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好的爱情》读后感1600字

《好的爱情》读后感16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3:12:00

《好的爱情》读后感

读完《情商是什么》之后,又马不停蹄看了第二本书,好的爱情。起初以为这本书是讲一堆大道理、心灵鸡汤等,给我打鸡血。其实则不然,这本书的封面欺骗了我,它说:“好的爱情,长久的爱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然后,我越往后读越觉得这与心理学、与鸡汤无关,这是一本赤裸裸的浅显哲学书。

由于我在当时对我自身的迷茫有着急迫的解决心理,再加上书里的有些内容我真的认为是大家都知道,所以在读到第二章节的时候,开始读的比较粗糙(第一章节讲的是《关于爱情》,我还是基于自身需求读进去了).

先说说读进去了的第一章节:关于爱情。

陈果老师的爱情理论里,有的观念我是认可的,比如说一个人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他最欠缺的东西。我对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理解,我老公和我,我们的互相吸引,源于我们自身的某些东西的缺乏,这点我和他都心知肚明。读的比较快,第一遍读,可是整体的认知会让我觉得,我老公曾经非常非常的爱我,而我,似乎又一直在被动的接受着他的爱。读这本书的第一章开始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人,是不是不该选择我老公。有那么一两天我开始了彻底的否定自己,否定老公。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心离开了是正常的,他没必要一直爱一个不爱他的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认知。我充满了失望与迷茫。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也并没有读到能帮我解决的办法。后面的章节开始讲了大爱、大义,讲什么是大师、讲如何自我认知等,可是,第一遍读的我真的是稀里糊涂,走马观花。之后会再读第二遍,再次体会一下这本书。至少不是现在。等我多读一些书,内心沉淀之后,再翻这本书也许会有新的认知吧。

当然,书里面的有的大道理,我是很认同的,她说的有些话,我也是很认可的。摘抄在这里,分享记录一下:

“一个人‘自信的力量只能来自于自我清醒的自知之明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内在坚定的信念,与他人无关。”

“真正称得上贵族的那些人,都同样崇尚节制、勇气、公正和仁慈,正是这些东西赋予了他们所谓的贵族气质,让他们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一直真的很想做个高贵的人,而且我也一直在为这个方向努力,可是我知道我还不能做到真正的豁达,我还是会有时候会有嫉妒之心(虽然能很快压下去),我没有真正的势力,但是我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喜欢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这个应该不算什么,对吧。

“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但知道自己的能力,还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知道自己有能力不可及之处。而在自己能力边界之外的东西,他保持谦逊,保持倾听。”这句话,我想我基本上做到了吧,我在我的领域里,挺喜欢发表意见的,但是我真的一点都不懂得东西,顶多说说自己的理解,绝无任何狂妄的意见。其实说这个是有些想到我老公一些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他很肤浅的感觉,喜欢对所有事情品头论足,不管自己是否熟悉,又或者对大家都能看到的错误非要揪着不放,似乎别人不知道自己错了他必须提醒才知道。但是对一些深层次的错误,他看不到,他也意识不到。就在昨晚,攻击我写论文方法单一,其实如果我真的方法单一,我会认可他的说法。问题是,一篇论文,根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方法,一篇论文,就重在研究一个问题,我用3个以下的方法,甚至可以只用一个方法,研究透彻我的研究对象,这就足够。他又还偏偏很爱用强调词:“老”。“你老写论文方法都太单一。”这句话我听着非常不爽,他抱怨指责的时候,非常喜欢说“你总是。。”“你老。。。”,他擅于夸大其词,可是自己也浑然不知,让我后面和他挂视频后一直都非常不舒服,但是鉴于当时他和我都有自己的事情比较忙,我没有立即反驳他。可是我之后一定会找机会说一下他这个很让人不舒服的毛病。能举的例子太多了,经常因为他这些夸张的形容词搞得人非常烦躁。

我始终坚信,人需要有信仰,信仰源于人的内心。书里说“‘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人内心坚信某一套价值观,这是他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生命意义”。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算是比较深的,我有我的信仰,我也一直在朝着我信仰的方向生活,信仰是一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够实实在在指引人向某个方向一直走下去的东西。我一直都有那份看似虚无的信仰---自我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个人修为的不断提高。

其实整本书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看进去的是最后一部分内容:“把我说给你听”。这是陈果在分享自己。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她分享给大家的第一句话,类似的话我也听过,也说过,但是也许是信仰的力量,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不由得感慨、激动。甚至急于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活在当下,把当下过好,其实就是在过好捏人生,因为你的人生的过去,你现在没法改变,但是你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决定。所以好好地、真诚地、用心地或者,把生命活成一个礼物,活成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你的那个虚无缥缈、永远不来的未来,恰恰是由你这个最真实的当下决定的。从此刻开始,就从当下、现在开始,竭尽全力在你的能力之内,在你的范围条件限度当中,去创造你能创造的最大幸福。”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这是她分享的第二句话。“不要影响别人,不要干扰别人的自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自己,活出真实的你,率性一点,自然一点,从容一点,真实一点。一个人喜欢她自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当你自己喜欢你自己的时候,你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散发出一种自由。什么是优雅,言行自如,即是优雅”。“自由、自信、从容、优雅”。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这本书可能我读的太快了,没有太多的体会,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肤浅,只能对其中一些我自己能有所体会的话语会有所理解,对无法体会的话语,或者说距离我似乎很遥远的话语,又或者说我觉得很无聊其实都知道的话语,我都是很没有耐心的走马观花。

以后有机会,再读一遍,再体会一次。

推荐信息

  •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3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

  • 贾平凹《浮躁》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3

    贾平凹《浮躁》读后感贾平凹是小说大家,他的作品总是令人抚卷赞叹,给人启迪。现在距贾平凹先生发表长篇小说《浮躁》的时间过去了整整24个年头。《浮躁》是1986年发表的,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旧话”重提呢?因为,依我之见《浮躁》确是贾平凹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渐趋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浮

  • 阿来短篇小说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3

    落在尘世《老房子》是阿来1986年12月11日(这个时间虽多次考证仍无法确认)完成于马尔康的短篇小说。它顺着人物失而复得的意识流,流荡出一个男子卑微的人生,以及一条隐蔽的传统--不是表面上的少数民族风俗,而是东方精神生活的传统。《老房子》为我呈现出的,是一种不无宗教精神的世俗生活的传奇,也通过某种不

  • 荆棘鸟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荆棘鸟》读后感长篇小说《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考琳1937年6月1日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2015年1月29日逝世。是澳大利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童年起,她便酷爱读书,对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因理科成绩优异,读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

  • 青铜葵花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青铜葵花》读后感著名作家曹文轩老师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曾获2005年十大好书奖、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以及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一个命运曲折的七岁女孩儿葵花,与陌路相逢的哑巴哥哥青铜一家的故事。文章将青铜与葵花情逾骨肉的那种手足情描写到了极致,读完让人

  • 路遥作品赏析 路遥小说品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路遥作品赏析路遥小说品读十八岁生日当晚,我无意间翻阅《收获》。看到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如同吸铁石般将咱吸引,30万字小说,6钟头一口气读完,忘记吃饭,让我感受到何为废寝忘食。人过中年,慢慢懂得。也许路遥就是在那个年代渡过苦难的童年,他奋斗过,在无耐生活中徘徊过,尤其是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也雷同自己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受感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共十七章。前十章是上篇,后七章是下篇。内容多而深刻。尤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

  • 《在另一种生命里》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在另一种生命里》读后感刚刚忍受着眼睛的极度不舒适,急切地看完了《在另一种生命里》的最后几页书。这个故事真的很令我震撼,看完的几分钟内,心里的激动和幸福感久久没有平息。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个书评里描述的,永远没有猜到结局,每一个结局都是另一个开始。锲子是一封信,在看书过程中,我不断地返回来看那封信,一开

  • 《走出荒原》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走出荒原》读后感《走出荒原》,作者谢丽尔•斯特雷德。她独自徒步1100英里。她为什么徒步?她无法接受母亲的离世,无法接受渐行渐远的家人,她无法接受爱丈夫却出轨的自己。她如何徒步?她独自一人,背起山一样重的行囊,她一路不断地相遇,也不断地道别。她和弟弟射杀了陪伴他们母亲十几年的如同他们姐妹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我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我们每个老师,也是我从教内心执着的追求。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师》让我懂得好老师的标准,让我们更明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