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红军长征史读后感
周末两天读完了《红军长征史》这本书,使我感受深刻: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跨越了15个省份,转移阵地的面积比法国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其中五条位于青藏高原上,且终年积雪。长征度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最凶险的峡谷大江。在总路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有四百多场,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大战。除了停留几天,饥饿,战斗,寒冷,疾病的威胁下,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千百万人民,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和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经历艰难险阻,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是何等的光荣!
第2篇: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
8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年轻的军队,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他们穿过枪林弹雨,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十万英烈献出生命。读《红军长征史》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书中艰苦卓绝、肝胆相照、英勇乐观的长征精神所震撼、所感动。
这一路,艰苦卓绝。红军翻越的雪山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人迹罕至,空气稀薄。战士们身着单薄的衣服,都被冻得不行,更糟糕的是,不少战士还出现了高原反应。尽管如此,他们行军脚步依然没有停下,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坐歇息的话,那么,就永远站不起来了。爬完雪山,接下便是过草地,在当时主要用来充饥的是青稞,在青稞吃完之后,野果野菜也加入了充饥的行列。可全军又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将仅剩的野菜野果当做病号饭或者给了那些年轻的小战士,而自己却去吃那些难啃的树皮、难以消化的皮带,甚至是有毒的草根。
这一路,肝胆相照。《十送红军》是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歌曲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1960年春,当时空政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并了解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这首歌的曲调后来就影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
这一路,英勇乐观。在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的荣誉室里,珍藏着一条被截断了的老旧皮带,背面烙着“长征记”三个字。故事发生在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广才所在班只剩7人。为了抵抗饥饿,挽救战友生命,周广才只得将皮带贡献出来。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大家忍着饥饿,把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留了下来。哪怕以皮带充饥,红军战士仍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挺进陕北,胜利会师。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半截皮带象征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这是我们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食粮。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曾说过:这场战斗我们必将胜利。原因无他,正因为剩下来的这些人,经历过长征的淬炼,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已经成了一支打不垮,击不倒的铁军。纵观全书,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书,既向我们阐述了当时的一个个感人事件,又向我们表达了红军的不屈不挠、艰苦抗争,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红色精神,长征精神。
第3篇:红军长征史读书笔记800字
《红军长征史》是军旅作家王树增的纪实作品,它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歌,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更是一幅描绘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悲壮、英勇、奇迹的画卷!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合上书,红军伟大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心中,并由此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七十余年前的今天,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信仰流尽鲜血;有一条路,路上布满荆棘,却为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环境险恶,粮食短缺,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红军战士都毅然挺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他们的精神更是为世人代代传颂。
到了当代,红军征服的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换来了我们幸福、富足的生活,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生活啊!虽然没有艰险的雪山、草地、沼泽,但我们仍要去继承红军的品质。现在,还有多少人有那无私、坚强、勇敢的精神?我们有的人娇气、软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我们也来一次长征,有几个人会胜利归来呢?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便闷闷不乐,自暴自弃,真得好好向红军战士们学习了。
如果把我们的学习生活比喻成一场长征,作业﹑考试等就是我们长征路上的险阻。同学们看到这些困难非但没有迎难而上,反而唉声叹气,临近考试紧张又无奈,在无尽的抱怨中虚度光阴。但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比起红军遇到的困难不过是九牛一毛,红军战士们能顽强不屈地坚持下来,我们怎么不能呢?
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需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第4篇:红军长征史读后感800字
说起红军,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段话:“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唤醒了中国民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信念,让中国社会最底层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者觉醒,让他们知道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拥有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2016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论述“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论点时,习总书记讲述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徐解秀说:“虽然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半条被子”故事是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初心使命的朴素表达,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从小丰衣足食,对比革命烈士的苦难长征,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学习长征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将来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能给万千群众送去温暖的新棉被的人。
第5篇:红军长征史读后感1000字
“法宝”是共产党人克难制胜、永续前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也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兼具工具价值和理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的基本线索,是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我在阅读《红军长征史》过程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共产党人的工作法宝感触颇深。
当时,博古是临时中共中央负责人,李德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情报员、红军时期聘请的军事顾问。博古完全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指挥权,并独断专权,取代军委的集体领导,同时对李德又十分依赖和支持,把反“围剿”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这个外国顾问。李德完全不顾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实际情况,全盘推翻了毛泽东、朱德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已经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战略战术,教条地、武断地把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所学的欧洲战场上的战例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战场上,致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特别是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史诗级行军,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我所不认识的词:“左”倾,通过上网查资料和后文的阅读我才看知道: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左”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根本违背的,是不符合我们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必须予以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