并不是唯一的当事人,因为当时魏莱也在,是魏莱要挟陈念不准说自己那天也在学校的。在胡小蝶自杀之前,魏莱她们凌辱了胡小蝶,扒了胡小蝶的衣服,并且辱骂殴打了她,胡小蝶就是不堪受辱,所以才自杀的。善良的陈念原谅了魏莱,但魏莱后面说的话刺激到了陈念,陈念不小心将魏莱推下了楼梯,小北替陈念顶替罪名。电影后面的结局是小北再次保护陈念,但这次他不再戴帽子而是昂首挺胸,而陈念也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渴望这个世界少一些魏莱,多一点善良!同学们,我们不能改变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拒绝校园暴力(孙宇鋆)
第10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由曾国祥执导的电影《少年的你》荣获12个奖项提名。影片首次全方位深度触碰校园欺凌话题,从一开始就用神形兼备的写实,牢牢抓住观众,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与片中少年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
影片如同一滴落入青春净湖中的墨,在原本的澄澈中,泛起幽晦的波纹,把明洁染成了悲伤漫溢的深蓝。可以看到魏莱并不是纯粹的富二代傲气,或是天生恶性格,而是被父母的高度期望所致使的心理压力,进而扭曲发泄以维系存在感及自尊。
毋庸置疑,片中的小北与陈念最让人难以忘怀。陈念赴高考时,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送的花,陈念没有,但一路上路灯下的小雏菊都是小北亲自绑上去的。小北想,别的孩子都有花,我的陈念不能没有。所以他和陈念一样,会被那句“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所感动,约定了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出去。会一边策划和执行那个彻底葬送自己的计划,一边目送陈念走上高考这个自己曾也有机会、也向往过、但如今永远无法踏足的战场。
其实小北不是混混,是掉落泥潭的天使。
大多数人会惊于他们面对盘问时,那种斩钉截铁的否认,坚若磐石的固守。但那时候他们还没来得及开始去怀疑,这一切是不是最好的。在玻璃两侧,小北和陈念的面孔交叠在一起,于明晃晃的日光下,笑着流泪。他们彼此珍惜,两个不被红尘眷顾的人,用彼此守护的方式相互取暖,是这漫漫苦海中,一丝慰藉。
两人在《少年的你》中以精湛的演技,惊艳了在座的观众。周冬雨隐忍却又渴望向上的眼神令人揪心而神伤,始终不妥协地拼命生长。最大的惊喜是易烊千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表演资历并不久的新生代,全无生涩稚嫩,小北的倔强、执着、无奈和疼痛,他诠释得那么准确,用表面的放荡不羁,掩藏内心的温柔与失落。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下,千玺生动的微表情不畏大银幕的考验,像是一头不愿向命运屈服的幼兽,挣扎、怒、哀、愁,都充满悲伤的力量。
少年之心,没有成年人的波澜不惊和烂记性,所以有些记忆是一辈子的刻骨铭心。本该和其他人一样歌颂着青春万岁,随着孔明灯飞得愈高愈远。但备受校园欺凌的他们却早早地背负了成人的重量,他们的忍耐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子,割着自己斑驳的心,他们的忍耐也变成了施暴者变本加厉的资本。
看似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因为青春的伤痛而交叠在一起。我不由想起“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压抑的情绪中多了一丝庆幸,幸好他们遇到了彼此。小北为陈念在角落绑好的花,约定要一起走向光明,一起“绝境生花”。他是她记忆里,青春低沉又呜咽的旋律中,一记明亮的怒音,他是她最好的“少年的你”。
“让我们一起并肩而立成为更好的大人。”(杨雅博)
第11篇:少年的你观后感1000字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天空。——题记
“哇,易烊千玺和周冬雨演的那个电影开始播了。”“对、对,那个少年的你……”“我一定要看千玺……”一阵激动的呼喊在宿舍里飘过。追不上时代的我顿时一脸懵,真的不知道她们在说些啥,宿舍的姐妹们都熬夜追了起来。但是我对青春疼痛文学电影实在是不感冒,所以这部电影并没有吸引我,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在这个有着严重疫情,胆战心惊的寒假我还是把它看完了,看完后内心却有种复杂,说不出的感觉。昨晚我和我两个弟弟很早的就会房间,“姐姐,咱看电影吧,就看十五分钟。”立场不坚定的我就答应了。由我推荐了一直充满好奇的《少年的你》,但看到一半时我就感觉我的推荐是错误的,内心中慢慢地罪恶感。
故事的大背景是高考,影片一次次展现了奋战高考时期的学生们及老师们的真实写照。简单来讲故事是校园霸凌引起的血案,它也引发作者及社会沉重的深思。女主角是由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一起和她去领取牛奶的胡小蝶因校园暴力自杀了,这时只有陈念不忍心为她盖上了校服,但就是因为这一怜心为她自己惹下了麻烦,她成为了校园欺凌的下一个对象。成绩优异的她一心考上北大,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可是在高考紧张复习的关键时刻一系列的黑洞事件向她驶来,这时出现了男主——易烊千玺饰演的刘北山,起初是她用一个吻救了被打的遍体鳞伤的他,“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是小北给陈念的承诺,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爱这个与自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姑娘,他用尽了一切方法,甚至堵上自己的一切。他的一句话也可以体现出他发自内心的喜欢,他说,我是个混混,没有钱,没有未来,可是我喜欢一个姑娘,我想给她最好的结局。其实,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电影整体充满了压抑,甚至有些可怕,罪恶感就来自于我推荐给弟弟们看,陈念和小北两个不幸福的孩子各有不幸的遭遇,在彼此最困难的时刻陈念给予了他些许的关心与善意的帮助,为了她的大学梦小北也不顾一切为其顶罪,这看似愚蠢的做法,却在感情的荒原上绽放出一朵绚丽的花朵。最终两个人经历了岁月的重重磨难还是走到了一起。想起唐伯虎的那句诗“人不轻狂枉少年。”是的,少年时代的我们有无所顾忌的爱与纯纯的情。有时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少年的美好时光,更是那些我们为自己喜欢的一切而奋不顾身,无所羁绊,肆意汪洋。
看完后,一些片段不时浮现在脑海,突然发现作者在人物的取名上也别出心裁,“陈念”的谐音是“成长”,“魏莱”的谐音是“未来”,“郑易”的谐音是“正义”,一字一句反复推敲,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一面。“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这句话从小北为躲避镜头躲在陈念身后开始,贯穿始终,到最后,镜头拉长,还是那个少年的你,还是那个保护陈念的少年,这次,他坦坦荡荡,大胆地跟在了他的姑娘身后。
少年的你,少年的我们,可最终还是会长大。但愿也会有一个人,总在你身后,说“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文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