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200字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5:45:00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一部令人意外的人生故事

第一次听到书名是大学时期,室友是其中一位读者。因为书中似乎有些色情描绘【然而我之后似乎并没找到太多,捂脸】,便向我们吐槽过,但也仅止于此。作为“标题党”,这样的书名着实无法引起我足够的拜读欲望。至今已三年有余,机缘巧合下,我也终于成为她的又一位读者。

单看书背的文段摘录,我曾以为她讲述的是一位农村的闲散青年,在欲望和懒散的诱惑下,不断频繁地通过卖血来满足自身的各种欲望,终焉引祸身败的悲剧示警。

然而作者用他意外的描写给了我第一记耳光。卖血是生财之法,对根龙和阿方而言,或许可谓是生财之道,但对许三观而言却不是。

许三观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有普通的外貌,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家庭。即便家庭中有着主观且未曾证实的“外遇”,生活也影射了那些年代的困苦与纷乱,但他似乎与我所了解接触的绝大部分普通人并无二致。他真实得近乎触手可及,似乎毫无小说主角的特质。

因此,整部书的大部分剧情都未能激发我强烈的追随欲望,偶尔会有对时代映衬却也只是微泛涟漪。直到后半部分许三观卖血救子的桥段才令我不自觉地心系主角。

一乐是许三观的儿子,是许三观主观评断外表就认定其是妻子婚前偷人所造的野种。三个儿子里也仅对一乐有差别待遇。经历荒年的挣扎与一乐的反抗,他才终于对一乐有所回暖,再到之后的稍有升温似乎一切看起来都是那般平淡而日常。直到一乐病危入院,许三观为凑钱救子不断卖血,我才领会到其深深的触动。

不仅是有余他对一乐爱的转变,令我触动的还有这股“触动”本身。本书前半部分我一直以读者的身份从旁围观,从他琐碎的生活中了解上世纪的乡镇日常,了解“三年饥荒”“文革”的时代变迁,了解自己可能今后也会不得不面对的家庭矛盾与人情现实的无奈。但也只是了解而已。但读至后半部分,当其为救子而不顾自身不断卖血凑钱时,我虽能明白这份父爱如山,但却有了更明显的身临其境之感。仿佛那骨瘦如柴的形象近在眼前,而我也能感受到街角边寒风刺骨以及那在四层被褥之下依旧瑟瑟发抖的身躯。甚至在他行程的后半段曾有冲动想伸手阻拦他继续卖血。

后半段的情节发展与我读之前的臆想有些许的类似,主角确实在不断繁复地通过卖血来满足自己,但却并未给我一丝一毫的意料之感。反倒是意外有加,意外的是卖血的目的,意外的是那一层不可名状的真实与辛酸。由此我也大致明白,或许正是前半部分描写的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正是他如此的普通与真实,才让我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自己代入其中。

如此普通的主角,普通的剧情,普通的背景;也正是这样的普通让他变得无比真实,真实到下一秒这些人这些事或许就会出现在我自己触手可及的生活之中。亦或许他们已经出现。

当我读完许三观由于年老而无法也不必卖血,以一句“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结尾后,我完全没看懂作者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语句来结束这个故事。但却无伤大雅,我仍然认为读出了其中对亲情之爱的转变以及对现实无奈的主题。

直到我看到了最后的最后,那与故事本不应有关的三版作者自序,他又用他直白的文字给了我又一记耳光。

“这是一本关于平等的书,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而我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认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

自此我才算大致明白了《许三观卖血记》中“卖血”两字的目的。卖血从来都只是迫于无奈的最终选择。除了最初的尝试以及最后一次的失败,他从来不会轻而易举地选择卖血,即便是儿子生命垂危,他也会像普通人那样选择先求助街坊四邻。最后再决定卖血。每一次卖血成功都是为了填补生活的空缺,为了铲平自己与他人不同的鸿沟。卖血是为了和别人一样娶到女人;是为了能让搬空的家产恢复得如同别家一样;是为了弥补自己一时性起的冲动;是为了能让家人在荒年也能享受一次美味;是为了能让儿子在队里的待遇与别人无二;是为了......当他为了自己,第一次,最后一次,唯一一次卖血失败后,卖血已经不能成为他填补的工具,“他一生都在追求平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屌毛和眉毛都不平等。”即便有再多方法追求平等,时间却不会平等地对待金时与往日,从来不会。那种不平等会随着时间而在身上刻下痕迹,却无人能够填充。

当追求平等的工具不再,而真正的平等却又那样遥不可及,当明白了这些后,故事自然也就结束了。

我也终于明白,纵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最“哈姆雷特”的,恐怕也只有莎翁眼中的那一位吧。

推荐信息

  • 嫌疑犯x的献身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6

    嫌疑犯x的献身读后感陈子奇一个人的价值坐标决定他的行为取舍,进而决定他的得失,从而决定他的人生。同样的《嫌疑人X的献身》,有人看到贯穿其中并成为故事转折点的爱这也许是正途,也是作者所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的我却完全没看到这个,完全没有。小说刚开始,石神的冷静是如此地绝对,对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吕兆恩我读完了《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不得不敬佩主人公人郭晖。河北女孩郭晖,命运似乎是捉弄了她,因为一次挫伤和医院的误诊,她竟成了高位截瘫。从五年级开始,她就辍学了,只能躺在床上。但她没有放弃,自学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又在父母的帮助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大,成为北大建

  • 动物农场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动物农场》读后感育成小学六年级一班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动物农场》。本书写了一个农场的动物在一头猪老少校的指引下,将这里变成了动物的地盘,每只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杀害,在两头猪的领导下,干着自己的工作,粮食更多了,动物们也更快乐。可没过多久,一头猪就用自己培养的狗驱逐了另一头猪,从此,他就

  • 昆虫记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昆虫记》读后感今天我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是因为他喜爱昆虫,长期亲自去自然界仔细观察昆虫。他对很多昆虫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实验。比如:蝗虫、萤火虫、红蚂蚁,螳螂,蝉,甲虫,蟋蟀等等。这本《昆虫记》中介绍了很多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相信大家都听说过19世纪的一位没有被盲、哑、聋打垮的人物吧,没错,他就是中外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是的乱世枭雄;那

  • 《青铜葵花》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青铜葵花》读后感《青铜葵花》这本书讲了: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起生活,一起长大。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尽头,每天都盼望葵花快点回来……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二拍中最有名的一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它写的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又有其他悲剧所没有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故事的开头是非常普通的,富家公子李甲在京读书,遇见了名妓杜十娘,从此日夜厮混,花掉了大把大把的银两。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关于阿富汗历史政治,种族文化的故事,我就不在这儿班门弄斧啦。而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与书中主人公的经历很相似,我想这应该是他能

  •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7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读完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说起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本书也算是我的哲学启蒙读物。本书讲述一位叫苏非的少女,在某一天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并在一位导师的帮助下,按时间顺序学习并了解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思想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了解自己,只是一本书中的人物,而自己的作

  • 张爱玲散文《天才梦》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8

    张爱玲散文《天才梦》读书笔记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主要写她在文学方面有天赋,是个天才,而生活上显露出惊人的愚笨。文章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句话“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