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0:13:24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是清朝学者辜鸿铭的作品,此书到手,我用一天时间阅读完,真是难得一本的好书,有人也许会觉得怎么会痴迷于一本清朝人写的书,因为他是先知他看到了困扰近一百年后我现代青年时常所迷惑的问题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怎么样的中国人,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的只是看到了我们的表面,或外来西方文化给我们的定义?我们精神中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我们真的像网络上流传那样说我们和犹太人一样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吗?书中对中国妇女礼议道德的描述中,看到辜老先生提出一个词语“女性理理”,很为感动,女人应该是有理想的,从古到今都应该有。下面我从这三点以本人粗拙的文字简短再次转述书中的内容:

一、中国人的精神也可恰当的表述为中国人的人性或更直接地说成是真正的中国人。

真正的中国人从不野蛮、不残忍、也不凶恶。中国人是温顺的,不是伤心而柔弱的那种温顺,这里的温顺是指不猛烈、不苛刻、不粗野、不暴虐,在没有蓄意刺激的情况下可以说有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就像一块优良锻造过的金属。甚至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身体上或道德上不完整,即使无法挽回,也至少会被他温顺的品格所弥补。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也放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真正的中国人即使在身体、心灵和性格上有缺点,也不会让人厌恶,因为中国式的人性给人的总体的印象就是温顺,温顺到无以言表的程度。

温顺是两种品质的产物即同情心和智慧。智慧指的不是生存本能,而是形而向上的一种思想推理。同情心则来自我们祖辈几千年里过着的一种精神生活,它不是来自于身体器意义上的感觉也不是来自神经系统意义上的激情,而是情感或者人性友爱意义的上的感情,它来自我们本性的最深处精神和灵魂。这种精神生活往往是我们看到部分中国人身上缺乏清洁的习惯和文雅的举止。

我们中国人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一百年前有一位叫亚当.史密斯的外国人唤起世界人民对中国人的注意而声名大燥,这就是:中国人缺少精确。读读辜老先生的解释:“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精神是一种微妙而灵敏的平衡,这不像头脑和智力一样坚硬、呆板、严格的的仪器。用精神去思考,你就不可能做到像用头脑或者智力思考一样那么稳定而严格。至少,这么做是极其困难的。中国人使用的毛笔是一种柔软的刷子,事实上,它也许可以作为中国精神的一个象征。用它写字和作画非常困难,但是当你一旦掌握它的用法后,用它书写和绘画,你会进入一种硬笔无法抵达到的美妙的优雅的境界。”辜老先生也明确指出这种精神生活带来自然科学、抽象科学,比如数学、逻辑学和纯粹哲学等在当时相比其它国家进展太小。

中国人最奇妙精神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它的精神和理性的力量趋于平衡,这才是中国精神永葆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

二、中国人有宗教吗?有信仰吗?

宗教是通过给众生以安全感和永恒感来减轻人们的负担。宗教给了众生一人庇护,在这种庇护下他们能够找到安全感,而且这一庇护是以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者说是对拥有绝对力量并控制那些威胁他们力量而存在的一种信仰。

中国的宗教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兴盛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今天我们去踏进宽大的佛堂感受是这香雾缭绕的神秘,我们大多都是带着欣赏去的,我们对佛法所知甚少。我也会虔诚地叩拜,我想我叩拜的是一千多年前那走过草地和沙漠、翻过凌山不为艰险去西方去经的玄奘,崇尚着他为了实现心中理想的执着精神。

中国人没有感到需要宗教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儒家学说这一哲学和道德观体系,一个能够取代宗教位置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

儒家思想它满足了中国人的智力和心灵,它的行为规则约束着整个中华民族,它就是一种宗教,因为它教导历史和现实已被承认是正确的。欧州字面意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种好的人,不过儒家学说远不止这些,儒家学说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在基督徒语录里问道:“人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语录里问道:“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一个人,不是仅仅生活在他的个人生活中,而还处于同类关系以及国家的关系中。基督语录里回答说:“人生的主要目标是赞扬神。”孔子语录里回答:“人生的主要目标要向孝子良民一样生活。”《论语》里指出:“一个明智的人专心于生活的基础即人的主要目标。当基础打好后,智慧、宗教就会到来。那么像孝子良民一样生活,不正是这一基础吗?

孔子为中华民族所作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他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有了真正的国家的观念,使这一观念改变成了宗教。在欧洲,政治是一门科学,但在中国,从孔子时代起政治就是一种宗教。孔子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写的书里,讲授了国家宗教,此书他取名为《春秋》,因为书的主旨在于给出真正决定民族兴起和衰落的道德原因,这是部民族的春秋。在这本书里,孔子给出了社会文明在错误且颓废状态下的历史概况,和这种状况下的苦难和不幸,追溯它的真正原因,指出人们没有真正的国家观念,他们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正确的责任观念,他们没有归属于国家、国家领袖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所有普通的关系和行为中,除了对于利益和恐惧的基础动机之外还有种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种行为超出对于利益和恐惧的一切考虑,这种动机就是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来自于夫妻之间的友爱的责任,再接着是家庭的、家族的、社会团体的。

孔子的教义体系称为儒家学说,是中国的国家宗教,类似于其他国家的教会宗教组织,让人们服从道德行为的准则这个组织就是学校。在汉语里宗教的“教”的和教育的“教”是同一个字,宗教对中国人就意味着教育,意味着文化。中国学校的目的和意图,不像西方国家教人如何谋生、如何赚钱的,而是类似于教会宗教的目的和意图,是教人如何理解古老的戒律,“你不可撒谎”以及“你不可偷窃”等,事实是教导人行善。

中国的良民信仰在孩子识字之初就教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欧州文明的主要病因在于它认为人性是邪恶的。由于这一错误的观念,欧洲的整个社会秩序取决武力。欧洲人赖以维持文明秩序的两个武器是宗教和法律换言之就是对上帝的敬畏和法律的恐惧来维持秩序的。恐惧意味着武力的使用。在中国,由于良民的信仰是一种不必借助牧师和警察或军人就能使国家的百姓有秩序的信仰,依然保持实际生活中的和平与秩序。这一良民的信仰首要原则就是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仁慈的力量,如美国人爱默生所言爱和正义的法则具有的力量和功效。但爱的法则是什么呢?良民信仰教导说,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而正义的法则是什么呢?良民信仰教导说,正义的法则意为真诚、守信和忠诚。在中国,一个人因为他邻居的正义感而得到保护;因为他的同伴愿意服从道德责任感而得到保护。这样我们的国家不像西方国家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供养着宗教、警察和军队来维护社会秩序,在中国只有最无知的阶层才需要牧师,只有最坏的罪犯才需要警察或军人的威慑。

三、中国妇女。汉字“婦”,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女”意谓一个女人,而“帚”意谓着一把扫帚。一个女人拿着扫把打扫着房间和厨房。实质性指的就是家庭主妇,管家务的人。当然男性对女性有一种更理想的印象,就圣母玛丽亚和或你心目中的那位女名星,不过这些只适合以图画的形式挂在您家的房间里您喜欢的位置,但是如你给名星把系上围裙,拿上扫把你还会把他挂在你的房间里吗?并且她也不会为你打扫房间。圣母玛丽亚再漂亮再理想那也是虚无缥渺的,她不会为你做一顿简单可口的晚饭。

可见中国的妇女是何等贤惠,可是古时的男人却给女人还制定了“三从”和“四德”在这里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这些禁固女性思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这一生要为这三种人自我牺牲,为这三种人而生活。至于现实中女人生活里的这三种男子,值不值得一味的自我牺牲,当然取决于您的现实情况。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妇德:并非指特别有才能和智慧,而是要谦逊、乐观、贞洁、不屈不挠、严谨、清白、具有无可指责的操行和完美的礼仪。

妇言:不是要妇女有雄辩的口才和伶牙俐齿,而是说话时字堪句酌,不使用粗鄙、激烈的语言,知道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住嘴。

妇容:不要求容颜的美丽或漂亮,而是指个人的外表清洁,穿衣打扮无可指责。

妇工: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和能力,只要求准备干净卫生的食物,尤其是在家里来了客人时。

以上的三从四德记载于汉朝伟大的史学家班固之妹所书写的《女诫》中。我时常试想如果女人做到这些,那他身边的男人又是何样举止,他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何要求呢?所以说男子无风范就别指责女子。

我们翻看《诗经》国风里的第一片就是:

关睢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求。

这里的“窈窕”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喜形的男人会想到“苗条”,“淑女”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少女的形象。因为这群男人,他们不是君子,所以理解的偏差应该原谅之。“窈窕”一词与“幽闲”有同样的含义:从字面上讲“窈”即隐蔽、温顺、怕羞的意思;而“窕”字是有魅力的、温文尔雅的。“淑女”两字则表示纯洁的少女或妇女。

总结一下中国女性的理想就是贞洁的、害羞腼腆的、有魅力而温文尔雅的。

这最后第三节的中国妇女,有些是个人理解,但禁不住想要写下来的。我还想要说,我也想变成这位“窈窕”的女人,大概所有的女人都有同感,但是要求我们“三从”的男子,他给你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了吗?所以男人们一定要努力为了你们心目中的“窈窕淑女”早日尽现眼前。

推荐信息

  • 《金锁记》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29

    《金锁记》读后感张爱玲的小说总是在悲剧中塑造人物,看过《金锁记》,也感慨不已。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确实是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七巧凄惨的人生。她起初为了她懵懂的爱,嫁给了一个看似没有未来的残疾人。当你做好这个选择时,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结果季泽确是一个拈花惹草的混世魔王,逛窑子。爱上这样的人,是她的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29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读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一个打卡阅读的任务,有看到其他的小伙伴在读这本书。因为书名里有“爱情”两个字,所以有些好奇这是什么样的爱情。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下,才知道作者马尔克斯,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虽然我也没有读过百年孤独,但知道这本书很有名。好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29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完成了本书的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的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1936年,斯诺孤身一人前往当时中国革命战争最危险、最凶猛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2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当我拿到这本《苏菲的世界》的时候,一看这个书名,我以为是一本少年成长类的书籍。然而我翻开书本,开始阅读的时候,仿若我就是一个无知懵懂的小孩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面的一切都让我惊讶不已!这是一本哲学书!一本我以前从未想要了解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在看此书之前,哲学的世界至于我来

  • 《钓鱼的男孩》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钓鱼的男孩》读后感水荫路小学骆宇婷透过九岁男孩的天真之眼,窥见原始人性的罪与罚。在初读作品时,觉得这一群自称为“钓鱼兄弟帮”的孩子是那样幸福,他们的童年无忧无虑。四个兄弟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一起去钓鱼,一起去踢球,有着兄弟间共同的秘密,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他们的快

  •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城南旧事》读后感钱淑珍闲暇时,翻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故事中一幕幕童年生活的情景有着莫名的亲切感,酸甜苦辣都有,却回味无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已经热闹非凡。在城南,住着一个小姑娘,她叫英子。六岁的小姑娘英子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疯”女人秀贞,似乎她的身上有着许许多

  •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

  • 《城南旧事》读书笔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城南旧事》读后感十一长假后的上班第一天,坐在座位上,翻看了下上次写总结的时间,已经是9月初了,之间间隔了一个月之久,虽然期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笔也没有辍弃,但心里总有种不一样的滋味。再次敲打那副键盘写下过往一个月的收获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这段时间自己阅读的两本书,一本是《野性的呼唤》,

  •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姥姥的遗产》读后感出于好奇,也出于对姥姥的怀念,我开始读《姥姥的遗产》,然后被朴实的文字吸引,被姥姥坚韧不拔的精神吸引,为姥姥的爱感动不能自拔,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终于差不多读完了整本书,我迫不及待的这下这篇读后感。是姥姥的爱,拯救了作者幼小的生命,并从此在姥姥博大的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姥姥的爱,

  • 《刀锋》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3:30

    《刀锋》读后感这本书的书名叫《刀锋》(theRazorsEdge),作者是英国人,毛姆。Razor是剃须刀的意思。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要走遍世上每一条路,度过深沉的悲伤,莫名的哀愁,无尽的喜悦,只求放手一博体验人生,追求灵魂中的星辰。”如果你对刀锋这本书名不是太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