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路遥作品赏析 路遥小说品读

路遥作品赏析 路遥小说品读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5 01:19:06

路遥作品赏析路遥小说品读

十八岁生日当晚,我无意间翻阅《收获》。看到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如同吸铁石般将咱吸引,30万字小说,6钟头一口气读完,忘记吃饭,让我感受到何为废寝忘食。人过中年,慢慢懂得。也许路遥就是在那个年代渡过苦难的童年,他奋斗过,在无耐生活中徘徊过,尤其是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也雷同自己的某些经历或梦想,令人佩服。从热爱路遥的小说,直至崇拜路遥这个人,只要有他的小说文章,我如饥似渴地品读。后来,小说《人生》被改编成电影,轰动整个中国,路遥也一举成名,从此他的中短篇小说广为流传,如《惊心动魂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等,路遥并非为此而满足,而是要创大作,他离开喧嚣的省城,离开六道巷作家协会,背着行囊回到广阔无垠,山岇纵横的黄土地,去无际的毛乌素沙漠,去陕北老家体验生活,找小说原型体裁,为了深入了解孙少平在煤矿工作的环境,去陈家山煤矿井下工作,深入城乡结合部,进一步了解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以及陕北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确定创作小说《平凡的世界》,在这期间,他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三次阅读《红楼梦》,七次阅读柳青的《创业史》,手指磨出了血,用手掌去翻,他将自己封闭在陕北一个小县城招待所里,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寂寞生活,即每天通宵达旦写作,清晨开始睡觉,上午11点起床,除简单吃饭,全身心投入创作,不和别人言语,招待所所长误认为他精神有问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可谓呕心历血,当写完初稿的最后一个字,他将原珠笔抛向窗外,整个人都变了形,终于完了百万字巨著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后来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路遥是在陕北土生土长的优秀作家,他经历过苦难的童年,最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的艰辛,他始终没有离开陕北那片黄土地,困难和抗争的青年时代,是他小说原型的真实写照,小说源于生活,传颂改革开放的信息,使文学艺术达到沉郁幽邃,博大精深,《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名小说,将陕北风土人情和那个年代年轻人与时代抗争的精神反映的琳璃尽致,小说中的马建强,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巧珍,润叶等热血青年曲折的爱情,以及感情纠葛,让读者如痴如醉,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反映、七、八十年代的三农状况,以及农民吃苦耐劳的本色,全方位地颂扬了人物的真善美品德,即是反面人物,也有“人之初性本善”可圈可点的一面,整个小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生动鲜明的人物原型,也正像路遥自己,读者也仿佛认为写的是自己,读路遥名著,也就是读路遥传奇人生的平凡世界。

人生无常,42岁的他英年早逝,黄土坡上方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华大地少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作家,但他所讲的像牛一样劳动,向土地一样奉献的精典名句让人刻骨铭心,他还讲过,生活不能等别人安排,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的精妙语句,以及他的小说,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永远在中华大地传颂!

在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无疑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沉重而充满力量的文字和作品,“不仅是一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社会历史画卷,更是一支内涵丰富令人荡气回肠的人生命运交响曲。许多作品在描述我国十年大转型时期社会巨变的同时,对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扫描,塑造了一系列城乡地带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有性格丰富、理想远大、拼搏进取的男性人物,也有众多特点各异、生动鲜活的女性人物。在这些美好的女性人物形象中,有广为读者喜爱的心灵纯净、品德高尚的农村女性形象,也有那些思想敏锐、自尊独立、执着理想的城市知识女性形象,还有一些表面接受现代教育,但内心仍具有传统道德观念的城乡交叉地带女性形象。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女性身上,集中体现着特定时期女性的三种形象和特征。

“传统美德作为一种抽象的美是难以打动人的,作家的功力在于把这种传统美德具像化,并经过一番艺术的强化,把这种传统美德镶嵌进处于特殊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特殊的人物形象中,使之生动、具体、可感、优美。”路遥的许多作品中都倾注笔力于这些具有传统美的农村女性上,如《人生》中的刘巧珍、《姐姐》中的小杏、《风雪腊梅》中的冯玉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兰花、贺秀莲、惠英嫂等等。这些女性或是文盲,或是没有多少文化,在农村长大,从小养成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纯洁高尚的优良品德,只要是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应该具有的美德,在她们身上都能一一找到。她们之中有心灵美好、感情真挚、纯朴自然的刘巧珍,也有甘做贤妻良母、自觉承担起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义务,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为家庭和丈夫无私奉献了自己一切的孙兰花、贺秀莲。在这些女性人物中,最能代表农村的传统女性就是刘巧珍。

“刘巧珍是路遥给我们塑造的第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也是作家系列中最为动人情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典型。”巧珍,这个大马河川道最漂亮的女子,美丽又善良,多情又温柔,有金子般的灵魂。此外再加上勤劳、朴实、忠厚,对高加林的矢志不移和爱情上的献身境界,一个传统的贤良女性所具备的美她都具备了,连没有文化这一点也不曾缺乏。她倾慕同村有文化的高加林,但又十分自卑,只能在心中独自编织自己的爱情梦想。在高加林遭受打击,心灰意冷,断了成为公家人的希望后。她勇敢地袒露了自己的少女情怀,用真诚炽热的爱,给了逆境中的高加林以极大的感情慰藉。她告诉加林:“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在对高加林真诚无私深爱的过程中,她还热切地孝顺未来的公婆,身上表现着传统女性牺牲奉献精神的品德。但是,当高加林成为“公家人”下决心与她分手时,尽管面对这一沉重打击而内心十分悲苦,却仍说:“加林哥,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善良宽厚的品性,使她没有撒泼放赖或想办法施加报复,也没有从此失去生活的热情和信念。她用劳动来排遣自己的伤感,并带有几分无奈认同现实的心情与马栓结了婚,重建自己的新生活。尤其感人的是,她在高加林“倒霉”再度从云端跌落到高家村的黄土地时,坚决反对并苦苦哀求企图羞辱他以泄私愤的姐姐,打消了报复的念头,而且还向她姐姐的公公高明楼说情,希望能重新安排高加林当民办教师,缓解命运对他的打击。这种菩萨般的心肠,实在感人至深。这个集中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姑娘,的确是作家倾注感情汁液,为当代文学长廊贡献出的具有典型传统美的农村女性代表。

路遥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敏感的,他也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以及对中国女性的影响,于是他“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好的事物”,精心刻画城乡改革中顺利实现转型的现代独立的城市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身上具有着浓烈的现代气息,她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接受知识和教育,并能在较短的时期内接纳新的事物。她们自尊自立,敏锐进取,敢爱敢恨,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农村的闭塞,落后和愚昧,不但没有禁锢她们的思想,反而培养了她们不安分、不满足的心理特质,文化知识的新钥匙,开启了她们向往更高更远方面的心智。独立是她们最大的特点,智慧是她们最高的武器,也是体现她们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她们的美是具有知识和理想并重的现代女性美。这些女性有城市知识女性不太成熟的代表《人生》中的黄亚萍,有心灵纯洁和精神境界崇高的青年知识女性代表《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郑小芳,也有着生逢盛世进入大学的孙兰香和金秀,但最能体现城市的现代女性的则是《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

如果说刘巧珍是农村传统女性的代表,那么田晓霞则是城市现代女性的代表。田晓霞的“根”在双水村,但她是在一个干部家庭和城市环境中长大的。由于受父亲田福军的影响,她从小就养成了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对事物常有超出年龄的不凡见解,并养成了喜欢冒险,敢爱敢恨、大胆泼辣的作风,具有洒脱男孩子的性格。她对知识的渴求有一种独特的韧性,在大学里接受了高等教育,更是受到现代文明的熏染,具有极高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特别是在对待感情上,她更多地把爱情追求同对理想的向往相维系,偏重精神的契合,更多地考虑到恋爱对象在今后生活道路上能否保持共同的理想趣味和追求。她和孙少平,一个省委书记的女儿和处在城市最下层揽工汉的爱情,按世俗的眼光,他们俩并不般配,但在田晓霞心里却连这类世俗的半点顾虑都没有,她深深地爱恋着这个爱读书思考,富有才华抱负和自己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掏炭男人”。同样在事业上,天性的闯荡和冒险精神的她是一名省报记者。记者的职业圆了她的梦,使她的各种美在这个职业中得到充分显现。冒险精神使她果断地下井了解观察煤炭工人的劳动情况,不顾一切的冲锋精神,让她在暴风雨前赴抗洪前线捕捉第一手消息,牺牲精神让她在陕南抗洪前线采访时,为抢救落水小女孩而英勇献身。她的肉体生命虽然终止了,但那种超越世俗人生的态度,追求爱情所映射的理想之光,那种关键时刻舍己救人的崇高牺牲精神所产生的巨大震憾力,却长久在天地间,成为一尊二十世纪末期浪漫女神的美好化身。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为当代中国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是他创作敏感区最重要的收获。”他的作品描写城市与农村交叉地带,深入诠释着这个特殊地域的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状况,以及性格丰富而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当然,女性人物形象也不例外,这就形成了一种特定时期独特的女性形象城乡交叉的女性。与第一类农村传统的女性相比,她们有文化、有知识、有主见、凸现着城市现代女性的美,但是她们又生存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道德观念和束缚,徘徊、复杂、矛盾撞击于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之间,使得她们身上体现特定时期的一种传统与现代女性相融的矛盾心理,其中这种复杂女性代表最为鲜明的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

推荐信息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受感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共十七章。前十章是上篇,后七章是下篇。内容多而深刻。尤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

  • 《在另一种生命里》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在另一种生命里》读后感刚刚忍受着眼睛的极度不舒适,急切地看完了《在另一种生命里》的最后几页书。这个故事真的很令我震撼,看完的几分钟内,心里的激动和幸福感久久没有平息。就像之前看到的一个书评里描述的,永远没有猜到结局,每一个结局都是另一个开始。锲子是一封信,在看书过程中,我不断地返回来看那封信,一开

  • 《走出荒原》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走出荒原》读后感《走出荒原》,作者谢丽尔•斯特雷德。她独自徒步1100英里。她为什么徒步?她无法接受母亲的离世,无法接受渐行渐远的家人,她无法接受爱丈夫却出轨的自己。她如何徒步?她独自一人,背起山一样重的行囊,她一路不断地相遇,也不断地道别。她和弟弟射杀了陪伴他们母亲十几年的如同他们姐妹

  •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4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我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我们每个老师,也是我从教内心执着的追求。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师》让我懂得好老师的标准,让我们更明确了自己

  •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人类简史》读后感《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

  • 《曾国藩传》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曾国藩传》读后感刚刚完成60万字的长篇小说《东京人》阅读之后,小溪开始认真研读张宏杰撰写的《曾国藩传》。首先《曾国藩传》从屡次科举不中的曾国藩父子双双去“赶考”开始,让原本一板一眼的人物传记有了烟火气、生动地拉近了读者和晚晴重臣的距离。善于总结、尤其是失败后的总结曾国藩总结

  • 《山居岁月》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山居岁月》读后感读完《山居岁月》这本书,他告诉我们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小男孩在高耸的大山上进行野外生存和他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挖树洞做房子的情节。在野外生存,必须要一个小屋子来躲避严寒。小男孩机智聪明,居然可以选择烧树洞来制造房子,最适合当树洞的树就是白桦树啦!因为他的树

  • 《万古江河》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万古江河》读后感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平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席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先生论史,追

  • 《局外人》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局外人》读后感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主人公“默尔索”,他因杀人被法庭指控,却由于“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等一系列异于常人的冷漠行为,被评审团认定是蓄意杀人的魔鬼,整件事情异常荒诞。格格不入的人往往会被社会的大多数排斥,这样的现象已

  • 《做个快乐读书人》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55

    《做个快乐读书人》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读书的心态很重要。如果一心求快,往往欲速不达,可能从机械的状态中理解许多遍也不一定能弄懂书本的意思;如果只是为了物质需求,将读书视为任务,读完一本书“如释重负”,读书就会成为一块砖头,冷、死,还得费好大力气搬动。古来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