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蝇王》读后感(共3篇)

《蝇王》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21 17:58:57

第1篇:蝇王读后感

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角斗中,分别依附于拉尔夫和杰克的猪崽子和罗杰构成两个极端。

他是个金发少年,从小过着中产阶级的安宁生活,心地善良,不乏主见,在小说中象征着文明和理智。他是拉尔夫。

他,红头发,瘦高个儿,教堂唱歌诗班的领队,象征着野蛮和专制。他是杰克。

两者的象征产生了矛盾,以海螺为权威象征的拉尔夫最关心怎样才能得救。他坚持生一火堆,作为求救信号;他还要大家筑茅屋避雨,要大家讲卫生,在固定地方解手。这些想法和要求代表着文明和传统的力量。杰克则对打野猪入了迷,其它事情他置之不顾。随着矛盾的深化,杰克日益得势,拉尔夫的主张却应者寥寥,最后连他自己也差点被对方杀掉。在矛盾冲突的过程中,除了如火堆熄灭的事件之外,对“野兽”的害怕占了极重要的地位,所谓海中来的野兽,空中来的野兽都是一种渲染,无非为了突出真正的“野兽”其实来自人本身。小说结尾时,拉尔夫热泪盈眶,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为忠诚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而因为拉尔夫和猪崽子在大雷雨的时候也参加过杀害西蒙的狂舞,所以他们的童心也不复存在了。区别只在于拉尔夫终于认识到“人性的黑暗”而猪崽子却始终否认这一点。所谓“人性的黑暗”,主要指嗜血和恐惧,嗜血从杰克开始,逐步发展为他那帮猎手的共同特性;恐惧从害怕“野兽”生发开来,最终成为支配孩子的异己力量,在这两种因素的制约下,杰克等人把脸涂得五花八门,在假面具后面,他们“摆脱了羞耻感和自我意识”,并伴之为“野性的大发作”。这标志着猎手们已可悲的蜕变为野蛮人。拉尔夫反对涂脸实则是坚守着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是个思想早熟的善良少年,身胖体弱,常发哮喘病。他出身下层,经常用不合语法的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的意思,讲的是伦敦方言,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最后,直接死于罗杰撬下的大石。他是深受嘲笑和挖苦的猪崽子。

他是个先知先觉,神秘主义者。他为人腼腆,不善发言,但有正义感,洞察力很强。在大家对“野兽”的有无争吵不休时,西蒙第一个提出:“大概野兽就是我们自己。”他想说最肮脏的东西就是人本身的邪恶,孩子们却把他轰了下来。正如鲁迅所言:“许多人的随便的哄笑,是一只白粉笔,它能够将粉涂在对手的鼻上是他的话好像小丑的笑话。”最终,被杰克等人误当为“野兽”打死。西蒙的惨剧是许多先觉者的共同悲剧,一种卡珊德式的悲剧。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猴子据说是被其他猴子打死的,第一个说出某种真理的人也常难逃毁灭。屈原如此,哥白尼也是如此,古今中外往往如此。

在东方思想史上,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韩非更是力主性“恶”说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士认为人是凶恶的动物,在原始状态下对人像狼一样。

我们包括人类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但通向光明的道路上不见得没有黑之蔽日的时候;我们的未来是可以乐观的,但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不见得比认真的悲观主义者更高明。(黄思缘)

第2篇:蝇王读后感1000字

对于英国作家,或许人们更加熟悉莎士比亚、勃朗特姐妹或是狄更斯。而戈尔丁在其中显得黯淡一些。对他唯一的印象,也就是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名言;“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殊不知,这位二战老兵戈尔丁,在1983年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1993年才长辞于世。

他的作品多表现黑暗邪恶与昏暗的乐观主义,在《蝇王》一书中也便可见一斑。

卡夫卡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蝇王》就是这样一本“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观其标题便能略知一二。蝇王在英文中是丑恶的同义词。为了揭示人性的丑恶,戈尔丁用这样的文字命名此书。既同内容相结合又象征了来自内心最原始的黑暗一面,不可谓不高明。

故事从一群六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被困荒岛开始。它的情节简单但揭露了人们最深层的邪恶。在故事的开头便为之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拉尔夫和杰克分别是孩子中的领袖,但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最初他们俩的矛盾并不突出,在拉尔夫与杰克的妥协下,他们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友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文明与野蛮之间:规则与利益之间,越来越多的孩子倾向了杰克。在杰克自己推倒规则,让获救的机会白白浪费后,他们终于不可相融,矛盾激化,而整一群孩子也分崩离析。

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扣人心弦的情节,而是作者巧妙地利用象征,全文的每一处人物情节与环境描写,都有鲜明的象征痕迹,在拉尔夫和杰克的矛盾之中,拉尔夫象征了理智,而杰克象征了专制。文中的海螺象征了权威,但在另一个方面思考,海螺在故事的末尾被杰克打碎,海螺又象征了人们的自由与文明,文中另外两位猪息子与罗杰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分别依附于拉尔夫和杰克。猪崽子思想早熟,充当了拉尔夫的朋友与至死不渝的盟友,但猪崽子却被罗杰杀死。想来有些不寒而栗。

小说的主题揭示亦是使用了高明的象征。西蒙在这一群孩子中先知先觉,非常神秘。作者塑造了西蒙来揭示主题,但却在故事中让西蒙无缘无故地被众人打死。西蒙象征了通向人类文明与自由的大门,但这大门却被人们自己摧毁了。西蒙尽管发现了野兽的秘密,但是仍然逃脱不了孩子们自己的奚落与不信任。正如西蒙所说,大概真正的野兽就是人们自己。

文题的深意也在此展现了出来。西蒙见到了那罪恶的猪头,作为贡品上供野兽的猪头爬

满了苍蝇,“蝇王”便指这只象征野蛮、迷信、邪恶的猪头,也正是从此,杰克与拉尔夫分道扬镳。

《蝇王》展示了一个孩子的故事,却用象征将之推广到了人类的本真。它用孩子的天真,

揭露人性。在我眼中,《蝇王》不仅是一篇普通的小说,更是一篇优美的寓言。(吴佳茵)

第3篇:读《蝇王》有感

“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在众读者的眼中,荒岛文学多是呈现着少年或成年人们如何团结友爱、抗强扶弱、齐心协力的模样。《蝇王》则与之传统荒岛文学不同,它带着读者观看一场人性引发的悲剧,让我们走进现实,且为当时人们恐慌核武器给人带来的危害作了一个设想,灾难爆发后,幸存者会怎么样?

此书的故事发生于作者假象中的三战期间,飞机失事,一群六至十二岁的儿童留落于荒岛展开的求生故事。起先以拉尔夫与杰克为两派的人员尚能和睦相处,后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相互残杀,产生了悲剧性的结果。

“蝇王”即“苍蝇之王”,在英语中是丑恶的同义词,其中即暗示着兽性战胜了人性。

其中,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切开始产生巨变。西蒙—一个单纯善良,具有清晰辨断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能向他们揭开所谓“野兽”根源的人,被杰克带头的众人当作野兽乱棍打死。

当他们知道了他们的误杀,便感恐慌,急于掩盖此事,童心自此开始泯灭。

序言中讲述道:“西蒙的悲剧是一种卡珊德拉式悲剧。”古今中外往往第一个说出某种真理的人也常难逃毁灭,屈原、布鲁诺如此。

人们掩盖了罪恶的行径,但野蛮永远是驻在心中的。没有何人不野蛮这一说,只是在于说谁摆脱得多一些,这是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思格斯提到:“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无法摆脱兽性。”

就好比“文明与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书中,杰克是“野蛮”的代表,以杰克为首的一群人主张狩猎,一昧地寻求追捕野兽,以“文明”为代表的拉尔夫主张求权,则在岛点烟,乞盼过路者的营救,拉尔夫小心谨慎地让“文明的标志”能保存,认为此举是唯一救命稻草。

杰克一方则屡次对拉尔夫的营地进行扰乱,使得猪崽子命葬大海。最后,杰克一方作决像打杀野猪那样将拉尔夫也杀死,童心彻底泯灭。

“根据科学,野兽不存在,我们恐惧的,只能是人。”烟花多次被熄灭,暗示着民主,文明一方的力量是薄弱的、无保障、一扯即断的。野蛮无需考虑,狩猎来得粗暴,来得直接,无需真理,无需公平,你杀我抢,弱者为强者之食,杰克与同伴一步步将文明之光赶尽杀绝,吃掉自己内心的光明,蒙上野蛮的头套。

拉尔夫无上策,被猎手追赶得四处乱窜,文明落得此地步,直到英国皇家舰队的权助得以幸免。

在保卫自身的同时,又该如何警惕兽性呢?下一秒它会出现在哪里?(杨子潼)

标签: 《蝇王》读后感

推荐信息

  • 有关《城南旧事》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0 15:18:40

    你去过首都北京吗?那你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是什么样子的吗?你感受过北京城南胡同的人情冷暖吗?这个寒假我跟随著名作家林海音去了趟她儿时居住的老北京城南胡同,感受了英子童年的温暖历程和她成长过程中的精彩事迹。过去我对名著并不太感兴趣,一般是看了半截觉得很没有意思就扔在旁边,就算把一本书看完也是因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0 16:05:30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很多书存在的价值,就仅仅在于它的封面。而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名著,确是完全相反和不同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经典台词,“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用来形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再贴切不过。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总想学习一种一开口

  •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0 16:46:20

    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3个导师,各带1~2个研究生,总共也就4人。所以,上课都是直接到老师家上的,有时上课是讨论名家名剧的文本,有时

  •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0 17:27:10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可能是你存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可能是爸爸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也可能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奖品,让你格外珍惜。而我的这一本书最喜欢的书是朋友送我的。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是美国的斯宾塞·约翰逊。这本书讲述了人的多面性,每一个人都有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由一次聚会,迈克

  • 关于《法在我身边》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0 18:10:00

    作为一个祖国的良好公民,我们要遵守我们国家制定的法律,每个人都不要去触犯。老师告诉我们,国家的法律越来越健全了。儿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有《教师法》,还有许多保护每个公民的法规,只有法制健全的国家,才是文明发达的国家。只有学好法律,我们才能用好法律。当我们遇到一些危险时,我们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

  • 关于《读者》的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1 7:44:40

    看读者,其实早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与其看一本厚厚的书,我更愿意看读者,一篇篇的故事,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对于亲情,生活,人生,会有种种理解,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我鼓励,看一些漫画,幽默故事,让我开心,启迪心

  • 《水浒传》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1 8:22:30

    有一天,和妈妈逛书店,我想着《西游记》已读完,就要了本《水浒传》。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看起来,立马被吸引,家人催了多次才放下书吃饭!接下来几天,我天天捧着书,就连上厕所、洗脚都舍不得放下,有时激动,有时担忧,还有时流泪,书经不起天天翻,角也卷了,底也掉了,有点“读破书”的味道了!外婆买来《水浒传》碟

  • 关于《上甘岭》的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1 9:04:20

    当我一口气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虽然只是为了争夺弹丸之地,美军与我军对垒却是用鲜血和生命铺满了整个山峦!美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集团冲锋要夺下上甘岭,可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用钢枪和保家卫国的强大信念挡了下来,美国人的炮火把狭小的上甘岭翻了又翻,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硬是咬了咬牙守住了阵地——上甘岭

  • 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1 9:42:09

    读完追风筝的人,感触颇多,一部不是纯文学的作品,更偏向政治,民族,种族,阶级题材,读完之后情绪浮浮沉沉,异常沉重。内心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表达。一句话,就是透过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描述,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动乱,种族歧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追风筝的人是以风筝为主线,讲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父亲仆

  •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31 10:27:00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祥子都算是个老好人,身体好,肯吃苦又要强,为着自己的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漂亮的洋车、当个自由的高等车夫而努力打拼。这与后来那个好吃懒做、唯利是图又自私自利的骆驼祥子判若两人。短短的几年,塑造了一个人,又毁灭了一个人。不由感叹这黑暗的社会力量之大。旧时代的北京,数以万计的人力车夫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