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4 13:26:1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吴怡雪

作者:【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毛姆,英国作家、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1874年出生在巴黎,先在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学习,后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哲学,最后进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笔耕不辍。代表作有《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等。

一位四十岁才学习绘画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他饱尝贫穷与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生活动的轨迹仿佛就是在解构小说原型高更的画作主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这部堪称完美的小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将之奉为必读佳作。

这是一个为了理想放弃全部道德、责任与世俗生活,四十岁上抛家弃子,为了追求美真正献祭出全部灵魂的人物。斯特里克兰德生前穷困潦倒,为人离经叛道,唯一值得称道的品德大概只有坦诚:他绝不装模作样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他顾不上也不在乎辩解,除了画画,全世界都与他无干,哪有什么解释的必要!毛姆在书中描述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天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伦敦的幸福家庭后在巴黎过着隐士般的孤独生活,常常食不果腹,贫病交加;而“画画是一件受罪的事”。他无法汲取前人的经验,因为他要展现的画面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他除了自行摸索别无他途。这种拼命想画,可又不具能力完美驱使画笔的痛苦时刻吞噬着斯特里克兰德的心,既然如此受罪,那么斯特里克兰德又干嘛非得画画不可呢?

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在死后才被世界承认,他画画绝不是为了成功。不管活着死了,世界是不是承认对这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来说都不重要。斯特里克兰德画画也不为快感,书中曾多次提示他的灵魂受尽折磨,画画是斯特里克兰德的诅咒。他画画是为了“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对斯特里克兰德而言,现实世界中的痛苦并不是真正的痛苦,他穿得如何、吃得丰俭、住得好坏都不值得讨论,他的痛苦是创造的痛苦,因为“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不论追求的是神、是真理还是美,献祭都必不可少。而所谓献祭,那是血与汗与泪的浇灌,是近乎疯狂的执着与自虐,是“原初的兽性”。

归根结底,献祭不是一个姿态,它是实实在在的牺牲。所谓理想主义,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思特里克兰德这样对现世教条视而不见的勇气与愚钝,也需要放任伤害与破坏的冷酷和残忍;而主动向残忍与丑恶靠拢在很多时候比自我牺牲来得更加困难。但没有这些阴暗面,也就没有伟大绽放的终章。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

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推荐信息

  •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老人与海》读后感《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

  •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读余秋雨先生《千年一叹》有感与《千年一叹》的首次接触,是在N年前,当时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貌,主观臆断为某文人古色古香的矫情。由于学习态度明显不端正,当然就没有附庸风雅。第二次接触,是某朋友谈起《文化苦旅》,谈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我貌似赧颜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急急地来了一顿“千年快餐&r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我思索着,思索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海伦·凯勒留给我的思考。“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

  • 童年读书笔记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童年》读书笔记《童年》的语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鲜明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当时只是觉得主人公的命运太悲惨了,但现在细细回味,还有些别的体会。它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成长故事。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

  •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心得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3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心得当你喜欢上一样东西的时候,就连南北也跟着喜欢,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圆融而完美。我喜欢郭敬明,更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是我们在高中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读过的一本书,郭敬明是陪伴我整个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我曾欣赏他到痴迷的状态,迷恋他的生活态度,钦佩他的文学素

  •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是一本讲述爱与智慧的书,是身与心灵的修炼之作。全书记载了100多个爱情、亲情和哲理故事,在这淡淡的讲述与平淡的生活小事却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被打动,进而思索人生的真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

  • 《琅琊榜》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琅琊榜》读后感在闲暇之余,我观看了《琅琊榜》电视剧,看完感受颇深,后知道其改编自同名小说,于是又决定看一遍小说,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也无关风月。初看上去是一个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冤屈从地狱返回后翻案的故事。但一路看下来,其实整个故事写的还是朝堂党争,夺位之战。不过因为有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者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

  • 微小说《护身符》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微小说《护身符》读后感微小说《护身符》中列举了主人公余庆的三个小故事:一是高考,没家长陪着去,中榜;二是人满不挤上超载的车,免灾;三是不和有不良习惯的人们一起聚赌,升官。于是,“一时舆论哗然。有说余庆名至实归的,有说余庆老谋深算的,更多人提到了余庆遇事的习惯动作摸上衣口袋。有记者专门来采

  •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14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对英法联军无比的愤怒和对圆明园无限的惋惜。圆明园本来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抢走了大部分的珍宝,还放了一把大火,把它烧成了一片灰烬。这怎能不使中国人感到愤怒呢?课文里详尽地描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