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变形记》读后感(共3篇)

《变形记》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1:38:37

第1篇: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

卡夫卡和梵高一样,都是死后出名。《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受卡夫卡影响的大作家很多,阐释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文章也很多。

但一个作品,不可能只有口口相传的伟大,它必定还有直击人心的伟大,否则第一张口从何而来?所以我打算,什么都不要看,只看《变形记》本身,然后谈谈感想。

一觉醒来,男主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个想象力在今天不算牛,放在遥远的神话时代,也不算太出挑。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种变形仅仅只是无来由的一次想象吗?

男主是个旅游推销员,一个人养着父母和妹妹,欠老板一大笔债务,需要四五年才能还清。这个基本设定很普通,如你我。

变成大甲虫的男主,无法工作,成了废物。除了要被供养,还吓人。

请想一下,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吗?答案是,会的。

如果以大甲虫来象征突然丧失工作能力的人,一切都说的通了。

比如因外界刺激而精神崩溃的人,又如因某些事件而突然残疾的人,再或者,由于违反法律而身陷囹圄的人。

在本该赚钱的年纪,没有了赚钱的能力,会发生什么?这也是男主变成大甲虫之后要面对的事情。

卡夫卡笔下看似荒诞的想象,却深深隐喻着现实。在一次不现实的变形以后,刻画了那么多现实的细节和人性,可能才是作品的最难写、最有价值、也最有共鸣的地方。

作品借由细节反映了人性,是西方小说的常见笔法。但作者并没有用过于讽刺、过于辛辣的语言,因为他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控诉男主的家人。

正是由于大家都是无可奈何,所有的钝角最后却突出了一个尖锐的锐角,才让人觉得这不是某些特定人的悲剧。而是,将这锋利的锐角直指社会和人性。

我们可以看到,家人对于男主的厌恶是一个依时间渐变的合理过程。从人物看,父亲最为坚决,妹妹是逐步松动的,母亲到最后还是模棱两可。这可能正是符合人性的。

看这部作品,让人不仅同情男主,也同样同情他家人。家庭间的矛盾在日常本就是不可避免,而现在失去经济来源,无异于塌天。

作者的天才在他详尽的细节描写中展露无遗,情节合理的向前推进,而人物的刻画、变化,人性的揭露,都那么深刻而自然地完成了。

这种控诉,是无声的,但却深深地刺激人的神经。正因为他写的那么漫不经心、那么自然而然,才让人猛地回头一想:怎么会这样?

在社会中,人都是无力的;面对命运,人也同样无力。但无力时,我们的人性还发着光。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不会变成一只“大甲虫”,遭人嫌弃。

最后我想说,哪怕是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若用生命做考验,只有一部分父母做的到。还有比瞬间丢失生命更痛苦的事,那就是长久无尽的折磨。

我们不能指望父母能为我们献出一切,因为反过来说,我们为他们,也不见得做的到。

如果你变成“大甲虫”,或者亲人变成“大甲虫”,你会怎么做?

谁知道,男主最后不吃不喝,悄无声息的死亡,不是他最好的选择呢?(任朴)

第2篇:变形记读书笔记1000字

三月,芸薹花开,明朗纯净,我仿佛感受到了阳光从没有过的热度。倘若我脚下生根,化为一株芸薹花,我会更加幸福吗?荒诞的思想发了酵似的,那只甲虫我从未忘却过。十七年了,“一个有灵魂的我”渐渐明了。

“妈妈,我不想成为一只甲虫!”

“为什么啊,宝宝?”

“我喜欢吃新鲜的蔬菜,但是甲虫吃的是已经腐烂了的,好可怕啊,妈妈!”

那些可以奶声奶气讲话的岁月早已不复存在,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直都在。格里高尔化为甲虫后,家人无法再爱他了。曾经所有的努力与美好,只能化为丝丝缕缕的绝望。在那些早起赶火车的日子里,他一定幻想过未来种种的美好,一定会在那阳光灿烂的午后微笑。格里高尔一如既往,变为甲虫前与变为甲虫后,仿佛变形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

是的,变形的是这个世界。那些异常正被正常化,那些正常倒显得呆板、古怪。我唏嘘不已,芸薹花依旧,灿烂如阳光。

格里高尔的世界,现今不难寻觅。多少人被世俗洗脑,皱纹一定要拿掉,皮肤一定要白皙,腰一定要纤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丽质天生”般的美丽,爱情、婚姻也随之变质,“因为你美,所以我选择你”,粉饰上去的东西,终究会被风吹散于虚空之中。每当我们选择埋葬一段感情时,就像格里高尔的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你不值得爱了”。

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意志的决定。小小的年纪,大大的世界,太多事我无力追及,也无力改变。三月到了,花总会绽放。那只在绝望中死去的甲虫渴望的是有灵魂的人,而不是外在无止境的追逐。我不知道他至死是如何去呵护他那热衷穿漂亮衣服的妹妹葛蕾特的,是的,他的家人并非生下来就冷漠无情。

一次,我去一家新开的水果店买水果,人很多,我只买了一盒草莓。回家时,我才发觉店家少找了我二十块钱。于是,把一句“以后再也不去那家店买了”甩向了母亲。母亲有点严肃,她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为什么不先数一下呢?”一句话,便把我自私的本质暴露无遗,人想到的总是自己,而不是自己行为的缺失与属于自己的那份过失。我,我们与格里高尔的家人不差几分。

鲍尔吉·原野笔下“煮米闻香”的情形已难觅,到处可见的是私欲的无限膨胀。格里高尔,那只甲虫,也许死在一种阴影里,一种物对人的统治的阴影里。日光之下,我渴望物质,但渐渐发现,这些并不能使我满足;饥饿时,我总幻想着食物,一旦肚腹被填满,食物变得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反而是过饱状态下的疲倦。

我们总想得到更多,当格里高尔的家人清理掉那只甲虫时,还辩解着说:“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我们总得活下去。”望着一片片花开的土地,我不得不认为这是美丽的,但也不得不承认花下的阴影。有太多的事我不得尽知,格里高尔至死那一刻,在绝望的阴影里守望着真善美。我于芸薹花开的那一刻,认识美——美的背后不是谎言,而是良善。

人生,路漫漫,那只甲虫我不会忘记。我愿我能像他一样守望一方自己爱着的地方,不论变迁与否。芸薹花开,花落时,我呵护着一颗小小的、向善的心,平凡而又温暖,如这春天一般。我是芸薹,我抬头仰望天空,那是我从没触及的地方,没有泥土与束缚。

第3篇:变形记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读了几篇卡夫卡短篇小说,老实说,第一次接触这种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让我读着很是头疼。在反复阅读之后,貌似理解了卡夫卡式写作的魅力,在这里选出了一篇认为很有代表性的《变形记》来谈谈对卡夫卡这种写作手法以及《变形记》这篇小说本身内容的理解。

《变形记》大概讲了一个家庭支柱(主人公)变成一只臭虫后家庭成员对他态度从前到后的变化。

一、卡夫卡“荒诞”的写作手法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便是变形记的开头。当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我不能明白卡夫卡此举用意何在,为何要将主人公变成一只臭虫,为何不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这不是更能让读者感到亲切吗?紧接着,我发现最荒诞的点并不是主人公变成臭虫这一事件,而是主人公变成臭虫后所有人对此事的反映:“居然无人关心他为何会变形以及他该怎样变回来。”甚至他自己在变成臭虫后的第一反映,竟是自己早上上班要迟到,担心自己的饭碗问题。后面的情节就是建立在主人公变成臭虫这个整体及其荒诞的前提下展开的。在这个中心事件、前提都极其荒诞的前提下,后面的情节又是极其合理的,甚至有些细节描写都让人怀疑卡夫卡是否真的变成过“臭虫”,拥有过一只虫的视角,这就达到了“虚实结合”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这种创作是很困难的。在一种完全都是想象的、荒诞的前提下写出十分真实的效果,明明是一只虫的视角,看到的家人的反映确是如此真实,让读者在虚与实之间来回穿梭,甚至有时让读者都分不清是实是虚,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效果。

在第一遍读的时候,为了方便自己理解,我将“变成臭虫”这一事件看作现实生活中的“生病”,反复阅读后我发现“变成臭虫”这一事件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变成臭虫”似乎也可以替换成为现实生活中“不按照家人的期望生活”这样的人。我好像又明白了卡夫卡为何要用“变成臭虫”作为前提,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涵盖了太多种可能,最终指向的都是:在失去工作能力后、失去价值后,身边最亲的人对这个人态度的变化。

二、对《变形记》内容的理解

主人公在变成臭虫后,家人的态度都发生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1.父亲。这是文章中最势利的角色。主人公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一个废人,父亲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厌恶,并且丝毫不加以掩饰。然后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主人公早点死去,狠毒之心彰显无遗。

2.母亲。母亲在看到主人公变成臭虫后的第一反应是害怕,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保持同情,到这里母亲的反应还算有母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也还是免不了对儿子的厌恶。

3.妹妹。文章中强调了主人公和小自己几岁的妹妹关系很好,我认为这里的妹妹还隐喻了好友这一类人。妹妹在文中的做法也是最人道的,对主人公最好的,最理解主人公的。但到最后还是免不了被妹妹厌恶。

我们从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卡夫卡对自己家庭关系是十分消极的,变成臭虫这一事件让主人公看到了人与人关系最阴暗的一面。连自己的至亲之人都在自己困难之时如此对待自己,当自己不能为他们赚钱,当自己成为了他们的负担,他们可以为他的死去而高兴。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在卡夫卡生活的时代,可能这种事司空见惯,卡夫卡用这样看似荒诞的主题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危险,社会的冰冷,表现得淋漓尽致。

《变形记》这篇小说需反复咀嚼,准确说,卡夫卡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需要读者花大量时间去研读。《变形记》背后所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冰冷的社会关系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世界日益匮乏的今天也相当需要警惕。

推荐信息

  •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汇总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8:08:20

    我看过许多著名的故事,最喜爱的要数《三国演义》了。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机智勇敢,用自己的妙计,帮助刘备打败了不少敌人,真是让我钦佩。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妙计让我惊叹不已。有一天,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立即说:“十天太长了,我保准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

  •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8:52:10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被五壮士爱国和宁死不做亡国奴的精神所感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主要讲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军,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在激烈的战斗后,六班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可是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可以快速地追上部队,可另一条是通

  • 有关笑猫日记读后感的范文大全(11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9:29:00

    《塔顶上的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中的一部分,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写了一只高傲的虎皮猫整天呆在塔顶仰望天空,以及发生在塔下面的一系列故事。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笑猫在这个春天,遇见了一只美丽的虎皮猫,每次见到虎皮猫,笑猫都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笑猫喜欢的人杜真子说,他恋爱了。每次,

  • 《西厢记》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0:06:50

    “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这是《西厢记》里的一句名诗。《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这部作品实际上来源于唐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唐元稹作)。传奇者,浪漫爱情故事。元朝是中国剧本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除了王实甫外,杰出的剧作家还有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经久不衰。《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

  • 《夏洛的网》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0:48:40

    这是一只落脚猪,在小女孩——弗恩苦苦哀求的情况下,没有被它的主人——阿拉布尔先生杀掉。弗恩非常喜欢这只小猪,为它取名为“威尔伯”。后来阿拉布尔先生把它卖给了弗恩的舅舅——朱克曼先生,于是,威尔伯就来到了谷仓。刚刚来到新环境里的威尔伯,想了解一切事物,对什么都很好奇,不久的一天早晨,威尔伯结识了一位新

  • 《慢煮生活》读后感(共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1:34:30

    今天,我读了汪曾祺老人的《慢煮生活》,感悟很深。书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举例说明、娓娓道来,告诉我们要静下来慢慢享受生活,积极的面对生活。作者精心研究各种花草树木和各地美食就是想告诉我们花草树木都是有感情的,花尽管无人观看和赞美但还是默默的绽放着,人也该如此;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作者

  • 《论语》读后感1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2:09:20

    一本好书就好比一座矿山,只要你不断地从中挖掘,反复品味,就能受益无穷。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书的作者谈话,因为书是作者内心所见,所感,所思。而我第一遍阅读一本书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但在深入的了解,思考,你就会发现一片好比天空和海洋一样让你宁静致远的世界。《论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一本站在诸子百家顶

  • 关于《猫王》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2:49:10

    【第1篇】猫王,黄春华的一本小说,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猫竟然会有一个国?这让人寻味。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因为作者人物的刻画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猫王》最让人深刻的一段。也一定是《父女相认》这一段了。主要内容是:一直跟着左黄拉一起探险的小老鼠小东西其实是女孩。原来的假小子模样一直在读者的脑子里。突然看

  • 关于《神奇的数王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3:36:00

    《神奇的数王国》读后感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神奇的数王国》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我最喜欢书里面的0国王和蓬蓬,因为0国王很可爱,蓬蓬既聪明又勇敢。从这本书里我还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有单数,双数,凑十法,速算法,还有猜年龄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丢三落四和马马虎虎》,故事里的蓬蓬很厉害,又很

  •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9/3 14:13:50

    奋进!不懈奋进!——《西游记》读后感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西游记》,不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体现出了高于现实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瞧,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心向佛的唐僧,贪吃贪色的八戒,名不见经传的沙僧……一个个人物,宛如鲜花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