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20:42:14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与《千年一叹》的首次接触,是在N年前,当时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貌,主观臆断为某文人古色古香的矫情。由于学习态度明显不端正,当然就没有附庸风雅。第二次接触,是某朋友谈起《文化苦旅》,谈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我貌似赧颜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急急地来了一顿“千年快餐”,嗦嗦咪嗦嗦,OK,简介和目录尽在掌握。第三次接触,是在今年,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50本,《千年一叹》赫然出现在第6位,我决定要看看,看看它到底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读过之后,我开始认真地称余秋雨为先生。

书中,余秋雨先生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的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古文明旅程:从希腊出发,南下埃及,再穿过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再走访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十个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我跟着先生走过太阳神庙,走过金字塔,走过所罗门石柱,走过底格里斯河,……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他的震惊伤感表露无遗:“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由希腊而入,忧伤的情怀已起幕。远古的爱琴海依旧在,公园前5世纪的遗迹石柱只剩下后来者的铭刻,迈锡尼的海伦早已随战争而消逝,空留一个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遗址,可惜曾经的千古气势已成追忆,幸而,还有一个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气息……

埃及,埃及文明是疑问最多的文明,是最难以解读的文明,因为难以解读,所以便难以传承。所以,作者说“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庆幸,中国有个秦始皇,他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以色列怨气聚集的国家。命运对犹太民族尤为不公,那么多的灾难接二连三地降落在他们头上,多舛的命运已造就了他们坚强的的生存文化,但无论多么坚强,耶路撒冷永远都是他们内心的痛,一面哭墙见证了他们多难的历史。

伊拉克敏感的国家,因为有了全人类文明的母亲河底格里斯河而令人向往,虽然铁丝网重重。原想由此探寻巴比伦文明的痕迹,然而,在巴格达博物馆里,作者只看见了一屋的空缺,文物早已大量进入了欧洲的博物馆,连巴比伦遗迹也被糟践成一个低劣的现代模型,太新,也太粗糙。伊拉克遭受着国际惩罚,可是当我读到孩童因禁运而没有课本,不免一阵心酸。国际惩罚理由或许是正义的,但真正被惩罚的总是那群最无辜的人。

伊朗,居鲁士陵墓成为作者了解伊朗史的开端。历史上的伊朗不断地遭遇到侵略,但是,最后居然在重重的灾难中成了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镇,以独特而缓慢的步伐,走进了现代。

巴基斯坦,“赤脚密如森林”,这个国家呈现在作者面前的是不可掩饰的惊人的整体性贫困。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文明沦落。

印度,向往以久的“恒河晨浴”,通过余秋雨先生的笔,我却彻底知道了那与美丽无关,却是一场人类的悲剧。极端的贫困、极端的混乱、极端的肮脏让作者早早告别阿育王与菩提树,逃离了。

尼伯尔,这里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洁净、空气新鲜。这里的人们虽然贫困,但很干净。总之这里的一切更贴近自然,一种未被太多污染的自然。在这儿,作者得以静静地反思万里历程,为此番的文化考察画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余秋雨先生这次非、欧、亚三洲之旅,所见到的几大文明发祥地(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文明--恒河文明)无一例外的都已衰落。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读《千年一叹》,除了对这些远去的文明唏嘘不已、扼腕叹息觉得遗憾外,更多的是看到一种宏大,文明的宏大,还有庆幸,同样是文明古国,同样辉煌过,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存了我们的文明。经过多次的文化碰撞,最后归于统一。

当然,庆幸的同时也有一些反思在我们高速发展经济让世界重新刮目相看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在一点点的失去。是不是有时候我们也要停下来等一等已被自己远远甩在后面的灵魂。我们的祖宗们相对完整地将中华文明传承到了我们手中,而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将其保存并且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呢?

祝愿我最美最神圣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

推荐信息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我思索着,思索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海伦·凯勒留给我的思考。“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

  • 童年读书笔记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童年》读书笔记《童年》的语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鲜明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当时只是觉得主人公的命运太悲惨了,但现在细细回味,还有些别的体会。它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成长故事。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

  •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心得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心得当你喜欢上一样东西的时候,就连南北也跟着喜欢,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圆融而完美。我喜欢郭敬明,更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是我们在高中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读过的一本书,郭敬明是陪伴我整个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我曾欣赏他到痴迷的状态,迷恋他的生活态度,钦佩他的文学素

  •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是一本讲述爱与智慧的书,是身与心灵的修炼之作。全书记载了100多个爱情、亲情和哲理故事,在这淡淡的讲述与平淡的生活小事却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被打动,进而思索人生的真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

  • 《琅琊榜》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琅琊榜》读后感在闲暇之余,我观看了《琅琊榜》电视剧,看完感受颇深,后知道其改编自同名小说,于是又决定看一遍小说,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也无关风月。初看上去是一个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冤屈从地狱返回后翻案的故事。但一路看下来,其实整个故事写的还是朝堂党争,夺位之战。不过因为有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者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

  • 微小说《护身符》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微小说《护身符》读后感微小说《护身符》中列举了主人公余庆的三个小故事:一是高考,没家长陪着去,中榜;二是人满不挤上超载的车,免灾;三是不和有不良习惯的人们一起聚赌,升官。于是,“一时舆论哗然。有说余庆名至实归的,有说余庆老谋深算的,更多人提到了余庆遇事的习惯动作摸上衣口袋。有记者专门来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对英法联军无比的愤怒和对圆明园无限的惋惜。圆明园本来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抢走了大部分的珍宝,还放了一把大火,把它烧成了一片灰烬。这怎能不使中国人感到愤怒呢?课文里详尽地描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菊与刀》读后感国庆在高铁上读完这本书,因为书名,将其误解为是一贯的女人和效忠的故事,读来发现是比较类议论文,主要讲述一个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解读,与西方国家和邻边亚洲国家对比,义理在日本是独有的有别于义务的特征。研究者会将群性凸显,个性弱化,日本人大多数会有这些特质,或者说这些是与其他国家的人最大的

  • 《未来简史》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5

    《未来简史》读后感时隔半年,读完了《未来简史》,这本书既是《人类简史》的序章,却又比《人类简史》更加有趣,更加震撼人心,更加引人深思。本书的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历史上有“三座大山”饥荒、瘟疫和战争。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克服了这“三座大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