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有吸引力的心灵》读后感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9:34:54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书是根据二战期间,蒙台梭利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本书体现的是蒙台梭利后期的一些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念超前于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同行,特别是书中第三章《成长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孩子的知识是通过在不同的阶段中吸取经验获得的。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3个阶段

过去的一些观点认为,人在刚出生时没什么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逐渐增大。但心理学家们如今已放弃了这一成就观点,他们现在认为,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并且与身体成长的不同阶段密切关联,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

第一阶段:出生之后到6岁,又可分为两个小的时期:0-3岁阶段,成年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也没有学校会接受这一年龄段的儿童;3-6岁阶段,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影响,6岁前这一阶段,儿童人格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阶段:6-12岁,从精神上讲,儿童正处于一个健康、强壮和非常稳定的时期,这种稳定性也表现在身体上。

第三阶段:12-18岁,身体在这一阶段人的变化非常大,12-15岁,15-18岁。生理变化非常大,已经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

青少年的性格很不稳定,无纪律性,叛逆,生理上的健康相较之前来说更加不稳定,不确定。

接下来是大学阶段。这些已经完全成熟的学生还被当成小孩子看待:他必须坐在教室里听课,服从老师的要求,只能在他们父母的慷慨允许下才可以抽烟或是乘坐电车,还要遭受考试不及格而引起的责骂。青年人没信息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些人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听课,但光靠听课根本不能成就一个有用的人,只有通过实践,并积累经验才可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

另一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认识到了0-6岁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因为人类智慧、包括人的心理定型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儿童的智慧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具有一种特殊地从无到有学习的心理能力,他们通过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心理类型被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本书将讨论的就是这0-6岁的第一阶段。儿童能够自然吸收知识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教育革命,作为成年人,我们的工作不是教育,而是对儿童的大脑发展、心理发展提供帮助,正确对待儿童的智慧,理解他们的需要,并提高儿童的这种心理发展的潜能这就是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二、重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地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他们地智慧与成年人地不同。

在我们人成长地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在03岁这个阶段,成年人是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地,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在36岁阶段,心理类型没有发生多大地变化,但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我们作为教育6岁之前的儿童的教育者,是儿童进行第一个转折期的影响者,儿童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决不同地问题。从06岁这一阶段,人类的智慧就在这一阶段形成,不仅是智慧,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地。语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儿童学习说话地时候,不但学习不同单词和单词地意思,事实上也学习了句子和句子地结构。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地,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

事实证明,人格形成的第一阶段是最终要的,因为“儿童的心灵具备吸收力的能力”。儿童在这一阶段更需要智力上的帮助,任何一点阻碍他创造性的工作的绊脚石都会降低他完美完成工作的概率。我们需要帮助他,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微弱的小生物,而是因为他身上被赋予了强大的创造能量,而这些能量本身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明智的捍卫。无意识的心理会因为创造性工作以及来自外界环境的经验的影响而变得有意识起来。我们既不能口头指导,也不能直接干涉和影响这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人类能力的形成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理解他们地需要,进而延长他们具有这种吸收知识能力的阶段。教育新地发展方向向儿童地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地这种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

推荐信息

  •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读后感《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看完了。心里只觉得一阵莫名的难受。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生活。一个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能终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场艰难的修行。没有谁是过的很轻松的,相反,他们可能过的很沉重。但是始终要相信一点,自己是最好的,不要自暴自弃,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对于

  • 《观察儿童》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观察儿童》读后感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从而进行

  •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假期时,读到一本好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书中收获颇多!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在教师的行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更充分的理解一个责任的重要性!读得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一位挚友,给予勇气和信心;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l

  • 读童年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童年》有感幸亏先读的《在人间》,如果先翻开这本书,我不一定愿意读下去,太悲了。很难想象他以后可以变成那样的人。是因为很多如他姥姥一样善良又坚定的人,给了他多少的引导呀。开篇去世的父亲,心如死灰的母亲,前途未卜的我(或者说不知如何活下去的幼小的我)。只有姥姥是生命中的一束光。回到姥姥家后,又认识了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多少人感触颇深的一句话啊!但又有多少人只是一扫而过,毫无体会。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受益匪浅。保尔再一次来到了达雅家,这一次,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带着达雅

  • 读《行走的人生》有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行走的人生》有感得洪总赠书《行走的人生》,无意间翻来看,在开篇的自序,似乎找到了我这些日常烦恼不破的问题所在,是自己事事都太在乎的原因,还是太急于求成了呢?似乎都有,不管一件事多平凡,想做好,都是需要给予时间和练习的。整天瞎忙,却忙不出个所以然。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学生特别喜欢你的课。这种成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2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在学校推荐的书中有《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认真拜读了后感受颇深.《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

  • 读边城有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2

    读《边城》有感100多K的文字,从最开始的不耐烦,到后来的沉淀尽浮躁,静心细看,再到最后的久久回味,细细品读。沈从文沈先生的这篇文,给我展现了一个令人回味的边城风情。我不知道别人在边城中看的是什么,我看到的,是那美丽而忧伤的爱情。脑中似乎还回味着翠翠和傩送的第一次见面,“是谁?&rdqu

  •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2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第二章的内容,主题是家世和童年,因为这里涉及一些历史背景,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先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富兰克林成长的环境。Q:书中所指的“血腥玛丽”是什么?A:这里的“血腥玛丽”的原型为

  • 写信件、读后感、建议书、表扬稿等格式及技巧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2

    写信件、读后感、建议书、表扬稿等格式及技巧1、便条格式“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