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禹治水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们打卡了经典的神话故事书籍,读过它,能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探索更多的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这本书里面全部配有拼音,让我们阅读时没有太多困难。更配有栩栩如生的图片,每次都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面有太多的精彩故事,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那篇《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领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生态安全。尧帝召集了各路首领们,一起来探讨治水策略,可接受任务的父辈们,他们用的都是最古老原始的办法,修好的堤坝没过多少时间便会被洪水冲没。直到禹的出现,他总结了父辈们失败的原因,采用了“疏通法”,利用了水自高向下流的规律,把河水引入河道.湖泊,再通向四海,最后终于成功的平息了水患,保护了家园。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胆大心细,善于总结动脑,利用自然规律,不畏艰险,他的丰功伟绩将渊源流传,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每位世人学习。(吴文宣)
第2篇: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传说尧时期,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尧为了解除水患,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尧老去后,把王位禅让给了舜,舜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处死在羽山。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禹领命之后,首先总结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舜死后,他继任了王位。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大禹为夏禹。夏禹死后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开治水成功后的庆功大会,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大禹治水,为人民造福,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称颂。
第3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鲧死后,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腐烂,眼睛也没有闭上,直到三年后,他的肚皮慢慢的被撑开,从里面跳出来一个人来,他就是大禹。大禹对着父亲的尸体拜了三拜,并说一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将水治理好。鲧听后,三年没有闭上的眼睛终于闭上了,紧接着,他的尸体变成了一条蛟龙,游入了水中。
这时候部落联盟的首领叫做舜,大禹找到舜后说明了来意。舜很高兴,就认命了大禹做治水的官员。大禹走遍了祖国的大山大水,他发现用息壤填补的堤坝只能阻挡一部分的洪水,那些没有用息壤填补的地方水患依然很严重,而且很多大江大水都流向东方的大海。大禹就想了,如果挖出很多条大渠道,将洪水引入大海,不就可以将洪水治理好了嘛。说干就干,大禹领着人们开始了挖渠的工作。这时候,天上有一个叫做共工的水神看不下去了,他是水神,而大禹却要挖凿水渠,这不是明显干预自己的工作抢自己的饭碗吗?所以共工就开始捣乱了,但是大禹可不是好欺负的,他找来了龙王和天神,同共工大战了一场,最后共工被打败了,大禹才得以继续开展自己的工作。
大禹不停的忙啊忙啊,根本就没有时间回家。有一次,他从家门前经过,听到了家里孩子的哭声和妻子哄孩子的声音,他知道,自己的儿子降生了。他是真想回家看看啊,可是再一回头,看到手下的人都是脚步匆匆,再想到自己回家一会,不知道又有多少家庭的房子会被洪水冲垮,大禹就狠了狠心,直接从家门前过去了。后来还有两次大禹也是匆匆的从家门前经过,而没有回家看望家人,整整十三年,大禹终于治理好了洪水,成功的将水流引入了大海。
大禹终于可以安心的回家了,这时候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看到一个陌生人进了自己的家门,小孩子好奇的问:“你是谁啊,怎么进了我们家了呢?”大禹很欣慰也很愧疚,抚摸着儿子的头说:“我是你的父亲,是你在外治水的父亲。”小男孩常听母亲说自己有个治理水患的父亲,很高兴也很骄傲,连忙叫出来了自己的母亲,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由于大禹成功的治理了水患,使得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从而得到了部落联盟首领舜的赞赏和百姓们的爱戴。后来,舜巡查天下时死了,人们就推举大禹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也不负众望,将天下治理的有模有样、井井有条,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啦。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无私精神,可叹后人竟然发出“不敢回家”的谬论,简直是在丑化虞舜和夏禹,作为上古明君,本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信仰,还请口下留情,不要辱没圣贤。尽管说自禹后,家天下代替了禅让制,但这也未必是一种倒退,私有制的出现本就是一种必然,不必过多的批判,再说,禅让真的就是好的吗?唐尧传虞舜,虞舜传夏禹,那么在唐尧之前呢?每个人都是贤能的吗?历史没有记载,所以谁知道呢?
第4篇:大禹治水读后感200字
由于疫情的原因,寒假里只能在家里,读了很多书,无意间看到了一本经典神话传说,被里面的一篇故事深深吸引了——大禹治水。
主要讲了禹是神的后代,他爱上了人间一个叫阿娇的姑娘,并和她结为了夫妻。住在山洞里,体会到了人间的艰辛。便想完成父亲给他的任务——制伏洪水。天帝派共工管理洪水,可是共工掀起洪水,让人们受尽苦难。禹便告别妻子,召集人们和天神一起制伏洪水,一起讨打共工,他们把共工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又找到应龙,应龙是天上的神龙。13年后他们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人们非常感激禹,称他为“大禹王”。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我以后要一心扑在学习上,才能把学习做好,让父母以我为傲。
第5篇: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修筑河岸)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大禹治水翻译:
尧和舜统治的年代,天下许多河流都治理不好,洪水泛滥成灾.尧任用鲧去治理水患,鲧使用堵塞的方法,九年没有功效.后来舜任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在九州大地开挖水道,疏通众多河流,在许多沼泽筑坝整治,在许多大山因势利导.大禹治水,是我们中华民族地位第一的千秋功业,尧舜禹三代之后,中国没有不承蒙他所创下的功利的。
第6篇:大禹治水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他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事讲:大禹在会稽山集合,和农民、天神一起打败了共工,这时他路过家乡,一位乡亲告诉大禹,阿娇已经怀孕了,但是因为治水,他没有回家;击败共工后,大禹又找来应龙,请他做一个引水的方案,这次大禹又途经家乡,从村民口中得知,阿娇生病了,但为了治水,他又没有回家;在疏通另一条河道时,再次路过家门,得知妻子要生产了,但因为治水,再一次没有回家。三十年了,洪水治好了。当大禹回家时,看见妻子已经变成石头,便跪在石头旁大哭,突然从石头缝里爬出一个小孩,这就是大禹的子“启”。为了感谢大禹所做的贡献,于是人们便拥戴大禹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读过这篇神话,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成功”的道理。(王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