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读后感200字3篇
《凿壁偷光》读后感200字3篇
凿壁偷光讲了一个好学的故事。那我们从故事中悟出了什么?下面是读后感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凿壁偷光》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凿壁偷光》读后感篇1
我在假期里,读了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很受感动。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讲的是在西汉年间,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叫匡衡,他一心想读书,可是他家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那么上学对他们家来说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根本不可能。穷人家的孩子白天要干活,所以只能在晚上看书,可是他家连油灯都买不起,怎么办呢?就在匡衡躺在炕上失望的时候,墙上的一线光亮给了他启示,于是他又把透光的墙缝抠大了一些,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匡衡都借着邻居家的光来发奋读书。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又找了一个给别人家干活不要钱的工作,报酬只是读这家主人的藏书。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终于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匡衡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他在家徒四壁的环境下,仍能刻苦学习,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而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可我们却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整天光想着玩,太不应该了,以后我会时刻鼓励自己,多向匡衡学习,多读书,好读书。
《凿壁偷光》读后感篇2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在西汉时,有个孩子叫匡衡,因为他家里很穷,他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长大后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想利用晚上看书,可是家里买不起点灯的油,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光亮,于是,他就用小刀把墙缝挖大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这样坚持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好了,用的一按就亮的电灯,不用在象匡衡那是“凿壁偷光”,我们有学校、有老师,教我们知识,更应该比匡衡学的好、学的认真,长大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凿壁偷光》读后感篇3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凿壁偷光》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思绪万千。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匡衡喜欢读书。
匡衡小时侯就喜欢读书,就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到了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看见墙壁裂了缝,邻居家里的烛光从裂缝透了过来,匡衡找来一把凿子,将这道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进来,匡衡就可以看书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感动。匡衡这样喜欢读书,而我们却如此顽皮,我真感到羞愧不已,想到自己的父母的打工赚钱,就是为了让我们读好书,而我们却不懂事,不努力读书,整天吃喝玩乐,不懂得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现在我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努力再努力,那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凿壁偷光》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在暑假里在,我看了许多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中古代的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很有启发。
在这个故事里讲述了古时候,在汉朝有一小朋友叫匡衡,他非常勤奋好学。但由于自己家里非常贫穷,不能像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读书。但他十分热爱读书,白天去做工,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家里连蜡烛也买不起,他只好去对邻居说:“我晚上也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地挖苦地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生气,不过他家穷志不穷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书读好。
匡衡就在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出光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一点光线,用心地读起书来,读了好长时间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后来,匡衡成了知识大名人。
这个匡衡故事,赞扬他小时候就有勇气,能克服困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优越,我们和匡衡相比,要幸福的多。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时间学习。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国家有用的人!
读《凿壁偷光》有感300字
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来了一本《凿壁偷光》的故事书,我读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意义。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刻苦学习的故事。
匡衡家里条件很差,买不起书本,也买不起油灯。匡衡小时候非常喜欢看书学知识,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有钱人家打工,他不要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晚上一有时间就拿着书看。可是到了晚上就没办法。有一次发现隔壁家里有一缕光线射进来,他想到了在这一点光亮下看书,后来干脆在这墙上凿开了一个洞,让更多的光亮透过来。就这样匡衡就坐在这束光的旁边读起了书。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匡衡是一个努力用功读书的人,也知道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由来,更让我懂得了刻苦学习的道理。教育我们,不管条件多么艰巨,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凿壁偷光读后感400字
读完《凿壁偷光》这篇文章后,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匡衡的刻苦求学及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匡衡的少年,他非常勤奋好学但因为家里很穷,他只能白天去富人家打工挣钱,晚上才能抽空读书,由于买不起蜡烛,晚上他想向邻居借一士寸之地读书,却遭到了邻居的挖苦嘲笑。求知若渴的他,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在自己家里墙上凿一个洞,让邻居家里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每天晚上他就借着这微弱的烛光读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为了读到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知识,他白天给大户人家干活,不要工钱,目的为了借他家里的书看。就这样靠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学到很多的知识,最终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他相比,我感到惭愧无比。匡衡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能认真、刻苦的学习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比匡衡好上几百倍几千倍,明亮的灯光,宽敞的教室,我们却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真是不应该啊!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丢失尚可找,光阴丢失无可寻”。我要学习匡衡刻苦读书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美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