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儿童立场读后感1200字

儿童立场读后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25:50

《儿童立场》读后感

最初接触《儿童立场》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是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随着深入的阅读,我发现《儿童立场》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去思考教学,这本书更是传递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耶稣也曾经说过:“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知识和阅历的逐渐增多,一方面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未知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为什么不继续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呢?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童年在生命阶段的重要性,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于是,我更深的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一是要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生态,二是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像孩子一样,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我开始领悟,所有优秀的教育儿童的书,都可以用来教育自己。一本书是否适合儿童读,其实,只要看看是否适合自己读,基本上就知道了。

作为初中教师,我最怕自己养成“好为人师”的习惯。“好为人师”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种优越感在作祟。教师往往以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并且肩负着传递知识的重担,很容易在孩子们的行为未达到自己预期时焦躁不安,而忘记了儿童最伟大之处在于“可能性”。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当然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两种倾向,它既可能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反面、消极的方向发展。现在,我每天反省作为初中教师,我最怕自己养成“好为人师”的习惯。“好为人师”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种优越感在作祟。教师往往以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并且肩负着传递知识的重担,很容易在孩子们的行为未达到自己预期时焦躁不安,而忘记了儿童最伟大之处在于“可能性”。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当然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两种倾向,它既可能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反面、消极的方向发展。现在,我每天反省两点,一是自己是不是还能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指引自己的生命向更强大、更有活力的方向前行;二是自己是否在爱的教育中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可能性,鼓励他们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发展。我们回忆童年时,往往眷恋那些最幸福的时光,那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在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当我追忆似水流年时,我知道那些日子从不曾远离只要在心中不为自己设限未来总会有无限的可能性,保持这样的童心,成人的世界便不会纠结于不完美,也不会很无趣,无论在什么时候,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都是极其愉悦的体验只需唤起儿童时期美好的回忆并那样去经历,去相信,就会在内心回到那样的场景。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第一,儿童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第二,儿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第三,儿童生活在一个虚拟化的世界里。由于我们的内心往往关闭了第二、第三个世界,所以往往也只能看到儿童的现实世界,而忽略了其理想的世界,更不关注其虚拟化世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不仅仅摒弃了自己世界的肯能性,更有可能扼杀孩子们的巨大的创造力,仅仅满足于把他们塑造出我们自己的样子。

教师的自我教育和教育儿童,本质上是一回事!正如书中所说的,儿童生活在广袤的田野上,童年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生活应永远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语多么美的情景呀!其实,哪一天不是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呢?在人生的哪个阶段,生活不是主语呢?和孩子们一起热爱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场面呀!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快乐的,自由与快乐永远是儿童存在的本质。难道,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不应是快乐的么?本质不是自由与快乐么?学会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吧。儿童有第三种力量想象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永远是小学教育的使命。想象力有时会超越第一、第二种力量知识的、身体的。作为成人,如果失去了想象力,也会觉得生活很陈腐,很无趣呀!最美的风景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美的艺术是天才想象力的恣意挥洒,最伟大的发明往往也是灵光闪现后的历练和凝结,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极其富有想象力的爱的教育!当我们沉醉于莫扎特创造美妙旋律,品读着《红楼梦》这样的伟大著作,惊叹于“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诗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伟大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奇妙,也会真正的明白,人类要想进步,培育呵护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儿童应当有一些挫折,这样童年才能完整起来。儿童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点艰难,有点失败,甚至有点痛苦,不是坏事情。这些让孩子们更坚强,坚强的才是幸福的!你看这和成人的世界是多么完美的统一呀!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往往也让我们强大呀,而追求强大的过程,这种代价本身就是对成长最大的回报。

儿童告诉我们教育的起点,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是呀,读《儿童立场》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所教育孩子们的,都可以用来自我教育。原来我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向孩子学习呀!从今以后,我愿回归童心,在无限可能性中和孩子们一起创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推荐信息

  • 《养育男孩》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0

    《养育男孩》读后感因为我的宝贝是男孩,所以找到这本书学习一下,一开始我觉得教育男孩女孩不用特别区分,父母只要可以给孩子爱,不用分性别来教育,但不然,读了才懂,男孩和女孩有着根本不同,从怀孕开始,就会开始影响孩子,生理基础很重要,男孩子对于分离焦虑会更敏感。此时我联想到一泽上了两次幼儿园时的经历,第一

  • 读《傅雷家书》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0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读完此书,感叹傅雷不愧是个好父亲,在他的字里行间中,浸透了对儿子全身心的爱。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在信中,他既是儿子的父亲,又是儿子的老师和朋友。不仅关心儿子的

  •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0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后感本书作者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r

  •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读后感《被嫌弃松子的一生》看完了。心里只觉得一阵莫名的难受。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生活。一个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能终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场艰难的修行。没有谁是过的很轻松的,相反,他们可能过的很沉重。但是始终要相信一点,自己是最好的,不要自暴自弃,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对于

  • 《观察儿童》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观察儿童》读后感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从而进行

  •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假期时,读到一本好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书中收获颇多!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在教师的行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更充分的理解一个责任的重要性!读得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一位挚友,给予勇气和信心;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l

  • 读童年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童年》有感幸亏先读的《在人间》,如果先翻开这本书,我不一定愿意读下去,太悲了。很难想象他以后可以变成那样的人。是因为很多如他姥姥一样善良又坚定的人,给了他多少的引导呀。开篇去世的父亲,心如死灰的母亲,前途未卜的我(或者说不知如何活下去的幼小的我)。只有姥姥是生命中的一束光。回到姥姥家后,又认识了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多少人感触颇深的一句话啊!但又有多少人只是一扫而过,毫无体会。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受益匪浅。保尔再一次来到了达雅家,这一次,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带着达雅

  • 读《行走的人生》有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1

    读《行走的人生》有感得洪总赠书《行走的人生》,无意间翻来看,在开篇的自序,似乎找到了我这些日常烦恼不破的问题所在,是自己事事都太在乎的原因,还是太急于求成了呢?似乎都有,不管一件事多平凡,想做好,都是需要给予时间和练习的。整天瞎忙,却忙不出个所以然。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学生特别喜欢你的课。这种成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2:32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在学校推荐的书中有《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认真拜读了后感受颇深.《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