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安兰德传》读后感

《安兰德传》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2:46:07

《安兰德传》读后感

我是直觉动物,凭本能生存,阅读是我任性的活法,就是说我想读啥了我才能去读啥。

后来发现,选择同类活法的大有人在。比如把美国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威尔伯自传性质的著作《恩宠与勇气》绍介进来的胡因梦,在译序中提过她曾将此书的美版著作束之高阁达五年之久,其起因在于看见威尔伯凌厉而缺乏空间的眼神而生疏远之意。貌似很不理性,但一个人干嘛要活得那么理性呢?

安·兰德之于我是完全陌生的一个名字,甚至雌雄莫辨。之所以萌发读这本《安·兰德传》的念头,而且还不怕麻烦颇为周折的借书读,仅仅是因为看到微信朋友圈里YB先生所发信息下面配的半张封面照片,她交叉而不怀抱的双臂和夹着半截香烟的手指,惊鸿一瞥之际读到的是掌控、力量等等这类的词语我想认识这个人。我当时不知道我其实还想认识那个看见了这双手的人。

比及茨威格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那位“一百步”女士,我有十步二十步之嫌。如此的阅读起因很不可理喻。

拿到书后哑然失笑,安·兰德竟然是个女人。该笑自己固陋寡闻好呢,还是该夸自己直觉灵敏好呢?封面上就有她的宣言:

我发誓

永远不为他人而活

也不要他人为我而活

这跟传记中记载的兰德宣称自己是一个狂热的自由主义者的精神是同出一辙的,永远不为别人而活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而不要别人为我而活并不意味着没有人为你而活,只是我不会为你的付出而有任何负担的意思,这同样需要一种力量去抗拒作为庸人的责任感意识。

但传记作者刘仲敬先生向你介绍的不是安兰德一个人,甚至一个女人的一生,而是作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等等各种身份的安兰德,也就是说传记立足的正是兰德向外的、社会化的一面,她的阳性价值我看见的那双手所代表的掌控和力量感。

而我读传记作品,无论他传或是自传,已经习惯性的想要展开一段他人生命体验的旅程,我渴望在传记作品中读到一个人,不仅有关乎生命体验的完整的叙述,甚至最好能呈现人性挣扎过程的精微描写。从这一点上讲,我这次的阅读并没有获得满足。

好在我是个随性的人,也能够随遇而安。毕竟预设太多只有“错过”一个结果,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于阅读一事亦如是。如果注定不能往幽深曲折的心灵世界走上一遭,那么反身而出走向阳光,走向无边广阔的身体外空间,走向观照传主在各种关系中的存在也未尝不可。

文本叙述会有一个视角呈现。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传记作品中,刘仲敬先生的这部著作堪称另类。序言中汪宇先生说很多写过兰德传记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被兰德强烈的魅力折服,“写着写着就跪了下去,传记作者不知不觉中将传主奉成了神”,也就是采用了仰视的角度。这不是什么稀罕事,立传者浸淫于兰德的思想世界仿佛看见了宇宙的浩淼和造化的不可思议,除了折服于造物主你还能有其他出路吗?

而刘先生写兰德首先引导读者关注的是这位“神”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所以他采取了相反的视角一种俯视的姿态传记作者自己是造神者!一经抵消,传主就走下神台,恢复了“人身”,而同时立传者那种神的冷静、客观、无所不知的全能临在和造物的能力得以体现。

刘仲敬以神的姿态告诉人们他笔下的安兰德是一个天才,仅仅是一个天才,意思说她还是一个人。她生长于俄罗斯帝国,成名于美利坚合众国。她是众人搭台给她唱戏的明星。

刘先生正是从天才成长的大舞台的各种条件写起的:广阔的时代大背景,极具纵深感的历史大潮流。每个章节后面还有大量的对本章节相关内容的注解,席卷得初读者仿佛沉沦汪洋大海一般。就是传主自己,也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各种机缘齐聚的情况下,一个天才的思想家横空出世。同时又一点都不客气地揭示她思想言论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悖立。清楚的看到兰德思想的真实处境:“她是热爱自由的思想家,却是民主社会的局外人。她的生活始于俄国准知识分子的小圈子,终于美国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很少接触圈外人。”她的成长之路是典型的“上进型”平民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这就可以理解一旦她的光芒耀眼天下之后,为何对自己的出处讳莫如深起来,以及何以醉心于拉拢徒众自我造神等等。她不为别人而活,但是不意味着不需要别人为她而活。如此,她就真是一个人了,而且还相当软弱。

此外,加上超强的知识性,丰富的史料占有,将刘仲敬先生的这本兰德传当做学术研究的著作来读,也是可以的。

他以学者深邃的睿智,一眼看请了兰德的真实面目一个无论在出生地还是在旅居地都是异乡异客人的安兰德,在哲学家、政治活动家面具下的苏联知识分子、隐秘的俄罗斯犹太人身份。

刘先生进一步指出兰德的作品是“一个异乡人的作品,她的家园永远不在她生活的地方。她的认同感指向她最缺乏经验认识的地方,因此总有一种强烈的平面感和油墨未干的感觉。她的理想国是一个没有阴影、没有纵深的地方,观念的投影多、经验的血肉少。”尽管她极力掩饰以及全盘否定她的出身,但是“早年的感情体验仍然是她人格塑造的关键因素”,年少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不可能因为迁徙而发生改变。

他的文辞是绚烂华美的,这使得这部学术著作变得文学味浓郁,可亲近许多,譬如谈及天才型学生的特点的时候,用这样的文句表述:“他们不爱野草丛生的达尔文世界,只爱条理分明的柏拉图世界。他们总想用理想矫正经验,,而不是用理想修正经验”、“他们都非常鄙视社会习俗和感情纽带,坚持用逻辑正确的利剑清除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我喜欢漂亮的词句,这样的句子读来的确酣畅淋漓。

一本传记可读两段人生。一是传主人生,二是撰写者心性。也就是在《安兰德传》中除了刘仲敬先生以什么样的言语方式去写作刘仲敬的安兰德之外,还有刘仲敬的在《安兰德传》中的刘仲敬。前者的表述区别于其他人为安兰德写作的其他人的安兰德和安兰德自传中的安兰德的安兰德。

我之所以加上这么拗口的定语,其实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是一种平视的姿态,真相只有一个,真实的兰德也只有一个,无数多的不同人撰写稿中的安兰德可以理解为是真相的某个侧面,或许也有可能与真实的安大相径庭,但是却肯定真实的反映了写作者当时的心理状况。

所以这就要讲到后半句中“刘仲敬的在《安兰德传》中的刘仲敬”了,我们有句古话叫“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我不知道刘先生胸中是否有块垒,但在文字中间时常可见他对历史、社会政治乃至人性的各种犀利点评。比如“降虏文明把被人证明视为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文明把保身避祸视为世俗智慧的最高境界,溶化在血液里,构成无须论证的前理解。把当家作主视为类似好人上天堂的彼岸世界特征,跟他们的世俗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即使修道士强调谦卑克己,他们的谦卑也会变成一种炫耀谦卑圣洁的另类傲慢”‘“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思想而生活”、“个性强的人最后总会变成敌人,软弱的人免不了做门徒”……

这种类型的文字浮沉在每个章节里面,给了这部学术作品血肉感,本来是要来读兰德的生命体验的,一不小心读到了写作者的体验,这真正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前面说不要太多预设是必要的,读书如看风景,信马由缰才能尝到真滋味。

至于兰德,我第一遍读完《安·兰德传》的那天,兰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源泉》寄到了,好个巨无霸(引汪宇语),我信手翻开第一页,读到这样的句子:

“悬崖下的湖面仿佛只是一个纤细的钢圈,把岩石切割成两半。山岩在湖水深处绵延不断,在湖面上却有峻拔之势,两峰峭立,直冲云霄。于是世界宛如虚空中悬浮的小岛,无所依傍,仅仅把锚固定在这个临崖兀立的男人脚上。”

这哪里是真实世界的描写,分明是梦境的重述,每个人都是自己自己梦境的缔造者,世界宛如虚空中悬浮的小岛,无所依傍,仅仅把锚固定在这个临崖兀立的男人脚上。不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世界存在于人的脚上,一跺脚便是土崩瓦解、消逝不见的命运。

这碎女子,真是霸气侧漏啊!

可我就是喜欢她的霸道不讲理。创世者需要跟谁交代什么呢?

推荐信息

  • 《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2

    《自然与科学之谜》读后感今天我们班儿的同学到阅览室去读书,这里的书可真多呀!我找到了一本儿《自然与科学之谜》就认真地读了起来。书中讲了关于宇宙.自然景观与许多神秘现象的知识,有彩虹之谜,滚雷之谜,还有金字塔能量之谜…………等等等等。就拿其中一篇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2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从这本说中,我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1、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

  •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2

    《美术及其教育》读后感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技能与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本书中既有纵向的中外美术教育发展的梳理,又有横向中西方美术教育特色的比较,脉络清晰。尤其是对美术教育内容的划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国普通美术教育中,具象美术尚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中国传统美术的造型是把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度量上。意向

  • 《儒林外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2

    《儒林外史》读后感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

  • 《美好的人生》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美好的人生》读后感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影响着当年经济萧条的美国的大众,还影响着如今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我便是其中一个。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

  •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

  • 《假如世界没有爱》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假如世界没有爱》读后感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写的,里面说到一个女孩家里很穷,经常被人看不起,这个女孩也埋怨起了妈妈。哎,母亲难当啊。然而妈妈虽然难过,但心有愧疚,觉得女儿被人看不起怨妈妈是应该的。过了几个月,“女儿,女儿……”妈妈兴高采烈地说,&ld

  • 《米乐西成长记》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米乐西成长记》读后感三年级四班韩国弘今天,我读了你《米乐西成长记》,里面讲了眼睛也有看不到的一面,多乐米的妈妈就这样犯了一个大错,多乐米的弟弟多米乐和姐姐顾小西一直不为开学测验复习,而多乐米一直都在复习英语,多乐米复习完英语,想看会电视。可是妈妈回来以为他没有复习,就看电视。第二天,多乐米破天荒地

  • 《时生》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时生》读后感作者:苏澜曦;前段时间,我去书店寻宝,我看到了《时生》这本书,瞬间变吸引了我。我在书店只是大概翻阅了几页,心中想着,这是一本父母为儿子病情奔波,全书该是围绕着时生的病情而展开……我看到“时生”二字,我曾经一位字面意思,理解起来,是时间

  • 《环绕上海》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1:03

    《环绕上海》读后感都说海南岛没有冬天,其实,在年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里,这里轻寒逼人、浓潮侵人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在这样的时候,捧着一本特别的书,和一名美国人一起环绕着二十年代的旧上海走一回,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阴郁,有一种踏实而又温暖的美妙体验。读罢掩卷,余味绵绵。作者哈罗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