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如是我闻》读后感

《如是我闻》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8 16:32:28

《如是我闻》读后感

漫品《如是我闻》有感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感到好奇的便是这个颇有文言气息的题目如是我闻。辛先生到底听到了些什么?又是要表达些什么?上网搜查了一下才知道,“如是我闻”其实是佛家用语,出自《佛地经论》。原文是“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还没开始看这本书,我就已经被这一串如是我闻、我闻如是弄得是晕头转向,大叹不解。又查找了不少有关“如是我闻”的注释与见解,却还是没能理解它的意思。这使我不禁有一些气馁。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觉得或许这个题目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艰涩难懂。如是我闻,其实所写的就是作者辛丰年先生对音乐的欣赏,对音乐的“见道”。

犹记得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经说过,要看一本书、要了解一本书,首先要看这本书的前言部分。这本《如是我闻》总共收录了三篇前言,一篇是这本书的制作组所做的关于“为何读书”与“怎样读书”的讨论。由于这篇前言与本书无太大关系,故这里略去不讲。后面的一篇“序”是由我国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吴祖强先生所作。辛丰年先生并不是真正的音乐理论家。在这里,一个真正的音乐家的评价便使得这本“门外汉”的音乐评论作品集变的格外拥有价值。最后一篇前言是“作者的话”。辛丰年先生在这篇前言中道出了写这三十篇短文的动机。辛先生认为,无论是何种音乐都值得人们严肃地倾听、认真地欣赏。虽然我们也许无法真正做到品鉴音乐,对每一部作品指指点点,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只要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严肃认真地去听,总是会有收获的。

《如是我闻》是一本辛丰年先生的作品集。除去开篇序言外,这本书一共收录了辛丰年先生整整三十篇“听乐实感”。辛先生一直强调,自己对于音乐“只是一知半解”,是个“门外汉”。但是就如序言中吴祖强先生所说,“归根结底音乐主要也还是为给‘门外人听的”。真正对音乐有深切感受的往往还正是这些“门外汉”。辛丰年先生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门外汉”,他的那些琐碎感受反倒是可以让人如醍醐灌顶,直想道一声“好”。

首篇文章的题目是《一花一世界》。以这么一句佛家经典为题的文章讲述的却是对几首经典小品乐曲的评析与感受。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犹记得第一次记住这句话正是年少轻狂时。那时仅仅是被这句话的美丽与风靡所吸引。等到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倒是品出了一种“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味儿来。想必辛先生是觉得,在音乐的世界中,一首短短的小品乐曲与一首壮志激昂的交响乐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一首小曲也是可以形成一个独有的小天地,拥有其巨大的的音乐价值。

在《如是我闻》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即是说音乐是“无形画,有声诗”。在辛先生的文章中,音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而是被具现化为生活中所有的可观可感。比如说那首《回想》(《Souvenir》)。辛先生将这首小品乐曲与欧·亨利先生的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结合在了一起。那沉沉幽暗的旋律就如同那残留在腐朽窄小房间中熟悉的木犀草香,就着哀思与绝望,透露着灵魂的芳香。在这里,音乐不再回荡在耳边,而是萦绕于鼻端,经久不散。

读这本书时,我总是会感到有些微微的紧张感。不是因为辛丰年先生的文笔犀利刻薄,相反,辛先生总是用一种淡淡的平静来表达他对于音乐的感受。这种平静就如同大海,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是波涛汹涌。从辛先生的每一篇、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中都透露着对于音乐的认真追求。辛先生不像那些所谓“专家”,对音乐品头论足、夸夸其词;也不像那些娱乐者,对音乐听听就算,仅为消遣;更不像现在某些音乐人,对音乐百般算计,追求效应与利益。辛丰年先生仅仅是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用他自己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对音乐细细欣赏。折服于这种认真之下的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不禁认真起来。一首首细细查找着书中所述的每一首曲目。正如辛丰年先生所说,“许多音乐作品”让人“仍想一听再听,再去受它的折磨”。辛先生的文章也如这般,让人仍想一阅再阅,再去受它的熏陶。

推荐信息

  • 《走进<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7

    《走进共产党宣言》读后感2018年在我们共产主义人的历史中注定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2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170周年,5月5日又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

  • 《自由学习》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自由学习》读后感当下的教育,学生是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自由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由学习》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探索研究。“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或相

  • 《弥勒佛传》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宏忍如大地《弥勒佛传》读后感因为去了雪窦山弥勒道场,拜了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回来之后趁着热乎劲读了这本《弥勒佛传》。这是明一居士写的一本佛法小说,讲的是唐末五代时期弥勒转世为“契此”即大家熟知的布袋和尚的一生,也适时穿插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有关弥勒的种种。书中

  • 人类简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人类简史》读后感《人类简史》这本书是卢望军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如果不是老师的推荐,我想我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打开这本书。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书通常都是枯燥无味并且是十分生涩难懂的,是我认为的看不进的系列书籍。抱着不服输的意志,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卢望军老师把这本书推荐了给他们的学生看,四年级的小朋友

  • 假面山庄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假面山庄读后感读这本《假面山庄》初衷是因为东野圭吾,是因为他的书在各大畅销书网上都是榜上有名的,可能大家听过最多的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以及《解忧杂货店》。大家都知道东野圭吾擅长写的是推理小说,但其实我想说从他的作品里我看到的更多是爱,是最极致的爱。读他的书不会压抑不会阴郁,会让你坚定不移

  • 小学生阅读的简单方法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小学生阅读的简单方法孩子,未来的希望,希望要从小培养,培养自然离不开学习,读书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有一定的方法的。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2、学会选

  • 《守望教育》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守望教育》读后感潘许诚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

  • 《看见》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8

    《看见》读后感记实类的书这是第二本,之前还看过杨澜的《一问一世界》。董卿、杨澜、鲁豫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三个主持人,我觉得她们非常有才华、有内涵,看完《看见》这本书,柴静也是我钦佩的记者&主持人。自省、深思、倔强、有干劲儿…给人更真实、更落地儿的感觉。我读大学的时候她拍的《穹顶之下》可谓轰

  • 《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9

    《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罗敷花了近3个月时间看完这本书,为什么这么久,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及不自律。这本书说得是罗敷移居瑞典后,对这个国家及这个国家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赞美。在中国,一个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大致都无异。从出生开始基本由母亲在家抚养长大,参加九年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家庭会迫使孩子在课余时

  • 《致教师》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29

    《致教师》读书笔记《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老师的建议。我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读完这本书。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李镇西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市长。也就是说。他是老师、校长、领导。不管哪个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值得老师们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